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管理資訊系統重要知識點整理資訊的概念與性質:資訊系統的概念資訊系統的發展:管理資訊系統的概念管理資訊系統與環境:管理資訊系統的技術基礎區塊鍊管理資訊系統的戰略規劃和開發方法管理資訊系統的系統分析管理資訊系統的系統設計管理資訊系統的系統實施

目錄

  • 資訊的概念與性質:
  • 資訊系統的概念
    • 系統:
    • 資訊系統:
  • 資訊系統的發展:
    • 需求:
  • 管理資訊系統的概念
  • 管理資訊系統與環境:
  • 管理資訊系統的技術基礎
    • 資料處理:
    • 資料組織:
    • 資料庫技術
    • 計算機網絡技術
    • 物聯網技術
  • 區塊鍊
  • 管理資訊系統的戰略規劃和開發方法
    • 戰略規劃的作用、内容和步驟
    • MIS戰略規劃方法
    • MIS開發方法
  • 管理資訊系統的系統分析
    • 可行性分析
  • 管理資訊系統的系統設計
  • 管理資訊系統的系統實施
    • 實體系統的實施
      • 計算機系統的實施
      • 網絡系統的實施
      • 程式設計
      • 程式和系統調試

資訊的概念與性質:

資訊是客觀世界各種事物特征的反應

資訊是可以通訊的

資訊經過加工可以形成知識

資訊的特征:事實性、時效性、不完全性、等級性、變換性、價值性

資訊系統的概念

系統:

系統是由處于一定的環境中互相聯系和互相作用的若幹組成部分結合而成并為達到整體目的而存在的集合

五個要素:環境、系統邊界、輸入、處理、輸出

系統的類别:自然系統、人造系統、複合系統

系統的特征:整體性、目的性、相關性、環境适應性

資訊系統:

資訊系統是一個人造系統,它由人、硬體、軟體和資料資源組成,目的是及時、正确地收集、加工、存儲、傳遞和提供資訊,實作組織中各項活動的管理、調節和控制

資訊系統的發展:

需求:

資訊技術的飛躍以及現代社會對資訊需求的增長

第一台電子計算機于1946年問世,六十多年來,資訊系統經曆了由單機到網絡,由低級到進階,由資料處理到智能處理, 由企業内部管理向外拓展的過程。

電子資料處理系統(EDPS)

管理資訊系統(MIS)

決策支援系統(DSS)/智能決策支援系統(IDSS)

網絡

管理資訊系統的概念

1.管理資訊系統的定義

管理資訊系統是一個由人、計算機等組成的能進行管理資訊收集、傳遞、儲存、加工、維護和使用的系統。管理資訊系統能實測企業的各種運作情況,利用過去的資料預測未來,從全局出發輔助企業進行決策,利用資訊控制企業的行為,幫助企業實作其規劃目标。 (從系統作用的角度)

管理資訊系統不僅僅是一個技術系統,更是一個社會系統。應将管理資訊系統放在組織與社會這個大背景去考察,并把考察的重點,從科學理論轉向社會實踐,從技術方法轉向使用這些技術的組織與人,從系統本身轉向系統與組織、環境的互動作用 。(從系統所處的環境)

管理資訊系統不僅僅是一個技術系統,更是一個社會系統。應将管理資訊系統放在組織與社會這個大背景去考察,并把考察的重點,從科學理論轉向社會實踐,從技術方法轉向使用這些技術的組織與人,從系統本身轉向系統與組織、環境的互動作用 。 (從組織内到組織外(組織間))

2.管理資訊系統的特點

它是一個為管理決策服務的資訊系統

根據管理需要,及時提供所需資訊,幫助決策者做出決策。

它是一個對組織乃至整個供需鍊進行全面管理的綜合系統

l 綜合的意義在于産生更高層次的管理資訊為管理決策服務。

它是一個人機結合的系統

管理資訊系統輔助決策,人最終做決策

在MIS中,各級管理人員既是系統的使用者,又是系統的組成部分

在MIS開發過程中,要正确界定人和計算機在系統中的地位和作用,充分發揮任何計算機各級的長處,使系統得到整體優化

它是一個需要與先進管理方法和手段相結合的資訊系統

如果隻是簡單地利用計算機技術提高處理速度,缺乏先進的管理方法,那麼管理資訊系統充其量隻是減輕了管理人員的勞動,其發揮的作用十分有限。

在開發管理資訊系統時,需要融進現代化的管理思想和方法。

它是多學科交叉形成的科學

管理資訊系統是一門新的學科,其理論體系尚處于發展和完善的過程中。

早期的研究者從計算機科學、應用數學、管理理論、決策理論、運籌學等相關學科中抽取相應的理論,建構了MIS的理論基礎

結構:

