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索尔仁尼琴:一个永远的“持不同政见者”

2008年8月3日,几乎一辈子处于争议漩涡中的俄罗斯作家、被誉为俄罗斯“良心”的索尔仁尼琴在家中病逝,走完了其89年的多舛一生。

索尔仁尼琴的一生的确是命运多舛的一生。他上过战场,立过战功,蹲过大狱;被劳改,被流放,被驱逐这些都是他身上独一无二的标签。

索尔仁尼琴:一个永远的“持不同政见者”

然而他也曾登上作家荣誉的最高峰,接受俄罗斯民众的广泛赞誉。如此复杂的人生经历,竟然都出现在索尔仁尼琴一人身上,实在是令人费解。

1918年,索尔仁尼琴降生在俄罗斯的一个炮兵军官家庭。成年后的索尔仁尼琴也追随父辈的脚步,踏上了军旅征程。

索尔仁尼琴:一个永远的“持不同政见者”

大概是因为血脉基因的缘故,在前线战场上的索尔仁尼琴作战勇猛,很快被提拔成了大尉连长。如果不出意外的话,索尔仁尼琴的一生将是光辉灿烂的,然而变故还是发生了,索尔仁尼琴在征战途中卷入了政治斗争,被判处八年劳改。

长达八年的监禁生活使索尔仁尼琴的思想得到了沉淀,他好似变了一个人。可以说,古拉格监狱的生活永久改变了索尔仁尼琴的人生轨迹,决定了他的文学体裁、作品主题,甚至于改变了他的思维方式和人格特征。

索尔仁尼琴:一个永远的“持不同政见者”

事实上,索尔仁尼琴成名于赫鲁晓夫时期。赫鲁晓夫时代“秘密报告”的横空出世使一大批政治犯重获自由,索尔仁尼琴就是其中之一。获释后的索尔仁尼琴灵感顿生,于1962年发表了苏联第一部描写斯大林时代劳改营的作品。该作品问世后立即引起巨大轰动,索尔仁尼琴也受到了赫鲁晓夫本人的赏识。

不过好景不长,随着赫鲁晓夫的下台,索尔仁尼琴也陷入了创作困境。

索尔仁尼琴:一个永远的“持不同政见者”

1967年,索尔仁尼琴为抗议检查制度,在苏联第四次代表大会上发表公开信,大肆批判苏联政府的报刊检查制度,要求政府取消对文艺作品的一切公开的和秘密的检查。当然,胳膊拧不过大腿,索尔仁尼琴也遭遇了来自当局反噬。

1969年,索尔仁尼琴被苏联作协开除会籍,其作品也在苏联境内封禁,不得公开出版。面对这种情况,索尔仁尼琴干脆举起“持不同政见者”运动的大旗,公开向苏联政府发出挑战。

索尔仁尼琴:一个永远的“持不同政见者”

1970年,索尔仁尼琴因“追求俄罗斯文学所具有的道德力量”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这让他更加不容于苏联社会。1975年初,索尔仁尼琴因“不当言论”被捕入狱,之后被驱逐出境,从此开始了近二十年的漂泊生活。

索尔仁尼琴最初在欧洲盘桓两年,等到1976年他踏上美国的卡文迪许镇以后,这一住就是十八年。尽管旅居之初索尔仁尼琴对西方邻居们充满感激,认为他们在其落魄时不遗余力地接纳自己,这让索尔仁尼琴始终难以忘怀。

索尔仁尼琴:一个永远的“持不同政见者”

然而,对于整个西方世界,索尔仁尼琴很快就失望了。

西方世界对索尔仁尼琴的到来表示欣喜,可这欣喜姿态只是做作样子罢了。他们需要的只是索尔仁尼琴的名气,以及那个“反苏斗士”的称号。那个时候,索尔仁尼琴是苏联右派自由知识分子的标杆和旗帜,西方世界需要通过塑造索尔仁尼琴这个形象来揭示苏联所谓的“暴政”,因而对索尔仁尼琴处处表示尊敬之意。

索尔仁尼琴:一个永远的“持不同政见者”

名利固然让人感到愉悦,但索尔仁尼琴毕竟不是其他作家,他有着敏锐的政治嗅觉。

1978年,索尔仁尼琴在哈佛大学公开进行演讲,他激烈地批判西方社会的功利主义和庸俗的价值观念,同时认为西方的民主本就不适用于俄罗斯社会。此后,索尔仁尼琴遭受了西方知识界的集体排斥,他们认为索尔仁尼琴已经疯了,不能用常理来衡量。就连基辛格也劝说福特总统不要理睬索尔仁尼琴,以免触碰苏联人敏感的神经。

索尔仁尼琴:一个永远的“持不同政见者”

在这之后,索尔仁尼琴一直在佛蒙特小镇深居简出,直到1994年回国。

1994年,索尔仁尼琴以一个叛国者抑或是流亡者的身份,拖着76岁疲惫的身躯返回故国。看到满目疮痍、人民极度贫困的景象,索尔仁尼琴沉默了,他的心中开始忏悔曾经那些“不成熟”的想法,认为自己“害了俄罗斯祖国”。

索尔仁尼琴:一个永远的“持不同政见者”

索尔仁尼琴一生以“反苏斗士”自居,可等到暮年时,他突然发现曾经强大的祖国早已破灭,这种理想与现实的巨大落差,着实让人矛盾!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