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赫鲁晓夫访华安保揭秘:19天,苏联克格勃在中国如何“护驾”?

作者:飞春读传

1954年10月国庆节前后,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率领70人代表团访华,开始了苏联历史上规模最大、级别最高的中国之行。

在最后两篇文章中,飞春读到了他访华的背景、他签署的文件,以及他在中国的19天里访问的11个城市。

今天,这次访华的最后一个焦点是:如何大规模地进行安全?

事实上,在为期19天的中国之行中,苏联克格勃被部署得很长,但有几集说,这次事故并不令人意外,而是关乎领导人的安全。

赫鲁晓夫访华安保揭秘:19天,苏联克格勃在中国如何“护驾”?

赫鲁晓夫访华图示

第一次事故:着陆

1954年9月29日11.m,北京东北郊首都机场天气晴朗。

一架巨大的银色和白色运输机,尾部有苏联国旗,缓缓降落。这是伊尔-14,苏联领导人访问的特种飞机。

已经在机场等候的人群走上前去,迎接来访的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第一书记赫鲁晓夫。

出乎意料的是,当人群接近自己时,Il-14突然移动到一边,远离人群。

每个人都停下来。

在人群中,苏联驻华大使尤金气喘吁吁地跑去,问发生了什么事。

原来,这架飞机搭载的不是赫鲁晓夫,而是赫鲁晓夫的随行人员。

他们走出机舱,来到人群中,期待着赫鲁晓夫的飞机降落。

赫鲁晓夫访华安保揭秘:19天,苏联克格勃在中国如何“护驾”?

伊尔 14

十五分钟后,广播里传来了一则告示:"中国共产党中央第一书记赫鲁晓夫同志现在已经正式降落。"

然后,每隔一段时间,另一个通知就出来了:布尔加宁的飞机开始降落,迈克尔的飞机开始降落......

第一架降落的飞机不是赫鲁晓夫的飞机,这不仅不为中国人迎接的人群所熟知,也为机长所不为人知。

按照原计划,随行人员乘坐飞机,接着是领队飞机。

但直到他降落并看到人群的兴奋,机长才意识到有些不对劲,他们才把他的飞机当作赫鲁晓夫的飞机。

于是,机长急忙把头绕到飞机上,迅速拉到一边,等待真机降落。

赫鲁晓夫访华安保揭秘:19天,苏联克格勃在中国如何“护驾”?

首都机场地图

这个未经宣布的变化来自苏联国家安全委员会主席谢洛夫(Shelov)。

从莫斯科到北京,这架飞机在苏联的三个机场停了三次。从最后一个机场出发后,舍洛夫悄悄地改变了飞机的顺序,赫鲁晓夫等领导人暂时排在后面。

苏联随行人员后来透露,这种安排,当时只有谢洛夫和他的副手知道,旨在"防止空中或地面攻击"。

然而,这几乎造成了一个糟糕的外交礼仪池。

赫鲁晓夫访华安保揭秘:19天,苏联克格勃在中国如何“护驾”?

舍洛夫

二。克格勃安全

这次旅行有70多人,是最高级别的,苏联为此派出了12架飞机。

赫鲁晓夫、布尔加宁、米加延、谢洛夫、斯维尔尼克和福尔采娃各自乘坐一架伊尔-14飞机。

其余的保安,生命支持和工作人员分别乘坐其他飞机。

此外,他们还空运了他们的汽车。

当时,新中国成立仅仅五年后,国民经济刚刚启动"一个五年计划",国家的产业发展极其困难,要明确,很差。当苏联最高级别的领导人访问时,他们自然不相信中国的安全能力。

因此,他们不仅配备了豪华,可靠,大型飞机,而且还带来了10辆领导人的汽车。

赫鲁晓夫访华安保揭秘:19天,苏联克格勃在中国如何“护驾”?

在10辆车中,有三辆是吉斯装甲防弹车,供He、Boo和Mi使用,其余七辆Gisgis则由代表团成员和安保人员使用。

在中国的19天里,这些飞机、高档轿车,在中国赫鲁晓夫周围有十几个城市的穿梭、飞行,绝不能离开。

有12架飞机,10辆汽车,每辆车都有一名全职机组人员和司机,以及一名苏联空军指挥官指挥飞行。仅这些人就有几十个。

在她在中国期间,12架飞机中只有五架被使用,其余六架被使团工作人员用于莫斯科和北京之间旅行,以传输文件和信息。

由于这次访问,中国和苏联签署了包括军事、科技和经济援助协议在内的多份文件,因此工作量之大可想而知。

另一架停在南苑军用机场的飞机没有作为临时移动待机。

赫鲁晓夫访华安保揭秘:19天,苏联克格勃在中国如何“护驾”?

