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閱讀此文之前,麻煩您點選一下“關注”,既友善您進行讨論和分享,又能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援!
央視的著名主持人肖曉琳不僅主持過《新聞聯播》、《焦點訪談》、《半邊天》和《社會經緯》等多檔節目,她還是今日說法的創辦人之一。
肖曉琳在央視工作了29年,退休後本該享受輕松自在的晚年生活,然而退休僅5個月,55歲的她卻被傳出客死他鄉。
臨走之前,她留下了26字遺言,内容讓人感動不已!
噩耗來得太突然
2017年,肖曉琳最後一次主持《今日說法》。
彼時,她已經在央視工作了将近30年了。
告别的熟悉的電視台,肖曉琳回到家中,正準備規劃退休後的生活,突然感覺到身體不适,随後就昏厥倒地。
原本,肖曉琳以為自己昏厥的原因是低血糖所緻,在家人的催促下,她還是去往醫院進行了身體檢查。
怎料這一檢查,就查出了直腸癌!
得知這個消息後,肖曉琳雖然感到無比震驚,讓她更加關注丈夫的情緒。
肖曉琳的丈夫掩面痛哭,他怎麼也料想不到,妻子剛剛退休,就查出身患重病。
回想妻子在工作期間,夫妻聚少離多,肖曉琳将大多數的精力都放到了工作中,本以為終于等到她退休,兩人終于可以過上輕松自在的生活……
然而,噩耗來得太突然,肖曉琳的丈夫一時無法接受,恨不得自己替妻子扛下病痛。
眼看丈夫因為擔憂自己的身體,哭成了淚人,肖曉琳故作堅強地安慰道:“我沒事,現在醫療水準越來越發達,或許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我就會康複。”
她故作輕松的神态,更加讓丈夫心痛無比。
最後,肖曉琳的丈夫做出了一個決定,他要帶着妻子去美國。
這樣做有兩個原因:
一來,他們的兒子在美國,這種時候,一家人生活在一起,可以互相鼓勵,肖曉琳心情好,有利于戰勝病魔。
二來,肖曉琳的丈夫認為,發達國家的醫療水準不錯,去美國治病也許是明智的選擇。
但是誰曾想,她這一去就再也回不來了!
如果沒有生病,或許,肖曉琳一家三口未必能其樂融融聚到一起。
早年間,肖曉琳忙于事業,無暇顧及家庭,可以說,她将一生都獻給了事業。
為人民着想的媒體人
1999年,央視推出了一檔普法節目——《今日說法》。
這檔節目播出後,立即收到了強烈的反響。
很多觀衆表示自己是通過這檔節目才了解到各種專業的法律知識的。
不少人聲稱看了這個節目後,不僅對法律産生了敬畏之心,在日常生活中,也更加懂得如何維護自己的合法權利。
說《今日說法》是一檔頗有教育意義的優質普法節目。
《今日說法》的誕生源于肖曉琳的一個念頭。
身為媒體人,肖曉琳經常接觸各種社會新聞,其中不乏一些惡性社會事件。
肖曉琳認為之是以社會上會出現各種惡性事件,歸根究底是因為部分百姓法律意識淡薄。
央視是主流媒體,應該幫助人民樹立正确的價值觀,最好開設一檔普法節目,增強人民的法律意識。
肖曉琳的這個想法得到了上司的大力支援。
為了把《今日說法》做好,她主動前往美國學習。
肖曉琳回國後,台裡安排了張紹剛配合肖曉琳處理工作,可籌備一檔新節目,不是說幹就幹那麼簡單。
許多瑣事等着肖曉琳處理,肖曉琳忙得沒日沒夜連軸轉。
更讓人佩服的是,當時,肖曉琳連辦公室都沒有,她隻能在咖啡廳辦公。
節目籌劃得差不多了,肖曉琳又想,新節目似乎應該出現新面孔。
于是,她決定找一個新人來做《今日說法》的主持人。
肖曉琳的想法很大膽,不過上司還是同意讓她試試看。
挑選主持人時,前來面試的年輕人裡,一個長相清秀,身材消瘦的年輕人引起了肖曉琳的注意。
這個年輕人正是撒貝甯。
面試前,撒貝甯找朋友借了一套西裝,由于他太過消瘦,借來的衣服一點也不合身。
那天,肖曉琳的同僚一見到撒貝甯就連連搖頭,甚至不願意給他開口的機會。
大家都說,穿成這樣來面試,簡直把新聞主持當兒戲,這樣的人絕不能主持《今日說法》。
肖曉琳卻認為,形象不夠嚴肅可以适當調整,主持普法節目,最應該具備的是思考能力和分析能力。
撒貝甯的資料顯示,他是北大法律系的學生。
學法律的正适合主持《今日說法》。
本着決不能錯過任何一個英才的心态,肖曉琳決定給撒貝甯一個表現自己的機會。
後來她才得知撒貝甯是北大才子,當他講起自己對新聞的獨到見解時,肖曉琳聽得入了迷。
她認為眼前這個年輕人思想獨立,聰慧過人,表達能力也相當不錯。
節目組大家一緻認為,撒貝甯非常适合《今日說法》這檔節目。
但是,撒貝甯雖優秀,但他并非新聞專業出身,在工作的過程中,他屢屢出錯。
肖曉琳拿出老師帶學生的耐心,于是将自己的專業知識傾囊相授,硬是把一點也不懂主持的撒貝甯培養成央視舉足輕重的優秀主持人。
當撒貝甯可以獨擋一面時,肖曉琳放心地把節目交給了他和張紹剛,自己專心地投入到幕後工作中。
肖曉琳離開人世後,撒貝甯回憶起過往的點滴,多次發出感歎:“肖曉琳是我一生的恩師!”
