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中国冷兵器战斗的巅峰之一大唐香积寺之战

三军气概动天秋,羽檄星飞一战收。血染白旗横不起,至今人说未登楼。一枪一剑决生涯,马踏龙蛇尽倒戈。金鼓三声天地闭,香积寺内血花飞。

香积寺是今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的一座寺庙,东临神禾原、南临子午谷、西临颍河、北临少陵原;寺庙庄严肃穆,景色壮丽,山清水秀,景色宜人,是西安著名的旅游景点。

可谁又能想到,在一千多年前,这里曾经爆发过一场惊心动魄,血雨腥风的大战呢?

曾经有一位伟人说过:决定一场战争胜负的,绝不只是一件两件新式武器而已。

中国冷兵器战斗的巅峰之一大唐香积寺之战

此即唐肃宗七十七年九月至德二年的香积寺之战。这一战由唐军发起,与安禄山率领的起义军进行了三次反攻,目的是为了夺回长安。这一战,被称为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一战。

所以,香积寺之战,才会被誉为中国冷兵器时代的巅峰之战,并不只是因为陌刀之类的武器,更重要的是,这场战斗,投入了大量的兵力,伤亡率之高,战斗的惨烈程度之高。

唐军赢了,但因为战局太过惨烈,所以这场胜利对唐军来说,只能用惨来形容。以此战双方的战意和实力对比而论,唐军必然会大获全胜,也就是说,这场战争的伤亡率高达六成以上,必然会有无数人死去,鲜血染红大地。

唐军的统帅,就是唐肃宗李亨,当时他刚刚登基,因为其父唐玄宗李隆基为躲避安史之乱,逃往蜀中,所以他才能成为皇帝。李亨登基之后,唯一要做的事情,就是平定安史之乱,这是他必须要做的。平定安史之乱的第一步,就是收拢人心;想要收拢人心,就必须要重新建立起大唐朝堂的威信。想要重新夺回权柄,当务之急就是夺回都城长安,这也是李亨能不能保住皇位的关键。

所以,李亨必须要发起一场夺回长安的战争。这让李亨心中更加的焦急,同时也更加的谨慎。这一次的行动,李亨也是经过了深思熟虑的。而且,李亨也有一个不为人知的秘密,那就是他的父亲,唐玄宗李隆基,不情不愿的退位。所以,李隆基在传位的圣旨上写得清清楚楚:“等李亨夺回长安,我再传位。”

而他的长子,广平王,李俶,也就是后来的唐代宗皇帝。他虽然谈不上什么英明神武,但也绝对不是一个花花公子。李俶虽然是统帅,但实际上却是在为自己的父亲出征,主持大局。

中国冷兵器战斗的巅峰之一大唐香积寺之战

战意盎然的李亨自然知道自己的儿子并不是什么行军打仗的高手,之所以让他当大帅,最主要的目的,还是为了安抚将士们的情绪。所以,李亨才会任命郭子仪为副帅,负责这次的军务。

郭子仪当时任朔方节度使,是唐朝中兴时期赫赫有名的名将,文武兼备,在军中颇有威望。他与李俶的结盟,将唐军的军事与政治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接下来,李亨按照郭子仪的意见,精心挑选出了三名将领。

先锋大将李嗣业,安西节度使梁宰麾下一员猛将,身材魁梧,力大无穷,擅长陌刀,骁勇善战。在平定西域之战中立下汗马功劳,被称为“神通大将”。而第二军的统帅王思礼,则是一位善于运筹帷幄,一丝不苟的统帅。

骑兵统领仆固怀恩,是铁勒部落的一名将军,擅长骑射,勇猛善战。他身经百战,少有败绩,为了平定安史之乱,他的家族牺牲了四十多人,他自己也是一个大义灭亲的人,甚至有一次还把自己的儿子给杀了。

这三名将领之所以能够被选上,除了他们身经百战,身经百战之外,更重要的是他们对大唐的忠诚!从这一刻开始,皇帝陛下和唐军将领们,都充满了斗志,同仇敌忾,为香积寺之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反观伪大燕皇帝安庆绪,他刚刚杀了他的父亲安禄山,登上了皇位。他虽然擅长骑射,但性格却有些懦弱,登基之后,就将军政大权交给了文臣严庄,严庄是他谋害安禄山的帮凶,而他自己,却是一个贪图享乐的人。

