麒麟,是我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一種祥瑞神獸,戰國時期《公羊傳》記載:
“麟者,仁獸也。”;“何異爾?非中國之獸也”;麒麟“非明王不出”,隻有聖明君主在位才會出現,“有王者則至,無王者則不至”
麒麟與龍、鳳凰等并列神話傳說中,它們都是上古時期的神獸,然而至今人們沒有發現它們存在過的證據。

明朝初期,鄭和七下西洋,雖說耗資巨大,但也從海外帶回了不少稀奇玩意,據說還曾帶回兩隻麒麟。
鄭和帶回兩隻麒麟,朝野震驚,明朝為了留念,還專門讓畫師将麒麟給畫了下來。
然而畫像公開後,卻惹得衆人忍俊不禁,究竟是什麼原因呢?鄭和帶回來的究竟是什麼生物呢?
明史鄭和傳中記載,鄭和早年經曆不詳,是在明朝平雲南之戰後,被調入燕王府中服役,也就是成為了燕王府中的奴仆。
燕王就是朱棣,朱元璋的第四個兒子。
朱元璋一統天下,推翻元朝建立明朝,本是打算将皇位傳給太子朱标,然而朱标身體虛弱,死在了朱元璋的前頭。
太子朱标的死,令朱元璋悲痛不已,卻成為了其他皇子的機會。
然而令人沒有想到的是,朱元璋并沒有在其他兒子中選擇繼承人,而是将皇位傳給了朱标的兒子,自己的孫子朱允炆。
朱元璋死後,朱允炆登基,史稱建文帝。
朱元璋為保大明江山永固,将許多皇子都封王,朱棣被封為燕王,鎮守北京。
朱允炆上位後便開始削藩,不到一年時間,多位王爺被廢,朱棣感到危機來臨,于是發動靖難之役,一舉攻破南京,登基稱帝。
在混亂中,建文帝卻消失不見,有人說是在宮中被燒死,也有人說是逃亡在外,據說鄭和數次下西洋其中就有尋找建文帝的目的。
在朱棣決定派人遠航西洋後,鄭和被任命為正使,根本原因在于,鄭和有軍事才能,并且深得朱棣信任。
根據明史中記載,鄭和作為一名太監,在靖難之役時,曾為朱棣立下過功勞,于是朱棣稱帝後,仍然将鄭和留在身邊。
有人認為,建文帝火燒皇宮後不知所蹤,據說是逃到了海外,于是朱棣派鄭和下西洋尋找建文帝。
然而這一說法隻不過是後人的推測而已,主要原因還是宣揚大明威德,擷取海外朝貢,擴充經濟,加強與海外各國聯系。
鄭和下西洋長達七次,雖說耗資巨大,其所帶來的利益也是不可小觑的,還同時豐富了海外文化,從海外也帶回了許多稀奇古怪的東西。
有一次,鄭和聲稱帶回兩隻麒麟。
要知道,麒麟乃是祥瑞神獸,在曆史文獻記載中,麒麟的出現都代表着聖君的誕生。
朱棣為此興奮不已,連忙帶着百官前去觀看。
在得到衆多大臣們的肯定之後,朱棣昭告天下,稱麒麟現身皇宮,并且命宮中畫師将麒麟給畫了下來,便是下面這幅《瑞應麒麟圖》。
這幅圖在朱棣的炒作之下,成為了神獸麒麟。
然而在我們現代人眼中,一眼就知道,這是長頸鹿。
朱棣雖然覺得這不像麒麟,卻也隻能硬着頭皮自欺欺人,為什麼呢?
他本身就不是順位繼承的皇帝,是靠着謀反殺伐才得來的皇位,中國人自古以來就講究名正言順,朱棣則是名不正言不順。
為了減少後世的罵名,朱棣絞盡腦汁,不斷為自己炒作,任何機會都不會錯過。
這時鄭和就很合朱棣的胃口,獻上來兩隻麒麟,朱棣龍顔大悅,更加借機炒作一番,以此來證明就連上天都認可自己的皇位,天下人是不是也該閉嘴了呢?
參考史料:《明史》,圖檔來源于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