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曆史上真實的呂後,不隻是兇狠殘暴,司馬遷對她高度評價

有這樣一個女人,她是唯一一位被司馬遷寫入《史記》的女性,她也是唯一一位能被列入史記“本紀”中的一代女帝。在漢初那一幅瑰麗的曆史畫卷中,她以巾帼不讓須眉之勢左右着漢初的曆史,成為改寫曆史的先驅者。她就是漢高祖劉邦的皇後——呂後。

曆史上真實的呂後,不隻是兇狠殘暴,司馬遷對她高度評價

一、結發之妻,賢惠善良

呂後姓呂名雉,因躲避仇家而随其父呂公遷居沛縣。呂公和沛縣縣令關系極好,沛縣的官員為巴結上司,紛紛前去祝賀呂家喬遷之喜。其中就有當時身居泗水亭長一職的劉邦。

據《史記·高祖本紀》中記載:“單父人呂公善沛令,避仇從之客,因家沛焉。沛中豪桀吏聞令有重客,皆往賀。蕭何為主吏,主進,令諸大夫曰:“進不滿千錢,坐之堂下。”高祖為亭長,素易諸吏,乃绐為谒曰“賀錢萬”,實不持一錢。谒入,呂公大驚,起,迎之門。呂公者,好相人,見高祖狀貌,因重敬之,引入坐。”

劉邦在年輕時,是出了名的騙吃騙喝的江湖小混混,那天他正打算故技重施,假裝自己進獻萬錢,以此獲得好吃好喝的招待,不料被主吏蕭何一眼識破,呂公本是怒氣沖沖想将他趕走,不料在見到他的臉後态度卻急劇反轉。

據《史記》描寫:“高祖為人,隆準而龍顔,美須髯,左股有七十二黑子。”相傳劉邦母親懷孕時電閃雷鳴,甚至有蛟龍附于其肚子上,于是産下了擁有龍顔天子面貌的劉邦。

呂公擅長面相之術,在見到劉邦後就知道他定有大富大貴之相,于是将他當做上賓客來對待,甚至不顧妻子及蕭何的阻撓,硬是将自己的女兒許配給了劉邦。

其實劉邦此時已經有了一個兒子劉肥。不到二十歲的呂雉嫁給了大她十五歲的九品芝麻官劉邦,而且這位中年大叔還已經有了一個兒子,家徒四壁,日子過得舉步維艱,實在是讓呂雉難堪。

但早年的呂雉賢惠善良并未多言,而是聽從了父親的安排嫁給了劉邦,為其生下一兒一女,即日後的漢惠帝和魯元公主,并且對非親生兒子劉肥盡心盡力地照料、耐心教養,從我們現代人的眼光來看,呂後能坦然面對這樣一樁門不當戶不對丈夫還是個無賴的婚姻,實屬不易。

初嫁給劉邦時,夫妻倆生活拮據,而劉邦時常為了公務三天兩頭不見人影。呂雉便親自下田種地、親自缫絲織布,孝順父母及養育兒女,過着自食其力的生活,為劉邦打點好家庭内部事務。

早年的劉邦經常到處閑逛,騙吃騙喝,很多時候為躲避仇家隻好亡命荒山野嶺。導緻呂雉除每日打理好家務之外,還需要不時長途跋涉,為丈夫送去衣物及食品。

在楚漢争霸時,劉邦被項羽打得落花流水,呂雉和劉邦的父親被項羽俘獲,當了三年的人質,在這段艱苦的時光裡,呂雉仍然細心侍奉公公,一直撐到了回歸劉邦的身邊,可稱得上是賢良淑德。

也許正是早年這種艱苦環境中的磨難,曆練了呂雉堅決果敢的性格,才使得她能登上權力的巅峰寶座。但也正是日後的權力鬥争改變了這個原本賢惠善良的女人。

曆史上真實的呂後,不隻是兇狠殘暴,司馬遷對她高度評價

二、争寵奪嫡,陰謀算計

相傳在楚漢戰争的緊要時刻,項羽帶領精銳騎兵突襲駐守彭城的劉邦,劉邦大敗而逃,丢盔卸甲,一路跑到定陶地區,他看到路邊有一口枯井,于是急中生智,跳下去避難。

待追兵過後,住在附近的戚氏父女路過枯井,聽到求救聲,把劉邦救出并帶回家吃飯歇息。戚父得知劉邦的真實身份後便将自己美麗的女兒許配給他。劉邦稱帝後,封戚氏為戚夫人。戚夫人尤其擅長歌舞蕭瑟,頗受劉邦喜愛。

