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我來金沙講堂課”提出太陽神鳥原型猜想:也許是網紅火烈鳥

作者:紅星新聞

今(9)日上午,一場名為“我來金沙講堂課”的活動在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館遺迹館一側開講,這也是該館2023年文化和自然遺産日系列活動的首發項目,

“我來金沙講堂課”提出太陽神鳥原型猜想:也許是網紅火烈鳥

像這樣的課堂現場确實難得一見:在延續3000年的古蜀文明遺址旁,便是一個開放式的中學課堂。來自成都樹德中學的60餘名中學生走進金沙,在成都各個學校曆史、美術和英語等學科教師的帶領下,以全新的視角再次與這座古老的文明遺址相遇。

自2021年起,金沙遺址博物館和成都市教育科學研究院聯合啟動“我來金沙講堂課”活動,将學校課堂直接“搬”進博物館,創設首個在考古遺址上呈現的教學課堂。

2023年6月9日的金沙遺迹館内

興建于金沙遺址祭祀區原址上的金沙遺迹館,是目前中國儲存最完整的商周時期的一處濱河祭祀場所,也是金沙遺址的第一考古發掘現場,出土了太陽神鳥金飾、黃金面具、十節玉琮等上萬件古蜀瑰寶。

盡管金沙遺址博物館及其代表性文物“太陽神鳥”早已是名聞遐迩,但今天的金沙課堂會讓你意識到:大多數人對古蜀文明和金沙文物的了解,還遠遠不夠。

在上午的國中組課程《大運·金沙—文明的傳承》中,來自成都石室中學(北湖校區)的美術老師楊瑤表示:大家最熟悉的太陽神鳥圖案上的“神鳥”,原型很可能是大紅鹳。

“我來金沙講堂課”提出太陽神鳥原型猜想:也許是網紅火烈鳥

“我來金沙講堂課”活動現場

大紅鹳又名大火烈鳥,多分布在中美洲及南美洲、非洲、南歐、中亞及印度西部,在中國境内罕見野生大紅鹳。不過,2012年11月,四川省第二次濕地資源調查小組曾在廣漢鴨子河自然保護區首次記錄到大紅鹳(火烈鳥)的出現。

據當時的新聞報道:這隻鳥兒毛色暗淡、翅翼有磨損,推測是遷徙過程中,受寒流影響偏離航向、脫離大部隊的候鳥。

“我來金沙講堂課”提出太陽神鳥原型猜想:也許是網紅火烈鳥

2015年觀鳥愛好者拍到的6隻未成年大紅鹳

到了2015年,在成都市金堂縣沱江灘塗上,觀鳥愛好者們再次驚喜地發現了6隻未成年的大紅鹳。據專業人士分析:它們也可能是來自中亞的野生大紅鹳,在秋冬季節往印度、斯裡蘭卡等溫暖地帶遷徙時,在翻越雪山、高原時遭遇惡劣天氣受阻,随後一路“流浪”到了成都平原。

雖然野生大紅鹳如今在四川很罕見,但若将時間推到3000年前的古蜀時期,在那個大象和犀牛都曾漫步成都平原的時期,大紅鹳們很可能也曾在溫暖的水澤中徜徉。這些擁有粉色羽毛和挺拔(站立超過1米)身姿的漂亮大鳥們,想必在古蜀先民們的眼中也是卓爾不凡,堪當“神鳥”化身的重任。

“我來金沙講堂課”提出太陽神鳥原型猜想:也許是網紅火烈鳥

成都地鐵刷卡處的太陽神鳥圖案

據博物館相關負責人介紹:在今天的“我來金沙講堂課”活動之後,金沙遺址博物館還将連續三天繼續進行2023文化和自然遺産日主題系列活動——

6月10日,籌備近兩個月的民間收藏文物公益鑒定咨詢活動将在金博物館舉行,來自國家文物出境鑒定四川站的專家将現場為觀衆開展民間收藏文物公益鑒定咨詢,引導和規範民間收藏活動,普及文物收藏鑒賞知識。

“我來金沙講堂課”提出太陽神鳥原型猜想:也許是網紅火烈鳥

“吉金萬裡——中國西南地區青銅文明展”現場

6月11日,四川大學曆史文化學院學術院長、四川大學博物館館長霍巍教授,将結合“吉金萬裡——中國西南地區青銅文明展”中展出的精美文物,講述這段永駐于中國西南山水天地間的青銅時代多彩曆史。

6月12日,由成都市人民對外友好協會、成都市文化廣電旅遊局等主辦的“金沙之夜·中日花藝交流活動”,則将通過花藝大師對談、插花藝術現場展示等形式,呈現中日不同的插花藝術風格。

紅星新聞記者 喬雪陽 編輯 蔣慶

(下載下傳紅星新聞,報料有獎!)

“我來金沙講堂課”提出太陽神鳥原型猜想:也許是網紅火烈鳥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