天天看點

機率論的基本概念随機試驗樣本空間,随機事件随機事件事件間的關系與事件的運算頻率和機率等可能概型(古典概型)條件機率幾何機率獨立性

确定事件:

有一類現象,在一定條件下必然發生

統計性規律:

在大量重複試驗或觀察中所展現出的固有性規律

随機現象:

在個别試驗中其結果呈現出不确定,在大量重複試驗中其結果又具有統計規律性的現象

随機試驗

随機試驗的三個特點

1 ∘ 1   ∘ 可以在相同條件下重複

2 ∘ 2   ∘ 每次試驗的可能結果不止一個,并且能事先明确試驗的所有可能結果

3 ∘ 3   ∘ 進行一次試驗之前不能确定那一個結果

樣本空間,随機事件

樣本空間

對于随機試驗,盡管在每次試驗之前不能預知試驗的結果,到那時試驗的所有可能結果組成的集合是已知的。

我們将随機試驗 E E 的所有可能結果組成的集合稱為EE的樣本空間,即為 S S 。樣本空間的元素,即EE的每個結果,稱為樣本點。

随機事件

一般,我們稱試驗 E E 的樣本空間SS的子集為 E E 的随機事件,簡稱事件。在每次試驗中,當且僅當這一子集中的一個樣本點出現時,稱這一事件發生。

特别當一個樣本點組成的單點集,稱為基本事件

樣本空間SS包含所有的樣本點,它是 S S 自身的子集,在每次試驗中,它總是發生,則SS稱為必然事件。空集 ∅ ∅ 不包含任何樣本點,它也作為樣本空間的子集,它在每次試驗中都不發生, ∅ ∅ 稱為不可能事件

事件間的關系與事件的運算

設試驗 E E 的樣本空間為SS,而 A,B,Ak(k=1,2,⋯) A , B , A k ( k = 1 , 2 , ⋯ ) 是 S S 的子集。

1∘1∘ 若 A⊂B A ⊂ B ,則稱事件 B B 包含事件AA,這裡指的是事件 A A 發生必然導緻事件BB的發生

若 A⊂B A ⊂ B 且 B⊂A B ⊂ A ,即 A=B A = B ,則稱事件 A A 與事件BB相等

機率論的基本概念随機試驗樣本空間,随機事件随機事件事件間的關系與事件的運算頻率和機率等可能概型(古典概型)條件機率幾何機率獨立性

A⊂B A ⊂ B

2∘ 2 ∘ 事件 A∪B={x∣x∈A或x∈B} A ∪ B = { x ∣ x ∈ A 或 x ∈ B } 稱為事件 A A 與事件BB的 和事件。當且僅當 A,B A , B 中至少有一個發生時,事件 A∪B A ∪ B 發生

類似地,稱 ⋃k=1nAk ⋃ k = 1 n ⁡ A k 為 n n 個事件A1,A2,⋯,AnA1,A2,⋯,An的和事件;稱 ⋃k=1∞Ak ⋃ k = 1 ∞ ⁡ A k 為可列個事件 A1,A2,⋯ A 1 , A 2 , ⋯ 的和事件。

機率論的基本概念随機試驗樣本空間,随機事件随機事件事件間的關系與事件的運算頻率和機率等可能概型(古典概型)條件機率幾何機率獨立性

A∪B A ∪ B

3∘ 3 ∘ 事件 A∩B={x∣x∈A且x∈B} A ∩ B = { x ∣ x ∈ A 且 x ∈ B } 稱為事件 A A 與事件BB的 積事件 .當且僅當 A,B A , B 同時發生時,事件 A∩B A ∩ B 發生。 A∩B A ∩ B 也記作 AB A B

類似地,稱 ⋂k=1nAk ⋂ k = 1 n ⁡ A k 為 n n 個事件A1,A2,⋯,AnA1,A2,⋯,An的積事件;稱 ⋂k=1∞Ak ⋂ k = 1 ∞ ⁡ A k 為可列個事件 A1,A2,⋯ A 1 , A 2 , ⋯ 的積事件。

機率論的基本概念随機試驗樣本空間,随機事件随機事件事件間的關系與事件的運算頻率和機率等可能概型(古典概型)條件機率幾何機率獨立性

A⊂B A ⊂ B

4∘ 4 ∘ 事件 A−B={x∣x∈A且x∉B} A − B = { x ∣ x ∈ A 且 x ∉ B } 稱為事件 A A 與事件BB的 差事件。當且僅當事件 A A 發生、BB不發生時事件 A−B A − B 發生

