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中的那片海》賀紅玲的悲劇,不是因為離開肖春生,而是錯誤的後盾
肖春生飛黃騰達的人生即将開始,賀紅玲的苦日子卻要來了?
從退伍,到競争壓力過大流産,再到被婆婆幹預失去工作……

脫下軍裝的賀紅玲,迎來了真正的坎坷,拼事業的心持續被婚姻束縛,而婚姻,又因為她曾經的意難平,與葉國華的妒忌心而面臨感情危機。
越努力越泥足深陷的境遇,與前任肖春生形成鮮明對比。
一邊是事業婚姻雙受挫,另一邊卻終于迎來事業爆發,與互相扶持多年的戀人賀曉玲修成正果,這讓不少觀衆覺得賀紅玲丢了西瓜撿了芝麻,做錯了選擇。
劇中不少人的看法亦是如此。
然,賀紅玲如今的坎坷,真的是因為放棄了肖春生嗎?
客觀來說,這原本是兩碼事。
人生有很多岔路口,我們時刻都在做選擇,前行的方向卻不受預判,一段原本平順甜蜜的感情,有時候都會因為時間等因素走散,無關對錯,更多是緣分。
一段面臨着面包與愛情抉擇的感情,更加沒有唯一的正确結果,賀紅玲錯在選擇了不恰當的時機,讓初戀肖春生低谷時毫無準備的被愛情與友情共同背刺。
受诟病的是她此時的不義,而不是分手本身。
早在肖春生與賀紅玲因為争取機會而産生分歧時,觀衆已經發現,兩人的三觀與他們所追求的精神層次已經走向岔路口,兩人分手,隻是時間問題。
即使沒有肖春生負傷,他大機率也不會是賀紅玲的歸宿,後者的悲劇并不是放棄了一個全心全意愛自己、尊重自己的正直戀人,不是因為失去了肖春生。
而是,源于她沖突的性格,與錯誤的歸屬感擷取方式。
将賀紅玲與另一角色趙小惠對比,問題便一目了然。
兩人都是在愛情上做過不完美選擇的人。
趙小惠選擇了愛情,但她選擇的是一個自身問題頗多、性格狹隘多疑的黑子;賀紅玲選擇了面包,暫時保障了自己的工作資源,卻要與不愛的葉國華在一起。
兩者一對比,你會發現無論選擇面包還是愛情,未來的人生都不可能隻有甜沒有苦,坎坷與挑戰仍舊存在,我們能掌控的隻有自己面臨未來的态度。
趙小惠做了選擇便果斷前行,努力與黑子過日子,希望把生活過好,即使後續這段愛情以失敗告終,觀衆也從未聽趙小惠說過一句“後悔”。
如果離婚後的趙小惠能穿越時間去見結婚前的趙小惠,七話覺得她不會勸年輕時的自己放棄黑子,因為她當時的選擇,是為自己的心,而不是黑子如何。
從理性角度,這個選擇極不安全,是不完美選擇,但從當事人角度,這就是她認為的完美選擇,成功了她幸福,失敗了她買單,決定了,便接受一切結果。
賀紅玲恰恰相反,她是一個很沖突的人。
當她想要的東西無法兩全時,便很喜歡把決定權推到重視自己的人手裡,比如齊天曾經的守護,這一點,在她與肖春生的分手方式上也展現的淋漓盡緻。
彼時她内心已經向面包傾斜,卻無法讓自己開口提分手,而是用情感綁架肖春生主動放棄,說不出分手,是真的愛着,逼對方放棄,是放不下面包誘惑。
以及,讓别人推一把自己,給自己增加選擇面包的“正當性”。
連選擇都如此含糊,待“被動”做出選擇時,又怎麼可能不意難平呢?當她看到肖春生走出情傷時,不是為對方有了新生開心,而是埋怨對方放棄了自己。
多年後的溜冰場重聚,所有人都活在當下,唯有她還活在過去。
要面包的實惠,又不能說服自己完全放下抛棄愛情的意難平,是賀紅玲坎坷婚姻,甚至未來坎坷人生的一個重要影響因素,與小惠相比,她活得太擰巴。
