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關于網際網路的隐私與使用者友善關于網際網路的隐私與使用者友善

關于網際網路的隐私與使用者友善

網際網路文化的要旨是自助與合作,而不是集中管理。例如,即時通信(如騰訊QQ)的内容包含大量的隐私資訊,不應集中管理。實際上,私人之間不經過伺服器(P2P)的即時通信不難實作,Unix就自帶了文本即時通信工具talk。需要指出,各種公開版本的Unix都缺少優雅性,或者說好的技術隻在同等級别的社群之間交流,而社群有自己的隐私。開源的Unix版本就象版權聲明中常說的那樣,“甚至不包含适用于商業的隐含承諾”(without even the implied warranty of MERCHANTABILITY),因而鼓勵社群開發自己的獨立版本。與之相似,HTTP或即時通信隻是公共協定,如何管理浏覽過的文檔或通信記錄,完全由社群自己的軟體獨立選擇。例如,KDE桌面就自帶志願者開發的浏覽器Konquerer,作為Netscape商業浏覽器繼任者的Firefox浏覽器也是由社群開發。如果我們的社群不跟進這些技術就已經落後。

關于網際網路的隐私與使用者友善關于網際網路的隐私與使用者友善

隐私是人的自然需要,但需求因人而異,中國人因對隐私的過分侵犯(收集)而被西方嘲笑。《Node.js實戰》(人民郵電出版社)一書的第一章最後一節名為“預設DIRT”,似乎暗示中國人對不受控制的自然行為的反感(而麻煩的app結構也确實令人生厭);第二章則介紹聊天室伺服器的實作,支援建立使用者、開房間、發送資訊等,功能與即時通信相似,該示例複雜而未能講清要點,難以學習。正如前面指出,聊天的隐私應被保護,即時通信一開始就應由熱衷者自助實作。不依賴伺服器的MP3共享服務Napster就是在西方很熱的一個例子。

另一個隐私問題是網際網路視訊。視訊播放過程中的回放點,常常透露出觀看者的視角。Flash播放軟體能夠收集使用者的這些操作。新的HTML5的<video>标簽試圖統一視訊播放形式,使之都采用HTTP協定下的視訊檔案。實際上,較早的HTML版本就能播放HTTP協定下的視訊檔案。這樣,回放時僅重播已緩存的視訊内容而不會通知伺服器。采用視訊檔案的另一個優點是友善使用者儲存視訊,使用者能夠儲存浏覽過的内容便于以後使用,是Internet隐含賦予使用者的權力。與視訊相似,javascript也可能将使用者的滾頁操作、甚至更為細微的操作發回伺服器,這些構成對隐私的侵犯而應被抵制。實際上,浏覽器應能友善地搜尋檢視儲存的内容而無須報告網站;網頁都應該有簡潔的HTML編碼,友善儲存與分析;網頁都應該支援無Javascript浏覽,更好的頁面效果應當由擴充的HTML标簽而不是javascript來支援。(HTML5的其他新功能主要用來支援網頁應用程式,如在浏覽器中編寫Word文檔。)

網際網路服務的目标是友善使用者,而不是采集資料。例如,學習或者使用軟體時檢視文檔沒有必要向網站報告,而應能使用本地下載下傳的文檔。作為基準,無論Linux、Java、還是微軟的MSDN都允許将開發文檔安裝到本地,并且Java平台與MSDN都有教程與示例。但是,我使用的另一些軟體,如jQuery,則無法下載下傳文檔。必須指出,與公開軟體相似,多數公開文檔品質很差,需要社群補充。再如,微軟的Office軟體以及很多遊戲軟體在中國隻有網絡版(Office 365),而網絡版(雲服務)嚴重侵犯個人與企業的隐私。

與技術交流相似,社交或部落格向來有特定的圈子,因為真正的分享是有隐私的。商業資料也能透露敏感的個人資訊,而中國是外國超市份額最大、同時又是超市會員卡使用最多的國家。很多網際網路巨頭的盈利可能來自資料采集,以及與之相關的資料分析技術的研發。中國作為“大資料”的提供者,完全犧牲了社群的隐私性與獨立性,喪失了與世界競争的可能性。這也意味者群眾喪失了很好的工作機會(Steve Jobs的名字暗示)。我注意到中國科技大學的教室都在顯著位置裝有攝像頭。

