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宦官制度沿襲千年,明朝到達頂峰,為何會出現這種現象?

作者:曆史定哥

一提到宦官,可能很多人想到的就是太監。事實上,太監一詞是到了清朝才出現的,而宦官在中國曆史不可忽略的部分,宦官制度也與皇帝制度有着密不可分的關系。

《資治通鑒》有這樣的一段話:“寺人之官,自三王之世,具載于《詩》《禮》”。

由此可見,至少在戰國時期,就已經有宦官的存在。那時候,他們的工作确實的部分都在内廷,但不是所有的宦官都是閹人。

宦官制度沿襲千年,明朝到達頂峰,為何會出現這種現象?

直到東漢以後,宦官才真正成為閹人的代名詞。他們大都是因為被買賣或者犯罪被處以宮刑的人,地位低下,一般做一些打掃,看守宮門,傳達指令,服侍皇帝妃嫔的生活起居的工作。

後來,一些能力出衆的宦官也會被提拔,賜予官職。宦官可以擁有宰相實權,能處理一些政務,擁有建軍和領兵的權利。但是他們要受宰相的監督,地位終究是低人一等。

無論哪一個朝代宦官都會受到來自于外界的各種聲音,被歧視簡直就是家常便飯。因而就算他們有官職,也總不被重視。

在所有人的眼裡,區區宦官,還是一個連生育能力的人,能掀起什麼風浪。

宦官制度沿襲千年,明朝到達頂峰,為何會出現這種現象?

偏偏這樣的一群人,在奴隸制的都被抛棄的時候,唯有他們存活了下來。不僅如此,在今後的歲月裡,他們形成的自己的權利。甚至于,有些宦官直接控制皇權,成為真正掌握國家勢力的人。

這就不得不提到一個朝代——明朝。明朝是宦官制度空前膨脹的一個朝代,那時候的宦官直接對接皇帝,連朝廷高官也要對他們點頭哈腰。明明宦官制度很早就形成體系,卻偏偏到了明朝才出現這種現象?

宦官制度沿襲千年,明朝到達頂峰,為何會出現這種現象?

宦官制度的發展

一個事物的出現,往往是有它的必然,宦官制度也不例外。都知道,從夏朝開始,中國就進入王位世襲時代。皇帝後宮嫔妃衆多,伺候的人自然也少不了。要是宮廷内魚龍混雜,難免做出一些有損皇家顔面之事。

另一方面,也是為了保證皇家正統血脈。但是也不能全部使用宮女吧,況且宮女體力是也不比男子,有些活也幹不動。種種原因之下,宦官制度應運而生。

宦官制度沿襲千年,明朝到達頂峰,為何會出現這種現象?

宦官制度的起源至今仍未有定論,就暫且從最早的春秋戰國說起吧。一開始,宦官并沒有明确的官職,隻是一群給諸王打雜的下人,在政治上并沒發揮多大作用。直到東周末年,兼并戰争越來越激烈,禮崩樂壞,宦官地位才有所提升。

那時候,宦官開始參與政務,雖然依舊是做一些無關緊要的小事,但給了明确的官職。有了官職的加持,他們也開始作為一股政治勢力開始登上政治舞台。

時間來到秦漢,這兩個王朝一直被一同提及的原因,一來是秦朝壽命相當短暫,二世而亡;二來,中國幾千年的封建體系,是由這兩個朝代共同建立的。在以後千年的時光裡,中國一直生存在封建制度之下。

宦官制度沿襲千年,明朝到達頂峰,為何會出現這種現象?

在封建制度成型的同時,宦官制度也進入了一個嶄新的階段。可以這麼說,宦官制度得以完善,主要是出于維護皇權的目的。秦朝那時或許還不明顯,到了漢代,就顯而易見了。

漢代後期,外戚幹政成為一個突出問題。起先是因為皇帝早亡,新帝年齡太小,無法做主張,也隻有讓太後參政一個辦法了。但是權力從來都是一種令人着迷的東西,一旦嘗過其中滋味,哪就有那麼輕易放手。

宦官制度沿襲千年,明朝到達頂峰,為何會出現這種現象?

再加上,古代皇帝結婚一般是政治聯姻,嫔妃出身于名門望族,背後的實力不容小觑。有了家族的支援,後宮女人有時候也可以在朝堂之上如魚得水。是以就算皇帝成年以後想收回權力,也不敢用強硬手段。

為了遏制後宮幹政,最好的選擇就是發展一種全新的勢力。宦官作為近侍,無疑是最完美的人選。但是随着時間的推移,難保宦官不會成為另一種幹預皇權的勢力。為確定萬無一失,皇帝做了一個高明的決定,宦官要全部淨身

這一方式在《後漢書》中有如下描述:“宦官悉閹人,不複雜調它士”。閹人無法生育且地位不高,自然可以到皇帝預想的效果。殊不知,這個決策,給江山留下一個永久的隐患。

宦官制度沿襲千年,明朝到達頂峰,為何會出現這種現象?

