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在騰訊連拿六個五星

剛畢業入職騰訊工作 2-3 年,半年/年終績效每次都是 5/4 星,不一定年薪百萬,主要薪資 + 獎金無法決定,這個取決于股票是否上漲不少,但晉升肯定是最快的,在阿裡拿 375 跟在騰訊拿 5/4 星的比例差不多,應屆畢業能拿一次确實很優秀了,要是連續拿幾次,那真是牛逼!

過年期間,我跟一位在騰訊的哥們聊了會,研究所學生應屆畢業就待在騰訊,工作 3.5 年了,年前剛晉升 t10 答辯了,現在在等結果,我聽完就一句:卧槽,你這太牛逼了,這麼快就升 t10 了,越往上是越難升的,他這幾年表現不錯,績效一直很好的。

為啥要說騰訊,主要是有緣:

  1. 是我人生中第一家公司,2017 年暑期實習騰訊,轉正過程極其曲折、充滿驚喜和意外,10 月中下旬拿到了騰訊暑期實習轉正 offer,并且跟騰訊簽約了三方;
  2. 大學期間我是走 cpp 出身的,騰訊本身招聘 C++ 崗位較多,關注我的讀者中,通過打法畢業入職大廠,人數最多的就是騰訊了;
  3. 實習認識的一些朋友,以及我實驗室學長、學姐、實驗室同級同學、還有我校友、都在騰訊工作,這些不是網友,都是線下朋友,說句真的,我學校畢業每年去騰訊的同學巨多了;

我一直在說的是畢業 1-3 年的打法,這個階段,就是看技術能力、業務産出,能不能拿到好績效跟你自身實力,以及在這塊投入時間、精力關系很大,跟機遇、項目關系沒有那麼大;你又不是 P7 晉升 P8,進階别的晉升不光看技術能力、業務産出,還有管理能力、ppt 彙總、方向把控、團隊規劃等,确實需要有好的機遇,以及好的業務來讓你做,進階别晉升外在因素占比挺大,想升上去就相當難了。

說句根本的,這個階段的晉升主要取決于個人技術實力,業務産出不過是利用技術帶來的成果,而好的機遇、項目影響都是其次,決定性因素就是你的個人技術實力到底如何?

技術實力的展現:

  1. 持續學習新的技術,始終保持學習技術的熱情 + 好奇心;
  2. 能解決業務帶來的各種技術難題,以及對問題追根刨底的能力,找到本質到底為啥是這樣?

退一萬步說,真遇上坑的 leader,通過内部活水,或者跳槽出去直接 double,前提關鍵是在這個階段技術實力是否能比對上對應的職級:

  1. 技術實力 > 目前職級,好績效 + 晉升;
  2. 技術實力 = 目前職級,普通員工;
  3. 技術實力 < 目前職級,績效 2 星,有可能走人;

你個人的技術能力到底能比對上哪個職級的要求,我相信在各個大廠都有技術職級序列對應的能力要求,這個你們可以自己在内網去看,舉個阿裡例子:

  1. P5:負責子產品;
  2. P6:獨擋一面;
  3. P7:行業專家;

績效背後是産出,更是個人技術能力的展現,職級一定是跟能力強挂鈎的,這點一定要認知清楚,低級别的晉升沒那麼難;上篇、中篇打法都介紹過了,下篇打法核心思想:居安思危 + 技術成長!

1、譜戈畢業 2 年打法全揭曉(上)

2、三個 100 萬(中)

居安思危

1、

為啥我總是強調績效要拿五/四星?

績效跟漲幅、獎金、晉升、股票是密切挂鈎的,好的績效必然漲幅大,獎金多,有可能會晉升,授予股票(我們部門是這樣,不論職級,隻要績效好,就會授予股票),股票是公司對你的認可。

好績效 + 能晉升,股票價值幾十個月獎金吧(這才是 5 升 6),好績效 + 不晉升股票砍掉一半,不過股票要分四年才能拿完,越是到職業生涯後期,越是看股票,薪資 + 獎金其實占比不大了。

阿裡跟騰訊不一樣,阿裡是大職級,每年隻有一次晉升機會,每一步晉升所帶來的回報是非常巨大的,騰訊是通過多次晉升逐漸積累起來的,可以這麼說吧,好績效 + 晉升(5-->6),當年的獎金 + 漲後薪資 + 股票差不多是你畢業時候的 double 了,就這還不算股票帶來的增值,股票一直是按照[股票/4]計算的,畢竟我經曆過,深知好績效帶來的巨大利益,才會如此堅信。

