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國冷兵器戰鬥的巅峰之一大唐香積寺之戰

三軍氣概動天秋,羽檄星飛一戰收。血染白旗橫不起,至今人說未登樓。一槍一劍決生涯,馬踏龍蛇盡倒戈。金鼓三聲天地閉,香積寺内血花飛。

香積寺是今陝西省西安市長安區的一座寺廟,東臨神禾原、南臨子午谷、西臨颍河、北臨少陵原;寺廟莊嚴肅穆,景色壯麗,山清水秀,景色宜人,是西安著名的旅遊景點。

可誰又能想到,在一千多年前,這裡曾經爆發過一場驚心動魄,血雨腥風的大戰呢?

曾經有一位偉人說過:決定一場戰争勝負的,絕不隻是一件兩件新式武器而已。

中國冷兵器戰鬥的巅峰之一大唐香積寺之戰

此即唐肅宗七十七年九月至德二年的香積寺之戰。這一戰由唐軍發起,與安祿山率領的起義軍進行了三次反攻,目的是為了奪回長安。這一戰,被稱為中國曆史上最輝煌的一戰。

是以,香積寺之戰,才會被譽為中國冷兵器時代的巅峰之戰,并不隻是因為陌刀之類的武器,更重要的是,這場戰鬥,投入了大量的兵力,傷亡率之高,戰鬥的慘烈程度之高。

唐軍赢了,但因為戰局太過慘烈,是以這場勝利對唐軍來說,隻能用慘來形容。以此戰雙方的戰意和實力對比而論,唐軍必然會大獲全勝,也就是說,這場戰争的傷亡率高達六成以上,必然會有無數人死去,鮮血染紅大地。

唐軍的統帥,就是唐肅宗李亨,當時他剛剛登基,因為其父唐玄宗李隆基為躲避安史之亂,逃往蜀中,是以他才能成為皇帝。李亨登基之後,唯一要做的事情,就是平定安史之亂,這是他必須要做的。平定安史之亂的第一步,就是收攏人心;想要收攏人心,就必須要重建立立起大唐朝堂的威信。想要重新奪回權柄,當務之急就是奪回都城長安,這也是李亨能不能保住皇位的關鍵。

是以,李亨必須要發起一場奪回長安的戰争。這讓李亨心中更加的焦急,同時也更加的謹慎。這一次的行動,李亨也是經過了深思熟慮的。而且,李亨也有一個不為人知的秘密,那就是他的父親,唐玄宗李隆基,不情不願的退位。是以,李隆基在傳位的聖旨上寫得清清楚楚:“等李亨奪回長安,我再傳位。”

而他的長子,廣平王,李俶,也就是後來的唐代宗皇帝。他雖然談不上什麼英明神武,但也絕對不是一個花花公子。李俶雖然是統帥,但實際上卻是在為自己的父親出征,主持大局。

中國冷兵器戰鬥的巅峰之一大唐香積寺之戰

戰意盎然的李亨自然知道自己的兒子并不是什麼行軍打仗的高手,之是以讓他當大帥,最主要的目的,還是為了安撫将士們的情緒。是以,李亨才會任命郭子儀為副帥,負責這次的軍務。

郭子儀當時任朔方節度使,是唐朝中興時期赫赫有名的名将,文武兼備,在軍中頗有威望。他與李俶的結盟,将唐軍的軍事與政治完美地結合在了一起。接下來,李亨按照郭子儀的意見,精心挑選出了三名将領。

先鋒大将李嗣業,安西節度使梁宰麾下一員猛将,身材魁梧,力大無窮,擅長陌刀,骁勇善戰。在平定西域之戰中立下汗馬功勞,被稱為“神通大将”。而第二軍的統帥王思禮,則是一位善于運籌帷幄,一絲不苟的統帥。