經過漢朝的洗禮,宦官制度走到魏晉南北朝已經相當成熟了。這個時期,有專屬于宦官的機構和委任制度和條件。并且宦官可以參與政治的方面也變廣了許多,也有了更多官職。可以說,宦官制度已經成為政治一種不可缺少的部分。

宦官勢力在唐朝時期進一步壯大,在朝廷是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雖然這些官員并不在宰相的行列,權力不受到法律的保護,可是他們有和宰相相提并論的權利。而且,因為相權和皇權是兩股對立的勢力,自然不受皇帝待見。

宦官制度沿襲千年,明朝到達頂峰,為何會出現這種現象?

反觀宦官,他們的權利是由皇帝賦予的,是皇權的象征。是以皇帝樂意給予宦官更大的權利,和宰相分廷對抗,來達到加強皇權的效果。

故在唐代,宦官擁有宰相實權,有裁決政務的權利,也可以領兵出征,權利滲透政治和軍事。

宋元沿襲了唐代的宦官制度,隻是在唐的内侍省上增加了内内侍省,加強對宦官的管理,從此宦官制度更加規範。要說宦官制度的高光時刻,那必然是在明朝。

宦官制度沿襲千年,明朝到達頂峰,為何會出現這種現象?

明朝的宦官那簡直令人聞風喪膽,連最初給他們至高權力的皇帝,到最後都不得不對這群人禮讓三分,可見宦官制度膨脹了何種地步。有了明朝這個血淋淋的例子,清朝才開始對宦官嚴加管制,宦官制度也由此沒落。

宦官制度沿襲千年,明朝到達頂峰,為何會出現這種現象?

内閣和西廠的設立

這個由明朝首創的機構,究竟會給宦官制度帶來怎樣的轉折,那就要從内閣的建立開始剖析。相權與皇權千年的沖突,終于在明太祖朱元璋廢除宰相制度之後終結。此後,中國再也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宰相。

但是宰相作為一種輔助皇帝工作的存在,現在被廢除了,大事小事就全部落到皇帝頭上。像朱元璋這種晚上十二點睡,淩晨三點半起來工作的勞模還好。到了養尊處優的皇子皇孫身上就頂不住了。

宦官制度沿襲千年,明朝到達頂峰,為何會出現這種現象?

終于力不從心的朱棣再也受不住了,于是他在不影響皇權的基礎建立了内閣。内閣最初的成員全是一些内侍,宦官,他們權力也很小,僅僅擁有批紅和票拟權。後來會選擇官員進入内閣,成為内閣大學士,相當于另一種形式上的宰相。

這之後,宦官似乎開始退出内閣的工作,由文臣主導内閣運作。但皇帝為了獨攬大權,把決策的權利牢牢掌握在自己的手上,于是就把票拟權和批紅的權利分開。内閣大臣可以擁有票拟權,批紅的權利分給了宦官。

宦官制度沿襲千年,明朝到達頂峰,為何會出現這種現象?

何為票拟,就是有部分奏章有内閣成員批閱,然後把批語和意見寫在小紙條上,再貼在奏章上面,就是給皇帝的建議。但想要這些建議能夠發揮作用,還得通過批紅。

如此看來,批紅顯然要比票拟有更大的優勢。抛開這些不談,宦官作為皇帝身邊的人,自然有更多機會取得皇帝的信任。是以宦官就有了更大底氣,對内閣那叫一個不屑一顧,二者的沖突尤其突出。

宦官制度沿襲千年,明朝到達頂峰,為何會出現這種現象?

可畢竟,無論是内閣還是宦官,他們的權利都來源于皇帝,雙方在明面上人保持着基本的體面。在内閣和宦官的這場大戰中,二者算的上是不相上下,誰也沒有撈着好處。但是對于宦官而言,他們的權力已經有了極大提升。

明朝太監的地位,就如同以往的宰相了。而且這還是因為有内閣在壓制宦官,而另一個機構才稱得上是宦官制度的膨脹,那就是西廠了。

宦官制度沿襲千年,明朝到達頂峰,為何會出現這種現象?

