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聚焦三农|高粱大螟的为害症状、发生规律、形态特征及防治措施

在种植高粱的过程中,农民经常遇到各种病虫害,给农民造成了很大的损失。因此,农民应采取措施进行防控。本文总结了高粱的症状、发生规律、形态特征和预防措施,希望对农民有所帮助。

聚焦三农|高粱大螟的为害症状、发生规律、形态特征及防治措施

症状:

幼虫对它们的茎有害。

发生模式:

云桂高原每年发生2~3代,江苏、浙江每年3~4代,江西、湖南、湖北、四川每年4代,福建、广西、云南开元每年4~5代,粤南、台湾6~8代每年。北部地区的一些幼虫在稻堆中,其他的。

聚焦三农|高粱大螟的为害症状、发生规律、形态特征及防治措施

形态特征:

(1)成虫。成虫体长12~15mm,翅膀展开27~30mm,雌鸟体型较大。头胸灰黑色,腹部褐色,前翅近矩形,榛子色,外缘深色,从翅膀基部到外缘有一条深褐色的竖线,每条条纹上下各有两个小黑点。雄性触手有齿,雌性丝质。

(2)幼虫。幼虫一般为5岁,少数为6~7岁。3岁前胸背亮黄色,3岁紫红色。脚趾钩按单个顺序排列,内部有半个环形。

聚焦三农|高粱大螟的为害症状、发生规律、形态特征及防治措施

(3)鸡蛋。卵是扁平的,顶部略微凹陷,直径0.5mm,高约0.3mm,表面有径向细纹。出生开始时为白色,然后变成淡黄色,然后变成淡红色,然后蛋变成灰褐色。卵排列成2至3排的丝带或散落在裂片的内侧。

(4) 鼻涕虫。雄性长13至14毫米,雌性长15至18毫米。最初呈淡黄色,后呈黄褐色,背部颜色深,头部和胸部呈白色粉末分泌。2~7个腹段除近背边缘外,还有小黑褐色圆点,髋部基部明显为黑色,在背部和腹部各有2个小突起。

防控措施:

(1)农业防控。在冬季和春季根除田间杂草,消除冬季幼虫和幼虫。在卵孵化之前清除草地和田间杂草。收获后,及时去除剩余的菌株,以消除幼虫和幼虫。有大面积的白色,白色是冬季虫子的主要来源,应该在早春之前切在泥浆中。

聚焦三农|高粱大螟的为害症状、发生规律、形态特征及防治措施

(2)药物预防和控制。在生产中,当死氡率达到5%或开始时死心幼苗为有害生物时,大部分幼虫在1~2岁阶段,及时喷洒防控。每5~7天喷洒一次,一般防控2~3次即可。该药可选择使用40%蚜虫保湿粉500次液体,或55%特种锑保湿粉1000次液体,或50%杀虫双溶性粉末1000次液体,或20%强锑乳液1500次液体,或25%好冬乳液3000次液体,或20%曲安西龙乳液700倍液体。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