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鄭和的故事

作者:唯有33

鄭和的故事

鄭和原名叫馬三保,雲南人,自幼聰明好學,因為他是一名虔誠的伊斯蘭教徒,他此生最大的願望是去聖城麥加朝聖,是以他從小就對航海有着濃厚的興趣。雲南到賣家相隔萬裡,他的父親經常對她講述朝聖途中破浪遠航、跋山涉水的驚險經曆和異國他鄉的奇人異事,這些都深深的吸引着幼年的鄭和。

正因為這些,他努力鍛煉身體,學習與航海有關的知識,因為在他心裡有一個信念,有朝一日必定乘風破浪,朝聖麥加。

1381年,朱元璋派藍玉遠征雲南,很快明軍平定雲南,戰後很多兒童成為了戰俘。可對待這些小小戰俘,有一個極為殘忍的慣例-閹割,年僅11歲的馬三保就是其中一員。

從此,這個少年開始随明軍征戰四方。北方的風雪,大漠的黃沙,處處都留下了這個少年的足迹。以他的年齡,正是木馬和玩偶的時代,而刀劍和長槍代替了這些。在軍營裡,沒有人把他當孩子看,也不會有人去保護她照顧他。

我們無法想象他吃了多少苦,多少次死裡逃生,隻知道悲慘的遭遇沒有磨滅他的希望和信念。在度過五年的軍營生活後,他遇到了燕王朱棣。

朱棣一眼看上了這個目光堅毅的少年,從此跟随朱棣。在靖難之之戰中,朱棣采用了他的計策,連破李景龍七營。大敗南軍。

朱棣登基後,封他為内官監太監,是内官内最高的官職,又賜姓鄭,之後他便改名為鄭和。這個名字注定要光耀史冊。

朱棣安排鄭和出海,除了尋找建文帝外,還有深層次的目的,他還肩負着威服四海的使命,但凡強盛朝代,必定會有這樣的舉動。如漢朝的絲綢之路,唐朝的其他國家留學生來大陸學習先進技術,都是這一傳統的表現。強盛的明王朝此時糧銀充足,在這個龐大國家的四周,到底還有些什麼呢?

朱棣,這位英明君主,把曆史上從來沒有人做過的事情交給了鄭和來完成,無論從哪個角度,他都是最合适的人選。豐富的航海知識,久經沙場,性格堅毅頑強,舍他其誰。

鄭和帶着他的無敵艦隊遠航了。它的旗艦船,是曆史上罕見的寶船。船之大可以在上面舉辦運動會,船之高有三層樓高,是名副其實的航空母艦。此次它還有運運輸船、戰船,運人的水船,所帶人員是27800多人。

這麼龐大的艦隊所到之處,沒有戰争和鮮血,隻有和平和友善。其間和平的解決了與爪哇國王的沖突,受到了朱棣的大加贊賞。鄭和到達終點馬裡,他帶領屬下和當地人一起建立了一塊碑亭,并刻上了碑文,以此紀念這段曆史。

梁啟超說:“鄭和之後,再無鄭和”。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