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敏控創變》--收益是項目的最終目标

傳統的項目關注項目輸出勝過項目成果和項目收益的實作,随着移動互聯時代的深入,産品疊代速度越來越快,項目的變革性也越來越迫切。項目經理,作為項目組織中關鍵的創變角色,其理念、視角、方法、路徑和堅守都是項目成功的關鍵影響因素。現在的企業逐漸把項目的關注度由傳遞轉移到收益上。

《敏控創變》--收益是項目的最終目标

任何一個項目,都存在三方利益

1.業務利益:關注項目收益的發起人利益

2.使用者利益:使用項目傳遞物進而實作收益的使用者利益

3.實施方利益:完成項目傳遞物的實施方利益

收益是項目的最終目标

始終銘記發起人為什麼要開展項目,想獲得怎樣的的變革、建構怎樣的組織能力、擷取怎樣的收益

項目的六個績效名額

《敏控創變》--收益是項目的最終目标

KGI:關鍵結果名額,也叫OKR

KPI:關鍵績效名額

KRI:關鍵風險名額,也稱早期預警名額(EWI)

這六個名額并非并列關系

--收益是開展項目的前提,是創變項目的最終目标(KGI),而範圍、品質、時間和成本都是項目過程名額(KPI),也是制約項目的因素,而風險是這五個名額的預警名額(KRI).

項目優先級MoSCoW

  • Must have:必須有。如果不包含,則産品不可行。Must Have的功能,通常就是最小可行産品(MVP)的功能。比如微信的聊天資訊、通訊錄、朋友圈。
  • Should have: 應該有。這些功能很重要,但不是必需的。雖然’應該有’的要求與’必須有’一樣重要,但它們通常可以用另一種方式來代替,去滿足客戶要求。
  • Could have: 可以有。 這些要求是客戶期望的,但不是必需的。可以提高使用者體驗,或提高客戶滿意度。如果時間充足,資源允許,通常會包括這些功能。但如果交貨時間緊張,通常現階段不會做,會挪到下一階段做。
  • Won’t have: 這次不會有。 最不重要,最低回報項目,或在當下是不适合的要求。不會被計劃到目前交貨計劃中。 “不會有”會被要求删除,或重新考慮。
《敏控創變》--收益是項目的最終目标

為什麼在項目進行的過程中,不能很好的進行優先級排序的應用,就是因為覺得每條需求都重要,那條也不能舍棄,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想法,就是因為沒有考慮項目的最終目标。在站在項目全局的角色,從項目啟動的初心出發,項目優先級自然就出來了。

《敏控創變》--收益是項目的最終目标

曾經有一個比較流行的段子:

第一,女朋友永遠是對的;

第二,如果錯了,請參考第一條

對應到項目管理中,亦可以提煉出以下三條

《敏控創變》--收益是項目的最終目标

上面第二條為什麼用的是“策劃”而不是計劃,是因為策劃和計劃是有差別的

項目管理方案的策劃主要包括:

1.論證項目收益,以確定項目持續成立

2.論證項目傳遞物,以支援收益可以實作

3.制訂項目計劃,以保證項目産出可以達成

4設計風險和變更管理機制,以應對計劃外的情況

其中最應關注的就是項目目标--收益,而實作收益則依靠項目傳遞物(範圍)為組織“賦能”。

是以創變者需要在品質、時間、和成本的限制條件下制訂計劃,回答如何才能完成這些項目傳遞物。不僅如此,還需要策劃如何管理影響項目目标的不确定性--風險,以及一旦風險發生之後可能引起的變更該如何應對。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