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報告倉促出台有内幕?獨家揭露:IAEA“日本排污報告”埋着這些雷

作者:環球網

來源:環球時報

【環球時報報道 記者 樊巍 曹思琦 單劼】國際原子能機構(以下簡稱IAEA)7月4日釋出日本福島核污染水處置綜合評估報告,認為日本核污染水排海方案總體符合國際安全标準,此結論一出引起輿論嘩然。盡管日本政府有意将IAEA的評估報告打造成“護身符”,意圖借此證明福島核污染水排海計劃的安全性,打消公衆顧慮,但在專業人士看來,日本方面的相關操作漏洞百出,根本經不起科學嚴謹的推敲。多位參與相關工作的知情人士以及業内專家近日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揭露了日本為福島核污染水排海計劃營造“合理性”的内幕,在他們看來,盡管日方工于心計去打造“無害”的形象,但是福島核污染水排海的危害性是真實存在。從全人類的利益而言,本應有更好的選擇,但是日方卻棄之不顧,選擇了對自己最有利的方式。

報告倉促出台有内幕?獨家揭露:IAEA“日本排污報告”埋着這些雷

IAEA報告無法給安全性“蓋章”

IAEA作為聯合國系統中的獨立政府間國際組織,其所得出的結論容易被視為帶有天然的權威性,日本政府方面也有意借IAEA的報告去為福島核污染水排海行為“正名”,然而正如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所言,機構報告不能成為日方排海的“護身符”和“通行證”。多位業内人士和專家也向《環球時報》記者表達了相同的觀點,認為IAEA評估報告的結論并不能為福島核污染水排海計劃的安全性“蓋章”。

對于IAEA釋出的這份報告,中國國家原子能機構以及生态環境部近日連續發聲,對報告内容進行質疑,認為日方在排海的正當性、淨化裝置的可靠性、監測方案的完善性等方面還存在諸多問題。

中國國家原子能機構秘書長鄧戈表示,IAEA報告指出,日方采用的ALPS不能去除核污染水中的所有放射性核素。ALPS從以往運轉情況看,已證明無法有效去除氚、碳-14等放射性核素,能否有效去除其他放射性核素也有待進一步試驗和工程驗證。據日方自己公布的資料,經ALPS處理的核污染水仍有70%以上未達到排放标準,需再次淨化處理。在後續長期運作過程中,ALPS的性能有效性和可靠性還會随裝置腐蝕老化進一步下降。日方沒有證明核污染水淨化裝置的長期有效性和可靠性。

一位熟悉日本排海計劃的内部人士近日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介紹稱,日本現有的排海方案和評估,均基于假定處理後的核污染水能夠達标。但遺憾的是,根據東電此前公布資料顯示,經過ALPS處理後的核污染水不僅仍有約70%不達标,其中有18%甚至超标10倍至2萬倍。此外,ALPS不時出現的故障與部件破損,也讓人不得不懷疑其處理核污染水的能力。

據《環球時報》記者梳理,2021年8月,日方從業人員在将ALPS處理後産生的污泥轉移到其他容器時,處理系統響起警報。經調查發現,用于吸附核素的過濾器出現至少10處破損。為了更換過濾器,全部ALPS裝置自當年8月30日開始停止工作。随後東電發現,ALPS裝置上的25個過濾器中,已有24個受損。到了2021年9月,東電又宣布,在ALPS中又發現5個過濾器發生破損,且在部分過濾器附近已經檢測到放射性污染。

該内部人士進一步表示,若對這些不達标的水再進行二次ALPS處理,情況是否能得到改善也不得而知,東電提供的排海方案裡,既沒有說明如何確定核污染水滿足排放達标要求,也未包含未達标排放的影響分析。而此前公開的資料顯示,東電也隻對0.25%的核污染水進行了二次處理,未公布二次處理所需的時間,沒有解釋核污染水二次處理計劃。

報告倉促出台有内幕?獨家揭露:IAEA“日本排污報告”埋着這些雷

而日方公布的核污染水資料的真實準确性也受到了多方質疑。鄧戈表示,東電公司近年來曾多次隐瞞、篡改核污染水資料。日方擅自準許排海方案、加緊推進排海準備,以各種手段對IAEA審查評估設限施壓。IAEA僅基于日方單方面提供的資料和資訊開展審查評估,僅對日方單方面采集的少量核污染水樣本開展實驗室間比對分析,在資料真實性、資訊準确性有待确證,取樣獨立性和代表性嚴重不足的情況下,即使IAEA審查評估作出排海符合國際安全标準的結論,也缺乏足夠的說服力。