中国冷兵器战斗的巅峰之一大唐香积寺之战

叛军这些将领都是身经百战,嗜杀成性,贪得无厌,严庄这种拉拢人心的手段,在他们看来,其实是一种纵容,比养虎为患还要可恶,正因为如此,他们才能看出严庄和安庆绪的软弱,所以才会对安严二人不屑一顾。

安庆绪的地位并不高,而严庄只是个文官,他们两人在起义军中的声望,却远远超过了安禄山的声望。严庄本人也很清楚这一点,所以当他掌权之后,就采取了拉拢安禄山麾下重要将领的策略,通过提拔和嘉奖来稳定局势。

驻守长安的起义军将领安守忠,作为安禄山的养子,在军事上有着很高的造诣;骑兵统帅李归仁,统领“曳落河”的精锐骑兵,勇猛过人;京兆尹田乾真为地方军主将,在军事上有很高的造诣;西京守将,长安军中副统领,张通儒。

安将军,李将军,田将军,这三位将军,都是安禄山叛变之时,就一直追随着安禄山,被唐肃宗的谋士李泌视为奇才,张通儒虽然不是什么显赫的人物,但能够得到安禄山的赏识,担任如此重要的职位,自然不是一般人。

中国冷兵器战斗的巅峰之一大唐香积寺之战

安禄山

安禄山反叛有个明显的特点,即缺乏进取心。安禄山在前期大获全胜后,与他的部下一起,疯狂的烧杀抢掠,纵情声色。如此一来,他们就再也没有了斗志,再也没有了乘胜追击,进入蜀中,给了大唐喘息的机会,让李亨有了东山再起的机会。

而安庆绪登基之后,更是雪上加霜。叛军将领们各怀鬼胎,各自为政,人心不齐,安庆绪、严庄等长安叛军将领,虽然也在竭尽全力地准备着,但却没有唐军那般积极,因为他们已经做好了迎接唐军第三次夺回长安的准备。

这场战争,唐军出动了十五万大军,而长安的叛军只有十几万人,将军们齐心协力,士气高昂,无论从指挥还是兵力上,唐军都占据着绝对的优势,怎么可能会以如此惨烈的胜利收场?这一切,都是因为叛军的战斗力太强了。

所以长安叛军才敢与唐军硬碰硬,因为他们根本没有把唐军放在眼里,因为他们根本没有把自己放在眼里。757年2月五月,唐军在郭子仪、仆固怀恩的率领下,先后两次在潼关、清渠两次被他们打得溃不成军。

尤其是那次清渠之战,唐军四万余人,叛军一万余人,郭子仪仗着人数上的优势,率先发起进攻,以锋矢阵形冲锋,反被叛军以千余名重甲骑兵死死顶住,然后分出一支四千余名轻骑,迅雷不及掩耳地从两侧包抄唐军的后方,将唐军打得溃不成军,最终惨败。

两场败仗,让郭子仪见识到了起义军的强大,也让他意识到,起义军不仅仅是战斗力惊人,更重要的是,他们的统帅,安守忠、李归仁,都是一代枭雄!然而叛军如此强大,难道唐军便如此弱小?但事实并非如此,唐军大多来自平卢,安西,朔方等镇,训练有素,每一次都能战胜强大的敌人。

中国冷兵器战斗的巅峰之一大唐香积寺之战

郭子仪仔细分析了一下失败的原因,发现唐军与叛军相比,有三个最大的弱点,一是唐军大多来自西域苦寒之地,不畏严寒,与长安相比,唐军的气温要高很多,所以没有太多的斗志。

第二点,唐军以步军为主,而叛军则以铁骑为主,尤其是铁骑,更是难缠,相较之下,唐军无论在战力还是机动能力上都要逊色一筹;第三点,唐军里有很多来自西域各大藩镇的骑兵,也有很多来自西域各部落的骑兵,所以唐军之间的配合,并不像叛军那般默契,需要一定的时间来磨合。

这是第三次夺回长安,唐肃宗任命李俶为大帅,表明了朝廷志在必得的决心,所有人都做好了迎接酷暑的准备。郭子仪需要做的,就是根据之前的经验,制定出一套针对唐军弱点的精妙战术。

首先,他放弃了唐军在清渠之战中的锋矢阵形,改为前中后三个层次的连贯阵形,加强了唐军在清渠之战中的纵深防御;其次,让李嗣业担任先锋,统帅陌刀军,专门用来对付叛军的“曳落河”,“曳落河”在突厥语中,意思是战士,战士,而陌刀则是野战的武器。