社招 7 進大廠,是可以談方案的,薪資少 + 股票多,或者薪資多 + 股票少,主要看你對于這家公司未來發展的信心,對于 7 這個級别來說,股票可以多要點,值個百萬級别的都很正常,對于大廠職業發展中績效、漲幅、股票、晉升、社招等等話題,之後我會單獨寫文章來一篇一篇分别說這些,這塊要說的太多了。

績效是 leader 對你認可的展現,不要看給你說什麼?承諾什麼?這些其實有點畫大餅的感覺,要看年終給你打什麼績效,這個是實打實的,一定要認清楚局勢,leader 要是認可你,那麼績效絕對不會差。

求上得中打法:平時工作向 4/5 星優秀看齊,做的事情向下一個級别去要求自己,做好了水到渠成拿好績效 + 晉升,做的不是很好退而求其次也不至于背 2 星,平時要是隻完成工作,沒有在技術上學習或者業務上思考,求中就有可能會得到下,一定要有”求上得中“的思想,才能確定不至于背差績效。

想連續拿 4/5 星,真的要付出太多了。

2、

對于二星、3.25、C 績效這些的認知。

對于網際網路大廠,這并不是鐵飯碗,在公司内部是有一套績效目标考核的,阿裡俗稱 kpi,位元組俗稱 okr,很多大廠都有類似 kpi/okr 的東西,這就是個人績效,績效好的升職加薪,績效差的一年白幹,甚至有可能走人。

騰訊是二星,阿裡是 3.25,百度、位元組、美團、滴滴等是 C,每個大部門在年終考評的時候都會有二星名額,具體到你們小組有沒有,這個要看小組人數,十人以上鐵定有,3、5 人的小團隊可能沒有這個 2 星名額。

拿到 2 星,3.25、C 績效,大部分人都會選擇離開,活水或者跳槽,也有少部分人員留下來改進,這其實是網際網路流動性比較強的原因之一,就是因為有績效管理這個東西的存在。

校招入職前半年還算是新人,這個階段沒有那麼大的壓力、畢竟熟悉技術棧、業務需要一段時間,在這個過程中犯的錯公司也可以容忍,即第一次績效考核大部分應屆生不至于一來就背鍋。 

我感受壓力最大的是在畢業第 2 年,此時你需要跟組内其他成員進行橫向對比,技術、産出、個人成長等等方面,能晉升一定要盡早,每年的應屆生入職,随着人數的增加,晉升将會越來越難,在一家公司工作長時間沒有晉升,職業發展的危機感慢慢就會突出。

大廠工作“不進則退”,你不想着進步,不想着拿好績效、不想着盡快晉升,那很快就會成為績效最差的那一個,而且晉升也不是說年限到了一定會升,好績效大家輪流拿,大部分部門不會這樣的,相對公平公正是存在的,肯定還是要看你的技術能力、個人成長、以及業務了解。

拿大廠offer,畢業入職 BAT 僅僅是第一步,不要覺得自己日常完成工作了,自己覺得做得還不錯,年底就不會背二星,這個是要橫向對比的,看看你自己給團隊帶來的價值,在看看别人,心裡面大概就有底了;看似風平浪靜,實則部門架構調整(換部門 + 換 leader)、業務變動這些在網際網路大廠太常見了,沒有誰是不可替代的,隻能說替代你帶來的成本有多大?時刻要積累自己的能力這個才是關鍵。

組内成員都幹的不錯,如果一定要有人背 2 星呢?這個名額該給誰呢?

大家都完成了 kpi/okr,但 okr/kpi 這個僅僅是基本要求,不是你完成了就萬事大吉了,leader 要思考的是誰離開對我明年展開工作影響最小,目前在團隊内承擔的是什麼角色,即使别人未完成 okr/kpi,哪怕出現過線上事故,隻要這個人技術能力強,或者具有業務價值(跟業務熟悉,能推動項目、能調配資源等),那麼他就不會背 2 星。

背 2 星的一定是平庸、沒啥突出的人,離開團隊對團隊影響最小的那個人,跟你完不完成 kpi/okr,有沒有出現過線上事故有半毛線關系,看的是你在這個團隊的影響,重要程度的排名,這個才是根本!

