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出版編輯部成立才一年多,孟建華就代表團隊再次站上了領獎台。
5月23日,中原出版傳媒集團對榮獲第八屆“中華優秀出版物”、2022年度“中國好書”等獎項的相關人員及項目進行隆重表彰。大象出版社主題出版編輯部負責的《秘境回聲》榮獲2022年度“中國好書”稱号。
一年多來,大象出版社主題出版編輯部密集斬獲榮譽:1本“中國好書”,1個國家“十四五”重點出版項目,1個中宣部重點主題出版物,1個河南省“五個一”,2個中國好書月榜,3個省文藝原創精品項目,4個2022年“豫版好書”。
大象出版社主題出版編輯部主任孟建華說:“做一本書就是一個尋找同路人的過程,隻有目标一緻,理念相同,一起朝着目标努力,最終才會有大家都想看到的結果。”
大象出版社主題出版編輯部主任孟建華
在北京,他看到整整一面牆的“雷鋒”
2012年的一天,孟建華到北京出差。其間,他利用休息時間來到北京圖書大廈。
“一到那裡,我就被震撼了。有整整一面牆,全部都是有關雷鋒的書籍。這其中,必有緣由。”可是究竟是什麼緣由呢?在查閱資料後,他發現,原來當年是雷鋒同志逝世50周年,當年2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了《關于深入開展學雷鋒活動的意見》,号召全國人民向雷鋒同志學習。
外行看熱鬧,内行看門道,他對這些圖書留了心。
早在2003年,大象出版社成立大象考試圖書研發中心,想要涉足市場化教輔領域。年輕的孟建華追求新的嘗試,便從一般圖書轉到教輔領域。
孟建華發現,和做一般圖書相比,教輔圖書更注重發行和市場。“以前習慣了坐辦公室,現在要背着書去跑市場、去跟學校接觸,久而久之,認知也拓寬了。”“不能拍腦袋想問題”是他那段時間最大的收獲。
那一年,國家新聞出版總署開始實施主題出版工程。身為教輔圖書編輯的孟建華還不知道什麼是主題出版,直到去了北京。
在北京,那一面牆的“雷鋒”,給了孟建華啟發。
“雷鋒的選題肯定是趕不上這個時間節點了,不過,我們是不是可以策劃其他選題呢?”帶着問題,孟建華回到了鄭州。
很快,孟建華找到了抓手:“2014年是焦裕祿同志逝世50周年,屆時一定會掀起學習宣傳承焦裕祿精神的高潮。”
在時任大象出版社上司的支援和幫助下,他和同僚開始謀劃體例,尋找作者。
有志者,事竟成。2014年,在紀念焦裕祿同志逝世 50 周年的主題出版活動中,大象出版社出版圖書《焦裕祿精神永放光芒》和《永恒的豐碑——焦裕祿的故事》。孟建華擔任《焦裕祿精神永放光芒》一書的責任編輯,該書入選原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重點出版物。
孟建華認識到,做主題出版,是“于時代共識中謀精品”,并開始對主題出版進行較為系統的思考。在上司的幫助下,他又策劃了“抗日英烈事迹讀本”叢書,該書于2015年出版,入選了中宣部、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戰争勝利70周年重點出版物”。在2017年,孟建華又接到一個任務:2019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要瞄準這個時間節點,提前布局謀劃。這就有了後來的“給青少年講紅色紀念館裡的故事”叢書,叢書增補入選國家新聞出版“十三五”規劃,并順利入選中宣部2019年重點主題出版物選題。
“作為編輯參與其中,最大的感受就是各個環節的工作,無形中都被一種時代的共識所感召,形成了衆人拾柴火焰高的效果。”事後,孟建華在一篇文章中總結道。
做一本書就是一個尋找同路人的過程
所有的過往,都是未來的伏筆。2021年,孟建華迎來了新的轉折點,有了新的引路人,也找了更多同路人。
大象出版社總編輯張桂枝在做了充分的調研之後,提出建議:豐富大象出版社的産品線,在學術出版、教育出版之外另辟蹊徑,主攻青少年主題出版。
成立新的編輯部,專做青少年主題出版,可編輯部的名字又該叫什麼呢?叫青少年讀物編輯部?其他出版社也有類似的部門。叫主題出版編輯部?如果做不出來成績,會不會被同行笑話?
