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國産真人秀,為什麼越來越難看?

國産真人秀,為什麼越來越難看?

國産真人秀,為什麼越來越難看?

流量熱度>内容立意>真情實感,這是國内真人秀遵循的普遍範式。可過度追求流量,也終将被流量所反噬——國産真人秀,不正被流量逼入死角?

作者|夏爾\編輯|孤鴿

國産真人秀式微,早已成為一個不争的事實。

曾創下高口碑、高收視的經典節目,近些年全都走上了下坡路,幾近“苟延殘喘”。隻今年一年,你就能看到《極限挑戰9》《奔跑吧7》《向往的生活7》《密室大逃脫5》……但真正能讓觀衆眼前一亮的,卻是屈指可數。

稱得上“爆款”的作品,更是少之又少。上一部現象級的爆款,恐怕還要追溯到三年前問世的《乘風破浪的姐姐》第一季。

與之相對應的,是真人秀的時長越來越長。不知從什麼時候起,一期節目要分上下集,有的一期節目的總時長達到3小時。以往,觀衆是找真人秀來下飯,現在倒好,發現飯吃完了,節目連正題都還沒開始!

而且仔細觀察,你會發現,國内真人秀目前出現了一個吊詭的現象:一方面,是節目數量供不應求,題材、類型極其豐富,一年動辄有上百部新節目上線;另一方面,是大部分新節目在市場掀不起一點水花,迅速歸于沉寂。

國産真人秀,為什麼越來越難看?

《向往的生活》第六季創下該系列的口碑最低

有人可能會納悶,綜藝和真人秀有什麼差別?

其實,對照國内現狀來說,它們之間的界限已經非常模糊,幾乎可以畫上等号。因為,當下大部分綜藝本質上就是真人秀,延續了真人秀的核心架構——關系。簡言之,就是人與人的關系,人與社會的關系,人與自然的關系,以及更抽象的,人與自己的關系。

是以,當我們聊起真人秀的創作困境時,我們聊的同樣也是國綜所面臨的普遍困境。

創意缺失,觀衆新鮮感透支

“國産真人秀,從抄襲開始”,這是國産真人秀留給很多人的印象。

2010年,東方衛視花200多萬元從英國買來版權,制作并播出了《中國達人秀》。節目一經播出,就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在全國引發關注,成為“海外版權中國化”的成功典範,讓國内各大衛視窺見了新的可能。

國産真人秀,為什麼越來越難看?

《中國達人秀》舞台表演

自那以後,國内節目紛紛向海外取經,或購買版權、或借鑒、或模範、或抄襲,不一而足。幾乎從每檔爆款節目身上,我們都能看到海外真人秀的影子。比如,江蘇衛視的《非誠勿擾》借鑒了英國的《我們約會吧》,浙江衛視的《奔跑吧兄弟》購買了南韓綜藝《Running Man》的版權,浙江衛視的《中國好聲音》購買了《荷蘭好聲音》的版權……從此,國産綜藝進入了以“引進”和“搬運”為主的創作時代,節目形式變豐富了,但幾乎無原創可言。

這種創作模式,到近幾年更有愈演愈烈之勢。說一句“泛濫成災”,絕對不為過。據統計,僅南韓真人秀,就被我們“借鑒”了57檔。幾乎每一檔耳熟能詳的國産真人秀,都能對号入座,找到與之相對應的南韓節目:《中餐廳》對應《尹食堂》,《向往的生活》對應《三時三餐》,《親愛的客棧》對應《孝利的民宿》,《花兒與少年》對應《花樣系列》……

被“借鑒”的最多的羅英石,以一己之力,幾乎養活了整個中國綜藝界。面對此情此情,大洋彼岸的羅英石終于坐不住了,他好心規勸中國創作者:我的節目版權并不貴,可以的話希望購買版權,我們會提供攝影指導及售後,照抄的話不僅很累,失敗的例子也有很多。

國産真人秀,為什麼越來越難看?

南韓導演羅英石

借鑒一時爽,原創火葬場。彼時,我們尚未意識到,這種行為将會給我們的原創力帶來怎樣的打擊,令其退化至何種境地。直到時間來到當下,我們才赫然覺醒:我們壓根做不出屬于自己的原創爆款,因為我們的爆款都是“偷”來的。

靠着過往經驗,國内真人秀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爆款公式:國外爆款+流量明星+吸睛話題。但這套公式的大前提,是一定要有國外爆款做支撐,否則就失卻了創作的主心骨。可人們卻忽視了一點,那就是“海外的爆款資源是有限的”,總會有被“抄”光的一天。

一檔成功的節目,往往需要長時間的研發與試錯。而國内的真人秀,直接跳過這個階段,嵌套現成的成功模闆,打造出了一檔檔爆款。這意味着,大陸真人秀的繁榮,其實是一種虛假的繁榮,是一種冒進式的增長。它和歐美日韓真人秀的自然增長有很大的不同。

另一方面,看慣了衆多真人秀節目後,觀衆的審美門檻值也随之提升,必須有更新鮮的創意、更勁爆的内容,才能持續吸引觀衆。

結果,兩相結合,國内真人秀的創作困境便浮出了水面。追根究底,其實就是一個落差的問題:“抄”慣了的創作者越來越露怯,再加政策等外部因素的影響,其原創力便越發捉襟見肘;而看慣了爆款的觀衆,品味有了明顯的提高,會帶着挑剔的眼光看待新推出的作品,對同質化嚴重、缺乏新鮮感的作品不屑一顧。

情不真,義也不切

原創不夠,真心來湊,這總行吧。畢竟,真人秀的核心要義不在“秀”而在“真”。真誠,永遠都是最大的必殺技。

但惱人的是,國内真人秀似乎并不願意在真心、真意、真情實感上下功夫,走的是策劃加控場的套路,編導和嘉賓互相配合演戲。于是,這才有了國産真人秀“渴活人久矣”的說法。

真人秀是有台本的,這早就成了一個公開的秘密。參加真人秀的明星,都隻是“照本宣科”。不僅如此,有時遇上惡意剪輯,還會引發一系列的輿論聲讨,比如當年《演員的誕生》把袁立剪成“精神病”,結果就碰上了硬茬兒,被袁立下場手撕,曝光了一系列的節目黑幕。

國産真人秀,為什麼越來越難看?

