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西安事變後,楊虎城的西北軍,走向了什麼結局?

作者:深更讀史

1936年12月12日,張學良、楊虎城發動軍事行動,東北軍攻占蔣介石,西北軍接管他身邊的人,拘留了許多黨和軍人,這就是震驚世界的西安事件。

張學良和楊虎城并不一定想推翻蔣介石來取代他,而是要求蔣介石停止内戰,聯合起來對抗日本。事件和平解決後,參與政變的不同勢力走了一條不同的道路。

西安事變後,楊虎城的西北軍,走向了什麼結局?

張學良被軟禁,近20萬東北軍被蔣介石整編,逐漸肢解。那麼西安事變之後,楊虎城的西北軍,朝何方?

楊虎城和張學良不同,恰恰相反,和張作謙有些相似,都是綠林源頭,靠自己的能力抽出一隊,然後短暫地投給了馮玉祥的西北軍。

但沒過多久,楊虎城轉投蔣介石,馮玉祥的西北軍垮台後,楊虎城成為陝西省政府主席,他的十七路軍開始被稱為西北軍。

西安事變後,楊虎城的西北軍,走向了什麼結局?

事發後,楊虎城最初并沒有被軟禁,但還是辭去了西安亞京公署主任、十七路軍總司令職務,完全失去了對西北軍的控制,被迫赴歐"留學"。

然而,在7月7日事件之後,他在所有人的反對下傳回了家。這次傳回之前,包括他在内的一個家庭被捕并被軟禁,并在重慶解放前被關押了12年。

楊虎城下屬的17路軍,其實隻有兩支兵力,東北軍的缺口很大,就是孫維茹的第38軍和馮勤軒的7軍。兩個集團軍各有一個師,分别是第17和第42師。

西安事變後,楊虎城的西北軍,走向了什麼結局?

不過,楊虎成在警師部隊、西安特派特工1、第2、第3團、17路軍本部騎兵團、特種作戰營、教學營、近衛兵等。

總數可以減少到60,000多人。

西安事變爆發時,第7軍司令員、第42師師長馮勤軒率軍轉向蔣介石。該部更名為第98集團軍,并編入第14集團軍。馮振雄晉升後,原第169師師長闵武士接任軍長。

第98軍在闵武士的帶領下,與日軍進行了一場殊死的戰鬥,損失慘重,甚至連他自己的犧牲都損失慘重。此後,第98軍在蔣介石的改造下,演變成自己的軍隊,潘氏被廢除。

西安事變後,楊虎城的西北軍,走向了什麼結局?

馮勤軒在調任戰區第一副司令員時,已經失去了軍事力量,表面上的職位一直在不斷提升,但幾乎沒有權力,1949年跟随傅祖義起義。

王軍第一旅、公安第二旅沈玉庭、唐德川團也編為獨立的第19旅,但人數撤出後不久,部隊分散到其他師,完全消失了。

第38軍,孫維茹任司令,隸屬趙壽山第17師和李興忠第177師管轄。孫維茹的部在抗日戰場上也是英勇的,殺死了敵人,損失慘重,而且無法補充,一直在消耗。

西安事變後,楊虎城的西北軍,走向了什麼結局?

這支隊伍也是蔣介石的重點,為了削弱該部,該部改組為第31軍,孫維茹任總司令,隸屬第38軍和第96軍管轄。第38軍司令趙壽山隸屬于第17、55師管轄。李興忠,第96軍司令,隸屬于第177師和新成立的第14師。

然而,與此同時,許多前西北軍将領被調職,取而代之的是一個系統。這種情況迫使許多部隊走上起義之路。随着第177旅李震在解放西南向解放軍的西部,孫維茹的曆史已經一去不複返了。

西安事變後,楊虎城的西北軍,走向了什麼結局?

第17師第49旅旅長王金軒對張學良把蔣介石送回南京感到不滿,拉起隊伍賭走了,但很快就轉向了蔣介石。

西北軍本身并不是蔣介石的體制,雖然實力還不錯,但在蔣介石眼中,隻能是一張混合牌。即使沒有西安事件,這些勢力的命運和結果可能也是很多人都知道的。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