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加州農場勞工的處境為什麼如此窘迫?對造成這一情況的原因進行分析,有助于了解農場勞工運動面臨的困難,進而對農場勞工聯合運動

加州農場勞工的處境為什麼如此窘迫?對造成這一情況的原因進行分析,有助于了解農場勞工運動面臨的困難,進而對農場勞工聯合運動為勞工處境帶來的改變有更深認識。

 加利福尼亞的地理條件并非從一開始就适合大面積集約化農業種植,那裡的地形多樣複雜,闆塊運動為加州塑造起兩個巨大的山脈,咆哮的大河沖擊山丘,将表皮土壤帶至山谷、沼澤、海灣中沉積下來,沙漠更是中西部美國人進入加州的必經地帶,這裡的一切似乎都與現在的加州地理大相徑庭,是以,19世紀60年代以前,礦業才是來到此地的美國人的興趣所在。

金礦的發現吸引了全世界的淘金者蜂擁而至,加州的人口數量與族裔多樣性得到了空前的提升。

美墨戰争後,加利福尼亞、亞利桑那、新墨西哥等地區被劃入美國疆域,更多的白人從美國東部、中西部遷移而來,鞏固了白人在加州的壓倒性優勢,1850-1860年間,該州的人口從92000人增長至380000人。

同樣在這一時期,加州開始了從礦業到大規模農業生産的轉型。

美國曆史學家保羅·蓋茨寫道,“内戰期間,加利福尼亞估計有800萬英畝的公共土地被轉讓為或者正在被轉讓為私有所有權,這占了原來法律計劃建立面積為160英畝的農場的相當大的部分。”這樣的行為導緻的結果是,在1871年,有2000餘人擁有500英畝以上的土地,其中122人擁有土地的平均面積為71983英畝。

今天加州土地的集聚化很大程度上是當時聚斂的結果。

這些積累來的土地首先被大地主用來種植小麥,之後又逐漸讓步于利潤更加豐厚的水果與蔬菜作物。

在土地聚集的情況下支撐起加州農業發展的,是聯邦政府開設的墾務局上司下的諸多水利工程。

政府将荒蕪的草原變成了肥沃的農田,将動植物多樣化的沼澤變成幹燥的盆地;通過改道,築壩等工程,政府将科羅拉多河周邊的沙漠改造成了如今的因皮裡爾谷,通過在内華達山脈修築的水壩,中央山谷地區種植葡萄、棉花、蕃茄等作物的種植者也得到了水源。

在唐納德·沃斯特稱為“灌溉帝國主義”式的資本擴張面前,自然地形的頑強是那麼微不足道,原來不适宜農業生産的大片地區也已經轉變為綠意盎然的“田間工廠”,加州農業社會的樣貌也随之定型。

在市場的刺激下,農場主不斷擴大生産,開墾新地,小農逐漸被吞并,轉投城市。

巨大的農場規模,使得即使是小農場主也不可能僅靠自家的勞力完成農業生産,部分作物複雜的農業生産步驟又無法完全依靠機器完成,是以,大規模雇傭農場勞工逐漸成為了加州農業生産模式的特色之一。

參考文獻:Dana Meachen Rau, Who Was Cesar Chavez? New York: Penguin Workshop, 2017, p. 22.

加州農場勞工的處境為什麼如此窘迫?對造成這一情況的原因進行分析,有助于了解農場勞工運動面臨的困難,進而對農場勞工聯合運動
加州農場勞工的處境為什麼如此窘迫?對造成這一情況的原因進行分析,有助于了解農場勞工運動面臨的困難,進而對農場勞工聯合運動
加州農場勞工的處境為什麼如此窘迫?對造成這一情況的原因進行分析,有助于了解農場勞工運動面臨的困難,進而對農場勞工聯合運動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