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傾聽社群的聲音,但别被他們牽着鼻子走

原文作者:Jeff Atwood

作者在Twitter上發的一條短訊:

“我希望我們行業裡有更多的人先去嘗試建立社群,然後再做産品,就像photomatt和WordPress。”

11:28 PM –2012-5-30

譯者注:photomatt.net是由Matt Mullenweg創辦的一個分享圖檔的線上社群。(現在這個網站已經自動重定向到ma.tt。)Matt于2003年建立了WordPress——一種使用PHP語言和MySQL資料庫開發的開源、免費的部落格引擎。目前已經有超過16%的網站在使用WordPress。

大家都知道,面試官是多麼熱衷于問這樣的問題,“你最大的弱點是什麼?”“你曾經犯過最大的錯誤是什麼?”這些問題聽起來可能都是公式化的,甚至都是些陳詞濫調,但是你在回答的時候可要小心了:它們貌似無足輕重,其實不然!

如果有人問我,“在創辦Stack Overflow網站的過程中你犯過最大的錯誤什麼”,我會很坦然,因為我不用費盡心思地去尋找答案。我可以很誠實地告訴大家,我在開發Stack Overflow的第一天就犯了個天大的、非常荒唐的錯誤,而且我還固執地堅持了整整9個月,完全不顧社群裡此起彼伏的抗議。我越陷越深,甚至還寫了一篇長長的部落格去駁斥。

長久以來,我一直有一種很可怕的“搏擊俱樂部”式的觀念:“Stack Overflow網站的第一條規則,就是你别對Stack Overflow說三道四!”畢竟,大家上這個網站來是為了找到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學習程式設計,而不是讨論一個做得很傻的網站。是這樣嗎?

傾聽社群的聲音,但别被他們牽着鼻子走

譯者注:《搏擊俱樂部》(《Fight Club》)是一部美國電影,改編自恰克·帕拉尼克1996年的同名小說,由二十世紀福克斯電影制片公司發行。故事講的是,傑克(一個充滿中年危機意識、非常憎恨自己的生活的人)偶然遇到了賣肥皂的商人泰勒,兩人因緣際會成為了好友,并建立了“搏擊俱樂部”:一個讓彼此不戴護具而互毆的聚會,旨在發洩情緒……

我沒有意識到大家對“元”(meta)的需要。

所謂“元”,就是一個大家讨論自身所處之地的地方。聽起來很費解吧,但是其含義值得我們好好想想。“元”是給那些深切關注社群、也願意更進一步做出貢獻、組織起來并費盡心思去研究怎樣維持和管理社群的人的。是以,我很懊悔!我當初的所作所為,實際上是在告訴那些熱愛Stack Overflow的人們:“滾一邊去!”

回想起來,我真是羞愧難當!

在社群的不斷刺激之下,也在我反複的防守還擊過程中,很慶幸,我最終醒悟了。盡管我們在一開始的測試階段用了一個第三方的“元”站點,但在公測後的10個月,也就是2009年6月最終釋出的時候,我們還是用了自己的域名:meta.stackoverflow。同樣的錯誤絕不再犯第二次,在我們後來做Stack Exchange的時候就注意了——我們為每一個上線的Stack Exchange子網站從一開始就配備了一個“元”。我們現在知道了,“元”的參與是社群有序上司和治理的源泉,我們須培養它,也是以要加以密切的監控。

為了“贖罪”,我也成為了我們自己“元”的頂級使用者。在過去的2年又7個月的時間裡,我将自己埋身在成堆的bug、功能需求和各種讨論中,而支援所有這些的就是我們的“元”。從我的使用者賬号概況裡可以看出,在那段時間裡,我有901天都泡在“元”裡,其實差不多也就是每天都在了!我以自己對“元”的參與度而感到驕傲,好比是得了一塊勳章,而更重要的是,我認識到了我們應該圍繞着使用者開展工作。我們在Stack Exchange上所做的任何一件事都是特意公開的——這跟象牙塔式的開發模式完全是對立的。

這一路走過來,在開發社群軟體和處理社群回報方面,我學到了不少的經驗和教訓。現總結如下:

1.90%的社群回報都是垃圾

讓我們現在就承認吧!在這方面,“史特金定律”是不可能被任何人否定的,無論你是男人、女人、孩子,還是一個社群。“元”社群,我愛死你了;正因為如此,讓我們彼此坦誠相待吧:你們提出的大部分回報和功能需求,其實沒有任何可操作性……需要的話,我可以說出一萬條理由。

譯者注:“史特金定律”(Sturgeon's Law)是科幻作家史特金提出的,其内容是:任何事物,其中90%都是垃圾。以社群網站的内容為例:在社群所有的作品中,90%以上的都是“垃圾”。是以要有能力去蕪取菁。

且慢,别忽略了要點:這也意味着,有另外10%的社群回報是非常棒的!假如你有毅力看上上百條文章,我保證你會發現其中有10條的含金量很高,而就是它們能讓你的網站得到明顯的提升。做好準備吧,若想從一大堆社群回報裡挖掘出“寶石”,你需要花很多時間,而且這時間還不是一般的多!我堅信,每個社群總會有一些足夠聰明的人來制造一定數量的“寶石”,他們常常讓你喜出望外。

2.别抵擋不住誘惑而誤入歧途

當你收到回報和功能需求的時候,你應該立即把它們分成兩大類:

我們需要給這輛轎車安上電動窗!

