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英語]在英語學習的過程中學到的學習方法英語學習的收獲

文章目錄

  • 英語學習的收獲
    • 前因
    • 學習
      • 學習方法
      • 口語表達
    • 總結
    • 後記

英語學習的收獲

前因

因為公衆号上關注了幾個技術大佬,看了他們寫的好多文章,都在強調程式員寫作與英語的重要性。在某個時間點他們又剛好“不約而同”地再次重複英語的重要性,“順便”推薦了一些學習英語的App及課程。加上我之前就對英語比較感興趣,就随手下載下傳了幾個App,然後看着的過程中被所謂“兩杯咖啡的價格”吸引,買上了一個月的課程?。

本着不浪費金錢的目的,我就加了該App的英語學習微信群。跟着App學了幾天的英語,打了幾天的卡。雖然沒感覺到自己在英語上有很明顯的進步,畢竟時間也不長,但是在學習的過程中,也确實感覺到了這次英語學習對自己有幫助。

學習

我覺得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有兩點較大的收獲。第一個,是學習英語的方法,這個方法老師在微信群的第一天就說了,我覺得這是學習新知識最本質的學習方法,其實也是必然的學習過程。第二個是感覺在英語學習過程中,有對自己在平時工作中,缺乏表達機會的補償。這兩點對于我來說,就已經抵得上那兩杯咖啡的價格了☕️。

學習方法

其實這是每個人在學習過程中必經的階段:輸入-内化-輸出。學習新知識,必然有着學習吸收新知識新概念的“輸入”過程。而同時自己思考了解的過程,就是“内化”的過程。之後,在嘗試着實踐新知識,或者用新知識來解決問題的階段,就是新知識的“輸出”了。

很多時候,在學習新知識的過程中,我們過于專注“輸入”和“内化”,而缺少了“輸出”的實踐(即眼高手低)。這樣的話會導緻學習效率低下。因為“輸入”和“内化”,都是在我們的大腦中進行的,但無論在大腦中了解的怎麼樣,最後都是需要通過“輸出”來進行檢驗。檢驗的結果回報到我們的大腦中,就是再次的“内化”,這樣不斷的“輸出”、回報、“内化”,形成一個良好的循環,就能夠加速我們對新知識的了解,進而提高效率,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這裡的“輸出”不是說通過一個小demo來實作,而是說通過自己的語言或者文字來表達。因為語言或者文字的組織需要有條理性和邏輯性,這能夠幫助我們整理學習的知識,找出自己沒有掌握好的的地方。

新知識的學習總是零散的,剛開始都沒有一個系統性的概況。等到自己“内化”、“輸出”成功,就能夠對新知識有系統性的了解。

我們學習總是按照這個過程去走的,但是如果一開始就知道到“輸出”帶來的好處,那麼就能夠帶有目的性的去進行“輸入”與“内化”,這能大大的提高我們學習新知識的效率。

口語表達

程式員的工作總是對着電腦思考,缺乏口語表達。但是這個英語學習的App,偏偏就是要讓你去鍛煉口語。沉默寡言了一整天後,能夠有個表達自己的機會,雖然不大自由,但也大大平衡了自己左右大腦腦細胞的活躍度。是以對于這個方式的學習,我并不抵觸,甚至有點期待。

其實口語表達有很多場景都可以去做。學英語是一方面,更好的方式我覺得是和上面說到的學習方法相結合,“輸出”階段通過口語表達來進行,将這一過程錄下來,結果就會是各教育類網站上的技術視訊教程?。

這是我一直想做的,不是為了做給别人看,就是為了鍛煉自己的表達能力,同時加深對學習到的知識的了解。如果能夠做到對課程的充分準備,流暢的完成,那麼,這個知識點對于自己來說,肯定已經徹底的掌握了的。

總結

做程式員不一定要是枯燥的,乏味的,程式員同樣可以多姿多彩。可能很多程式員有着宅屬性,但是勇于接受、善于接受新的事物,才是保證自己在社會上立足的關鍵?。

多走走多看看,指不定在某個新場景下見到的東西、學習到的東西,能夠幫助自己在本身所在的行業走的更遠。

後記

英語剛學習了七八天,不确定到期後會不會繼續,但是每天回家練練口語,也是一種放松的方式。

寫的亂七八糟,是因為寫作能力不夠,也是因為等着下班…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