騎兵統領仆固懷恩,是鐵勒部落的一名将軍,擅長騎射,勇猛善戰。他身經百戰,少有敗績,為了平定安史之亂,他的家族犧牲了四十多人,他自己也是一個大義滅親的人,甚至有一次還把自己的兒子給殺了。

這三名将領之是以能夠被選上,除了他們身經百戰,身經百戰之外,更重要的是他們對大唐的忠誠!從這一刻開始,皇帝陛下和唐軍将領們,都充滿了鬥志,同仇敵忾,為香積寺之戰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反觀僞大燕皇帝安慶緒,他剛剛殺了他的父親安祿山,登上了皇位。他雖然擅長騎射,但性格卻有些懦弱,登基之後,就将軍政大權交給了文臣嚴莊,嚴莊是他謀害安祿山的幫兇,而他自己,卻是一個貪圖享樂的人。

中國冷兵器戰鬥的巅峰之一大唐香積寺之戰

叛軍這些将領都是身經百戰,嗜殺成性,貪得無厭,嚴莊這種拉攏人心的手段,在他們看來,其實是一種縱容,比養虎為患還要可惡,正因為如此,他們才能看出嚴莊和安慶緒的軟弱,是以才會對安嚴二人不屑一顧。

安慶緒的地位并不高,而嚴莊隻是個文官,他們兩人在起義軍中的聲望,卻遠遠超過了安祿山的聲望。嚴莊本人也很清楚這一點,是以當他掌權之後,就采取了拉攏安祿山麾下重要将領的政策,通過提拔和嘉獎來穩定局勢。

駐守長安的起義軍将領安守忠,作為安祿山的養子,在軍事上有着很高的造詣;騎兵統帥李歸仁,統領“曳落河”的精銳騎兵,勇猛過人;京兆尹田乾真為地方軍主将,在軍事上有很高的造詣;西京守将,長安軍中副統領,張通儒。

安将軍,李将軍,田将軍,這三位将軍,都是安祿山叛變之時,就一直追随着安祿山,被唐肅宗的謀士李泌視為奇才,張通儒雖然不是什麼顯赫的人物,但能夠得到安祿山的賞識,擔任如此重要的職位,自然不是一般人。

中國冷兵器戰鬥的巅峰之一大唐香積寺之戰

安祿山

安祿山反叛有個明顯的特點,即缺乏進取心。安祿山在前期大獲全勝後,與他的部下一起,瘋狂的燒殺搶掠,縱情聲色。如此一來,他們就再也沒有了鬥志,再也沒有了乘勝追擊,進入蜀中,給了大唐喘息的機會,讓李亨有了東山再起的機會。

而安慶緒登基之後,更是雪上加霜。叛軍将領們各懷鬼胎,各自為政,人心不齊,安慶緒、嚴莊等長安叛軍将領,雖然也在竭盡全力地準備着,但卻沒有唐軍那般積極,因為他們已經做好了迎接唐軍第三次奪回長安的準備。

這場戰争,唐軍出動了十五萬大軍,而長安的叛軍隻有十幾萬人,将軍們齊心協力,士氣高昂,無論從指揮還是兵力上,唐軍都占據着絕對的優勢,怎麼可能會以如此慘烈的勝利收場?這一切,都是因為叛軍的戰鬥力太強了。

是以長安叛軍才敢與唐軍硬碰硬,因為他們根本沒有把唐軍放在眼裡,因為他們根本沒有把自己放在眼裡。757年2月五月,唐軍在郭子儀、仆固懷恩的率領下,先後兩次在潼關、清渠兩次被他們打得潰不成軍。

尤其是那次清渠之戰,唐軍四萬餘人,叛軍一萬餘人,郭子儀仗着人數上的優勢,率先發起進攻,以鋒矢陣形沖鋒,反被叛軍以千餘名重甲騎兵死死頂住,然後分出一支四千餘名輕騎,迅雷不及掩耳地從兩側包抄唐軍的後方,将唐軍打得潰不成軍,最終慘敗。