機率論的基本概念随機試驗樣本空間,随機事件随機事件事件間的關系與事件的運算頻率和機率等可能概型(古典概型)條件機率幾何機率獨立性

A−B A − B

5∘ 5 ∘ 若 A∩B=∅ A ∩ B = ∅ ,則稱事件 A A 和BB是 互不相容的,或者互斥的,這裡指的是事件 A A 與事件BB不能同時發生,基本事件都是兩兩不相容的。

機率論的基本概念随機試驗樣本空間,随機事件随機事件事件間的關系與事件的運算頻率和機率等可能概型(古典概型)條件機率幾何機率獨立性

A∩B A ∩ B

6∘ 6 ∘

若 A∪B=S A ∪ B = S 且 A∩B=∅ A ∩ B = ∅ ,則稱事件 A A 與事件BB互為 逆事件。又稱事件 A A 與事件BB互為對立事件。這裡指的是對每次試驗而言,事件 A、B A 、 B 中必然有一個發生,且僅有一個發生。 A A 的對立事件記為A¯,A¯=S−AA¯,A¯=S−A

機率論的基本概念随機試驗樣本空間,随機事件随機事件事件間的關系與事件的運算頻率和機率等可能概型(古典概型)條件機率幾何機率獨立性

B∪B¯=S,B∩B¯=∅ B ∪ B ¯ = S , B ∩ B ¯ = ∅

事件運算法則:

交換律:

A∪B=B∪AA∩B=B∩A A ∪ B = B ∪ A A ∩ B = B ∩ A

結合律:

A∪(B∪C)A∩(B∩C)=(A∪B)∪C=(A∩B)∩C A ∪ ( B ∪ C ) = ( A ∪ B ) ∪ C A ∩ ( B ∩ C ) = ( A ∩ B ) ∩ C

配置設定率:

A∪(B∩C)A∩(B∪C)=(A∪B)∩(A∪C)=(A∩B)∪(A∩C) A ∪ ( B ∩ C ) = ( A ∪ B ) ∩ ( A ∪ C ) A ∩ ( B ∪ C ) = ( A ∩ B ) ∪ ( A ∩ C )

德摩根律:

A∪B¯¯¯¯¯¯¯¯¯¯¯¯¯A∩B¯¯¯¯¯¯¯¯¯¯¯¯¯=A¯¯¯¯∩B¯¯¯¯=A¯¯¯¯∪B¯¯¯¯ A ∪ B ¯ = A ¯ ∩ B ¯ A ∩ B ¯ = A ¯ ∪ B ¯

頻率和機率

頻率

定義:

在相同條件下,進行了 n n 次試驗,在這nn次試驗中,事件 A A 發生的次數nAnA稱為事件 A A 發生的頻數。比值nA/nnA/n稱為事件 A A 發生的頻率,并記成fn(A)fn(A)

頻率具有下列基本性質:

1∘ 1 ∘ , 0≤fn(A)≤1 0 ≤ f n ( A ) ≤ 1

2∘ 2 ∘ , fn(S)=1 f n ( S ) = 1

3∘ 3 ∘ ,若 A1,A2,⋯,Ak A 1 , A 2 , ⋯ , A k 是兩兩互不相容的事件,則

fn(A1∪A2∪⋯∪Ak)=fn(A1)+fn(A2)+⋯+fn(Ak) f n ( A 1 ∪ A 2 ∪ ⋯ ∪ A k ) = f n ( A 1 ) + f n ( A 2 ) + ⋯ + f n ( A k )

機率

定義:

設 E E 是随機試驗,SS是它的樣本空間。對于 E E 的每一事件AA賦予一個實數,記為 P(A) P ( A ) ,稱為事件 A A 的機率,如果有集合函數P(⋅)P(⋅)滿足下列條件:

1∘ 1 ∘ 非負性:

對于每一個事件 A A ,有P(A)≥0P(A)≥0

2∘ 2 ∘ 規範性:

對于必然事件 S S ,有P(S)=1P(S)=1

3∘ 3 ∘ 可列可加性:

設 A1,A2,⋯ A 1 , A 2 , ⋯ 是兩兩互不相容的事件,即對 AiAj=∅,i≠j;i,j=1,2,⋯ A i A j = ∅ , i ≠ j ; i , j = 1 , 2 , ⋯ 有

P(A1∪A2∪⋯)=P(A1)+P(A2)+⋯. P ( A 1 ∪ A 2 ∪ ⋯ ) = P ( A 1 ) + P ( A 2 ) + ⋯ .