明朝的特務機構可謂豐富至極,這就有耳熟能詳的錦衣衛、東廠,還有加設的西廠。這個西廠完全就是宦官的天地,連最大掌權人也都是宦官。誰要是敢得罪他們,隻要他們給你定個意圖謀反的罪名,那就必死無疑了。

明朝時期,太監的地位有了質的飛躍,要是讨得皇帝開心,就風光無限。是以在明朝,有些人非但不以宦官為恥,還擠破頭要當太監。

《龠山堂别集·中官考十》記載:“南海戶淨身男九百七十餘人複乞收入。”也就是說在明朝時很多人淨身。

宦官從來不是好當的,首先他們就得接受不健全的身體。但耐不住這樣會為自己争取一個一步登天的機會,好比《葵花寶典》一樣讓人着迷。能讓人做出這麼大的犧牲,權力也必定是至高無上的。

宦官制度沿襲千年,明朝到達頂峰,為何會出現這種現象?

其實也的确如此,一些位高權重的宦官别說輕易決定别人的生死,就連皇帝,也是可以被掌控的。明朝時代出現了許多有名的宦官,例如鄭和。

他七次下西洋,為明代朝貢貿易做出不俗的貢獻。但鄭和這樣的宦官畢竟少見,更多的還是王振、劉瑾那樣專權的。

宦官制度沿襲千年,明朝到達頂峰,為何會出現這種現象?

宦官制度的優缺

任何東西因為其優點而産生,随之而來的缺點早就潛伏其中。宦官制度的優點是顯而易見的,于皇帝而言,尤其如此。首先,宦官作為皇帝身邊的人,是比較好掌控的。一旦宦官不聽話,皇帝可以立刻就把人除掉。

其次,皇帝既然可以輕易給予宦官權力,自然就可以随便收回。哪一天,宦官失去利用價值,皇帝一聲令下,把人直接打回去幹點灑掃的工作,做回内侍,繼續對别人低眉順眼。

宦官制度沿襲千年,明朝到達頂峰,為何會出現這種現象?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宦官可以起到分散相權的作用,幫皇帝達到集中皇權,實作專制的作用。而且宦官連繁衍後代的能力都沒有,自然也就少了一些不必要的鬥争,就算他們再有野心,也不過是一個人的折騰罷了。

關于以上三點,在《後漢書宦者列傳》中的:“宦者四星,在皇位之側,故《周禮》置官,亦備其數。阍者守中門之禁,寺人掌女宮之戒。又雲王之正内者五人。”足以說明。

既然優點說足了,就要談一談缺點了,宦官制度除去那些雞毛蒜皮的小缺點,還有一個最為緻命的隐患——宦官專政。

宦官制度沿襲千年,明朝到達頂峰,為何會出現這種現象?

宦官專政從很早就開始有了,當漢朝的皇帝利用宦官來壓制外戚幹政時,宦官專政的種子就已經埋下了。前期,宦官的作用被發揮的淋漓盡緻,外戚的勢力完全被壓了下去,取而代之的是皇帝的分身宦官。

宦官就是皇帝的得力助手,皇帝指哪打哪,皇帝用地是相當順心。然後,皇帝放寬了對宦官的限制。得到權力自由的宦官宛如脫缰野馬一般,一發不可收拾。最終,皇帝也管制不了宦官。

宦官制度沿襲千年,明朝到達頂峰,為何會出現這種現象?

但是這樣宦官們就知足了嗎?别忘了,這是一群有缺陷的人,他們的心理經過長期的煎熬,已經接近變态。當他們手握大權,就一定要掀起驚濤駭浪,把天下攪得天翻地覆,才能給他們帶來一點安慰。

到了漢代後期,宦官甚至可以左右皇帝的廢立。除了漢代,唐朝也是宦官專政很嚴重的一個朝代。“安史之亂”後,唐朝皇帝就開始重用宦官,這卻也拯救不了皇權。

話題回到最初,明朝的宦官制度。要說其他的朝代,宦官專政是時而有之,時而無之,但在明朝,宦官的勢力籠罩着整個朝廷。他們的勢力覆寫着整個天下,這一的批人中,有自己的權利中心。

宦官制度沿襲千年,明朝到達頂峰,為何會出現這種現象?

明朝的宦官體系相當完善,甚至超越了以前的宰相制度。被朱元璋消除的宰相權利,全落進宦官手中。而且這一群人可沒有宰相那樣天天把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放在口頭上,宦官的眼裡隻有權力。

宦官可不會為了禮制而壓制自己的瘋狂,隻要他們揪住權利,可不會管對方是皇帝還是平民,統統踩在腳下。這是宦官最為恐怖的地方,也是曆代宦官上不了台面的原因。

宦官的制度的異變,是曆史的必然。皇帝的想要專制,就像有人一味強求。強求來的結局往往會令人大失所望,不如就順其自然,得一個心安理得。

參考文獻:

《資治通鑒》

《後漢書宦者列傳》

《龠山堂别集·中官考十》

《明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