兩場敗仗,讓郭子儀見識到了起義軍的強大,也讓他意識到,起義軍不僅僅是戰鬥力驚人,更重要的是,他們的統帥,安守忠、李歸仁,都是一代枭雄!然而叛軍如此強大,難道唐軍便如此弱小?但事實并非如此,唐軍大多來自平盧,安西,朔方等鎮,訓練有素,每一次都能戰勝強大的敵人。

中國冷兵器戰鬥的巅峰之一大唐香積寺之戰

郭子儀仔細分析了一下失敗的原因,發現唐軍與叛軍相比,有三個最大的弱點,一是唐軍大多來自西域苦寒之地,不畏嚴寒,與長安相比,唐軍的氣溫要高很多,是以沒有太多的鬥志。

第二點,唐軍以步軍為主,而叛軍則以鐵騎為主,尤其是鐵騎,更是難纏,相較之下,唐軍無論在戰力還是機動能力上都要遜色一籌;第三點,唐軍裡有很多來自西域各大藩鎮的騎兵,也有很多來自西域各部落的騎兵,是以唐軍之間的配合,并不像叛軍那般默契,需要一定的時間來磨合。

這是第三次奪回長安,唐肅宗任命李俶為大帥,表明了朝廷志在必得的決心,所有人都做好了迎接酷暑的準備。郭子儀需要做的,就是根據之前的經驗,制定出一套針對唐軍弱點的精妙戰術。

首先,他放棄了唐軍在清渠之戰中的鋒矢陣形,改為前中後三個層次的連貫陣形,加強了唐軍在清渠之戰中的縱深防禦;其次,讓李嗣業擔任先鋒,統帥陌刀軍,專門用來對付叛軍的“曳落河”,“曳落河”在突厥語中,意思是戰士,戰士,而陌刀則是野戰的武器。

第三,嚴令在戰場上負責偵察的踏白軍,密切注意叛軍兩翼騎兵的動靜;第四,克洛德指令仆固懷恩帶着四千名回鹘騎兵,埋伏在中軍的側翼,一旦叛軍的輕騎從側翼包抄過來,他們就會立刻出動,将叛軍團團圍住,一舉殲滅。

中國冷兵器戰鬥的巅峰之一大唐香積寺之戰

雖然萬事俱備,但不管是唐肅宗還是郭子儀,都無法徹底放下心來。這一次的唐軍,除了從各大藩鎮中挑選出來的十一萬精銳外,唐肅宗還以不菲的代價,向回鹘、大食、于阗、南蠻等部落借調了四萬大軍。

唐肅宗許諾,隻要奪回長安,唐廷隻取地盤,其餘家産盡數歸回鹘,這才讓回鹘的首領同意了。這十五萬大唐大軍,已經是唐肅宗能夠調集的最精銳的力量了。如果說唐肅宗是個輸得一塌糊塗的賭徒,那麼這一次奪回長安,他已經将所有的賭注都壓在了自己的身上,他如何還能保持鎮定?而郭子儀身為“副帥”,又怎麼會不明白他的心思。

臨行前,唐肅宗大擺宴席,為将士們送行,宴席之前,他握住郭子儀的手,再三叮囑道:“大唐,就在這一戰之中。對于叛軍的實力,郭子儀也是心知肚明,不敢有絲毫的大意,隻能拼盡全力,卻也不知道這一戰的結果會如何。他隻能對唐肅宗說道:“如果這一戰輸了,我願意用我的生命來償還。”千兵萬馬犯長安,日暮雲山雪滿山。當日龍庭多勇士,今朝陌上亦英賢。

唐軍向着長安城進發,進入長安城後,郭子儀按照踏白軍團的情報,選擇了香積寺西北方向的一片平原,那裡是沣水與渭河的交彙處,是唐軍左翼的一道天塹。

唐軍按照事先的安排,列隊待戰。到了中午時分,隻聽得人聲鼎沸,馬嘶陣陣,安守忠、李歸仁和另外兩位将軍率領着十萬叛軍,從北方殺了過來,二十多萬人,分成了兩個陣營,旗幟鮮明,刀光劍影,煙塵滾滾。

