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西安事变后,杨虎城的西北军,走向了什么结局?

作者:深更读史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发动军事行动,东北军攻占蒋介石,西北军接管他身边的人,拘留了许多党和军人,这就是震惊世界的西安事件。

张学良和杨虎城并不一定想推翻蒋介石来取代他,而是要求蒋介石停止内战,联合起来对抗日本。事件和平解决后,参与政变的不同势力走了一条不同的道路。

西安事变后,杨虎城的西北军,走向了什么结局?

张学良被软禁,近20万东北军被蒋介石整编,逐步肢解。那么西安事变之后,杨虎城的西北军,朝何方?

杨虎城和张学良不同,恰恰相反,和张作谦有些相似,都是绿林源头,靠自己的能力抽出一队,然后短暂地投给了冯玉祥的西北军。

但没过多久,杨虎城转投蒋介石,冯玉祥的西北军垮台后,杨虎城成为陕西省政府主席,他的十七路军开始被称为西北军。

西安事变后,杨虎城的西北军,走向了什么结局?

事发后,杨虎城最初并没有被软禁,但还是辞去了西安亚京公署主任、十七路军总司令职务,完全失去了对西北军的控制,被迫赴欧"留学"。

然而,在7月7日事件之后,他在所有人的反对下返回了家。这次返回之前,包括他在内的一个家庭被捕并被软禁,并在重庆解放前被关押了12年。

杨虎城下属的17路军,其实只有两支兵力,东北军的缺口很大,就是孙维茹的第38军和冯勤轩的7军。两个集团军各有一个师,分别是第17和第42师。

西安事变后,杨虎城的西北军,走向了什么结局?

不过,杨虎成在警师部队、西安特派特工1、第2、第3团、17路军本部骑兵团、特种作战营、教学营、近卫兵等。

总数可以减少到60,000多人。

西安事变爆发时,第7军司令员、第42师师长冯勤轩率军转向蒋介石。该部更名为第98集团军,并编入第14集团军。冯振雄晋升后,原第169师师长闵武士接任军长。

第98军在闵武士的带领下,与日军进行了一场殊死的战斗,损失惨重,甚至连他自己的牺牲都损失惨重。此后,第98军在蒋介石的改造下,演变成自己的军队,潘氏被废除。

西安事变后,杨虎城的西北军,走向了什么结局?

冯勤轩在调任战区第一副司令员时,已经失去了军事力量,表面上的职位一直在不断提升,但几乎没有权力,1949年跟随傅祖义起义。

王军第一旅、公安第二旅沈玉庭、唐德川团也编为独立的第19旅,但人数撤出后不久,部队分散到其他师,完全消失了。

第38军,孙维茹任司令,隶属赵寿山第17师和李兴忠第177师管辖。孙维茹的部在抗日战场上也是英勇的,杀死了敌人,损失惨重,而且无法补充,一直在消耗。

西安事变后,杨虎城的西北军,走向了什么结局?

这支队伍也是蒋介石的重点,为了削弱该部,该部改组为第31军,孙维茹任总司令,隶属第38军和第96军管辖。第38军司令赵寿山隶属于第17、55师管辖。李兴忠,第96军司令,隶属于第177师和新成立的第14师。

然而,与此同时,许多前西北军将领被调职,取而代之的是一个系统。这种情况迫使许多部队走上起义之路。随着第177旅李震在解放西南向解放军的西部,孙维茹的历史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西安事变后,杨虎城的西北军,走向了什么结局?

第17师第49旅旅长王金轩对张学良把蒋介石送回南京感到不满,拉起队伍赌走了,但很快就转向了蒋介石。

西北军本身并不是蒋介石的体制,虽然实力还不错,但在蒋介石眼中,只能是一张混合牌。即使没有西安事件,这些势力的命运和结果可能也是很多人都知道的。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