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管理資訊系統的實施與開發

作者:東山冷月

  1.管理資訊系統實施概述

  管理資訊系統實施階段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實施的任務繁雜,占用時間較長。對系統實施的負責人來講,主要是做好組織、計劃與協調工作。

  管理資訊系統實施的任務主要包括硬體的購置及其安裝連接配接、軟體的購置及其安裝調試、程式設計、測試與優化、人員教育訓練、資料準備與錄人、系統切換等。

  2.系統環境的準備與實施

  任何管理資訊系統的運作都離不開特定的系統環境,這個環境一般包括硬體環境和軟體環境兩個方面。根據系統建設目标,完整的系統環境配置方案最好在系統設計階段就完成,在實施階段付諸實作。管理資訊系統環境的準備包括硬體裝置的購置(租賃)、安裝與連接配接,以及系統軟體的購置、安裝及調試等。

  3.管理資訊系統的開發

管理資訊系統的軟體開發是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開發結果受到資料庫設計、應對業務、項目控制、人員管理和計算機技術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系統開發常常遇到一些問題做出來的系統不符合要求,需要大量修改開發工作進度難以控制,工期一拖再拖有些通過了驗收的項目也難逃因在實際使用過程中擱淺而被束之高閣的厄運。這些充分說明管理資訊系統開發的成功不僅需要技術的保證,更需要項目的有效組織和管理。

管理資訊系統的實施與開發

  (1)制定開發規範。為保證管理資訊系統的協調性、統一性和連貫性,在開發之前必須制定與系統開發方法相配套的、嚴格而詳細的開發規範。系統開發規範的内容主要包括系統設計規範、程式編寫規範和項目管理規範等。

  1)系統設計規範規定了資料庫檔案、字段、變量、函數以及文檔命名所采用的規則,軟體界面的标準和風格,各類報表的輸出格式等。尤其要強調的是對公共部分的約定,如資料庫檔案名、庫内字段數量、公用函數等,一旦确定,組内任何人員都不得随意增加、删除或修改。若确實需要修改,須書面報經項目組負責人審批同意,并建立檔案存檔,同時要把修改結果及時通知項目開發相關人員,不能遺漏。

  2)程式編寫規範既要約定程式、變量、函數的命名規則,還要對應用程式進行分類,如可将程式分成代碼維護類、業務處理類、業務查詢類和統計報表類等,并給出各類應用程式的标準程式流程,必要時可編制出标準程式。

  3)項目管理規範規定了項目組中各類開發人員的職責和權力,開發過程中各類問題(如設計問題、程式問題等)的處理規範和修改規則,開發工作的總體進度安排和獎懲措施等。

  (2)合理的人員構成與管理。管理資訊系統的開發工作具有鮮明的整體協作和藝術創造等特性,是以,系統開發成功必須要有一個結構合理、團結協作的開發小組。一般來說,開發小組應包括項目負責人、系統分析員、系統設計員、程式員、測試人員和必要的後勤保障服務人員。大型項目的負責人應具有豐富的項目管理經驗和資料庫設計經驗,另外還須對使用者的實際業務有較全面和深入的了解。

(3)嚴格監控開發進度。由于影響系統實施程序的不确定性因素太多,為了管理好項目進度,首先要制訂一個可行的項目進度計劃。一開始,項目進度計劃隻能根據項目的内容、工作量和參加人員進行大緻的估算,包括系統分析和設計時間。程式設計、測試時間和文檔編制時間。估算時應根據業務複雜程度加入一些緩沖時間。系統分析、設計完成後,根據程式清單可估算出每個程式的程式設計時間(根據程式類型和複雜程度),并在此基礎上盡量做到準确和細緻估算。實際上項目進度計劃是一個由粗到細、不斷調整的計劃,每周要将項目進度情況與項目進度計劃進行對比。對于拖延了的工作,若無充分理由,應督促有關人員通過加班或提高工作效率趕上進度若有正當理由,在無法趕上進度的情況下可以修改進度計劃,申請延期。

管理資訊系統的實施與開發

  4.管理資訊系統的測試

  測試是系統開發的一個重要環節,同時也是保證管理資訊系統軟體品質的重要工作。由于系統測試的工作量很大,技術要求高,耗時較長,是以,必須事先做好測試的準備工作,編寫測試計劃,協調好測試人員及測試時間。在測試時要做好測試記錄,寫出測試報告。

  (1)測試過程。在測試進行過程中,需要對整個過程進行有效的管理,以保證測試品質和效率。一個規範的測試過程通常包括以下基本活動。

  1)制訂測試計劃

  2)編制測試大綱

  3)設計和生成測試用例

  4)實施測試

  5)生成測試報告。

  (2)測試步驟。通常軟體開發的過程是自頂向下的,而測試軟體正好相反,是自底向上、逐漸內建的。從軟體測試的步驟來看,管理資訊系統測試也是由一系列的不同測試所組成,測試的步驟可以分為單元測試、內建測試、确認測試、系統測試。