團隊影響、重要程度的排名,無非 2 點:

  1. 你個人的技術能力,是不是團隊墊底?按道理來說有個半年緩沖,應屆生的學習能力,以及投入的時間、精力都是足夠你學習成長的(技術 + 業務),除非你自己把這個時間浪費在了别的事情上面,不然剛畢業 1-2 年确實是成長很快的,最多是差在了工作經驗上而已,這個階段你應該能獨立負責、以及承擔一些事情了,解決問題的能力突顯出來;
  2. 重要業務的負責人之一,或者組内常用系統/平台負責人之一,核心就是你目前做的事情對于整個團隊算是比較重要的,而不是在做一些邊緣性、打雜性質的事情;

不進步就是退步,誰都有可能背 2 星,一定要清楚認知到自己在團隊的定位,你們團隊有沒有 2 星名額,這個看下團隊人數就知道了啊,在大廠工作時刻具備危險性的嗅覺,越優秀的團隊競争越是激烈。

3、

畢業技術即巅峰

我說的真的毫不誇張,大學畢業時期的技術水準是整個職業生涯的巅峰了,大部分技術人工作之後隻是做業務需求,有問題直接百度/Google,寫一些業務代碼,對于 coding 沒有熱情與追求極緻,更别說持久性的學習技術了,源碼 + 追根刨底 + 新技術,隻停留在調用層面,知其然而不知其是以然,那 35 歲确實是一道坎了。

阿裡的淘寶、位元組的抖音,騰訊的微信、百度的鳳巢,像這些大廠的核心部門,聽起來技術很牛逼,其實呢也就那樣,不管在哪工作,技術水準菜的也大有人在,技術牛逼的也有,主要在個人能力,不在公司/部門,高手往往來自于民間!

整個行業來看,真正達到 P7 技術能力的人并不多,不是說剛晉升的 P7,而是在 P7 這個崗位經過時間檢驗的,P7 在行業的薪資均價在百萬級别,那你看看有多少人能拿到這個價?

根本原因就是畢業即技術巅峰,要是國内程式員真的畢業入職,認真踏實搞個 5-8 年技術,持續的學習積累,不人人百萬級别了,現狀是哪有那麼多?畢業後的誘惑、瑣事太多,很難有技術人真正的沉下心來搞,并不是真正的熱愛,是以行業内牛逼的技術人并不多,之是以牛逼,就是畢業并不是技術巅峰,而是在不斷、一直的學習新的技術。

年齡要能比對上 level,大學時期學習的是計算機基礎 + 技術棧,相對學的比較淺,工作了的”技術棧“跟大學時期還不完全一樣,在校學習的理論知識較多,工作要結合實際的業務場景,舉個例子:存儲(hive + hbasd + es + mysql + redis 等),分析不同的存儲是否支援實時讀寫,es 在讀的時候是否會延遲 1-2 秒,業務上能接受嗎?redis 是隻能做緩存嗎?強依賴時能否做持久化存儲等等?一定要注重系統性解決問題的能力提升。

大學程式設計能力已經是人生巅峰了,工作之後,技術能力止步不前大有人在,而這是很多人不願承認而又是事實的一件事情,畢業即技術巅峰,大機率技術崗位工作幾年轉崗,或者 30 多歲還是 6 的水準(一直靠吃老本),面臨 35 職業生涯的危機,在這條路上注定走不遠。

2 星,35 歲這些就是我要說的”居安思危“,危險其實無處不在,日常沒事了多想想、自己好好琢磨下,至于如何應對破局,不是這篇文章要寫的主題,千萬要避免”畢業技術即巅峰“這個局面,當你感覺不到成長的時候,慢慢的就陷入到這種境地了。

結合自身定位、處境,其實破局的路數有很多,關鍵是你要找到一條适合你的路。

技術成長

4、

日常工作

在日常工作中,技術調研階段一定要明确需求,最起碼先要有自己的技術方案,工作從來不是别人告訴你要怎麼做?而是你拿上自己的方案去進行評審、确認,其實我意思是不管做什麼事情,一定要有自己的想法,腦袋是用來思考的,不是别人說啥就是啥。

在别人的推動下往前走,這樣你永遠原地踏步,推你一下,你做一下,不推你,你完全不知道要幹啥?這完全是在被動的工作,2 星不給你給誰,這就是缺乏工作積極性,也是大部分職場難以進步的通病;被動接受是别人給你安排的,需要你主動的站出來去承擔一些事情才能進步,平時要多花時間積極主動的思考,去想技術、業務上的痛點。