Ø 管理資訊系統的結構矩陣

l 縱向:基于管理任務的層次結構

l 橫向:基于管理職能的系統結構

[外鍊圖檔轉存失敗,源站可能有防盜鍊機制,建議将圖檔儲存下來直接上傳(img-5fof6H0V-1599273009071)(file:///C:/Users/10676/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2.jpg)]

² 基于管理任務的層次結構

[外鍊圖檔轉存失敗,源站可能有防盜鍊機制,建議将圖檔儲存下來直接上傳(img-ZM0Y8r4x-1599273009073)(C:\Users\10676\AppData\Roaming\Typora\typora-user-images\image-20200830161435259.png)]

不同管理層次的決策内容是不同的

戰略管理層:一般是非結構化決策問題,決策者是組織的最高管理層

管理控制層:一般是半結構化或結構化決策問題,決策者為組織的中層上司

控制管理層:一般是結構化決策問題,決策者通常是組織的基層管理人員

不同管理層次的資訊處理工作量是不同的。層次越高,資訊處理量越小,呈金字塔形。

[外鍊圖檔轉存失敗,源站可能有防盜鍊機制,建議将圖檔儲存下來直接上傳(img-IOeUl4hl-1599273009075)(file:///C:/Users/10676/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3.jpg)][外鍊圖檔轉存失敗,源站可能有防盜鍊機制,建議将圖檔儲存下來直接上傳(img-54BPdoS7-1599273009076)(file:///C:/Users/10676/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5.jpg)][外鍊圖檔轉存失敗,源站可能有防盜鍊機制,建議将圖檔儲存下來直接上傳(img-Q6r5eUNv-1599273009078)(file:///C:/Users/10676/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6.jpg)]

基于管理職能的系統結構

各職能部門都有着自己特殊的資訊需求,需要專門設計相應的功能子系統,以支援其管理決策活動

各職能部門之間存在着個中資訊聯系,進而使各個功能子系統構成一個有機結合的整體

MIS正是完成資訊處理的各功能子系統的綜合

綜合:

橫向綜合:把同一管理層次的各種職能綜合在一起,如運作控制層的人事、工資等子系統可以綜合在一起,使基層的業務處理一體化。橫向綜合正向着資源綜合的方向發展

縱向綜合:把不同層次的管理業務按職能綜合起來。這種綜合溝通了上下級之間的關系,便于決策者掌握情況,進行正确分析。

縱橫綜合:總的綜合,一個完全一體化的系統得以形成,能夠做到資訊集中統一,程式子產品共享,各子系統功能無縫內建

管理資訊系統與環境:

1.生産過程的特征

從投入物的供求聯系和勞動對象的性質來看,工業企業有采掘業和加工業之分,前者的勞動對象是自然資源,後者則是對原材料進行加工,為此,可将工業企業分為三類:

l 采掘業

l 冶煉業

l 制造業

采掘業

采掘業是指從自然資源得到物料進行生産加工的過程,如采礦、采煤、石油工業。需要較高投入,管理的重點一般為物料儲運等

冶煉業

一般是流程式生産,受生産裝置專用性限制,靈活性較小。物料儲運和管理仍然十分重要。現代化的管理理論與方法對這種管理非常有效

制造業

制造業是對經過加工的資源進行加工,以改變物料的實體形式的行業,如機械零件的加工和裝配業

特征總結:

根據上述三類企業的特點,可将其歸納為兩種形式:流程式和離散式生産。

采掘、冶煉和化學工業都屬于流程式生産

制造業則是離散式生産

ü 制造業的離散式生産又可分為工廠中的房間作業式生産和流水生産;或分為工程項目型和工廠中的房間任務型

2.MIS組織規模

大組織VS小組織

系統資源

l 小組織:常常以犧牲系統性能為代價,采用低檔配置;可能陷入困境

l 大組織:更多從應用效果考慮,傾向于系統技術的先進性和功能的完整性;可能優者更優

承擔風險能力

l 小組織:承擔風險能力差

l 大組織:承擔風險能力強

3.管理規範化程度

Ø 管理的規範化是管理組織、過程等的科學性與合理性的要求

Ø 管理的規範化程度受企業規模的影響較為明顯

l 大組織:由于管理的要求,機構較為完備,管理活動也較為規範

l 小組織:管理往往集中在高層上司手中,各部門之間缺乏制度化的聯系,上司決策 有很大的主觀性、随意性

Ø 管理資訊系統是對一個組織管理的全過程進行管理的人機系統,自動化程度高,它的成功應用必須以規範的管理模式為基礎

Ø 因而,在系統開發之前,就必須對不規範的管理進行規範化,對于小組織尤其如此

Ø 應把開發應用管理資訊系統作為規範管理、提高效率的契機

4.組織的系統性

Ø 組織的系統性是管理資訊系統應用中的又一重要環境因素

Ø 組織的管理是一個複雜的系統

Ø 系統的組織vs不系統的組織

l 系統的組織:可以準确描述和定義管理過程,能夠産生決策控制過程相關的資料

l 不系統的組織:隻知道組織的輸入和輸出,無法了解内部工作過程和管理流程

Ø 開發管理資訊系統的最大難點在于系統需求難以獲得

Ø 除上述因素外,其它因素如:如何獲得系統所需的物資和人力資源,組織内部對管理資訊系統了解和認識程度、決策技術及系統的軟硬體水準、人的素質等,都對管理資訊系統的應用有着舉足輕重的重要影響

5.資訊處理與人

Ø 管理決策是一種非常複雜的活動,既有結構化的也有非結構化的

Ø 在現代管理中,更重要的是非結構化的決策,因而在資訊處理過程中,必須充分吸收人的經驗和智慧,把計算機與人結合起來,充分發揮人和計算機各自的長處

Ø 計算機的長處:

l 能儲存大量的曆史資料,并進行篩選、分析。

l 能夠仿真應用環境和真實的管理系統。

l 産生各種方案的可行解,自動淘汰非優解

Ø 人資訊處理的特點:

l 能夠根據經驗和大量知識進行模糊推理

l 善于處理各種與人有關的問題

Ø 如何讓人機和諧

l 人性化界面

l 人與機器的合理分工

l 提高終端使用者的計算能力

l 資訊處理與人的關系還表現在系統開發和應用的過程中

管理資訊系統的技術基礎

資料處理:

資料處理是指把來自科學研究、生産實踐和社會經濟活動等領域中的原始資料,用一定的裝置和手段,按一定的使用要求,加工成另一種形式的資料的過程

目的:

把資料轉換成便于觀察分析、傳送或進一步處理的形式

把大量的原始資料中抽取部分資料,推導出對人們有價值的資訊以作為行動和決策的依據

利用計算機科學科學地儲存和管理經過處理的大量資料以便人們能方而充分地利用這些寶貴的資源

基本内容:

資料收集 資料轉換 資料的篩選、分組和排序 資料的組織 資料的運算

資料存儲 資料檢索 資料輸出

資料組織:

資料組織是按照一定的方式和規則對資料進行歸并、存儲、處理的過程。管理中心要處理的資料量很大,在應用計算機時,首先遇到的問題就是如何組織這些資料,使他們便于存儲、分類、檢索、歸并和調用。通常可以用數組、檔案及資料庫來組織資料

資料結構

資料檔案

資料庫

資料庫技術

資料庫系統的構成:計算機系統 資料庫 資料庫管理系統 人員

資料模型

資料庫操作

資料庫保護

計算機網絡技術

概念

網絡拓撲結構

計算機網絡分類

網絡體系結構

典型的網絡通信技術

Internet

Intranet 企業内部網

多媒體網絡

物聯網技術

定義:

一般:把所有物品通過射頻識别等資訊傳感裝置與網際網路連接配接起來,實作智能化識别和管理

其他:

根據資訊生成、傳輸、處理和應用,将物聯網分為感應識别層、網絡建構層、管理服務層和綜合應用層

區塊鍊

塊鍊是一個分布式公共賬本,通過去中心化,去信任機制,鍊上資訊不可篡改,集體維護等可靠資料庫。它源自于2008年經濟危機下産生的比特币中。區塊鍊的特征有完全分布式,可靠性和不可篡改性,去信任性,集體維護性和完全透明性。完全分布式即任一節點的損失或者失去都不影響整個系統的運作;可靠性和不可篡改性即破壞區塊鍊系統需要供給51%以上的節點;去信任性即參與整個系統中的每個節點之間進行資料是無需互相信任的,因為每個節點都有這個網絡的所有資料;集體維護性即系統中的資料塊由整個系統中所具有維護功能的節點來共同維護,而這些節點是分布式的,任何人都可以參與;完全透明性即整個系統的運作規則、資料都是公開透明的。區塊鍊的重要功能是分布式記賬,分布式傳播和分布式存儲。區塊鍊的主要類型有公有鍊,即無官方組織及管理機構,無中心伺服器,參與的節點按照系統規則自由介入網絡、不收精緻,節點間基于共識機制開展工作;聯盟鍊即若幹個機構共同參與管理,每個機構都運作着一個或多個節點,其中的資料隻允許系統内不同的機構進行讀寫和發送交易,并且共同記錄交易資料;私有鍊即寫入權限金子啊一個組織或企業手裡。公開程度由該組織決定,所有參與到這個區塊鍊中的節點都會被嚴格控制。區塊鍊優點有:1.任意節點當機不會導緻網絡崩潰;2.每一筆交易都是保密的;3.解決了數字貨币的“雙花問題”;4.大大降低了交易成本;4.瞬間公證、清算、審計、政務公開。但它也存在着一些缺點,如:高能耗,資料庫存儲空間要求大等等。當然它在未來的前景也很被看好,各行各業都有着廣泛的運用。

管理資訊系統的戰略規劃和開發方法

戰略規劃的作用、内容和步驟

作用:

1.合理配置設定和利用資訊資源(資訊、資訊技術和資訊生産者),以節省資訊系統的投資

2.通過制訂計劃,找出存在的問題,正确地識别出為實作企業目标MIS必須完成的任務,促進資訊系統應用,帶來更多的經濟效益

3.指導MIS開發,用規劃作為将來考核系統開發工作的标準

内容:

1.MIS的目标、限制及總體結構。其中:MIS的目标确定了其應實作的功能;MIS的限制包括MIS實作的環境、條件(如管理的規章制度、人力、物力等);MIS的總體結構指明了資訊的主要類型和主要的子系統

2.機關(企業、部門)的現狀、這包括計算機軟體及硬體情況、産業人員的配備情況以及開發費用的投入情況等等

3.業務流程的現狀、存在的問題和流程在新技術條件下的重組。

步驟:

1.确定規劃的性質

2.收集相關資訊

3.進行戰略分析

4.定義限制條件

5.明确戰略目标

6.提出未來略圖

7.選擇開發方案

8.提出實施進度

9.通過戰略規劃

MIS戰略規劃方法

企業系統規劃法(BSP)是一種能根據企業目标制定出MIS戰略規劃的結構化方法

作用:

1.确定未來資訊系統的總體結構,明确系統的子系統組成和開發子系統的先後順序

2.對資料進行統一規劃、管理控制,明确各子系統之間的資料交換關系,保證資訊的一緻性

優點:

該方法能保證資訊系統獨立企業的組織機構,即使将來企業的組織機構或管理體制發生變化,資訊系統的結構體系不會受到太大的沖擊

步驟:

1.準備工作 2.調研 3.定義業務流程 4.業務過程重組 5.定義資料類 6.定義MIS的總體結構 7.确定子系統開發的先後順序 8.形成文檔、建議書以及開發計劃

子系統劃分 U/C矩陣法

1.資料類 2.填入功能 3.标以U或C 4.按邏輯關系及發生的順序,重排各功能 5.重排資料類 使所有C盡可能靠近對角線 6分組

關鍵成功因素法(CSF)

指的的是對企業成功起關鍵作用的因素

通過分析,找出使得企業成功的關鍵因素,然後再圍繞這些關鍵因素來确定系統的需求,并進行規劃

步驟:

1.了解企業或MIS的戰略目标

2.識别所有的成功因素和影響這些因素的子因素

3.确定關鍵成功的因素

4.明确各關鍵成功因素的性能名額和評估标準

工具:

樹枝圖

MIS開發方法

開發管理資訊系統的政策

1.自上而下的開發政策

從現行系統的業務狀況出發,先實作業務功能,從研制各項資料處理應用開始,根據需要增加管理控制功能。逐漸由低級向進階建立MIS,一般在初裝和蔓延階段應用

特點:

優點: 可以避免大規模系統可能出現的不協調問題

缺點:缺乏周密性,反複修改、浪費人力

2.自上而下

從整體上協調、規劃,有全面到局部,由長期到近期,從資料流、資訊流出發來設計系統

一般在系統內建和成熟階段考慮

優點: 邏輯性強 系統性好

缺點:難度大 實施進度慢

結構化系統開發方法 SSDM

(1)系統分析

以新系統規劃目标為出發點,進行初步系統調查和詳細系統調查,進行系統化分析,建立資訊系統的邏輯性 輸出:分析報告

(1)系統設計

代碼設計 流程圖設計 資料庫設計 輸出 設計報告

(3)

系統實施

程式設計調試 系統內建 系統轉換

特點:

優點:結構化系統開發注重開發過程的整體性、全局性。特别适合開發大型MIS

缺點: 開發過程繁瑣 周期長 難以适應環境的變化

原型法

總結使用者問題,開發一個原型系統運作 開發人員和使用者一起針對原型系統的運作情況反複對他進行修改,知道使用者對系統完全滿意為止

優點:簡易 使用者容易接受

缺點:不适合開發大型系統,因為返工現象特别嚴重

對開發人員的要求

個體性強 了解能力 溝通能力 豐富的項目開發經驗 耐心

面向對象方法 OOM

計算機輔助軟體工程方法(CASE)

是一種自動化、半自動的開發方法,它能支援除了“系統調查”之外的所有開發步驟

特點:

支援開發的全過程(除系統調查外)

能提高軟體品質,可實作“軟體重用”

能加快開發速度

能簡化軟體開發的管理和維護

能自動生成開發過程中的各種文檔

管理資訊系統的系統分析

可行性分析

任務 明确開發應用項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可行性分析的内容

管理上的可行性

技術上的可行性

經濟上的可行性

可行性分析報告是可行性分析結果的表述

報告内容 :

系統簡述 項目的目标

所需資源、預算 期望效益 可行性結論

結論

可以立即開發

改進原系統

目前不可行 推遲開發

詳細調查的目的原則

目的

完整掌握現行系統的現狀 發現問題和薄弱環節,收集資料 為下一步的系統化分析和提出新系統的邏輯方案設計做好準備

使用者參與原則

做到系統開發人員和管理人員互補不足,共同研究存在問題和解決方案

方法 開調查會 通路 發調查表 參加業務實踐

管理業務調查

組織結構調查

1.組織結構指的是一個組織以及這些組成部分之間的隸屬關系或管理與被管理的關系

組織結構圖

系統使用者角色調查

管理業務流程調查

調查管理業務流程應順着原系統資訊流動的過程逐漸地進行,内容包括 各環節處理業務 資訊來源 處理方法 計算方法 資訊流經去向 提供資訊的時間和形态

業務流程圖

資料流程調查

收集原系統全部輸入單據、報表和資料庫存儲媒體

弄清各環節上的處理方法和計算方法

上述單據報表的處理行為屬性

資料類型

資料流程圖

是一種能全面地描述資訊系統邏輯模型的主要工具 它可以用少數幾種符号綜合地反映出資訊在系統中的流動、處理和存儲情況

具有抽象性 表現在他完全舍去了具體的物質

一種是通過調查繪出的現行系統的資料流程圖經過系統化分析和改進後的新系統的資料流程圖

分層 自頂向下逐層分解的辦法

資料字典

作用

資料流程圖配以資料字典 就可以從圖形和文字兩個方面對系統的邏輯模型進行完整的描述

資料字典的内容

資料項

資料元素 是資料的最小機關 名稱 編号 别名 簡述

資料項的程度

取值範圍

資料結構 某些資料項之間的關系

資料結構名稱 編号

簡述

資料結構組成

資料流由一個或一組固定的資料項或資料結構

處理邏輯的定義

進隊資料流程圖中最底層的處理邏輯加以說明

資料存儲

隻描述資料的邏輯存儲結構 不涉及實體組織

外部實體的定義

外部實體的編号、名稱、簡述及資料的流入流出

編寫資料字典是系統開發的一項重要的基礎工作。一旦建立,并按編号排序後,就是一本可供查閱的關于資料的字典,從系統分析一直系統設計和實施都要使用它 在資料字典的建議修正和補充過程中,始終要注意保證資料的一緻性和完整性