(3)測試方法。軟體測試的方法多種多樣。從是否需要執行被測試軟體的角度看,可分為靜态測試和動态測試。從測試是否針對系統的内部結構和具體實作算法的角度看,通常可分為黑盒測試和白盒測試。

管理資訊系統的實施與開發

1)黑盒測試。黑盒測試也稱功能測試或資料驅動測試,是在已知産品所應具有的功能基礎上通過測試來檢測每個功能是否能正常使用。在測試時,無須考慮軟體内部的運作原理,直接把軟體看作一個黑盒子,通過各種輸入并觀察軟體的各種輸出結果來發現軟體存在的缺陷。

  從理論上講,黑盒測試隻有采用窮舉輸入測試,把所有可能的輸入都作為測試情況考慮,才能查出程式中所有的錯誤。實際上測試情況有無窮多個,這樣看來,完全測試是不可能的,是以黑盒測試必須有針對性并能夠加以量化,才能真正保證軟體品質。而測試用例的設計方法就是将測試行為具體量化的方法之一。黑盒測試用例的設計方法包括等價類劃分法、邊界值分析法、錯誤推測法、因果圖法、判定表驅動法、正交試驗設計法、功能圖法、場景法等。

  2)白盒測試。白盒測試也稱結構測試或邏輯驅動測試,是按照程式内部的結構測試程式,通過測試來檢測産品内部動作能否按照設計規格說明書的規定正常進行,檢驗程式中的每條通路是否都能按預定要求正确工作。這一方法是把測試對象看作一個打開的盒子,測試人員依據程式内部邏輯結構相關資訊,設計或選擇測試用例,對程式所有邏輯路徑進行測試。通過在不同點檢查程式的狀态,确定實際的狀态是否與預期的狀态一緻。

  5.管理資訊系統的上線與切換

系統測試完成驗收合格後,對第一次使用管理資訊系統的業務,就可以直接上線使用了,這稱為系統上線。對之前已經使用舊有管理資訊系統的業務,就有一個新舊系統的交替過程,這稱為系統切換。

管理資訊系統的實施與開發

  (1)系統上線或切換前的準備工作。

  1)資料準備。要把原來儲存在個人Excel或者舊系統中的資料整理出來,其工作量是比較大的,此外還要把整理出來的資料轉化為新系統所要求的格式。進行這項工作的人員,必須了解新系統的設計,并對這一切換的方式、原則十厘清楚,否則就會出問題。即使找部分錄入員或其他人員來幫忙,也需要有能掌握全局的人員來組織管理并及時處理各種意外情況。在資料整理出來、錄人人員把資料送人機器後,必須進行種種校驗。

2)使用者教育訓練。由于系統切換工作涉及較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等,是以整個過程要有計劃、有組織地進行,使用者方的系統管理人員和操作人員的教育訓練就是重要一環。系統管理者、操作員必須認真學習系統的操作過程和工作過程,學習如何充分應用系統的功能較好地完成職責工作。針對不同的使用者,可以進行不同層次的教育訓練。對于操作員,應着重于教育訓練操作過程和操作規則對于管理人員,應着重于教育訓練資料的擷取以及資料決策對于系統管理人員,應着重于系統技術教育訓練,使他們掌握各種技能,以保證整個系統的正常運作。

管理資訊系統的實施與開發

  (2)系統切換的方式。系統切換的方式有直接切換、平行切換、逐漸切換等。

1)直接切換。直接切換是在某一規定的時間直接用新系統替代舊系統,中間沒有過渡階段。這種方式簡單、費用少,但風險性大。一旦新系統在運作過程中發生嚴重問題,将造成無法挽回的損失。這種方式不适用于重要系統。即使對于一般系統,使用時也應采取預防性措施,在系統業務量少或沒有業務時切換,一旦新系統出現問題,舊系統能立即啟用。

  2)平行切換。使用平行切換時,新舊系統切換有一個同時運作的過程。同時運作時間的長短,要根據業務狀況及系統運作狀況而定,一般需半年到一年。在確定新系統正常運作後,舊系統才能停止使用。這是一種安全無風險的切換方式。同時,可以進行新舊系統的比較,發現和改正新系統的問題。但這種方式需要額外增加從業人員以及各種系統支援的資源及費用,進而導緻費用太高。

  3)逐漸切換。逐漸切換是新系統分期分批地替代舊系統,直到最終替換舊系統。這種方式既可以避免直接切換的風險,又可避免平行切換時費用高的問題。逐漸切換方式常用于大系統或較為複雜的系統的切換,但必須事先考慮好新舊系統的接口。當新舊系統差别太大時,不宜采用這種方式。在實際中,系統切換可以采用幾種方式配合使用。例如,不重要的系統部分采用直接切換,而重要的系統則部分采用平行切換。在系統的切換過程中,要根據系統運作中出現的問題進行修改、調試,使新系統不斷完善。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