李歸仁第一個站了出來,向叛軍發起了挑戰,他帶着一名步兵,向着唐軍沖了過去,眼看着便要沖到唐軍的陣前。在唐軍前鋒李嗣業的指令下,數萬支弩箭不停的射出,頓時将叛軍沖得七零八落。李嗣業一聲令下,所有的騎兵、步兵同時發動攻擊,李歸仁見勢不妙,立即調轉馬頭,向後退去。

唐軍緊随其後,來到了叛軍的最前方。忽然間,隻聽李歸仁仰天大笑,手中令旗一揚,叛軍前排的步卒便如潮水一般向兩旁分開,随着一聲炮響,叛軍“曳落河”營的重騎閃電般沖出!

那些追在後面的唐軍步騎,根本來不及做出任何反應,便被那些重騎兵沖到了身前!重甲騎兵,全身包裹在厚重的铠甲之中,防禦力極強,刀槍不入,刀槍不入,如果再加上鎖鍊的話,就像是《水浒傳》中呼延灼的兩條鞭子一樣。

“曳落河”揮舞着長劍,在戰馬的踐踏下,唐軍再怎麼悍不畏死,也無法抵擋這股強大的力量,隻能節節敗退,節節敗退。但李歸仁不甘心,身先士卒,掉頭就沖,萬馬奔騰的“曳落河”緊随其後。轉眼間,他們便來到了唐軍的陣前。

目前鋒的步兵和騎兵開始撤退的時候,李嗣業已經看出來了,李歸仁的失敗隻是一個幌子,目的就是為了隐藏“曳落河”的位置,讓“曳落河”突襲,擊殺唐軍的有生力量,進而擾亂唐軍的陣型,讓唐軍陷入混亂之中。

但是李歸仁不知道的是,李嗣業已經按照郭子儀的吩咐,做好了一切準備,他轉過身,望向郭子儀,就在李歸仁沖過來的刹那,李嗣業脫下身上的铠甲,高高舉起手中的長刀,大喝一聲:“跟我來!”随着一聲長嘯,兩千多名陌刀軍士兵,同樣舉刀沖殺,排成一排,陌刀上下翻飛,形成一道密不透風的刀牆!

中國冷兵器戰鬥的巅峰之一大唐香積寺之戰

陌刀在唐代是一件威力巨大的武器,受到了很多網絡小說的推崇,不過因為唐代明文規定,陌刀不能用來陪葬,是以到了現在,也沒人見過它的真面目。根據《舊唐書》和《資治通鑒》的記載,陌刀鋒利無匹,專門為唐軍打造,專門用來對付遊牧部落的騎兵,揮舞起來,可以洞穿數層铠甲,将一名騎兵撕成碎片!

陌刀之是以鋒利,有兩個原因,一是因為這把刀造型獨特,長約一丈,重約十五斤,有柄有刃,兩面有刃,其次,這把刀的煉制過程很複雜,用的是鐵水澆鑄,用的是高碳鋼和低碳鋼。正因為如此,陌刀才會如此堅韌,如此沉重,需要強大的戰士才能駕馭。陌刀一把萬夫敵,殺盡胡兒不敢呼。遙見白沙如雪裡,當時曾見血成河。

沒有了武器,李嗣業一馬當先,以他的力量,配合着陌刀,所向披靡,勢不可擋!隻不過一眨眼的時間,就有十幾個人被斬殺,這讓整個陌刀軍都振奮了起來。隻見陌刀所到之處,血肉橫飛,鬼哭神嚎,殘肢碎體,漫天亂飛。一馬當先出塞中,萬人披靡不知空。卻言李嗣業名字,隻在雲台十八人。