上述内部人士也認為,日方對于核污染水源項的監測,不僅不全面不完整,已測資料的真實性也令人懷疑。福島核污染水來自與熔融堆芯直接接觸的廢水,理論上含有堆芯中所含有的裂變核素、鈾同位素和超鈾核素等成百上千種核素。但東電起初僅列出了H-3、C-14等共64種核素,來作為監測分析、排放控制、環境影響評價的基礎。這64種核素中,未包括鈾同位素和其他部分α核素,而這類核素半衰期長,部分核素的毒性很大。在取樣監測方面,東電起初僅僅對核污染水中除氚外的9種核素進行取樣監測,2023年調整為29種。但這對于核素組成極其複雜的福島核污染水而言,依舊遠遠不夠。“東電的這些操作,使得核污染水的源項資訊存在較大不确定性,進而大大增加了後續監測方案制定和海洋生态環境影響評價的難度。”該内部人士稱。

實際上,即便國際原子能機構的評估報告認為日本核污染水排海方案總體符合國際安全标準,但這當中的風險依舊是存在的。

生态環境部核與輻射安全中心研究員魏方欣7月6日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國際原子能機構制定的核輻射安全标準是公衆所受劑量限值為每年1毫西弗,但是即便是低于1毫西弗依舊存在受到輻射影響的風險,“這就好比高速限速100公裡每小時,這不意味着汽車時速保持在100公裡以下就一定是絕對安全的。如果日本不将核污染水排放到大海中,或是選擇其他更優的處置方式,我們其實是不需要承擔這些額外的潛在風險的。”該專家表示。

魏方欣同時指出,日本福島核電站核污染水中的核素很多,處理起來是很困難的,每一種處理技術它都是有局限性,隻能處理特定種類的核素,而其他核素或雜質又會對這項處理裝置造成影響,福島核污染水的成分複雜,比如它的含鹽量較高,雜質較多,這就會對核污染水處理系統的性能造成影響,長此以往處理系統的性能下降,經過處理的核污染水有可能放射性活度濃度超标。

“長期來看,日本周邊國家和地區的群眾肯定會受到核污染水排海帶來的不利影響。從輻射防護角度,在可行的範圍内,還要盡可能采取措施降低對人員的危害,但就核污染水的放射性而言,無論多小,它都有一定危害性,現實情況是,在日本福島核電站核洩漏造成放射性污染已經無法避免的情況下,我們隻能要求日本盡可能去減少對外排放的放射性核素量。” 魏方欣稱。

IAEA公正性廣受質疑

7月4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就IAEA釋出的日本福島核污染水處置綜合評估報告表明中方立場,汪文斌表示,IAEA就日本核污染水排海方案釋出的綜合評估報告未能充分反映所有參加評估工作各方專家的意見,有關結論未能獲得各方專家一緻認可。中方對機構倉促出台報告表示遺憾。

“這份報告是以格羅西總幹事名義釋出的,雖然在報告釋出前,IAEA秘書處曾就報告草案征求技術工作組專家意見,但留給專家的時間視窗非常有限,而且專家意見僅供參考,是否采納由IAEA秘書處決定。IAEA秘書處收到回報意見後,也未再次與各方專家就報告修改及意見采納情況進行讨論達成協商一緻,就倉促釋出了該報告。我對此表示遺憾。”參加IAEA對福島“多核素處理系統(ALPS)處理水”排海問題評估技術工作組的中國專家——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劉森林研究員7月6日向《環球時報》記者介紹了報告出台的内幕。在他看來,IAEA的評估報告具有很大的局限性,這份評估報告既沒有包括核污染水淨化裝置的有效性和長期可靠性,也沒有解決國際社會對日方排海決定正當性的關切,更沒有就後續審查評估任務和長期監測安排進行充分讨論并作出妥善安排等。

劉森林認為,IAEA的評估屬于國際同行評估性質,主要基于日方提供的資料和資料作出評估并提出意見。在近兩年的評估任務中,技術工作組各方專家就處理後核污染水排海所涉及的政府職責與功能、主要原則與安全目标、授權程式、源項表征、排放系統及過程的安全問題、輻射環境影響評價、源監測與環境監測計劃、職業輻射防護、公衆咨詢與相關方參與等技術性問題進行了廣泛深入讨論,既有共識也有分歧,并未完全形成一緻意見。“IAEA釋出的這份報告并不代表IAEA認可日方排海決定的正當性,也不代表IAEA核可或準許日方向海洋排放核污染水。”劉森林強調。

魏方欣也表示,國際原子能機構在日本福島核污染水處置問題中扮演的是一個評估者的身份,而不是決策者的身份,從國際原子能機構的角度來說,其釋出的綜合評估報告認為日本核污染水排海計劃“符合國際安全标準”隻能了解為日本福島核污染水排海方案具有可行性,但可行性并不意味着該方案是最優解,相反還有很多質疑日方并沒有給出答案。

IAEA此次有失公允的表現也受到多方質疑。有韓媒引用所謂日本外務省的一名人士的爆料稱,“IAEA接受了日方100萬歐元賄賂修改最終報告。”在7月4日釋出日本福島核污染水處置綜合評估報告的新聞釋出會上,一名南韓記者也就此問題追問IAEA總幹事格羅西,對此,格羅西予以否認。

對于IAEA此次倉促出台的這份報告,一位不願具名的業内人士7月6日向《環球時報》記者表示,從IAEA的評估結果來看,其立場很明顯更偏向于日本政府一方,但其認為這當中應該有兩方面原因。

