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有一種執行力叫做“海娃”

  2015年8月10日,在家中的時候,陪着孩子溫習了一個老電影:《雞毛信》,其中海娃的故事讓人深思。今天抽了點時間來寫文章。溫習兒時回憶的同時,來談談我們關于執行力的問題。《雞毛信》的電影可以說是一部非常好的教育題材,其他同類型的影片還包括《亮劍》,說到這順便推薦一本書,大家有時間去看看《緻加西亞的信》,是美國一個知名作家阿爾伯特·哈伯德所著,值得一看。

  回到我們的話題,目前很多企業都在強調一點,那就是執行力,記得我們公司之前的口号就是“執行保障成功”,沒有一個好的執行,你再好的創意,再好的營銷手段都等于0。至少在今天我希望我們都能明白什麼是執行力,而有一種執行力叫做“海娃”。

  一、絕對的服從,沒有借口,沒有疑惑

  ——電影片段賞析:“這時候,從陽坡的小路上爬上來一個人,他老遠就叫:“海娃!海娃!”海娃聽出是爸爸的聲音,連忙迎上去。爸爸從懷裡掏出一封信,對海娃說:“馬上到三王莊去,送給指揮部的張連長。”海娃接過信一看,信角上插着三根雞毛,知道是一封頂緊急的雞毛信。”

  海娃在接到爸爸所下達的任務的時候,完全沒有遲疑,因為他知道這件事情非常重要,事關生死。他也沒有向爸爸提出任何疑問,譬如:太危險了,可不可以讓别人去?路上遇到鬼子怎麼辦?有誰跟着我一起去嗎?等。即使連最基本的,有沒有東西吃了好上路都沒有問,要記着,那年海娃12歲。大家都看過星爺的電影《喜劇之王》,其中有個片段,莫文蔚在批評星爺的時候,問他知不知道因為他的加戲而浪費的人力财力等等。那麼,面對執行力這個話題的時候,我們作為企業的員工,我們更應該想想,因為我的諸多疑問,會給企業造成多發的損失。時間就是金錢,在執行任務面前,不容許我們思考太多,那将換來的是血的教訓。

  二、執行過程中的膽怯心理

  ——電影片段賞析:“海娃什麼也不怕了,他把羊鞭甩得響響的,朝着鬼子趕過去。“站住!”鬼子吆喝起來,嘩啦一聲舉起槍,對着海娃的小腦袋。一個穿黑軍裝的歪嘴黑狗跑過來,一把抓住海娃的脖子,把他拉到一個長着小胡子的鬼子面前。海娃一點也不怕,他故意歪着腦袋,張大嘴巴,傻愣愣地望着小胡子。”

  海娃在面對敵人的時候,沒有任何的膽怯心理。我們可以通過文字和影片想象當時的那種場景,面對幾十個真槍實彈的敵人,在當時的敵人在我們的心中是無比殘忍和可惡的。不知道正是因為這樣的惡毒的形象已經在海娃心中根深蒂固而激發出來的勇氣還是什麼,但是一個12歲的孩子有這樣的膽識,即使放在現在很多成年人都難以辦到。在面對如此激烈的競争環境下,我們不應該膽怯,不應該擔心做不好,更不應該擔心不成交。膽怯的緣由是你内心的不自信,對自己的不自信,對産品的不自信。如果是對自己的不自信,你大可去看看“勵志大神”尼克·武伊契奇(Nick Vujicic)的演講,香港譯名為力克·胡哲,或許對你有啟發。

  三、使命感,榮譽感,自豪感

  ——電影片段賞析:“張連長哈哈大笑起來,他摸着海娃的腦袋,說:“你忘了嗎?昨天你不是送來一封雞毛信嗎?那是你爸爸讓你送來的情報。咱們的隊伍根據情報,砸了鬼子的炮樓。多虧你這個小八路,小英雄!””

