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沉迷對抗中國,中東失利美國改變打法,南太平洋成新“戰場”?

作者:國際報姐

大家好,歡迎收看本期節目!

目前,美國政府正與沙特阿拉伯、印度和阿拉伯聯合酋長國協商大規模基礎設施建設方案,而擔任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的沙利文,已在沙特西部的吉達與沙特王儲穆罕默德-本-薩勒曼、以及印度和阿聯酋負責安全事務的高官舉行了相關會談。

沉迷對抗中國,中東失利美國改變打法,南太平洋成新“戰場”?

與會者磋商的議題是,通過鐵路網将中東海灣國家連接配接起來,通過航線将中東和印度連接配接起來。早在2021年,美國、印度、以色列和阿聯酋組成美印以阿“四國機制”,又稱為I2U2,大力推進中東基礎設施計劃磋商。後來,沙特也加入磋商。

沙利文指出,I2U2的基本思路是,通過發展經濟、技術和外交,将南亞、中東和美國連接配接起來。目前已有多個項目正在推進,數月内将邁出新的一步。至于這“新的一步”,包含哪些内容,跨度有多大?答案不得而知!

此前,美國和平研究所将I2U2與在所謂印太地區“遏制中國”的美日澳印四方安全對話即相類比,而I2U2被定位為“中東版四方機制”,分析指出,美國此舉目的昭然若揭,就是為了與在中東地區影響力越來越強的中國抗衡,彰顯美國幹預該地區的姿态。長久以來,對于世界各方提出的基建倡議和計劃,中國一向持開放态度,認為這些計劃應該互相支援、互相補充,而不是互相對抗、互相替代。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曾表示,中方認為全球基礎設施領域的合作空間廣闊,各類相關倡議不存在互相抗衡或者是彼此取代的問題。世界需要的是搭橋,而不是拆橋;是互聯互通,而不是脫鈎築牆;是互利共赢,而不是封閉排他。

中方歡迎一切有助于彙聚合力,促進全球基礎設施建設的倡議。任何打着基礎設施建設旗号,推進地緣政治的算計都不受歡迎,也不會得逞,與中國相比,美國缺少的恰恰是這種大國應有的大氣!

2020年,時任美國總統的特朗普公開稱贊稱,象征着以色列與阿聯酋和巴林之間關系正常化的《亞伯拉罕協定》是“新中東的黎明”。他說得沒錯,但實際情況和他設想的大相徑庭,該協定或被視為中東“後美國時代”新秩序出現的最初迹象之一。

雖然美國政府在促成協定方面發揮了作用,但協定最終能敲定,主要歸因于越來越多的阿拉伯國家認識到,美國的力量正在衰落,而阿拉伯國家将不得不與該地區那些最強大的國家達成和解。今年3月,在中國政府的努力斡旋之下,沙特與伊朗和解,恢複了兩國的外交關系。

沉迷對抗中國,中東失利美國改變打法,南太平洋成新“戰場”?

對此,拜登政府回應稱,并不擔憂中國在促成沙特與伊朗和解方面所發揮的作用。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國際問題進階研究學院中東研究教授瓦利-納斯爾說,美國人洋洋得意地說,我們仍然擁有所有在中東的軍隊和基地,但對沙特和阿聯酋來說,問題不在于軍隊和基地是否在那裡,而在于是否願意使用它們,顯然,答案是否定的,于是乎駐軍成了擺設,形勢也發生了重大改變。

不過,對于本國在中東地區影響力的下滑,美國的政客們不應該感到意外。畢竟這可是近三任美國總統所奉行政策的直接結果。自從入侵伊拉克和阿富汗變成代價高昂的泥潭以來,前總統小布什的繼任者們一直在尋求讓美國從“永遠的戰争”中解脫出來,并避免卷入新的戰争。

眼下,拜登上司下的美國政府正專注于援助烏克蘭對抗俄羅斯,以及遏制中國的崛起,他延續了美國從中東抽身的趨勢,還要裝作什麼都沒發生的樣子。在去年通路中東期間,拜登說,美國不會一走了之,留下一個真空讓中國、俄羅斯和伊朗去填補……美國哪兒也不去。然而,事實證明了拜登政府的言行不一。

正如我們所看到的,在沙特和伊朗在北京舉行對話并恢複外交關系之後,中東地區出現了一輪令全球矚目的“和解潮”:埃及和土耳其将恢複大使級外交關系;葉門和平程序出現積極進展;卡達與巴林、阿聯酋的複交取得實際進展;叙利亞恢複阿盟成員國資格。