邏輯方案是系統分析階段的最終成果,是新系統開發中要采用的管理模型和資訊處理方法

管理資訊系統的系統設計

總體設計

資訊系統流程圖設計

表達了各功能之間的資料傳達關系

步驟:

先為資料流程圖中的每個處理功能畫出資料關系圖 然後 把各個處理功能的資料關系圖綜合起來,形成整個系統的資料關系圖,即資訊系統流程圖

功能結構圖設計

按功能從屬關系畫成的圖表。愈上層功能愈籠統 愈下層功能愈具體。功能分解的過程就是一個由抽象到具體、由發匝道簡單的過程

代碼功能

1.為事務提供一個概要而不含糊的認定,便于資料的存貯和檢索

2.使用代碼可以提供處理的效率和精度

3.提高資料的全局一緻性

4.代碼是人和計算機的共同語言

若幹原則

代碼應唯一标志它所代表的事務或設計

結構應與處理的方法相一緻

預留足夠的位置

不要使用易于混淆的字元

要注意盡量采用不易出錯的代碼

系統實體配置方案設計

計算機硬體選擇

計算機網絡的選擇

資料庫管理系統的選擇

應用軟體的選擇

資料存儲設計

檔案設計

檔案設計就是根據檔案的使用要求、處理方式、存儲量、資料的活動性格以及硬體裝置的條件等,合理地确定檔案類别 選擇檔案媒體, 決定檔案的組織方式和存取方法

檔案按用途:

主檔案 處理檔案 工作檔案 周轉檔案 其他檔案

從設計共享檔案開始

資料庫設計

輸出設計

有關輸出資訊使用方面的内容 包括資訊使用者 使用目的 報告量 使用周期 有效期 保管方法 和複寫份數

輸出的資訊 包括輸出的項目 位數 資料形式

輸出格式 表格 圖形 檔案

輸出裝置

輸出媒體

輸出設計的方法

表格資訊 圖形資訊 圖示

輸出設計 ;

友善使用者

盡量使用原系統的輸出格式 确需修改 應與有關部門協商,征得使用者同意

考慮系統硬體性能

輸出表格要考慮系統發展的需要

輸出的格式和大小要根據硬體的能力設計 需輸出樣品 征得使用者同意

輸入設計的原則

提高效率和減少錯誤

目标

控制輸入量

減少輸入延遲

減少輸入錯誤(資料本身錯誤 資料多餘或不足 資料的延誤)

輸入過程盡量簡化

管理資訊系統的系統實施

實體系統的實施

計算機系統的實施

網絡系統的實施

MIS 通常是一個有通信線路把各種裝置連接配接起來組成的網絡系統

内容:

通信裝置的安裝

電纜線的鋪設

網絡性能的調試等工作

程式設計

目标

可維護性

系統需求變化時 容易對程式進行補充或修補

可靠性

不僅正常情況下能正确工作,而且在意外情況下應便于處理

可了解性

要求層次清楚 便于閱讀 便于維護

效率

有效地利用計算機資源 節省存儲空間 提高運作效率

整體上 應采用自頂向下的子產品化設計方法

具體 結構化

軟體開發工具

電子表格軟體

利用資料庫管理系統的生成功能

套裝軟體

可視化程式設計工具

計算機輔助工具

程式和系統調試

程式調試 正常資料 異常資料 錯誤資料

分調 (功能調試)

目的

保證子產品内個程式具有正确的控制關系 并測試子產品的運作效率

時間 單個程式調試完以後

做法 将一個功能内所有程式按次序串聯起來進行調試

總調(能行性聯調)

主要程式和排程程式調試

驗證控制接口和參數傳遞的正确性

是将主要制和排程程式與各功能子產品連接配接起來進行總體調試 子產品間互相關系方面的錯誤和缺陷

特殊測試

峰值負載測試

容量測試

響應時間測試

恢複能力測試

實況測試

是以過去手工處理時得出正确結果的資料作為輸入 然後将新系統輸出結果與手工處理結果進行比較,除嚴格校對結果外 還要考察系統運轉的合理性、效率和可靠性

管理和維護

系統運作管理指日常管理、實時記錄和及時處置 維護包括程式的維護 資料檔案的維護和代碼的維護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