所向披靡,所向披靡的“曳落河”被這道突如其來的刀牆打得暈頭轉向,節節敗退,唐軍終于站穩了腳跟。唐軍的先鋒騎兵們,緊随其後,面對着叛軍射出的箭雨,最前方的馬使王,臉上沒有任何畏懼之色,揮舞着手中的長槍,揮舞着羽翼,向着叛軍沖了過去。王少痛呼一聲,但卻沒有倒下,他咬着牙,忍着劇痛,伸手一拔!這一拉,王少的眼皮就被拉了下來,鮮血從他的臉上流了出來,他連忙用衣袖擦了擦,繼續戰鬥。馬踏平地出重關,箭如連山射大川。當時未是無兵法,此日諸軍盡失顔。

郭子儀站在正中,将前方發生的一切盡收眼底。他難以抑制心中的興奮,歎了口氣道:“有李王二人在,我軍何愁不能取勝?”就在這時,一名斥候飛馬來報,說埋伏在東面的叛軍輕騎已經出動,正在向我們這邊趕來!

郭子儀嘴角露出一絲冷笑:再來一次!他立刻派人去通知仆固懷恩,準備迎擊敵人!仆固懷恩已經蓄勢待發很久了。在接到指令後,他立刻帶着一隊重騎兵沖了出去,就像是一片巨大的烏雲,在戰場上橫沖直撞,與叛軍的伏擊撞在了一起。

這一戰,勝負已分!回鹘人安然無恙,反觀叛軍,卻是一片混亂!仆固懷恩見勢不妙,精神大振,非但沒有停手,反而大喝一聲:“來而不往非禮也!

說完,他帶着一隊回鹘騎兵,踩着叛軍的屍體,朝着叛軍的後方沖了過去。此時,日已西沉,郭子儀知道,是時候反擊了!随着他的指令,中軍緊随其後,如潮水般向前沖去,叛軍之中,安守忠知道,決戰的時刻到了。看着腹背受敵,安守忠悍不畏死,高高舉起手中的大刀,大聲喊道:“兄弟們,上!漸漸被逼入絕境的叛軍,在安守忠的指令下,被激發出最原始的野性,如同困獸之鬥一般,開始了慘烈的厮殺。

眼看着中軍已經沖破了叛軍的防線,王思禮帶領着後軍,向着前方發起了最後的沖擊。20多萬大軍,打得天昏地暗,天昏地暗。刀光劍影,屍橫遍野。兵戈相交,魂飛魄散。馬蹄所過之處,盡是爛泥血肉!每一個士兵,都像是化作了一頭洪荒猛獸,無論刀槍折斷,無論箭雨紛飛,都不能阻止他們揮舞的雙臂,更不能阻止他們瘋狂的呐喊……

中國冷兵器戰鬥的巅峰之一大唐香積寺之戰

天色漸漸暗了下來,喊殺聲也越來越小,叛軍已經被唐軍前後夾擊,死傷慘重。眼見大勢已去,無法挽回;安守忠、李歸仁等人,不得不逃之夭夭,回到了長安城,連夜向東退去。

這是一場慘烈的戰鬥!從上午到下午,唐軍以七萬人的傷亡,擊殺六萬餘叛軍,俘虜兩萬餘人,一舉奪回了長安城。這場戰争是中國曆史上少有的冷兵器戰争,也是安史之亂的轉折點,從那以後,唐軍便開始了從防守到反擊的過程。

隻是不知唐肅宗李亨回到長安城,重新登上皇位之後,可曾想過那數十萬為他獻出了性命的唐軍?會不會有隆重的祭奠?會不會恩恤他們留下的孤兒寡母?哎!隻可惜,江邊的白骨,還在夢中。

赤族将軍血染衣,黑雲黃霧隔天飛。人心不複天心在,何處哀榮祭九圍。

十萬忠魂掩淚歸,君王何事遽如斯。平明早朝看無象,猶帶征衣帶血衣。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