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人工智能會引發失業潮嗎?

未來幾年,由人工智能引發的失業潮将會令人恐慌。但正如每一次工業革命一樣,技術的變革将會替換到一些行業、職位,但也會帶來引發一批行業、職位的誕生。或許,等人工智能全面應用時,其造就的職位遠超過替代的職位。

人工智能會引發失業潮嗎?

人工智能引發的失業潮

毫無疑問,借助人工智能技術打造的機器人,其優點顯而易見:超級計算能力、隻需電力供給便可保證24小時全年無休、無需擔心因主觀意志影響決策等。是以,未來,基于這一技術的機器人将勝任制造勞工、客服、司機、翻譯、保安等多種崗位,由此帶來的失業潮令人恐慌。

曾有分析師預測,預計到2045年時,人工智能機器人甚至将取代大學教授,那個時候,人類的失業率将超過50%。

曆次工業革命的經驗

未來30年内,50%的失業率,這樣的數字的确令人時刻擔心飯碗不保,但人工智能真的這麼可怕嗎?接下來我們不妨換個方向思考。

人工智能被稱為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推動者,但在曆次工業革命中,僅有第四次工業工業帶來了失業潮嗎?事實并非如此,由于工藝、技術、科學的變革,曆次工業革命都帶來了職位、行業的變革,也取代了一些職位。而于此同時,這些工藝、技術、科學的變革,也帶來一些新的職位,是以帶來的就業量,甚至超過取代的職位數。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在汽車未出現之前,人類的交通工具多為馬車、牛車、自行車等,也是以,汽車的到來使得這些車夫不僅擔憂,自己會不會是以失業。而恰恰相反的是,汽車的出現不僅沒有讓他們失業,還使得這些人的工作環境更為舒适,不用擔心風吹日曬,這些人,我們現在稱其為司機。此外,汽車的出現也衍生出更多與之相關的産業和就業量,如洗車店、4S店、改裝店等等等等。

另一個例子,如銀行ATM機,從直覺上來看,ATM的出現将會導緻銀行出納失業。但根據麻省理工學院經濟學教授大衛·奧托(David Autor)的研究,從1995-2010年,美國ATM機數量從10萬暴增到40萬,但1980-2010年,銀行出納人數也從50萬增加到55萬,并沒有發生明确的替代事件。

人工智能會引發失業潮嗎?

人工智能将重組社會産業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