然,促使賀紅玲做選擇原因,又始于錯誤的歸屬感擷取方式。
趙小惠離婚時有一句台詞七話印象很深,“結婚是我一個人的決定,離婚,我一個人也能解決”,簡單來說,無論結婚還是離婚,她都在主宰自己的人生。
她最強大的後盾,不是男人,不是愛情,而是自己。
賀紅玲則錯誤的将後盾、歸屬感寄托在了“面包”上面,以為放棄愛情選擇面包,擁有一份從幼年便渴望的綠軍裝,便是找到了一份安全的人生歸屬。
卻忽略了這份獲得方式錯誤的歸屬感,自己無法完全主宰,卻又對它寄托了過度的期待。
是以當面臨退伍時,她第一反應是自己能擷取歸屬感的“家”沒了,是向丈夫葉國華尋求資源扶植,而不是像趙小惠一樣自信面對自己挫折。
她在潛移默化中,已經将他人當成了自己的人生後盾,這造就了賀紅玲越來越被動的人生,一旦被她依靠的人發生改變,她隻能被動接受結果。
也許退伍後的賀紅玲也意識到了這個問題,她努力追求事業,不願做一個被家庭完全束縛的人,但前期以此為後盾埋下的隐患,注定也要她面對。
挺過去了,改掉擰巴的人生觀,賀紅玲的未來仍舊可以逆襲,若沉浸其中,隻能越來越失去自我,在後悔與沖突中不斷沉淪,那才是真正的人生悲劇。
對于賀紅玲沖突的性格與錯誤歸屬感擷取方式,還有一個很耐人尋味的地方:他們的形成,仍舊與成長環境、原生家庭息息相關。
雖然這兩個元素如今經常被網友吐槽是“背鍋俠”,卻也不可否認,他們對人一個生活觀感、思想核心的形成,有着至關重要的影響。
賀紅玲的幼年,是在不安中長大,受父母、時代影響沒有一個能讓自己擷取安全感的身份歸屬,渴望能強大,卻又一定程度上繼承了父母的沖突性格。
回顧劇情,你會發現賀紅玲的變化過程很直覺。
在得知自己有機會入伍之前,她其實也是一個像趙小惠一樣想要以自己為後盾的人,雖然間接接受到了齊天照撫,性格伏筆已埋下,原則上卻并沒有真正改變。
彼時,是賀母不斷給她灌輸選擇婚姻要看背景的思想。
賀紅玲對母親的觀念很抵觸,選擇肖春生後一度非常堅定,可當她真正體驗到資源的好處,享受到葉國華給予的紅利後再面選擇,便開始動搖了。
生長環境造就的全安感缺乏,原生家庭不斷灌輸的“選擇愛情隻會母親一樣過苦日子”觀念,還是在她心中埋下了沖突的種子。
她排斥這些東西,與之抗争過,卻又在潛意識裡産生了認可,長期處于排斥與認可的分裂沖擊中,又為她沖突的性格埋下索引。
就像當下社會中遭遇過原生家庭打壓的子女一樣,他們未必全數認可父母對自己的評價,卻往往會在潛意識中因為父母的不認可而産生不自信。
把對自己認識錯誤的經驗灌輸給下一代,如果方式不當,有時候并不會成為他們的生活籌碼,更可能會破壞他們原本的精神城防。
但,原生家庭也許,生長環境也罷,他們能決定我們的起點,跑向何方,卻由我們自己決定,他們會讓我們對方向的尋找變得困難,卻無法完全剝奪我們的人生。
就像劇中的趙小惠與葉芳。
她們經曆的原生家庭、生長環境影響并不比賀紅玲少,卻在成長中努力營造了屬于自己的強大核心,最終都掙脫束縛,由自己完全決定了人生的方向。
未來的賀紅玲,亦能如此,前提,是她真正理清自己想要什麼,并為之堅定前行,這條路很難,坎坷是主基調,可若想拔開迷霧,隻能大膽面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