主題出版,顧名思義是出版機構“圍繞國家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方面的工作大局,就黨和國家發生的一些重大事件、重大活動、重大題材、重大理論問題等主題而進行的選題策劃和出版活動”。
“設立主題出版編輯部是要出成績的,目标就是入選中宣部的主題出版重點出版物選題。在當時,全系統還沒有哪個編輯部叫這個名字,這不是給自己更大的壓力和挑戰嗎?”回憶起當初主題出版編輯部的成立,大象出版社上司也覺得挑戰不小。
最終,大象出版社社長汪林中拍闆,就叫主題出版編輯部。編輯部主任的人選,則圈定了孟建華。
自1999年進入圖書出版行業,24年來,孟建華長期紮根在圖書出版一線,先後被評為河南省學術技術帶頭人、河南省思想文化戰線“四個一批”人才。他長期關注并潛心研究主題出版的相關内容,更有焦裕祿等選題的成功經驗。
孟建華欣然接受挑戰。2021年9月,大象出版社主題出版編輯部正式成立,孟建華擔任主任,負責該部門的具體工作。
就在當月,主題出版編輯部發現了“國家公園”這個選題。很快,大象出版社達成了一緻意見,張桂枝引薦孟建華、發行部主任張士彬、責任編輯丁子涵一起去拜訪了擅長創作青少年主題出版的著名兒童文學作家徐魯,“國家公園”的選題一錘定音。
“做一本書就是一個尋找同路人的過程,隻有目标一緻,理念相同,一起朝着目标努力,最終才會有大家都想看到的結果。”孟建華說。
每一位成員的汗水,共同澆出累累碩果
出版人提及自己的成績,大多風輕雲淡。
關于圖書,在出版界有種說法:“一本書有一本書的宿命。”好的“宿命”來自哪裡?如果認真述說,每一滴汗水,也都是幸運的伏筆。
從選題到成書,“我的國家公園叢書”項目得到了汪林中社長和張桂枝總編的鼎力支援。團隊的每一位成員都在為同一個目标——出一本好書而努力。從責編到美編,從校對到質檢,從營銷到發行,從排版到印刷,為了出好書,團隊就像上緊了發條,每一個環節都在快馬加鞭。
從确定作者,到選擇插畫師,再到新書的宣發,每一個環節的參與者都是為一本好書付出智慧與艱辛的同路人。
插畫是一本書的靈魂,會讓一本書有更加完美的呈現。孟建華說,在給《秘境回聲》這本書配圖的時候,他們先後約了數十名插畫師來試畫,可總感覺不是大家想要的東西。就在他們一籌莫展的時候,有熱心朋友推薦了插畫師稻荷前。翻看稻荷前的作品,充滿童真童趣的畫作以及從中透出的天馬行空的想象力一下子就抓住了大家的心。“這正是我們想要的風格”,張桂枝憑借多年童書出版的鑒賞力和判斷力,立刻敲定由稻荷前擔任“我的國家公園叢書”插畫師。
編輯們第一時間聯系,可稻荷前卻說自己的檔期已經排滿。
主題出版編輯部沒有輕易放棄。在了解到稻荷前近期創作更傾心于自然風景、植物花草之後,編輯部多次與稻荷前深入溝通。“國家公園”“生态保護”“熱帶雨林”,他們耐心、詳細地講述書稿的選題初衷。真誠是永遠的必殺技。大家的誠意以及作品的魅力最終打動了稻荷前,他決定将手頭的工作延期,為《秘境回聲》創作插圖。
《秘境回聲》插畫
為者常成,行者常至。主題出版編輯部成立一年多的時間,團隊每一位成員的汗水,共同澆灌出了碩果累累。據孟建華透露,他們馬上要推出的《将軍和他的樹》一書,也剛剛入選中國作家協會的重點扶持項目,而與鄧西合作的第二部作品也入選了中國作家協會定點深入生活扶持項目。
“身在主題出版編輯部,幹不出成績說不過去。”孟建華坦言,有壓力才更有動力,作為一名圖書編輯,時刻保持在做書過程中“有心、用心、走心 ”。他相信,未來還會有屬于他們的高光時刻。
來源 河南青年時報·東風新聞
記者 蔡琳/文 趙墨波/圖
編輯 楊陽
校對 王冰
稽核 趙穎 田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