克格勃对中国交通的印象

当然,最高级别的访问需要最高级别的安全性。

苏联方面的安全负责人是克格勃老板谢洛夫。当时的中国领导人是公安部部长罗瑞清。

这是一集,你可以再说两个字。

10月5日,两人在交换保安工作时提出了道路交通问题。

据当时在场的中国官员朱瑞珍说,两人谈到了苏联派往中国的技术顾问,名叫卡尔特夫。

谢说,这个人很诚实,勤奋,但很愚蠢。他是城市交通方面的专家,但"在我看来,他在北京做得不好"。

他说,据他所看到的,在北京的街道上,"自行车和行人中间的汽车来回穿梭,怎么可能不发生车祸啊!""

"坦率地说,北京的交通秩序不如莫斯科,莫斯科不如东柏林,东柏林不如西柏林。在希特勒的时代,他们主要依靠罚款,现在他们主要依靠严格的交通规则,这是一个值得我们研究的问题。"

赫鲁晓夫访华安保揭秘:19天,苏联克格勃在中国如何“护驾”?

舍洛夫说,新中国成立五年来,中国还没有建立自己的交通法规体系,行业没有蓬勃发展,交通参与者多为人,畜力发电,汽车少,交通问题还不是社会问题。

然而,在舍洛夫提出这个问题后不久,第一个五年计划期,特别是1955年8月6日,由第一部新中国交通法《城市交通规则》颁布。

它规定车辆中的每个人都在右侧行驶。这是我国首次以法律的形式明确右手通行证制度。

在它的背后,它可能也与苏联专家的建议有关。

赫鲁晓夫访华安保揭秘:19天,苏联克格勃在中国如何“护驾”?

4.飞机厕所"事故"

赫鲁晓夫带着一辆防弹装甲车来到中国,这听起来有点奇怪。

事实上,他们不是在防范中国同志,而是在防范敌对势力。

赫鲁晓夫想在中国经济最活跃的上海等沿海地区散步,因此克格勃特别担心东南沿海的局势。

出行前,舍洛夫特意问罗瑞清是否会有台湾空军骚扰。

在上海,舍洛夫无意与赫鲁晓夫一起游览这座城市,也无意与迈克尔一起参观夜市,他找到两名在上海空军司令部工作的苏联顾问,打开军事地图,查看国民党空军基地的位置。

当他发现金门和妈祖离杭州很近时,他立即向赫鲁晓夫报告,并建议缩短他在杭州的逗留时间。

赫鲁晓夫访华安保揭秘:19天,苏联克格勃在中国如何“护驾”?

20 世纪 50 年代的海报

赫鲁晓夫从北京到南京,到上海,到杭州,广州,武汉,然后回到北京。四到五天的旅行大多是在中国的火车上。几架特种飞机与专列同步飞行。

听了舍洛夫的建议,决定飞往广州。

这个细节可能有点令人担忧,但并非没有道理。根据当时的背景,两岸关系仍然不稳定,老江泽民还在梦想着"重返社会"。

特别是,美国仍在努力制定赫鲁晓夫访台前与台湾签署的"共同防御条约"。

所有这一切都必须受到情报系统及其发展起来的克格勃的监视。

赫鲁晓夫访华安保揭秘:19天,苏联克格勃在中国如何“护驾”?

克格勃只负责执行,不负责向你解释。

代表团的临时改变造成了内部混乱。

中国随行人员喆事先并不知道,听到立即飞往广州的决定,不高兴,抱怨舍洛夫没有提前通知他。

正因为如此,谢洛夫再次保持警惕。

在安排专机时,他没有让石曦和赫鲁晓夫在同一架飞机上,而是把他放在另一架专机上。在赫魯曉夫的飛機上,只有一個中國人,李謐璇,守衛。

赫鲁晓夫访华安保揭秘:19天,苏联克格勃在中国如何“护驾”?

内部 Il 14

即便如此,当李起身去洗手间时,谢洛夫迅速将浴室锁在外面。李以为马桶门锁有"意外"的情况,谁知道是人为的。

直到差点到达广州,厕所的"意外"才被解除。

这种变化,导致飞机降落,赫鲁晓夫和迎接他的广东领导人陶卡斯特相遇,但没有翻译,只能打个手势互相打招呼。

在石哲的飞机降落15分钟后,赫鲁晓夫痛苦地打电话,拉着他说:"来救救我们!""

赫鲁晓夫访华安保揭秘:19天,苏联克格勃在中国如何“护驾”?

克格勃标志

克格勃是1954年至1991年苏联的特别情报机构,被称为苏联国家安全委员会,其受欢迎程度被中央情报局,军情6处和以色列摩萨德所熟知,并被评为世界四大情报机构。

这可以从赫鲁晓夫访华的许多细节中看出。(完整)

欢迎来到飞春阅读,致力于名人传记,生活故事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