關于網際網路的隐私與使用者友善關于網際網路的隐私與使用者友善

不過,與公開的隐私侵犯相比,暗中的侵犯與操控更為可怕。例如,文本編輯器記錄使用者的一舉一動并發給伺服器用于分析,又如在網上看到的内容完全受控制、由使用者ID決定。(無論在北京的圖書館或網吧上網都需要實名,而在美國的公共圖書館(大學圖書館也對外開放)使用電腦無須登入。)下面的漫畫中提到的PICO文本編輯器是Linux下的早期(簡易)文本編輯器,發音與peeker(偷窺者)或pickle(泡菜)相似。與即時通信軟體相似,編輯器一開始就應由社群開發,且應便于自定義擴充。

關于網際網路的隐私與使用者友善關于網際網路的隐私與使用者友善

幾幅漫畫都來自UserFriendly.org。User Friend曾經是用友軟體公司的英文名,似乎暗示出賣自己與同伴讨好上級以求擷取好處的性格(user也指“利用者”)。我認為由于無所不在的攝像頭、網絡等監控記錄已足夠保障安全,私人電腦應受保護不得被政府随意侵入。(美國有一個尋找外星人的SETI項目,由志願者在自己的計算機上安裝[email protected]螢幕保護程式,用于分析天文觀測資料尋找外星人。)(美國影片《獨立日》中反擊外星人的多國部隊唯獨沒有中國。)

我認為隐私問題應适用下述兩條原則:

  1. 國家或者社群不得通過降低人權水準(包括侵犯隐私)取得競争優勢;
  2. 個人交往或商業來往(包括雇主與員工之間)應依靠信用,不得采取強迫手段確定(攫取)利益,其中包括暗中的監控。如正常工作環境下雇主不得用攝像頭暗中監視員工的舉動,攝像頭記錄僅在查案時使用;又如雇主不得收集員工的私人隐私,包括上網記錄。

隐私問題的另一個極端例子,是個人或公司無權管理自己的數字資料。無論Windows還是Linux都會為使用者建立“文檔”、“音樂”、“視訊”、“圖檔”等目錄,用于儲存管理個人擁有的數字資料。但是,多數使用者不會(無力)購買收藏音樂CD或電影DVD,而是按照傾銷價格在網上聽歌或觀看電影視訊,因而自動出賣隐私。(這也是群眾收入不足、國家濫用補貼,破壞商業秩序的例子。)使用者隻能使用固定的網上使用者界面,而沒有機會想象創新,如在朋友間分享或在數字雜志中嵌入一段電影視訊。我也沒有見到幫助建立家庭網絡、在家庭内共享音樂視訊的文檔,以及好的音樂視訊的管理工具(Windows Media Player是一款封閉的管理軟體)。公司學校使用由他人開發的軟體平台、數字資料不放在本地計算機上則更愚不可及。作自己的管理是很享受的工作,并且為不斷嘗試新技術帶來機會。固定的操作流程破壞正當的享受、扼殺自主選擇與創新、剝奪有價值的技術職位,它并不對使用者友善,而僅對資料采集者與操控者友善。

軟體的使用者友善也反映在文檔與書籍的品質上。而我們的技術文檔與書籍的品質低劣,象是在有意捉弄考試,這是不可容忍的。缺少清晰文檔的軟體是不值得學習使用的。學習與創新的競争不應由個人承擔,而必須在集體(工作環境)之中,在互相交流中完成;公司必須提供充足的學習與研發機會(也是公司自己積累知識的機會)。文檔與書籍必須由社群補充完善。O’Reilly出版的書籍一緻的醒目易認的封面,象是強烈提醒中國的好的出版社應帶頭提高技術書籍品質。不僅如此,社群或組織應有權在圈内發行書刊、建立網站;社群有權選擇自己的教材與教育方式。社群間的成果交流是自願的。我在國家圖書館看到可以統一查閱全國各高校的大學生與研究所學生的畢業論文,這是嚴重的隐私侵犯。教育不能過度追求考試分數,學生應當在學校自行選擇的多樣的活動中展現自己的亮點,并且這些活動不僅成為大學申請的一部分,同時也幫助學生互相認識交往。

社會應當提升個體的尊嚴感與信用度,這既需要有良好的受尊重的教育,又必須有足夠的收入。為了使社會正常運作,年輕人工作以後應當能經濟自立,并且能較快地具備購房能力。增加的收入也為他人帶來工作機會與經濟繁榮。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