外界也說,沒有肖曉琳,就不會有撒貝甯的今天。
肖曉琳不僅打造了一檔服務于人民的普法節目,為廣大觀衆進一步了解法律打開了通道,更為央視培養出了撒貝甯這樣的優秀主持人!
十年如一日,孜孜不倦
《今日說法》并非是肖曉琳事業生涯的唯一亮點。
繼《今日說法》後,肖曉琳還創辦了《講述》。
很多人感到納悶,央視肯努力的主持人多了去了,為什麼唯有肖曉琳能夠創辦兩檔重量級節目?
不僅如此,肖曉琳似乎是全能的存在,她在央視主持過的節目多得一隻手都數不過來。
1988年,肖曉琳進入央視,她主持過的節目包括《觀察與思考》、《今日說法》、《新聞聯播》、《社會經緯》、《焦點訪談》、《講述》、《半邊天》……
觀衆們通過這些節目了解到社會上的各種熱點事件。
肖曉琳期望自己在主持這類節目的時候,不僅能引發觀衆思考,還能做到為社會傳遞一份正能量。
肖曉琳如此優秀,與她的努力有撇不開的關系。
1962年,肖曉琳出生于湖南。
肖父肖母都是大學老師,出生在這樣的家庭,肖曉琳自然從小就十分優秀。
父母希望她長大後也能成為一名教師,然而她有更遠大的志向,她的理想是成為一名播音員。
1977年,國内恢複聯考。
肖曉琳報考了北京廣播學院播音系。
北京廣播學院就是中央傳媒大學的前身。
畢業後,肖曉從北京回到湖南,在長沙廣播站工作,她如願以償地成為了播音員。
那個年代,播音員不是什麼像樣的工作,在親戚眼中,播音員遠不及人民教師。
肖曉琳全然不在乎别人的評價,她在自己的崗位上孜孜不倦地努力着。
1985年,長沙電視台成立。
肖曉琳成為了長沙電視台的第一批播音員。
為了提升自己的專業能力,1987年肖曉琳進入了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所學生院新聞系研究班。
經過不斷學習,1988年,肖曉琳得到了進入中央電視台工作的機會。
自此,肖曉琳開始主持《觀察與思考》欄目。
在央視工作的日子,肖曉琳十分敬業,甚至做到了廢寝忘食。
有時候,她忙起來三天都不回家。
最辛苦的時候,肖曉琳累得吃不下飯,腹部經常出現間歇性疼痛。
或許那個時候,她的身體就埋下了病根。
丈夫勸她注意身體好好休息,她總是說忙完這陣就好。可是完成了一個階段的工作,她又馬不停蹄的開啟了下一階段的工作,從來不給自己休息的時間。
病痛纏身,引起警醒
就這樣,肖曉琳一直奮鬥到55歲才離開工作崗位。
她和丈夫抵達美國的時候,病情已經發展到了晚期。
在生命的最後五個月,肖曉琳終于停下了奮鬥的腳步。一家人在美國共享了一段溫馨的時光。
快樂總是短暫的,在美國的日子,肖曉琳經曆了好幾次化療。
化療對身體的摧殘肉眼可見,肖曉琳的頭發大把大把地掉。
即使身患病痛,肖曉琳依然堅強,她從未在丈夫面前抱怨身體不适。
治療的過程十分艱難,肖曉琳的身體每況愈下。
五個月後,她告别了人世,最後留給人們的26個字,道出了她的心聲。
肖曉琳的兒媳對外公開了她的臨終遺言:“要宣傳,不要像我一樣忽視健康。你們健康、長壽,我就在。感謝你們!”
“要宣傳”三個字展現了一個優秀媒體人的社會責任感。或許臨走前她還在為别人着想,希望通過媒體宣傳,人們能了解到健康的重要性。
“不要像我一樣忽視健康”是對衆人的提醒。
也許過去肖曉琳無數次感受到身體不适,都沒有引起重視。
她不顧自身情況,将所有精力投入到工作中,過度疲憊導緻身體越來越差,最終才會被可怕的病魔纏上。
“你們健康長壽,我就在!感謝您們。”這句話是對喜愛她的觀衆和關心她的每一個人說的。
肖曉琳希望自己離開以後,大家不要過度悲痛,要以她的例子提醒自己,愛惜身體!
肖曉琳的26字遺言值得大家深思。
奮鬥事業固然重要,但永遠不要忘了身體才是革命的本錢。
因患癌離世的主持人不止肖曉琳一位,還有我們熟知的李詠,趙忠祥,沈力,羅京,趙赫。
對于這些優秀主持人的離世,我們感到惋惜,但願天堂沒有病痛。
同時,我們也應該提醒自己,時刻關注身體健康才是最重要的!有了好身體,才能有更好的事業和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