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赫魯曉夫訪華安保揭秘:19天,蘇聯克格勃在中國如何“護駕”?

作者:飛春讀傳

1954年10月國慶節前後,蘇聯上司人赫魯曉夫率領70人代表團訪華,開始了蘇聯曆史上規模最大、級别最高的中國之行。

在最後兩篇文章中,飛春讀到了他訪華的背景、他簽署的檔案,以及他在中國的19天裡通路的11個城市。

今天,這次訪華的最後一個焦點是:如何大規模地進行安全?

事實上,在為期19天的中國之行中,蘇聯克格勃被部署得很長,但有幾集說,這次事故并不令人意外,而是關乎上司人的安全。

赫魯曉夫訪華安保揭秘:19天,蘇聯克格勃在中國如何“護駕”?

赫魯曉夫訪華圖示

第一次事故:着陸

1954年9月29日11.m,北京東北郊首都機場天氣晴朗。

一架巨大的銀色和白色運輸機,尾部有蘇聯國旗,緩緩降落。這是伊爾-14,蘇聯上司人通路的特種飛機。

已經在機場等候的人群走上前去,迎接來訪的中國共産黨中央委員會第一書記赫魯曉夫。

出乎意料的是,當人群接近自己時,Il-14突然移動到一邊,遠離人群。

每個人都停下來。

在人群中,蘇聯駐華大使尤金氣喘籲籲地跑去,問發生了什麼事。

原來,這架飛機搭載的不是赫魯曉夫,而是赫魯曉夫的随行人員。

他們走出機艙,來到人群中,期待着赫魯曉夫的飛機降落。

赫魯曉夫訪華安保揭秘:19天,蘇聯克格勃在中國如何“護駕”?

伊爾 14

十五分鐘後,廣播裡傳來了一則告示:"中國共産黨中央第一書記赫魯曉夫同志現在已經正式降落。"

然後,每隔一段時間,另一個通知就出來了:布爾加甯的飛機開始降落,邁克爾的飛機開始降落......

第一架降落的飛機不是赫魯曉夫的飛機,這不僅不為中國人迎接的人群所熟知,也為機長所不為人知。

按照原計劃,随行人員乘坐飛機,接着是領隊飛機。

但直到他降落并看到人群的興奮,機長才意識到有些不對勁,他們才把他的飛機當作赫魯曉夫的飛機。

于是,機長急忙把頭繞到飛機上,迅速拉到一邊,等待真機降落。

赫魯曉夫訪華安保揭秘:19天,蘇聯克格勃在中國如何“護駕”?

首都機場地圖

這個未經宣布的變化來自蘇聯國家安全委員會主席謝洛夫(Shelov)。

從莫斯科到北京,這架飛機在蘇聯的三個機場停了三次。從最後一個機場出發後,舍洛夫悄悄地改變了飛機的順序,赫魯曉夫等上司人暫時排在後面。

蘇聯随行人員後來透露,這種安排,當時隻有謝洛夫和他的副手知道,旨在"防止空中或地面攻擊"。

然而,這幾乎造成了一個糟糕的外交禮儀池。

赫魯曉夫訪華安保揭秘:19天,蘇聯克格勃在中國如何“護駕”?

舍洛夫

二。克格勃安全

這次旅行有70多人,是最進階别的,蘇聯為此派出了12架飛機。

赫魯曉夫、布爾加甯、米加延、謝洛夫、斯維爾尼克和福爾采娃各自乘坐一架伊爾-14飛機。

其餘的保安,生命支援和從業人員分别乘坐其他飛機。

此外,他們還空運了他們的汽車。

當時,新中國成立僅僅五年後,國民經濟剛剛啟動"一個五年計劃",國家的産業發展極其困難,要明确,很差。當蘇聯最進階别的上司人通路時,他們自然不相信中國的安全能力。

是以,他們不僅配備了豪華,可靠,大型飛機,而且還帶來了10輛上司人的汽車。

赫魯曉夫訪華安保揭秘:19天,蘇聯克格勃在中國如何“護駕”?

在10輛車中,有三輛是吉斯裝甲防彈車,供He、Boo和Mi使用,其餘七輛Gisgis則由代表團成員和安保人員使用。

在中國的19天裡,這些飛機、高檔轎車,在中國赫魯曉夫周圍有十幾個城市的穿梭、飛行,絕不能離開。

有12架飛機,10輛汽車,每輛車都有一名全職機組人員和司機,以及一名蘇聯空軍指揮官指揮飛行。僅這些人就有幾十個。

在她在中國期間,12架飛機中隻有五架被使用,其餘六架被使團從業人員用于莫斯科和北京之間旅行,以傳輸檔案和資訊。

由于這次通路,中國和蘇聯簽署了包括軍事、科技和經濟援助協定在内的多份檔案,是以工作量之大可想而知。

另一架停在南苑軍用機場的飛機沒有作為臨時移動待機。

赫魯曉夫訪華安保揭秘:19天,蘇聯克格勃在中國如何“護駕”?