一些重要性質

性質 i i

P(∅)=0P(∅)=0

性質 ii i i (有限可加性)

若 A1,A2,⋯,An A 1 , A 2 , ⋯ , A n 是兩兩不相容的事件,則有

P(A1∪A2∪⋯∪An)=P(A1)+P(A2)+⋯+P(An) P ( A 1 ∪ A 2 ∪ ⋯ ∪ A n ) = P ( A 1 ) + P ( A 2 ) + ⋯ + P ( A n )

性質 iii i i i

設 A,B A , B 是兩個事件,若 A⊂B A ⊂ B ,則有

P(B−A)P(B)=P(B)−P(A)≥P(A) P ( B − A ) = P ( B ) − P ( A ) P ( B ) ≥ P ( A )

性質 iv i v

對任一事件 A A ,

P(A)≤1P(A)≤1

性質 v v (逆事件機率)

對于任一事件AA,有

P(A¯¯¯¯)=1−P(A) P ( A ¯ ) = 1 − P ( A )

性質 vi v i (加法公式)

對于任意兩個事件 A,B A , B ,有

P(A∪B)=P(A)+P(B)−P(AB) P ( A ∪ B ) = P ( A ) + P ( B ) − P ( A B )

等可能概型(古典概型)

特點:

1∘ 1 ∘ ,試驗的樣本空間隻包含有限個元素

2∘ 2 ∘ ,試驗中每個基本事件發生的可能性相同

具有以上兩個特點的試驗是大量存在的,這種試驗稱為等可能概型。它在機率論發展初期曾是主要的研究對象,是以也稱為古典概型。

設試驗樣本空間 S={e1,e2,⋯,en} S = { e 1 , e 2 , ⋯ , e n } ,由于在試驗中每個事件發生的可能性相同,即有

P({e1})=P({e2})=⋯=P({en}) P ( { e 1 } ) = P ( { e 2 } ) = ⋯ = P ( { e n } )

又由于基本事件是兩兩互不相容的,于是:

1=P(S)=P({e1}∪{e2}∪⋯∪{en})=P({e1})+P({e2})+⋯+P({en})=nP({ei})P({e1})=1n,i=1,2,⋯,n. 1 = P ( S ) = P ( { e 1 } ∪ { e 2 } ∪ ⋯ ∪ { e n } ) = P ( { e 1 } ) + P ( { e 2 } ) + ⋯ + P ( { e n } ) = n P ( { e i } ) P ( { e 1 } ) = 1 n , i = 1 , 2 , ⋯ , n .

若事件 A A 包含kk個基本事件,即 A={ei1}∪{ei2}∪⋯∪{eik} A = { e i 1 } ∪ { e i 2 } ∪ ⋯ ∪ { e i k } ,這裡 i1,i2,⋯,ik i 1 , i 2 , ⋯ , i k 是 1,2,⋯,n 1 , 2 , ⋯ , n 中 k k 個不同的數,則有

P(A)=∑j=1kP({eij})=kn=A包含的基本事件數S中基本事件的總數P(A)=∑j=1kP({eij})=kn=A包含的基本事件數S中基本事件的總數

條件機率

考慮的是事件 A A 已經發生的條件下事件BB發生的機率。

定義:

設 A,B A , B 兩個事件,且 P(A)>0 P ( A ) > 0 稱

P(B∣A)=P(AB)P(A) P ( B ∣ A ) = P ( A B ) P ( A )

為在事件 A A 發生的條件下,事件BB發生的條件機率

條件機率 P(⋅∣A) P ( ⋅ ∣ A ) 複合機率定義中的三個條件:

1∘ 1 ∘ 非負性:

對于每一個事件 B B ,有P(B∣A)≥0P(B∣A)≥0

2∘ 2 ∘ 規範性:

對于必然事件 S S ,有P(S∣A)=1P(S∣A)=1

3∘ 3 ∘ 可列可加性:

設 B1,B2,⋯ B 1 , B 2 , ⋯ 是兩兩互不相容的事件, P(⋃i=1∞Bi∣A)=∑i=1∞P(Bi∣A) P ( ⋃ i = 1 ∞ B i ∣ A ) = ∑ i = 1 ∞ P ( B i ∣ A )

乘法定理

設 P(A)>0 P ( A ) > 0 則有

P(AB)=P(B∣A)P(A) P ( A B ) = P ( B ∣ A ) P ( A )

此公式稱為乘法定理

全機率公式和貝葉斯公式

設試驗 E E 的樣本空間為SS, A A 為EE的事件, B1,B2,⋯,Bn B 1 , B 2 , ⋯ , B n 為 S S 的一個劃分,且P(Bi)>0(i=1,2,⋯,n)P(Bi)>0(i=1,2,⋯,n),則

