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自動聚焦】顯微鏡的景深1 顯微鏡介紹2 景深

文章目錄

  • 1 顯微鏡介紹
  • 2 景深

1 顯微鏡介紹

【自動聚焦】顯微鏡的景深1 顯微鏡介紹2 景深

圖1 顯微鏡

  鏡座:支援、穩定作用

  鏡柱:支援作用

  鏡臂:連接配接作用(可以手握旋轉,便于觀察)

  細準焦螺旋:升降鏡筒

  粗準焦螺旋:升降鏡筒

  鏡筒:連接配接目鏡與物鏡

  轉換器:調換物鏡

  目鏡:放大圖像

【自動聚焦】顯微鏡的景深1 顯微鏡介紹2 景深

圖2 目鏡

  物鏡:放大圖像

【自動聚焦】顯微鏡的景深1 顯微鏡介紹2 景深

圖3 物鏡

  載物台:放置玻片

  通光孔:光線通過

  壓片夾:固定玻片

  遮光器:調節光線強弱

【自動聚焦】顯微鏡的景深1 顯微鏡介紹2 景深

圖4 通光孔

  反光鏡:反射光線(光線較強時,用平面鏡,較弱時,用凹面鏡)

2 景深

  當鏡頭對準某一物體平面準确調焦後,在物平面前後一定距離内的景物也能結成清晰影像,這物平面前後一定距離上結像清晰的縱深範圍,稱為景深。物平面 OP 上點 A 能在焦平面上彙聚為一點 A ′ {A}' A′,而在 OP 前後兩平面上的點 B、C 則會在 FP(Focus Plane) 平面上形成一定大小的彌散斑(Blur),進而點 B、C 在 FP 上的成像将變模糊,但當這樣的彌散斑足夠小,超出限定的某個分辨等級,可仍然認為點 B、C 在 FP 上的成像是清晰的,點 B 與點 C 能保持在 FP 上清晰成像時的兩點之間沿着光軸的最大距離即對應景深的大小。景深是光學成像系統中一個重要的概念,對成像系統的成像品質具有重要影響。

【自動聚焦】顯微鏡的景深1 顯微鏡介紹2 景深

圖5 景深和彌散斑

  圖中,OP是(Object Plane),FP是(Focus Plane),景深公式如下:

Δ = 1 f D 2 u 2 δ − δ 2 f D \Delta = \frac{1}{\frac{fD}{2u^{2}\delta }-\frac{\delta }{2fD}} Δ=2u2δfD​−2fDδ​1​

  D :光圈直徑

  σ :允許的彌散斑直徑

  f :鏡頭焦距

  u :物距

  由景深計算公式可以看出,景深與鏡頭使用光圈、鏡頭焦距、拍攝距離以及對像質的要求(表現為對容許彌散圓的大小)有關。這些主要因素對景深的影響如下(假定其他的條件都不改變):

  ①鏡頭光圈:光圈越大,景深越小;光圈越小,景深越大;

  ②鏡頭焦距:鏡頭焦距越長,景深越小;焦距越短,景深越大;

  ③拍攝距離:距離越遠,景深越大;距離越近,景深越小。

  根據景深的定義,大景深的成像系統具有更大的縱深調焦範圍,其可在相當大的誤差範圍内保證調焦結果的準确性,而在基于圖像處理的自動聚焦過程中,通過搜尋峰值确定最佳成像位置也要求搜尋步長小于景深,是以,大景深的成像系統是容易實作基于圖像處理的自動聚焦的,但小景深的成像系統由于對空間深度資訊敏感,在通過基于圖像處理的自動聚焦法聚焦的過程中,不同空間深度上的資訊将會互相幹擾,自動聚焦的可靠性無法保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