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哲學結構

哲學這個詞被浮躁的人們狹義化、模糊化、甚至神話了,網上能找到的定義千奇百怪,曆代哲人們也有各自的定義。這裡我嘗試用最簡單的方式來定義哲學,我并不想去替代誰的定義,隻是友善自己了解,并分享之。

1.什麼是哲學?

哲學即人類對世界的認知。

如何證明或證僞哲學内容?目前有三種:

1、融貫論。

2、符合論。

3、實用主義論。

78年以來,為了政治謀權需要,政府宣傳“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标準”,這是很狹隘的。

2.哲學的組成

哲學結構

哲學可包含形式科學與自然科學及未被證明部分的三個子集。

形式科學:用于描述世界的科學,如數學,邏輯學,資訊科學,語言學等。形式科學可用融貫論互相描述和論證。

自然科學:自然包括物質世界,社會,人類,意識等知識的總和。自然科學就是對自然的确切描述,也就是說自然科學必需符合現象,用符合論證明或證僞。

此外還有一部分是形式科學和自然科學之外的,暫不能被符合論和融貫論嚴格證明或證僞的,如神學,宗教,心理學等等。這些雖然暫時不能被證明,但具有一定普遍性和說服力,可用于指導實踐活動,并且對實踐活動有利。

鑒于我暫時還不認為改造世界是哲學的終極目的,我不把應用科學包含在哲學範圍以内。

哲學,及其子集形式科學,自然科學,未被證明部分可服務于應用科學。應用科學是用于指導實踐活動的科學。

3.哲學的目的

了解世界。并且超前地了解世界。哲學并不一定要求被證明或證僞,但終有部分會被證明或證僞。了解世界之後便可以将這些知識用于改造世界。改造世界是不是哲學的終極目的?我暫時還不這麼認為。

4.學習哲學的目的

一是學以緻知,以追求目前并不知道的知識。

二是學以緻用,将知識應用于實踐以創造價值。

中國文化追求學以緻用,而忽略學以緻知,導緻思維、知識被限制。人類知識的發展的一大動力是未定義事物的相容(見範式理論)。

5.哲學研究對象的基本方法

哲學會研究各個對象,包括物質在意識中的映射,也可以是意識中虛拟的對象。如世界、社會、人等、道德,或某種系統。

哲學研究各個對象的基本方法是回答以下四個問題

1.它是什麼(形式)。

即它是誰,具有哪些性質和特征。

2.它由什麼組成(質料)。

它由哪些子對象組成,它們是怎樣的關系組成的?

3.它将是什麼(目的)。

即它将到哪兒去。對象的發展方向。即目的,

符合或有利于對象發展方向的就是有價值的。很多時候會難以了解為何發展方向等于價值觀。

原則是一組規則,用于描述實作目的必要條件。可用于校驗方法論是否符合價值觀。

4.如何去(動力)?

即方法論。用于策劃如何讓對象往發展方向前進。方法論是前進的充分條件。

方法論應符合價值觀及其基礎原則。是以當我們在講述一種方法論時,應先描述其目的和基本原則。

方法論作為一種實踐活動(勞動),應包括一套對勞動對象,勞動者,勞動資料及生産方式的描述。

勞動對象是指這種實踐活動施加的對象。

勞動者是指進行實踐活動的人。

勞動資料是指實踐活動過程中用來影響和改變勞動對象的物質資料的總和。如原材料,時間,金錢,及生産工具等。

生産方式是指勞動對象,勞動者,勞動資料之間的關系。

任何方法論不應脫離價值觀。很多人創造各種方法論,卻全然不知此方法論的價值何在,或究竟能産生怎樣的價值,光制造空洞、無意義看上去高大上的的方法論去誤導人,像各種成功學,或者各種規矩,各種流程,各種制度等等等等,這些純粹成了宣揚個人,或展現淫威的工具。

對XX對象的這四個問題的回答即XX觀。如世界觀,人生觀,社會觀,道德觀等等。每一個對象都有它的價值觀,曆史觀,方法論。很多時候會誤将這個XX對象的價值觀當作XX觀。

本文對哲學的描述也是試圖回答這四個問題。由于哲學史太長,這裡不列出。

上面的定義可能比較粗淺,内涵還不夠豐富,但大體架構應當如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