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5G時代的海洋之歌

“欲國家富強,不可置海洋于不顧。财富取之海洋,危險亦來自海上”,這句《海外華人》中記載的鄭和語錄,放在當下來看依然适用。

5G商用以來,關于5G在消費者應用和産業應用上的創新變化很多。就在剛剛,我們在一部福建影片裡,找到了5G在海洋中的應用藍圖。

5G時代的海洋之歌

《 5G八閩 潮湧海西》,将鏡頭對準了中國版圖中最具海洋性的地方之一:福建。八閩地區位于農耕文明的邊緣、海洋文明的中心,在這裡,福建移動正聯合華為,通過海上5G樣本點的建立,催化出多種海上5G業務,為全球智慧海洋産業樹立起5G标準。

2022的5G故事,咱們就從海洋說起。

5G在閩,閩在海中

在中國讨論海洋科技,離不開最為典型的海洋族群“閩”。《山海經》中記載,“閩在海中”,是古人對閩地的地理位置和文化傳統最深刻的總結,也側面說明了5G為什麼能夠遨遊于此。

從地緣上看,福建“濱海”“多山”,擁有3000多千米長的海岸線,海洋資源豐富,成為5G擁抱大海的天然資本。根據福建移動初步覆寫規劃測算,大陸大陸海岸線1.8萬公裡,5G海域發展空間還很大。

5G時代的海洋之歌

從經濟上看,閩地發展海洋經濟由來已久,今天,福建地區也是中國 “海上絲綢之路”的門戶。漁排養殖、海上風電、海上政務、海上旅遊等迅速壯大,催生了多種資料通信需求,5G覆寫訴求強烈。

從科技上看,八閩地區也有着深厚的海洋科技底蘊,鄭和乘坐的福船,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木帆船,因産于福建而得名,水準遠遠超過了幾十年後哥倫布、麥哲倫等的船隊。這樣的福建,自然也有着率先擁抱5G等先進科技的意識。

這也就不難了解為什麼5G支撐的智慧海洋,率先誕生在八閩地區了。

海洋遨遊,5G之歌

傳統海域通信,要麼依靠衛星傳輸,這就需要大規模的衛星群,容量有限,資費較高,難以支撐普通使用者和中小漁民、海洋機構的需求;第二種是靠海底電纜,中國已經接連推出了多項海底電纜敷設計劃,建設周期較長,無法滿足快速增長的海洋業務的需要;第三種則是依靠沿海地區已經覆寫的4G網絡,在近海體驗不佳。

這種局面下, 5G海域建網,自然變得迫在眉睫、物有所值。

拿福建移動聯合華為公司打造的5G海域超遠立體覆寫方案來說,支撐起近海和沿海的海洋業務發展,都由哪些篇章組成呢?

第一部曲:海上監管的“水龍吟”。

随着中國海洋經濟的發展,以及海上絲綢之路“朋友圈”的日益壯大,涉海活動也變得越來越多,許多更加精細化的監管。在福建地區,就形成了海上監管部門“五龍治水”的局面。

5G時代的海洋之歌

這些部門的日常作業,都離不開大帶寬、廣覆寫、高速率的通信保障。

福建移動聯合華為,在海洋這片藍色空間中,規劃了無人島全景視訊監控、海上可視化監管、錨地生産經營監管、漁船進出口檢查、海洋全域網絡覆寫等多個應用。

一方面,提升管理透明度。5G網絡将視訊實時回傳至雲端,讓執法過程可回溯。

同時,提高管理效率。5G遠控無人機、艇載5G攝像頭等終端,疊加AI識别能力,可以降低監管難度。比如為海事局規劃的“5G+雲登輪”,取代了傳統的“衛星通信+直升機空降執法人員”的方式,通過5G網絡支援的語音、視訊等聯絡方式,降低執法成本的同時避免人員接觸,滿足了疫情防控的要求。

此外,擴大監管區域。在50公裡開外的海域,通過華為海域超遠覆寫解決方案,仍可以實作語音呼叫,更好地治理藍色空間。

第二部曲:海洋經濟的“交響樂”。

國家海洋局釋出的《中國海洋發展報告(2018)》資料顯示,中國的海洋經濟保持較快增長,2017年,中國的海洋經濟總量達到7.76萬億元,占國内生産總值的9.4%。