P(A)=P(A∣B1)P(B1)+P(A∣B2)P(B2)+⋯+P(A∣Bn)P(Bn) P ( A ) = P ( A ∣ B 1 ) P ( B 1 ) + P ( A ∣ B 2 ) P ( B 2 ) + ⋯ + P ( A ∣ B n ) P ( B n )

上式稱為全機率公式

在很多實際問題中 P(A) P ( A ) 不易直接求得,但卻很容易找到 S S 的一個劃分B1,B2,⋯,BnB1,B2,⋯,Bn,且 P(Bi) P ( B i ) 和 P(A∣Bi) P ( A ∣ B i ) 或為已知,或容易求得,那麼可以用全機率公式求出 P(A) P ( A ) .

P(A)=P(AB1)+P(AB2)+⋯+P(ABn)=P(A∣B1)P(B1)+P(A∣B2)P(Bn)+⋯+P(A∣Bn)P(Bn) P ( A ) = P ( A B 1 ) + P ( A B 2 ) + ⋯ + P ( A B n ) = P ( A ∣ B 1 ) P ( B 1 ) + P ( A ∣ B 2 ) P ( B n ) + ⋯ + P ( A ∣ B n ) P ( B n )

幾何機率

條件:

(1) ( 1 ) 樣本空間(基本事件空間) Ω Ω 是一個可以度量的幾何區域

(2) ( 2 ) 每個樣本點(基本事件)發生的可能性都一樣,即樣本點落入 Ω Ω 的某一個子區域 S S 的可能性大小與SS的幾何度量稱正比,而且與 S S 的形狀位置無關

貝葉斯公式:

定理:

設試驗EE的樣本空間為 S S ,AA為 E E 的事件,B1,B2,⋯,BnB1,B2,⋯,Bn為 S S 的一個劃分,且P(A)>0,P(Bi)>0(i=1,2,⋯,n)P(A)>0,P(Bi)>0(i=1,2,⋯,n),則

P(Bi∣A)=P(A∣Bi)P(Bi)∑nj=1P(A∣Bj)P(Bj),i=1,2,⋯,n. P ( B i ∣ A ) = P ( A ∣ B i ) P ( B i ) ∑ j = 1 n P ( A ∣ B j ) P ( B j ) , i = 1 , 2 , ⋯ , n .

則上式稱為貝葉斯公式:。

先驗機率和後驗機率

由以往資料分析得到的機率叫做先驗機率

在得到資訊之後再重新加以修正的機率叫做後驗機率

獨立性

定義:

設 A,B A , B 是兩事件,如果滿足等式

P(AB)=P(A)P(B) P ( A B ) = P ( A ) P ( B )

則稱事件 A,B A , B 互相獨立,簡稱 A,B A , B 獨立

容易知道,若 P(A)>0,P(B)>0 P ( A ) > 0 , P ( B ) > 0 ,則 A,B A , B 互相獨立與 A,B A , B 互不相容不能同時成立

相關定理:

定理一

設 A,B A , B 是兩事件,且 P(A)>0 P ( A ) > 0 ,若 A,B A , B 互相獨立,則 P(B∣A)=P(B) P ( B ∣ A ) = P ( B ) 反之亦然。

定理二

若事件 A A 與事件BB互相獨立,則下列各對事件也互相獨立

A與B¯¯¯¯,A¯¯¯¯與B,A¯¯¯¯與B¯¯¯¯ A 與 B ¯ , A ¯ 與 B , A ¯ 與 B ¯

定義:

設 A,B,C A , B , C 是三個事件,如果滿足等式

P(AB)P(BC)P(AC)P(ABC)=P(A)P(B)=P(B)P(C)=P(A)P(C)=P(A)P(B)P(C)⎫⎭⎬⎪⎪⎪⎪⎪⎪ P ( A B ) = P ( A ) P ( B ) P ( B C ) = P ( B ) P ( C ) P ( A C ) = P ( A ) P ( C ) P ( A B C ) = P ( A ) P ( B ) P ( C ) }

則稱事件 A,B,C A , B , C 互相獨立

一般的,設 A1,A2,⋯,An A 1 , A 2 , ⋯ , A n 是 n(n≥2) n ( n ≥ 2 ) 個事件,如果對于其中任意2個,3個, ⋯ ⋯ ,任意 n n 個事件的積事件的機率,都等于各事件機率之積,則稱事件A1,A2,⋯,AnA1,A2,⋯,An互相獨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