  影片并沒有說,海娃将信送到以後會給海娃大大的獎勵,或者發一個大大的勳章。同時也并沒說你把信送到了,就獎勵你銀元10個。但是,我們很多企業的員工不但沒有這麼想過,而且在他們身上匮乏的就是這樣一種精神和文化。人的行動是由大腦支配的,你所想的都會通過你的肢體語言表達出來。一個企業的員工沒有把自己當成企業的主人,你就沒有了使命感,更加沒有了自豪和榮譽感。當付出辛勞的人們在舉杯慶祝的時候,你的杯中酒僅僅是參與獎,而不是貢獻獎。如果你不是企業的主人,就更談不上主觀能動性,就更不用說執行力了。

  四、最大限度的發揮自我的智慧

  ——電影片段賞析:“雞叫兩遍了。海娃哪兒還躺得住,他坐起來一看,門口的哨兵正在打瞌睡呢。他就悄悄地站了起來,踮着左腳把歪嘴黑狗的胳膊輕輕撥開,從小胡子身邊跳過去,閃到了門邊,又輕輕地邁過哨兵的大腿,溜到了村邊的路上。“哪一個?”街那頭的哨兵吼起來。“喂牲口的!”海娃裝着大人的聲音回答。那個哨兵就不理會他了。”

  影片中說到了,海娃關于藏雞毛信的細節故事,也感人深思。不得不佩服這個僅僅隻有12歲的英雄。我們抛開故事的渲染不去管。那麼,當我們面對問題,面對困難的時候,是一個什麼樣的态度呢?有多數的員工是尋求上司同僚的幫助;有多數員工是在坐等着解決問題;有多數的員工是跳過或者繞過問題;還有一部分員工直接就打了退堂鼓。對于我們面對的問題,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努力的尋找解決辦法,更多時候我們都聽過“辦法總比問題多”。而在更更多的時候,這句話僅僅成了一句空談,因為我們并未将他真正的消化到我們的執行過程中。

  五、執行過程中對于問題的整理和分析

  ——電影片段賞析:“雞毛信呢?口袋裡沒有,趕緊脫下小褂子來找,也沒有;把身邊的石頭縫都找遍了,還是沒有。海娃馬上往回跑,在來的路上找。他一口氣跑上大山,爬到小山嘴旁邊,就在剛才搖晃褂子的地方,雞毛信好好地躺在那兒。海娃高興極了,把信裝進口袋,剛想回頭跑,忽然背後有人喊叫,歪嘴黑狗追上來了。他抓住海娃,一連打了幾槍托,叫海娃回去給鬼子帶路。”

  影片中還有一段降到,海娃将信弄丢了,而他選擇的是冒着生命危險,将自己涉及到的地方挨個找了一遍,最後搖晃褂子的地方找到了雞毛信,而這個時候敵人已經來了。在我們工作中我們也會遇到這樣的問題,當我們面對到一個巨大困難的時候,我們是否回過頭去分析我們的走過的每一步,去尋找我們走偏的路和丢失的目标,是否将我們的每一次操作都認真的做了分析。

  六、具備堅韌不拔的意志和志氣

  對于整個影片下來,我們所看到的畫面是一個12歲的小男孩和一群成年人之間發生的故事。而在事件的背後是家仇,國仇這樣的背景。整個事件的小主角用他自己的勇氣和智慧做了一件決定生死的事情。在整個事情中,他表現出無比的勇氣和堅韌不拔的意志。當我們面對千軍萬馬的時候,面對困難的時候,我們是否做到了,思路清晰,目的清晰,意志堅定,保證完成任務呢?無論你身處哪個崗位都更應該想想,你是否做到極緻了。以前我們追求的是盡力而為,而現在我們需要做的是竭盡全力。要做就做好,不做就不做。

  我看到過很多網上關于此類的文章,諸多評論都在指責作者給别人洗腦,首先我是不贊同洗腦這個說辭的。我們隻是把事情原原本本的說出來,去了解和消化他。并将故事的精髓結合我們自身的發展,傳遞給我們每一個人的資訊就是:“去執行”,而并不是告訴你不管老闆給你多少錢,都拼命去整,因為:你獲得的回報=你自身的價值=你做出的貢獻。對于《雞毛信》可能我了解的比較膚淺,歡迎點評。結尾順便強調一句話,不管你身處什麼崗位,都要記住:“執行保障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