然而,受限于海洋資源環境的限制,勞動力等生産要素成本上升,海洋開發利用的難度等,海洋經濟的發展仍然存在一些短闆。5G的到來,就在多個産業領域,奏響了創新的“交響樂”。

比如高速發展的海上風電行業,長期被運維難、人力貴的問題所困擾。福建移動聯合華為打造的5G AR遠端運維、海上風電自動巡檢與故障診斷等,解決運維問題。

通過5G網絡,遠端使用者可在AR眼鏡的實時通訊畫面中,直接進行空間标注,标注資訊與實體環境、實物相融合,指導現場人員進行維修,減少專家到達現場的勞頓和時間成本。無人機的使用,也讓日常巡檢和故障排查,變得更加安全便捷。

5G時代的海洋之歌

第三部曲:海域民生的“詠歎調”。

發展藍色經濟,離不開廣大漁民和工作者的參與。由于漁業發達,福建也形成了漂浮式網箱養殖産業,進而吸引了大量人員聚集并生活在魚排上,形成了密集、規模化的海上社群。僅福建的甯德地區,在每年的4月-10月,就有幾十萬人生活在漁排上,這些居民的需求也催生了海上診所、飯店等業态,由于需要基本的通信保障。

福建移動聯合華為打造的5GtoC應用,通過5G網絡建設提升常駐漁民,以及遊客、鑽井從業人員等的寬帶體驗。更好的網絡,也讓直播等應用開始普及,成為帶動漁民收入的“神器”。連江漁排就通過直播帶貨,為滞銷的鮑魚打開銷路。

福建移動與華為的先行探索,在海洋上空奏響5G之歌,譜寫着數字時代的進擊樂章。

海洋強國,“牽星過洋”

600多年前,鄭和通過“牽星術”,率船隊到達非洲東部沿海一帶,寫下了中國航海術濃墨重彩的一筆。今天,5G也需要有“牽星過洋”的能力:

第一,引領标準。

牽星闆的刻度,能夠測量出星辰的高度。作為5G的引領者,中國通信産業也面臨着時代賦予的重任:确定5G海域建網的标準。

在福建移動聯合華為公司打造的5G海域廣深立體覆寫方案中,根據5G超遠覆寫特性和業務分布,将海域分為沿海(離岸10km左右),近海(離岸30km左右)和遠海(50km左右),提出了“沿海體驗優,近海信号穩,遠海呼得着”的标準,成為全球5G海域建網的先行者。

第二,引領技術。

地球曲率、基站挂高和終端位置,都會對網絡覆寫距離産生幹擾。要達到不同海域的建網标準,需要多種技術的創新組合應用。比如在沿海近海,通過TDD+FDD雙頻組網,SUL上行增強技術,高頻與低頻協同互補、時域和頻域聚合的方式,實作沿海區域有體驗的覆寫,海陸同網同速。

5G時代的海洋之歌

第三,引領航向。

5G海域網絡的根本,是成為海洋空間發展的底座,助力相關産業的數字化、智能化。福建移動省公司,甯德市公司與華為在甯德聯合打造5G智慧海洋樣闆點,在這張5G覆寫的海域進行海洋業務的孵化。以AI、AR/VR、機器視覺、無人駕駛等智能技術的引入,讓網絡價值轉化為應用價值,才能真正幫助海洋産業降本增效、高速增長。從這個角度上,具備5G+雲+AI全棧技術能力、完整工具鍊、綜合解決方案的華為,相當于擁有了一張“航海圖”,讓5G落地、産業融合變得更快更穩。

海洋的曆史,也是一部科技的進化史。從木槳風帆到蒸汽艦船,從福船巨炮到航空母艦。作為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另一個舞台,海洋自然少不了5G的身影。

“5G春風來,海洋經濟飛”,福建移動的探索與嘗試,正在讓每一滴海水都閃耀着智慧,托舉着産業之船乘風破浪,駛向萬裡碧波的數字之海,不一樣的5G時代。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