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最近,有些喜歡曆史的朋友在問我,喜歡讀曆史但不知道讀什麼樣的曆史類的書籍比較好,要我給推薦幾本……說句實在話,這種問題當

作者:老易說史

最近,有些喜歡曆史的朋友在問我,喜歡讀曆史但不知道讀什麼樣的曆史類的書籍比較好,要我給推薦幾本……

說句實在話,這種問題當時一下把我給問懵逼了,摸着良心說,我也不知道該給你推薦什麼呀,因為我根本不了解你的學習狀态,我怎麼給你推薦?這不跟沒看病就給開藥一樣一樣的嗎?

今天剛好是月底,工作上的一些問題都階段性地處理完了,算是偷得浮生半日閑吧,就認真地和大家掰扯掰扯讀曆史應該看什麼書這件事。

第一,像我自己兒子這種還沒有入門的孩子或者初學者,我會推薦他去讀《三國演義》、《隋唐演義》、《說嶽全傳》、《楊家将》等故事性、趣味性比較強的書籍。這些書籍雖然真實性不強,但是關鍵是它們好看呀。對于初學者來說,看不看得懂和看不看得透其實都沒有那麼重要,首先需要培養的是興趣和愛好。

第二,如果是具備了一定基礎的畢業生、成年人,我會推薦他去看《二十四史》,尤其是前四史,這種剛剛入門的人,他們其實最需要的是對史學知識的積累。這種積累是一種知識點的積累,一般建議以真實可靠、有根有據為主。為什麼在《二十四史》中,前四史更值得推薦呢?因為唐代的李世民同志首開皇帝幹涉史官修史後,《晉書》之後的史書得帶着破案的思維去讀才讀得懂。

第三,如果你是讀史讀到一定境界的朋友,我會推薦大家去看看《中國通史》、《資治通鑒》等評價類的史書,包括金聖歎點評、批注《水浒》之類的書籍。這個時候,其實史料就是一個載體,你需要去學習和借鑒别人,尤其是史學家的史學觀點,去建立自己的史學分析邏輯。

第四,如果你讀史已經達到了融會貫通、舉一反三、抽絲剝繭、一葉知秋的地步,那就沒有什麼史書不可以讀了,正史、野史都不過是一個載體、一個媒體,比如《三國志》和《三國演義》、《隋唐演義》和《前唐書》等,對你來說就沒有什麼差別了,什麼是真,什麼假?哪裡是隐惡,哪裡是虛美?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作者為什麼要這麼做?曆史人物的心理情緒、行為邏輯、利益驅動你都了然于胸了,或者都能精準地推演出其背後的合理性,那你還在乎你看到的史書是怎麼寫的幹什麼呢?

當然,上述我也隻是簡單地舉個例子,其意在告訴大家,學習方法是結合自身情況來選取的,這個世界沒有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方式方法,希望大家能合理去學習。

最近,有些喜歡曆史的朋友在問我,喜歡讀曆史但不知道讀什麼樣的曆史類的書籍比較好,要我給推薦幾本……說句實在話,這種問題當
最近,有些喜歡曆史的朋友在問我,喜歡讀曆史但不知道讀什麼樣的曆史類的書籍比較好,要我給推薦幾本……說句實在話,這種問題當
最近,有些喜歡曆史的朋友在問我,喜歡讀曆史但不知道讀什麼樣的曆史類的書籍比較好,要我給推薦幾本……說句實在話,這種問題當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