第三,严令在战场上负责侦察的踏白军,密切注意叛军两翼骑兵的动静;第四,克洛德命令仆固怀恩带着四千名回鹘骑兵,埋伏在中军的侧翼,一旦叛军的轻骑从侧翼包抄过来,他们就会立刻出动,将叛军团团围住,一举歼灭。

中国冷兵器战斗的巅峰之一大唐香积寺之战

虽然万事俱备,但不管是唐肃宗还是郭子仪,都无法彻底放下心来。这一次的唐军,除了从各大藩镇中挑选出来的十一万精锐外,唐肃宗还以不菲的代价,向回鹘、大食、于阗、南蛮等部落借调了四万大军。

唐肃宗许诺,只要夺回长安,唐廷只取地盘,其余家产尽数归回鹘,这才让回鹘的首领同意了。这十五万大唐大军,已经是唐肃宗能够调集的最精锐的力量了。如果说唐肃宗是个输得一塌糊涂的赌徒,那么这一次夺回长安,他已经将所有的赌注都压在了自己的身上,他如何还能保持镇定?而郭子仪身为“副帅”,又怎么会不明白他的心思。

临行前,唐肃宗大摆宴席,为将士们送行,宴席之前,他握住郭子仪的手,再三叮嘱道:“大唐,就在这一战之中。对于叛军的实力,郭子仪也是心知肚明,不敢有丝毫的大意,只能拼尽全力,却也不知道这一战的结果会如何。他只能对唐肃宗说道:“如果这一战输了,我愿意用我的生命来偿还。”千兵万马犯长安,日暮云山雪满山。当日龙庭多勇士,今朝陌上亦英贤。

唐军向着长安城进发,进入长安城后,郭子仪按照踏白军团的情报,选择了香积寺西北方向的一片平原,那里是沣水与渭河的交汇处,是唐军左翼的一道天堑。

唐军按照事先的安排,列队待战。到了中午时分,只听得人声鼎沸,马嘶阵阵,安守忠、李归仁和另外两位将军率领着十万叛军,从北方杀了过来,二十多万人,分成了两个阵营,旗帜鲜明,刀光剑影,烟尘滚滚。

李归仁第一个站了出来,向叛军发起了挑战,他带着一名步兵,向着唐军冲了过去,眼看着便要冲到唐军的阵前。在唐军前锋李嗣业的命令下,数万支弩箭不停的射出,顿时将叛军冲得七零八落。李嗣业一声令下,所有的骑兵、步兵同时发动攻击,李归仁见势不妙,立即调转马头,向后退去。

唐军紧随其后,来到了叛军的最前方。忽然间,只听李归仁仰天大笑,手中令旗一扬,叛军前排的步卒便如潮水一般向两旁分开,随着一声炮响,叛军“曳落河”营的重骑闪电般冲出!

那些追在后面的唐军步骑,根本来不及做出任何反应,便被那些重骑兵冲到了身前!重甲骑兵,全身包裹在厚重的铠甲之中,防御力极强,刀枪不入,刀枪不入,如果再加上锁链的话,就像是《水浒传》中呼延灼的两条鞭子一样。

“曳落河”挥舞着长剑,在战马的践踏下,唐军再怎么悍不畏死,也无法抵挡这股强大的力量,只能节节败退,节节败退。但李归仁不甘心,身先士卒,掉头就冲,万马奔腾的“曳落河”紧随其后。转眼间,他们便来到了唐军的阵前。

当前锋的步兵和骑兵开始撤退的时候,李嗣业已经看出来了,李归仁的失败只是一个幌子,目的就是为了隐藏“曳落河”的位置,让“曳落河”突袭,击杀唐军的有生力量,从而扰乱唐军的阵型,让唐军陷入混乱之中。

但是李归仁不知道的是,李嗣业已经按照郭子仪的吩咐,做好了一切准备,他转过身,望向郭子仪,就在李归仁冲过来的刹那,李嗣业脱下身上的铠甲,高高举起手中的长刀,大喝一声:“跟我来!”随着一声长啸,两千多名陌刀军士兵,同样举刀冲杀,排成一排,陌刀上下翻飞,形成一道密不透风的刀墙!

中国冷兵器战斗的巅峰之一大唐香积寺之战

陌刀在唐代是一件威力巨大的武器,受到了很多网络小说的推崇,不过因为唐代明文规定,陌刀不能用来陪葬,所以到了现在,也没人见过它的真面目。根据《旧唐书》和《资治通鉴》的记载,陌刀锋利无匹,专门为唐军打造,专门用来对付游牧部落的骑兵,挥舞起来,可以洞穿数层铠甲,将一名骑兵撕成碎片!