于是,在當了三年人質、辛苦侍奉公公回來後的呂雉看到劉邦身邊多了一位頗受其寵愛的戚夫人,自是心懷不爽。她是賢惠善良的兒媳,但更是一個希望得到丈夫獨寵的女人,是以登上後位的呂雉開始盤算計策。

可這戚夫人卻不知好歹,得到聖寵還不滿足,硬是日日夜夜在劉邦面前哭泣流淚,據《史記》記載,其已經達到了“日夜啼泣”的地步,希望讓自己的兒子趙王劉如意成為太子。

晚年的劉邦也是被美色所惑,并且戚夫人也常年在劉邦耳邊嚼舌根,常常說:“劉盈性格仁慈軟弱一點也不像你,反而劉如意殺伐果斷才有你的風範。”劉邦聽信了戚夫人的讒言,也開始盤算着廢掉呂後所生的嫡子,而改立趙王如意為太子。

面對戚夫人的教唆挑撥,《史記》中描寫呂後的反應是:“賴大臣争之,及留侯策。”短短九個字,将精明的呂後所做的努力完美地概括了出來,呂後為了保住自己兒子的太子之位,降低自己的身段請求大臣張良等為其與劉邦周旋、拖延時間,自己又派人請出當時的名士——商山四皓:東園公、甪裡先生、绮裡季、夏黃公做太子的師傅。

劉邦早年仰慕商山四皓已久,卻一直無法請得他們出山,于是在遇見商山四皓後劉邦便認為太子能力更強于自己,加之以張良為首的大臣們阻止廢除太子,劉邦這才打消了念頭。

在面對廢立太子的風波時,呂後顯示出了超乎常人的鎮定與冷靜,表現得極其成熟,動用一切力量巧用計策奪回太子之位。她的做法是“賴大臣争之,及留侯策。”而另一邊戚夫人的做法卻隻是單薄的“日夜啼泣”。兩者對比,相形見绌。也隻有呂後這樣的女人才有資格享有那至高無上的權力。

曆史上真實的呂後,不隻是兇狠殘暴,司馬遷對她高度評價

三、執掌大權,心狠手辣

經曆了廢立太子風波後,呂後已經恨死戚夫人,于是在漢十三年漢高祖劉邦剛剛去世後,呂後便迫不及待地将失去靠山的戚夫人囚禁在永巷,讓她穿上囚犯的衣服,幹繁重的體力活,把曾經如花似玉的戚夫人,折磨得不成人樣。

另一邊,呂後派人将趙王如意召到京城準備痛下殺手,仁慈的漢惠帝知道呂後的想法,便一直暗中保護趙王如意,讓他一直跟在自己的身邊。但姜終究還是老的辣,呂後依然找到了方法,趁漢惠帝早起外出打獵而趙王如意仍在府上睡覺時毒殺了趙王。

趙王一死,呂後又無處洩憤,于是她又将憤怒轉到了戚夫人身上,據《史記》記載:“太後斷戚夫人手足,去眼,輝耳,飲瘖藥,使居廁中,命曰“人彘”。居數日,乃召孝惠帝觀人彘。孝惠見,問,乃知其戚夫人,乃大哭,因病,歲餘不能起。使人請太後曰:“此非人所為。臣為太後子,終不能治天下。”孝惠以此日飲為淫樂,不聽政,故有病也。”

這一次,呂後殘忍地命人剁去戚夫人的手足,剜掉她的雙目,給她喂下毒藥,最後将她扔到廁所裡,還親自給她命名稱為“人彘”。呂後做完這一切後非但不覺得惡心、恐懼還自鳴得意,讓自己的兒子漢惠帝來觀摩人彘,漢惠帝得知這人不像人鬼不像鬼的人彘就是戚夫人後,從此一病不起、不理朝政。

