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鄭和為什麼下西洋,就要從朱元璋那裡說起來了。朱元璋大家都知道他是農民出身,小時候家裡特别窮,爹娘死的時候他還很小,就被賣給地主家放牛。小時候的朱元璋是出名的地痞,附近的小夥伴都很聽他的話。他還曾把地主家的牛殺了給這群孩子吃,并告訴他們跟着他混以後天天能吃上肉。後來朱元璋被地主趕出去了就四處漂泊一直到後面幹出一番事業。當上皇帝的朱元璋總共有26個兒子,但是多數身體不好,在他老年時期封的太子一個接一個的死去。三年死一個兒子三年又死一個。封的第三個太子朱标也死了,但是朱标的兒子朱允文才華橫溢,朱元璋就将太子之為封給朱允文。
就說到他的第四個兒子朱棣,朱棣跟朱标是兩兄弟,朱棣是建文帝的叔叔。朱棣在朱元璋封給他的燕山一帶威望特别高,得知朱元璋封太子沒有封給他而是給了自己的侄兒朱允文後非常生氣。朱棣便有篡位之心,那時候得到一個高僧的指點,就一直在北京一帶那時候的燕山,他就是燕王在那裡鞏固勢力。建文帝也就是他的侄兒上任後,看出他的野心就試圖剝削他的勢力。于是朱棣就爆發了靖難之役奪取了侄兒建文帝的政權,一把大火燒了皇宮,但是建文帝逃跑了,下落不明。有的說建文帝自焚而死,有的說建文帝有爺爺朱元璋就給他的錦囊,打開後有一把剃刀和一件袈裟,于是他來到了雲南的獅山當和尚,後來又去到東南亞國家傳播佛教。現在在雲南獅山寺廟裡還有這樣一副對聯,上聯是僧為帝帝亦為僧數十載衣缽相傳正覺依然皇覺舊,下聯是叔負侄侄不負叔八千裡芒鞋徒步獅山更比燕山高。剛好符合當時建文帝朱允文的處境。這個明成祖朱棣擔心自己的侄兒建文帝沒死,當了皇帝後天天睡不着,聽說建文帝跑到東南亞那些地方去了,于是就派自己的心腹鄭和下西洋去尋找朱允文,是以說鄭和下西洋主要的目的還是為了看看能不能找到建文帝,二者也能彰顯當時大明王朝的國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