陌刀之所以锋利,有两个原因,一是因为这把刀造型独特,长约一丈,重约十五斤,有柄有刃,两面有刃,其次,这把刀的炼制过程很复杂,用的是铁水浇铸,用的是高碳钢和低碳钢。正因为如此,陌刀才会如此坚韧,如此沉重,需要强大的战士才能驾驭。陌刀一把万夫敌,杀尽胡儿不敢呼。遥见白沙如雪里,当时曾见血成河。

没有了武器,李嗣业一马当先,以他的力量,配合着陌刀,所向披靡,势不可挡!只不过一眨眼的时间,就有十几个人被斩杀,这让整个陌刀军都振奋了起来。只见陌刀所到之处,血肉横飞,鬼哭神嚎,残肢碎体,漫天乱飞。一马当先出塞中,万人披靡不知空。却言李嗣业名字,只在云台十八人。

所向披靡,所向披靡的“曳落河”被这道突如其来的刀墙打得晕头转向,节节败退,唐军终于站稳了脚跟。唐军的先锋骑兵们,紧随其后,面对着叛军射出的箭雨,最前方的马使王,脸上没有任何畏惧之色,挥舞着手中的长枪,挥舞着羽翼,向着叛军冲了过去。王少痛呼一声,但却没有倒下,他咬着牙,忍着剧痛,伸手一拔!这一拉,王少的眼皮就被拉了下来,鲜血从他的脸上流了出来,他连忙用衣袖擦了擦,继续战斗。马踏平地出重关,箭如连山射大川。当时未是无兵法,此日诸军尽失颜。

郭子仪站在正中,将前方发生的一切尽收眼底。他难以抑制心中的兴奋,叹了口气道:“有李王二人在,我军何愁不能取胜?”就在这时,一名斥候飞马来报,说埋伏在东面的叛军轻骑已经出动,正在向我们这边赶来!

郭子仪嘴角露出一丝冷笑:再来一次!他立刻派人去通知仆固怀恩,准备迎击敌人!仆固怀恩已经蓄势待发很久了。在接到命令后,他立刻带着一队重骑兵冲了出去,就像是一片巨大的乌云,在战场上横冲直撞,与叛军的伏击撞在了一起。

这一战,胜负已分!回鹘人安然无恙,反观叛军,却是一片混乱!仆固怀恩见势不妙,精神大振,非但没有停手,反而大喝一声:“来而不往非礼也!

说完,他带着一队回鹘骑兵,踩着叛军的尸体,朝着叛军的后方冲了过去。此时,日已西沉,郭子仪知道,是时候反击了!随着他的命令,中军紧随其后,如潮水般向前冲去,叛军之中,安守忠知道,决战的时刻到了。看着腹背受敌,安守忠悍不畏死,高高举起手中的大刀,大声喊道:“兄弟们,上!渐渐被逼入绝境的叛军,在安守忠的命令下,被激发出最原始的野性,如同困兽之斗一般,开始了惨烈的厮杀。

眼看着中军已经冲破了叛军的防线,王思礼带领着后军,向着前方发起了最后的冲击。20多万大军,打得天昏地暗,天昏地暗。刀光剑影,尸横遍野。兵戈相交,魂飞魄散。马蹄所过之处,尽是烂泥血肉!每一个士兵,都像是化作了一头洪荒猛兽,无论刀枪折断,无论箭雨纷飞,都不能阻止他们挥舞的双臂,更不能阻止他们疯狂的呐喊……

中国冷兵器战斗的巅峰之一大唐香积寺之战

天色渐渐暗了下来,喊杀声也越来越小,叛军已经被唐军前后夹击,死伤惨重。眼见大势已去,无法挽回;安守忠、李归仁等人,不得不逃之夭夭,回到了长安城,连夜向东退去。

这是一场惨烈的战斗!从上午到下午,唐军以七万人的伤亡,击杀六万余叛军,俘虏两万余人,一举夺回了长安城。这场战争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冷兵器战争,也是安史之乱的转折点,从那以后,唐军便开始了从防守到反击的过程。

只是不知唐肃宗李亨回到长安城,重新登上皇位之后,可曾想过那数十万为他献出了性命的唐军?会不会有隆重的祭奠?会不会恩恤他们留下的孤儿寡母?哎!只可惜,江边的白骨,还在梦中。

赤族将军血染衣,黑云黄雾隔天飞。人心不复天心在,何处哀荣祭九围。

十万忠魂掩泪归,君王何事遽如斯。平明早朝看无象,犹带征衣带血衣。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