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完了《漫長的季節》原創故事《凜冬之刃》,據說這是第一稿劇本,編劇叫于小千,現在播出的劇改動最大的,就是沈墨這個人物,原劇本那是相當相當的……刺激。

為了簡化,以下稱原劇本為原著,把我記得的與播出時不一樣的人物命運和情節列一下。
小露是龔彪的女朋友而不隻是調情對象,這也是龔彪為什麼後來對查案那麼激憤上心的緣故。劇裡黃麗茹和他過了20年才離婚,原著裡龔在廠大會上鬧一通後,黃麗茹孩子流掉就和他離婚了,是以龔彪20年來一直是單身,不存在和麗茹還沒離就去勾搭小露。
原著中龔彪和案子一直沒脫鈎,他為給小露報仇,單槍匹馬抓兇,被沈墨吊死在橋頭,死狀凄慘,把王響吓得都不想破案了。
美素不是上吊而是用臉盆把自己溺死的,她瘋了之後用王陽的死亡方式追随王陽。
港商沒有迷奸沈墨,書中隻寫他非常迷戀沈墨,但沒說過怎麼得手,沈墨早就想弄他的錢,逃到南方去。殷紅一開始也沒有出賣沈墨,她因為身高外形和沈墨相似被選中了,沈墨介紹她認識傅衛軍。殷紅和傅發生了關系,她提出趁沈墨酒醉,和傅合夥搶走她的錢,傅一棍把她拍暈。沈墨将她碎屍,并扔了一節男人的右手大拇指在屍塊中,我懷疑這節手指屬于港商。
這節拇指是為了擾亂公安視線,傅衛軍在沈墨上大學之前幹掉了大爺——是以沈墨的第一個報複對象就是大爺,傅失去了拇指,但因為受傷時間對不上,警察否認了這個證據。
傅衛軍不是沈墨養父的兒子,而是她十歲時在醫院認識的病友,他目睹了大爺毆打沈墨,從此二人一直有聯系。沈墨甚至與他和王陽大被同眠。
王陽在打退堂鼓之後,被沈墨用藥迷暈踹下河,對,他也是沈墨殺的。沈墨一開始就沒打算給他活路,綁架港商後,沈墨讓王陽去對接港商媳婦,暴露了長相。
港商媳婦一直追查不休,沈墨趁她生孩子時潛進醫院換了藥。她死去後留下的孤兒被王響收養,起名王将,就是劇中的王北,這點可以解釋在那個年代為什麼王響能收養一個健康的男嬰。
傅衛軍在福利院長大,院長不送他去看病導緻他失聰,沈墨在醫院捂死了院長為他報仇,他倆是互為對方的刀。但沈墨并不完全相信傅,在傅流露出背叛她的意思時,她推他墜落山崖。可是後來她才知道傅是故意的,他患了重病,為了讓她安心移民。這段是寫崩了,傅衛軍無論多愛她,看到她這麼鐵血無情,也應該死不瞑目吧。
沈墨兇狠到什麼程度?她潛回桦城後,被王響等人追得無處落腳,有天在一個妓女處過了一夜,轉臉就把綁瓷實的妓女用瓦斯熏死了。
她甚至敢面對面去割馬隊長的喉,敢綁架王将逼王響跳樓,敢和警方示威,簡直是新中國第一惡女。
她是有意報複王響的,很久以前王響經過一家按摩店,臨時起意進去了,聽到隔壁有小女孩呼救。這時警察掃黃,把所有人都帶到局裡。這是小女孩第一次被大爺性侵,她央求王響承認聽到隔壁的動靜,王響撒謊說沒進過按摩店,拒不指認,小女孩記住了他的名字。
劇中王響在鐵道跟蹤沈墨,沒抓到她。原著中他追到了“傅衛軍”,假扮傅的沈墨用一根鳥铳,隻用咿咿阿阿就逼他脫成半裸,跪下,含着哨子數數,羞辱了一溜夠。王響嘴有多硬呢?他硬說傅衛軍開槍了他才放走他的,馬隊長無奈地說烏铳都鏽了,開不了槍。這一筆把王響寫透了。
愛情,人情,親情,在沈墨這裡是個玩笑。
原著有行為邏輯較為絲滑的部分。比如沈墨從十歲之後就黑化了,人設始終如一。她慣會設局,利用貨車制造小車禍堵死王響的路;把小露推進變電箱,讓公安以為她是腳滑觸電;用計程車載電台追蹤王響;幫傅衛軍制造不在場證明,他在原著裡沒有坐牢。王響沒有那麼聖人,他沒有原諒刑三,刑三壓根後來就沒出現。馬隊也沒有丢工作,他隻是破不了案就不離開桦城,一直沒升職。
但确實漏洞也不少,最大的BUG是她與傅衛軍共用一個名字而不是假扮殷紅,書裡交待說傅衛軍樣貌清秀,沈墨身高一米七多,20年來沈墨不斷整容來接近傅衛軍的長相。但劇情結尾在2018年,身份證早就聯網了,一個女人扮成男人,這是多大的難度?明顯她扮成沒有親屬過問的殷紅要容易得多,況且她和殷紅本來就很像。
2018年沈墨假扮傅衛軍到處晃蕩這段也很難拍出來,王響他們一直認她作傅衛軍,因為沒有正面見到她的臉,見到她的都死了。但觀衆不能看不到啊,一看就穿幫了,總不能讓傅衛軍的飾演者扮成女人,再清秀的男人現實中一眼就看出來了。除非沈墨本來就長得雌雄莫辨,但書中又交代她很美。
人失去右手大拇指,右手基本廢了,沒有失去小拇指合理。沈墨在後面武力值爆表也過分了,包括她剛開始做案時還是大一學生,怎麼會一點畏懼也無還如此娴熟?對她的能力神化了。
原著故事非常明顯地模仿《白夜行》,隻是更瘋一些。關于王響的情節基本沒動,還是一如既往的煩人和窩裡橫。
我沒聽說過這個編劇,但覺得他蠻慘的。這篇故事原本在微信讀書上的推薦值有88%,劇播出後被打差評,目前已掉到了五十幾。很多打分的人嫌他文筆差,可實際上文筆一點也不差,對鋼鐵廠的描寫更詳實,不像劇本更像是小說。
那些電視劇裡譜成時代挽歌的細節,基本都來自于原著,包括兩條時間線也是早就有的。書中王響時時刻刻炫耀他爹蓋了鋼廠煙囪第一塊磚,鏟的第一抷土,他的主人翁意識的破碎,從自矜到自我挽尊的過程寫得很細。連首尾呼應的“王師傅整個響”,都是原劇本就有的。深度和時代性這塊,劇本第一版就已經奠好基了。
原著是比較标準的懸疑題材,隻不過後面有點像劇中的王響,吹大了。我不好評價沈墨這麼極端暗黑的角色,過不了審是肯定的,但作為小說是可以這麼寫的,國産劇裡我想不起有過這樣的惡女主角,殺光了半個演員表。
原劇本是1,後面的修改和拍攝無論完成度是10分還是100分,如果沒有1,零就隻能是零。《漫長的季節》長處在制作、詩性,以及切中了當下群眾的心境。如果說有短闆,就是案件的邏輯上不夠完美,這個問題是出在原劇本上的,是以怎麼修補都補不全。由此可見,原著是多麼重要!大家總看不上紫金陳的文筆,殊不知紫金陳在國内推理作家中少有的邏輯嚴密,他的案件抽絲剝繭,就算一開始就公布兇手也能感受到作者的智商了得。
比觀衆更聰明,才能成為優秀懸疑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