或者

我們需要給這輛轎車加個貨車車廂!

顯而易見,前者隻是給轎車增加一個合理的配件,而後者試圖改變車輛的基本特性。軟體本身固有的“易于修改的特性”,使得增加功能變得很誘人,但這有時候無異于給轎車加上一個貨車車廂。為什麼不這麼做呢?使用者們會不斷地反問你。貨車多友善呀!真的是這樣嗎?

别掉進陷阱!牢記你當初的使命。轎車加貨車的混合體對于很多人來說都很有吸引力,但是這很可怕,你會最終做出一輛像斯巴魯Brat一樣的車。除非你真的想要做出一輛貨車來,否則,如果使用者提出想要貨車這樣的功能,你最好大方地把他們帶到附近的貨車經銷商那裡,因為他們似乎來錯了地方。

傾聽社群的聲音,但别被他們牽着鼻子走

3.坦誠地說出你不想做的事

當看到bug跟蹤系統裡或回報論壇裡有成千上萬條記錄無人問津時,我總是很沮喪。這是社群疏于治理的信号,更為糟糕的是,它折射出了社群裡一種信賴缺失的關系。這很常見,也很可悲。千萬别搞成這樣!

盡管很多時候來自社群的回報是令人讨厭的,但我并不建議你把對他們的厭惡之情赤裸裸地表現出來。那樣隻會顯得你很卑劣。但當你覺得他們提出的請求沒有道理,或者你無法在一個合理的範疇内将它們實作的時候,請你不要羞于“禮貌地”拒絕他們。(當然,你應該總是保留将來改變主意的權力。)毫無疑問,被人拒絕是很傷心的,但被人忽略讓人尤其心灰意冷。我非常非常堅定地相信,隻要你對你的社群待之以誠,他們最終會是以而更加敬重你。

所有的關系都是基于誠實的。如果你不願意誠實地對待你的社群,你憑什麼要求他們來尊敬你呢?他們最終會離你而去……

4.傾聽社群的聲音,但别被他們牽着鼻子走

把“元”社群裡的需求一股腦兒地吸收進你的軟體或者網站中加以實作,這麼做看起來很不錯。“元”的出發點是傾聽來自社群的聲音,然後根據社群回報采取相應的行動,對嗎?遺憾的是,如果你過于直接地對社群回報采取行動,那是非常危險的,它也是很多社群失敗的原因。讓我們一起來看看GitHub的聯合創始人Tom Preston-Werner是怎麼解釋的吧:

我們來看一個這樣的需求:“GitHub應該允許我用FTP的方式把我項目裡的一個文檔站點上傳上去。”其實,這個客戶真正想說的是:“我想要一個簡單的方法來釋出與我項目相關的内容。”隻是他們早已經習慣了現有的東西,是以他們必然以他們熟悉的術語來表達他們的需求。我們本可以按照他們要求的那樣,實作一個糟糕的基于FTP的解決方案。然而,經過我們深入研究之後,我們發現了問題的根本,最終的解決方案是:允許使用者通過往賬号裡加一個Git倉庫來實作内容釋出。這種做法既滿足了功能需求,又不失優雅,堪稱完美。

譯者注:Git是一個分布式的版本控制系統,最初由Linus Torvalds編寫,用作Linux核心代碼的管理。而GitHub可以托管各種Git庫,并提供一個Web界面,使得操作更加簡易。

社群回報是美妙的,但它的作用絕不應該被誇大并濫用,它不能代替你去深刻反思你要做的東西以及你為什麼要這樣做。花點功夫去挖掘潛在的真正需求吧,然後制定出一個合理的産品路線圖。

5.參與并支援你的社群

大概有一半的社群關系都不盡如人意,他們并不在恪守承諾地做着社群認為他們應該做的事情。即便這樣,建議你還是要去積極參與社群,去傾聽,去回應。當Stack Exchange的聯合創始人回複你在“元”裡的發帖時,即使他的回複不能完全達到你的期望,我希望你也能了解,他的行動足以證明了我們對社群的承諾,那就是我們始終跟社群在一起并肩作戰。

不管你現在缺不缺錢用,你都應該熱衷到“元”裡的社群回報或bug報告裡挖掘出稀有的“寶石”。這些“寶石”能讓你的網站或産品更加出色。你應該義無反顧地這麼去做,以促成公衆回報的良性循環:“你所關心的就是我們所關注的,所有事情都在朝着一個好的方向持續得到改進。”

這就是社群的真谛!難道不是嗎?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