對于素有世界“火藥桶”之稱的中東地區來說,這個春天格外和煦。一系列振奮人心的消息,不斷湧現,中東是全球地緣政治最複雜的區域之一,以沙特和伊朗為例,沙特是遜尼派大國,伊朗是什葉派大國,由于宗教派系鬥争和地區事務上的分歧,以及對地區上司權的競争等多種因素,兩國積怨已久,終至2016年斷交。如今達成和解,對兩國自身乃至整個地區都産生了積極影響。

與此同時,叙利亞問題也迎來積極變化,該國政府與中東地區多個主要國家外互動動增多。近日,阿拉伯國家聯盟在開羅舉行的外長級特别會議上決定,同意恢複叙利亞的阿盟成員國資格。會議還同意成立一個由約旦、沙特、伊拉克、黎巴嫩、埃及和阿盟秘書長組成的部長級委員會,繼續“與叙利亞政府直接對話,以達成全面解決叙利亞危機的方案”。

曾經反目的兄弟,重歸于好,阿盟的決定獲得了地區各國以及中國、俄羅斯等域外國家的一緻肯定。一直強烈反對阿盟重新接納叙利亞的美國,又一次不得不承認,該國的中東政策如今已是四面楚歌,曾經在中東耍得得心應手的那些手段也早已不得人心。

沉迷對抗中國,中東失利美國改變打法,南太平洋成新“戰場”?

美媒認為,阿盟“無視美國”的決定反映了華盛頓在中東地區影響力減弱,美國的盟友越來越願意開辟自己的政治道路,叙利亞是阿盟的創始國,然而在12年前卻被阿盟投票開除。當時,美國政府為了達到孤立叙利亞、切斷它與阿拉伯世界聯系的目的,對阿盟成員國大力施壓。除了将叙利亞開除,阿盟還宣布對叙實施經濟制裁。那個時候,美國在中東可謂“長袖善舞”“春風得意”。

然而,所謂的“阿拉伯之春”發生後,中東多國遭遇深重災難。難民驟增,無辜平民慘死美西方轟炸之下,得寸進尺的經濟制裁讓經濟凋敝,人民生活困苦不堪。

現實的苦難讓人們覺醒。中東各國政府和群眾發現,美國鼓吹的“自由民主”除了導緻地區多個國家的政治和社會秩序被打破、國家團結和凝聚力被摧毀、人民基本權利失去保障外,沒有給該地區帶來任何福祉。随之而來的結果是,美國的中東政策,已民心盡失。

事實已證明,通過挑撥沖突、加劇對立來控制地區安全局勢、服務自身利益,不得人心,不會長久。隻有秉持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安全觀,走對話而不對抗、結伴而不結盟、共赢而非零和的新型安全之路,才能實作長治久安。然而,美國政府依然執迷不悟,這不,開使館+首訪,拜登政府正加緊布局南太島國,為的還是“對抗中國影響力”!

日前,美國國務院釋出消息稱,該國正式啟用設在東加首都努庫阿洛法的大使館。同日内,白宮确認,拜登将通路巴巴新幾內亞,成為首位通路該國的在任美國總統。這兩個大動作被多家媒體解讀為“美國進一步在太平洋地區增加影響力以對抗中國”。

事實上,去年中國與所羅門群島達成安全合作架構協定之後,美國政府便已開始加大力度,對抗中國在該地區日益增長的影響力,同年秋天,白宮宣布了美國首份“太平洋島國夥伴關系戰略”,今年又重開駐所羅門群島大使館,并繼續與瓦努阿圖和基裡巴斯這兩個南太平洋島國讨論開設新大使館的計劃。

華東師範大學亞太研究中心執行主任陳弘指出,“美國在東加的援建項目和僑民都很少,對美國來說,在那裡建使館并不劃算。”這隻能說明,當看到中國和南太地區開展互惠互利合作,美國感受了深深的危機和焦慮。

在“印太戰略”的架構下,美國大舉“排兵布陣”,通過高官通路、扶持各方政治勢力等手段拉攏太平洋島國,施加政治影響,說到底這些都還是政治操弄而已。

然而,太平洋島國政府和人民要看的是實際效果,中國給當地帶來的是實實在在的好處,而美國的“小恩小惠”屬于政治伎倆,并非真正重視當地經濟與民生。美國若再執迷不悟,勢必會走入更深的死胡同,而最後被孤立的,恰恰是它自己!本期節目到此結束,我們下期再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