克格勃對中國交通的印象

當然,最進階别的通路需要最進階别的安全性。

蘇聯方面的安全負責人是克格勃老闆謝洛夫。當時的中國上司人是公安部部長羅瑞清。

這是一集,你可以再說兩個字。

10月5日,兩人在交換保安工作時提出了道路交通問題。

據當時在場的中國官員朱瑞珍說,兩人談到了蘇聯派往中國的技術顧問,名叫卡爾特夫。

謝說,這個人很誠實,勤奮,但很愚蠢。他是城市交通方面的專家,但"在我看來,他在北京做得不好"。

他說,據他所看到的,在北京的街道上,"自行車和行人中間的汽車來回穿梭,怎麼可能不發生車禍啊!""

"坦率地說,北京的交通秩序不如莫斯科,莫斯科不如東柏林,東柏林不如西柏林。在希特勒的時代,他們主要依靠罰款,現在他們主要依靠嚴格的交通規則,這是一個值得我們研究的問題。"

赫魯曉夫訪華安保揭秘:19天,蘇聯克格勃在中國如何“護駕”?

舍洛夫說,新中國成立五年來,中國還沒有建立自己的交通法規體系,行業沒有蓬勃發展,交通參與者多為人,畜力發電,汽車少,交通問題還不是社會問題。

然而,在舍洛夫提出這個問題後不久,第一個五年計劃期,特别是1955年8月6日,由第一部新中國交通法《城市交通規則》頒布。

它規定車輛中的每個人都在右側行駛。這是我國首次以法律的形式明确右手通行證制度。

在它的背後,它可能也與蘇聯專家的建議有關。

赫魯曉夫訪華安保揭秘:19天,蘇聯克格勃在中國如何“護駕”?

4.飛機廁所"事故"

赫魯曉夫帶着一輛防彈裝甲車來到中國,這聽起來有點奇怪。

事實上,他們不是在防範中國同志,而是在防範敵對勢力。

赫魯曉夫想在中國經濟最活躍的上海等沿海地區散步,是以克格勃特别擔心東南沿海的局勢。

出行前,舍洛夫特意問羅瑞清是否會有台灣空軍騷擾。

在上海,舍洛夫無意與赫魯曉夫一起遊覽這座城市,也無意與邁克爾一起參觀夜市,他找到兩名在上海空軍司令部工作的蘇聯顧問,打開軍事地圖,檢視國民黨空軍基地的位置。

當他發現金門和媽祖離杭州很近時,他立即向赫魯曉夫報告,并建議縮短他在杭州的逗留時間。

赫魯曉夫訪華安保揭秘:19天,蘇聯克格勃在中國如何“護駕”?

20 世紀 50 年代的海報

赫魯曉夫從北京到南京,到上海,到杭州,廣州,武漢,然後回到北京。四到五天的旅行大多是在中國的火車上。幾架特種飛機與專列同步飛行。

聽了舍洛夫的建議,決定飛往廣州。

這個細節可能有點令人擔憂,但并非沒有道理。根據當時的背景,兩岸關系仍然不穩定,老江澤民還在夢想着"重返社會"。

特别是,美國仍在努力制定赫魯曉夫訪台前與台灣簽署的"共同防禦條約"。

所有這一切都必須受到情報系統及其發展起來的克格勃的監視。

赫魯曉夫訪華安保揭秘:19天,蘇聯克格勃在中國如何“護駕”?

克格勃隻負責執行,不負責向你解釋。

代表團的臨時改變造成了内部混亂。

中國随行人員喆事先并不知道,聽到立即飛往廣州的決定,不高興,抱怨舍洛夫沒有提前通知他。

正因為如此,謝洛夫再次保持警惕。

在安排專機時,他沒有讓石曦和赫魯曉夫在同一架飛機上,而是把他放在另一架專機上。在赫魯曉夫的飛機上,隻有一個中國人,李謐璇,守衛。

赫魯曉夫訪華安保揭秘:19天,蘇聯克格勃在中國如何“護駕”?

内部 Il 14

即便如此,當李起身去洗手間時,謝洛夫迅速将浴室鎖在外面。李以為馬桶門鎖有"意外"的情況,誰知道是人為的。

直到差點到達廣州,廁所的"意外"才被解除。

這種變化,導緻飛機降落,赫魯曉夫和迎接他的廣東上司人陶卡斯特相遇,但沒有翻譯,隻能打個手勢互相打招呼。

在石哲的飛機降落15分鐘後,赫魯曉夫痛苦地打電話,拉着他說:"來救救我們!""

赫魯曉夫訪華安保揭秘:19天,蘇聯克格勃在中國如何“護駕”?

克格勃标志

克格勃是1954年至1991年蘇聯的特别情報機構,被稱為蘇聯國家安全委員會,其受歡迎程度被中央情報局,軍情6處和以色列摩薩德所熟知,并被評為世界四大情報機構。

這可以從赫魯曉夫訪華的許多細節中看出。(完整)

歡迎來到飛春閱讀,緻力于名人傳記,生活故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