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聚焦三農|高粱大螟的為害症狀、發生規律、形态特征及防治措施

在種植高粱的過程中,農民經常遇到各種病蟲害,給農民造成了很大的損失。是以,農民應采取措施進行防控。本文總結了高粱的症狀、發生規律、形态特征和預防措施,希望對農民有所幫助。

聚焦三農|高粱大螟的為害症狀、發生規律、形态特征及防治措施

症狀:

幼蟲對它們的莖有害。

發生模式:

雲桂高原每年發生2~3代,江蘇、浙江每年3~4代,江西、湖南、湖北、四川每年4代,福建、廣西、雲南開元每年4~5代,粵南、台灣6~8代每年。北部地區的一些幼蟲在稻堆中,其他的。

聚焦三農|高粱大螟的為害症狀、發生規律、形态特征及防治措施

形态特征:

(1)成蟲。成蟲體長12~15mm,翅膀展開27~30mm,雌鳥體型較大。頭胸灰黑色,腹部褐色,前翅近矩形,榛子色,外緣深色,從翅膀基部到外緣有一條深褐色的豎線,每條條紋上下各有兩個小黑點。雄性觸手有齒,雌性絲質。

(2)幼蟲。幼蟲一般為5歲,少數為6~7歲。3歲前胸背亮黃色,3歲紫紅色。腳趾鈎按單個順序排列,内部有半個環形。

聚焦三農|高粱大螟的為害症狀、發生規律、形态特征及防治措施

(3)雞蛋。卵是扁平的,頂部略微凹陷,直徑0.5mm,高約0.3mm,表面有徑向細紋。出生開始時為白色,然後變成淡黃色,然後變成淡紅色,然後蛋變成灰褐色。卵排列成2至3排的絲帶或散落在裂片的内側。

(4) 鼻涕蟲。雄性長13至14毫米,雌性長15至18毫米。最初呈淡黃色,後呈黃褐色,背部顔色深,頭部和胸部呈白色粉末分泌。2~7個腹段除近背邊緣外,還有小黑褐色圓點,髋部基部明顯為黑色,在背部和腹部各有2個小突起。

防控措施:

(1)農業防控。在冬季和春季根除田間雜草,消除冬季幼蟲和幼蟲。在卵孵化之前清除草地和田間雜草。收獲後,及時去除剩餘的菌株,以消除幼蟲和幼蟲。有大面積的白色,白色是冬季蟲子的主要來源,應該在早春之前切在泥漿中。

聚焦三農|高粱大螟的為害症狀、發生規律、形态特征及防治措施

(2)藥物預防和控制。在生産中,當死氡率達到5%或開始時死心幼苗為有害生物時,大部分幼蟲在1~2歲階段,及時噴灑防控。每5~7天噴灑一次,一般防控2~3次即可。該藥可選擇使用40%蚜蟲保濕粉500次液體,或55%特種銻保濕粉1000次液體,或50%殺蟲雙溶性粉末1000次液體,或20%強銻乳液1500次液體,或25%好冬乳液3000次液體,或20%曲安西龍乳液700倍液體。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