袁立發微網誌手撕節目組

當下,國産真人秀的閱聽人群體主要是年輕人,年輕人最在意的是什麼?是娛樂性背後的真實感。他們厭倦了僞裝,厭倦了虛假的客套,喜歡看到明星身上的真性情。這也是為什麼,在真人秀的短評區,“太假了”會成為高頻詞,成為觀衆對一檔國産真人秀的核心評價。

一檔真人秀能否出圈,主要取決于嘉賓在節目中的表現。明星們在遊戲中表現出的驚吓與出糗、勇敢與拼命,在情感溝通上表現出的怯懦與直率、猶疑與溫暖,都是真實感的絕佳展現。比如,真人秀《密室大逃脫》之是以青睐驚悚元素,就是因為驚悚元素能夠試探出明星骨子裡的真實面:誰膽大妄為,誰膽小如鼠,放個造型恐怖的NPC,一試便知!

近年來比較出圈的原創真人秀,大多可以與真實感挂上鈎。像《再見夫妻》《快樂再出發》《種地吧》這幾檔真人秀,都是比較典型的佼佼者。

《再見夫妻》是國内首檔關于離婚的婚姻紀實觀察類真人秀,和以組CP、發糖的戀綜不同,它敏銳捕捉到了感情中更真實、更無奈,甚至更灰色的那一面。嘉賓在旅途中爆發出的言行,讓人很願意相信它講述上的真實性。

國産真人秀,為什麼越來越難看?

《再見夫妻2》陳美玲講述婚姻困境

而《快樂再出發》和《種地吧》的創作初衷則是“糊咖再出發”,嘉賓因為光環不再或咖位不夠,反而沒有心理負擔和偶像包袱,能在節目裡盡情地釋放自我,結果讓觀衆耳目一新,找到了快樂。

無獨有偶,這3檔節目在創作上都帶有很強的實驗色彩。或許,也正是源于這種實驗色彩,它們反而被賦予了一種敢拼、敢闖的勁頭,能夠在一衆原創綜藝裡脫穎而出。

不過,擺在它們面前的問題同樣也十分尖銳,就是如何保持持久而有力的穩定輸出。如果說,觀衆看第一季是被嘉賓的火花、節目的創意所吸引,那觀衆看第二季時,就希望獲得一些新的觀感,也就是我們說的“持續刺激”。

但就目前來看,《再見夫妻》和《快樂再出發》的第二季,顯然沒能滿足觀衆的“持續刺激”,口碑在肉眼可見地下跌。尤其是《快樂再出發》第二季,對農産品的過度安利拉低了節目的趣味性,而過于密集的流程安排,也加重了嘉賓們的身心負荷,導緻松弛不足、壓抑有餘。

國産真人秀,為什麼越來越難看?

《快樂再出發》第二季劇照

面對原創力不濟、面對爛尾與崩壞,創作者似乎無計可施。可見,如何保證創意不絕、新鮮感十足,如何讓觀衆躲開審美疲勞,對國産真人秀來說,仍舊是一個無解的難題。

未來路在何方

真人秀本質上是一種文化産品,它在被觀衆消費的同時,也把看節目的觀衆“賣”給廣告主。說白了,這是一場三方博弈的生意。

這其中,廣告主買的是什麼?是流量。有流量,有熱度,有曝光,廣告主才願意掏錢給自己的産品打廣告。而熱度,往往來源于話題,是以節目中刻意或惡意剪輯的争議不斷。

這直接釀成了國産真人秀的急功近利。很多時候,就算是糟蹋IP,制作方也要把快錢賺進腰包。當年,導演嚴敏退出《極限挑戰5》就是這個原因——他不願看到自己一手扶植起來的經典IP,落入一個娛樂至死的糟糕境地。

國産真人秀,為什麼越來越難看?

《極限挑戰》第五季創下該系列的口碑最低

資本的逐利屬性,在影視制作上凸顯得淋漓盡緻。人們獲利越急迫,就越容易催發爛片、爛劇、爛綜藝的産生。浮躁的環境,直接影響了創作者的創作心态,令其不願意沉下心去深耕作品,隻願意順應資本,追逐眼前的利益。

一期節目時間越拉越長,顯然也與利益有關,能給廣告更多的曝光機會。當然,視訊平台時代,可以快進,可以跳看,反過來也說明,一切都是浮躁的。

流量熱度>内容立意>真情實感,這是國内真人秀遵循的普遍範式。可過度追求流量,也終将被流量所反噬——國産真人秀,不正被流量逼入死角?

我們不知道下一個爆款會在什麼時間、以何種方式呈現,但可以确定的是,隻有進行全方位的創新,突破現狀,才能做出大家真正想看的真人秀。

或許,國産真人秀目前最好的出路,就是多一點耐心,給原創力和創新力提供更多的試錯機會。或許,這反而會帶來意想不到的驚喜。畢竟,國綜的未來,不在任何人身上,一直都在自己手裡。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