年幼仁慈的漢惠帝,害怕的不是人彘而是自己母親的心狠手辣,他那一句“臣為太後子,終不能治天下。”說盡了内心的無奈,可以說他害怕呂後為了真正執掌大權會向自己伸出魔爪,而選擇逃避,也可以說他是愧對于天下,呂後如此殘暴終會對天下所不利,而自己身為天子卻需遵循“百善孝為先”的道理無法阻止,既然如此,他也沒有臉面再治理天下。

呂後這一“人彘”行為成功實作了一箭雙雕,既發洩了自己心中的憤恨,又輕松推開了自己前進路上最大的障礙“漢惠帝”。

在政治上,呂後為了樹立自己的威信,開始對開國功臣們痛下殺手。據《史記·呂後本紀》記載:“呂後為人剛毅,佐高祖定天下,所誅大臣多呂後力。”劉邦實作統一之後,開始日漸沉迷美色歌舞。反而呂後頭腦清醒,她知道曆朝曆代開國功臣都不能留下,否則後患無窮,于是便開始屠殺功臣,使自己在朝中站穩腳跟。

她将第一把刀指向了韓信,呂後與蕭何共同利用計謀将當時心懷謹慎裝病不朝的韓信騙入宮中,當韓信一腳跨入宮門之時,早已按呂後訓示埋伏左右的武士一擁而出,将韓信抓獲。

呂後當機立斷,将韓信就地斬首并迅速滅其三族。一時之下,朝野之中沒有人不為呂後歎服。呂後也順利真正地執掌大權,再也沒有人敢反抗。日後明太祖朱元璋廢丞相殺功臣說不定正是借鑒了呂後這精明大膽的做法。

曆史上真實的呂後,不隻是兇狠殘暴,司馬遷對她高度評價

四、曆史的另一面:呂後隻是殘忍霸道嗎?

評價一段曆史、評價一個人物當然不能隻從她本身去出發,還應從整個時代背景進行剖析,隻有這樣我們才能對呂後做出全面客觀的評價。就像殘忍如武則天,但她帶來的“貞觀遺風”也确實令人歎服。

首先,呂後所做的這一切雖殘忍但卻事事在理。比如在廢立太子風波中,如果呂後沒有如此果敢地保住太子之位,誰能保證像清朝那樣“九子奪嫡”的戲碼不會提前在漢初就上演了呢?誰能保證隻會“日夜啼泣”而沒有絲毫能力的戚夫人,在當上太後之後不會将這江山搞垮呢?

再者,呂後若不斬殺功臣,誰又能保證在朝廷中掌握着巨大勢力的衆功臣不會舉兵造反,國家會不會再次面臨分裂呢?為了避免這一切無法保證的事情發生,呂後隻有一個辦法,就是斬草除根,雖顯得她殘忍霸道,但這卻是最好的辦法。

其次,讓我們順着時間線來摸索,呂後在位期間正是漢朝剛剛建立之時,這時國力衰微,急需恢複,而在呂後崩逝退位沒過多久後,漢朝就迎來了國力昌榮、百姓安樂的“文景之治”。一個曆史時期的繁盛必有前代為其做下充足鋪墊,而呂後對于文景之治就是一塊最好的鋪路石。

《史記·呂後本紀》中最後一段描寫呂後曰:“孝惠皇帝、高後之時,黎民得離戰國之苦,君臣俱欲休息乎無為,故惠帝垂拱,高後女主稱制,政不出房戶,天下晏然。刑罰罕用,罪人是希。民務稼穑,衣食滋殖。”

呂後在位期間,秉持黃老之學休養生息的政策,除必要的整治行動之外,基本都處于休息無為的狀态,呂後吸取秦朝苛政的教訓,采用少施刑罰,反而導緻犯罪的人更加少了,因為沒有了嚴刑苛政,男子身為勞動力又都回歸了田園土地,自是沒有閑暇進行造反犯罪。

相反,若男子都因為小事被抓進監牢,那麼勞動力不足導緻糧食不足反而會引發暴動。不得不說呂後的無為政策施行得恰到好處。

最後,我們再看當時人對呂後的态度。最直覺的就是《史記》的編寫者司馬遷。呂後是他唯一一位為女性作的傳記,也是唯一一位能夠被列入“本紀”中的女皇帝。相比之下後面那位親曆“文景之治”以仁慈著名的薄太後卻沒有這樣的殊榮,從這我們得出呂後在司馬遷以及在當時百姓心中地位之高。

作者:颦安,本文為少讀紅樓原創作品。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