如果你在剛畢業階段,就想着工作摸魚、劃水,而不是積極主動的去承擔一些事情做起來,那對于你的成長是沒有一點點好處的,職場跟學習程式設計一樣,基礎牢固了,往後的路是越走越寬,越走越快。

職場劃水、摸魚那是工作好幾年了(至少 3 年),業務、技術棧都相對比較熟悉了,職級也達到了一定層級,那會利用摸魚休息下,或者幹點别的事情都沒啥問題,你要看清楚階段啊,階段不同,打法是完全不一樣的;你才畢業啥都不會,就想着怎麼劃水、怎麼摸魚、怎麼輕松、那不是往火坑裡跳麼?要想着如何快速成長,如何能利用時間多學點技術,這就是每個人認知的思維差異;

能進大廠,你身邊的都不是傻子,你做的咋樣?日常表現如何?不僅僅是你 leader,周圍同僚都看在眼裡,心裡面肯定是有底的,給你好績效,或者給你晉升名額,能不能服衆?你自己是僅限于完成工作,還是真的額外做的更多?自己好好想想,想要什麼?就要付出什麼代價,這些都是靠你自己争取來的呢。

我當時積極主動承擔技術 pm,下班後去看項目風險,把控環節,跟業務積極讨論痛點,拉會對需求,下班也是在工作節奏,一天 24 小時線上,這些表現 leader、同僚都看在眼裡,推動業務,拿到結果,你說給你好績效、晉升别人這還有啥說的?

下面幾點比較重要:

  1. 手頭事情要是很多,一定要有優先級;
  2. 做的事情一定要有回報,有階段性的彙報;
  3. 困難風險第一時間報出來,大家一起想辦法解決;
  4. 通過做技術、業務上的分享,提升在團隊内的影響力;
  5. 有些事情能出頭就不要慫,認準機會,果斷出手;
  6. 站在上司的視角看問題,多角度的去想事情;
  7. 不要讓上司覺得你推卸責任甩鍋,要讓人覺得可靠;

5、

技術打法

每個人的追求不一樣,我想說下對于優秀技術人才,在畢業 1-3 年的時候,這個階段的成長要素:明确的職業方向+指導人+個人自驅。

  1. 明确的職業方向:要有一個自己深耕領域的方向去努力,後端、算法、前端、大資料等;
  2. 指導人:在工作上對你指引,幫助你快速的熟悉業務、技術,有這麼一個領路人;
  3. 個人自驅:不斷學習技術、有目标、有規劃的進行,自我驅動能力比較強;

在公司工作,肯定避免不了線上問題,對于每一次線上問題的解決,會暴露出很多問題,是否定位問題太慢?是否缺少必要的日志?對系統/工具不熟悉?系統是否還有類似的坑等等問題,其解決方案是進行系統化的穩定性建設,以及熟悉平台/工具,你看這一系列下來,其實能學到很多知識的,要在日常工作中多思考,去學習積累這些。

對于線上的每一個報警都需要重視,每一個報警絕對不是無緣無故的,如果報警太多了,需要進行梳理下看哪些是無效報警直接幹掉,遇到的每個坑都能深入了解背後的機制,這就是刨根問底、追查問題的能力。

很多平台/工具/技術會用不代表用得好,是以在出現線上問題時往往不知所措,即使能查出來也需要很長時間,即系統性地學習經常用到的語言、工具是很有必要的;一方面可以從這些語言的源碼,工具的設計中學習到一些代碼層級和架構設計層級的知識,另一方面也能給腦袋裡留個印象,如果遇到問題,能嘗試從原理上去分析問題,而不是各種盲目嘗試。

線上問題、監控報警的追查過程能學到很多知識,更能系統性的幫助你梳理全鍊路。

6、

技術推薦

個人技術能力的成長,離不開持續的學習,不僅要學習一些理論的知識,還需要在工作實踐中學以緻用,真正的用于工業界業務,其實很好了解,就是平時學的多,工作未必用到,但是技術實力還是需要積累的。

技術能力提升的平台:B 站、極客、拉鈎、慕課,這些确實品質不錯,你能堅持在上面去學習個一年半載,收獲肯定很大的。

公司内網工具/平台文檔介紹的學習,裡面有原理介紹、架構設計等,基本上網際網路中間件底層原理都差不多,把這些都大緻學習下肯定幫助很大;