該人士認為,IAEA本身确實也很想盡快地去解決福島核污染水的問題。因為IAEA的宗旨之一就是緻力于核能的和平利用,在全球範圍内更多地促進核能的開發,而福島核污染水處置問題一直懸而不決,整個福島核電站的核污染整治遲遲沒有進展,這必然會對全球核能的開發造成不利影響,“IAEA的角度而言,它們是想盡快地推動日本政府來解決這個問題,是以它會在這當中發揮一定的引導作用。”該人士稱。

此外,該人士還認為,日本在IAEA當中較大的影響力也不容忽視。“從我們了解的資訊來看,在國際原子能機構中任職的日籍人士較多,近10年來都是這種趨勢,日本政府在這個問題上比較活躍,它們會自掏腰包,選送一些專家或者是顧問到國際原子能機構中任職或是提供服務。從國際原子能機構的角度而言,能夠享受到免費的專業服務,當然是持歡迎态度,而從日本的角度而言,通過這種方式就擴大了其在國際原子能機構中的影響力和話語權。”該人士稱。

日方相關操作意在蒙混過關

在推行福島核污染水排海計劃中,日方從始至終都無法證明其核污染水排海決定的正當合法性。這也是其請求IAEA開展審查評估的原因之一,這當中,日方的相關操作又暴露出其不會長期負責任地處置相關問題,隻是急于一時蒙混過關的态度。

中國國家原子能機構7月4日表示,日方刻意限制IAEA技術工作組授權,使審查評估僅限于排海一種方案,而将其他可能的處置方案排除在外。即使IAEA認為排海符合國際安全标準,也不能證明排海是處置核污染水的唯一或最佳方案。

劉森林則向《環球時報》記者表示,IAEA是在日本政府單方面作出核污染水排海決定後,應日方請求開展審查評估的。IAEA的評估局限于日方經處理後核污染水的排海方案、日本政府的監管程式和監管活動以及東京電力公司對方案的實施是否符合IAEA安全标準,并不包括排海以外的其他可能處置方案,也不包括核污染水淨化裝置的有效性和長期可靠性。

魏方欣則向《環球時報》記者介紹稱,對于日本福島核污染水處置,曾經有過多種方案,日方最後把範圍縮小到地層注入、海洋排放、蒸汽排放、氫氣排放和地下掩埋這五種方案,其中海洋排放、蒸汽排放是日方主推的兩種方案,但在2020年,日本在這兩種方案中最終決定采取海洋排放,日方這樣做的主要原因一則是因為這是最省錢的方式,其次就是采用蒸汽排放的方式可能會對其本土的生态安全産生一定的影響,如今日本選擇把核污染水排放到公海中,對其而言這是最簡單省事的方式,又減少了經濟負擔,還減少了對于本土的危害,但卻對周邊國家産生了潛在的危害,這相當于是把自身風險轉嫁到其他國家身上。

魏方欣同時強調,這當中有一點需要說明的是,日本在請國際原子能機構評估處置方案時,并不是把所有具有可行性的方案都拿去給國際原子能機構評估,而是把對自己最有利的排海方案拿去給國際原子能機構評估,這種評估本身就是有局限性和片面性。“這就像我們在做設計方案時,一定是在滿足标準的情況下,制定幾種可行的方案,進行比較再優中選優,而日方的做法就是拿出對自己最有利的唯一方案去評估,它也不會拿出不可行的方案,而在國際原子能機構評估該方案可行後,就會造成一種資訊差,讓公衆錯覺這就是能采取的最好的方案,進而對日本福島核污染水排海放心了。”該專家稱。

而為了壓制對于福島核污染水排海計劃的質疑聲,日本《讀賣新聞》等日媒炮制出“中國核電廠氚排放是日本福島核污染水氚排放的6.5倍”的話題試圖混淆視聽,為日方自私的排海行為減輕輿論壓力。

而對于日媒的相關說法,中國生态環境部7月5日回應稱,事實上,日本福島核污染水和世界各國核電廠正常運作液态流出物有本質差別。一是來源不同,二是放射性核素種類不同,三是處理難度不同。日本福島核污染水來自于事故後注入熔融損毀堆芯的冷卻水以及滲入反應堆的地下水和雨水,包含熔融堆芯中存在的各種放射性核素,處理難度大。相比之下,核電廠正常運作産生的廢水主要來源于工藝排水、地面排水等,含有少量裂變核素,嚴格遵守國際通行标準,采用最佳可行技術處理、經嚴格監測達标後有組織排放,排放量遠低于規定的控制值。

魏方欣則進一步介紹稱,日本福島核污染水和全球各國核電廠正常運作液态流出物的放射性核素明顯種類不同,日本福島核污染水最典型特征就是含有一定量毒性較大的長壽命核素,例如危害性較大的I-129和超鈾核素等。

“日媒反複拿氚進行炒作顯然是一種心虛的表現,其目的就是為了在福島核污染水排放問題上掩人耳目,蒙混過關。” 魏方欣稱。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