阿裡内部的 ATA 技術品質的文章是真的高,對于各種技術棧都有相關的文章,長期在這塊學習也是非常不錯的,很多文章都被轉載到《阿裡技術》這個公衆号上面了,持續關注下高品質的文章。

對于新技術的學習,其實非常簡單,直接在 B 站上面搜尋相關視訊跟着學習就行了,比如:Java,跟着黑馬 Java 全套系統性先學一遍,基本上 Java 大緻有了了解,在工作中在拔高就行了(有關程式設計學習,後續會詳細寫)。

學習技術,對于熱愛的事情是不知疲憊、樂此不疲的,技術能力的拔高就在這幾年。

7、

96 年

當年一起找工作的朋友,他畢業在國内網際網路大廠工作,做 Go 開發的,大學畢業工作 2.5 年,年前拿到了騰訊 3-1,也就是 t9 的 offer,大學畢業不到 3 年,能拿到 t9,就是騰訊内部應屆畢業生,不說研究所學生,就說大學畢業能不到 3 年升到 t9 也是極少數了,這個難度還是相當大的。 

别說 96 年的 t9,就是在騰訊内部,很多 t9 年齡也在 30 左右,在大廠确實是越往上越難升了,他各方面确實不錯,在技術深度的同時具備一定技術廣度,最主要的是解決問題的能力很強,面試問的很多東西都能說的清楚,加上本身也是在大廠,拿到這個 offer 确實牛逼。

騰訊内部大學不到三年,不管是跳槽進去還是内部晉升的,t9 在這個階段真的非常少,大部分 t9 年齡偏大一些,不過正因為在同年齡段能達到的人極其少,這才展現出牛逼!

畢業這幾年确實是晉升最快,技術實力提升最快的階段了,能力真到了,來市場上面試可以檢驗下,遇到不錯的 package 完全可以考慮下,如果能在騰訊内部連續拿幾次 5/4 星,那在職業生涯的初期簡直是起飛了。

公司的資源都會向高績效、高潛力傾斜的,對有個人潛力(高潛),會單獨授予股票激勵的,績效表現好、潛力、能力水準都是公司衡量一個人的标準,如果你拿到 5/4 星,package 很快就會上來的。

隻要有實力,有真本事,拿多少錢都不奇怪!

個人總結

打破局限性思維,隻要技術能力上來了,部門老大是坑,遇到坑項目,完全可以活水、跳槽,解決問題的管道有很多,這就是思維差異了。

2 星以及 35 歲,在任何時候都必須具備危險意識,以及應對破局的政策,在大廠工作不要看平靜的水面,實則下面波濤洶湧,漲幅、職級、晉升、競争都是非常激烈的,這是職場的開始,是騾子是馬,出來溜幾年就知道了。

大學畢業 2.5 年拿騰訊 t9 offer,以及内部研究所學生那哥們三年半升 t10,在等答辯結果的,牛逼的人始終存在,我發現有個共性,在技術方面确實是實打實的有這個能力。

低級别的晉升我說過很多次了,就是看技術能力,跟項目、機會什麼的關系不大,你的能力是否達到下一個級别的要求這個才是關鍵,技術+業務能力上來了,leader 才放心給你安排重要的事情,你才會有這個機會。

專注力 > 時間 > 金錢,畢業 1-3 年這個階段,我現在回過頭來看,确實是個人成長最快,最容易晉升的時候,這個機會也隻在職業發展初期是具備的,當職業發展 3-5 年,5 年以後的打法,仍在摸索的路上。

同樣升到 t9,有人三年,有人五年,有人可能一直升不上去,晉升絕對不是在那熬時間就可以的,是要有一些真本事的,是确實能力達到這個級别的要求了,時間長短不一樣,所帶來的 package 完全不同,以及對後續的晉升肯定是有影響的。

同一年畢業進入大廠的,有人是白菜價,有人拿 sp、甚至還有人拿 ssp,其實每個月也就差幾千塊錢,真的沒啥大的差别,注重個人價值的提升,耐心打磨技術能力,等待長期價值的爆發。

畢業工作 3 年,别人已經 t9 了,自己還是 t8、甚至 t7,更有可能當初跟你一起來騰訊的,現在都已經離職了,同學之間的差距在畢業 3 年初步顯現出來,看看職級、看看 package,一切都清楚了。

當潮水退去,到底是誰在裸泳?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