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世界海拔分布最高關鍵魚種首次實作規模化人工繁殖

新華社西甯8月12日電(記者李金峰、吳剛)生活在長江源頭海拔約4800米的重點品種——小頭裸裂鲱魚,經過人工授精、孵化後,2萬尾幼魚苗生長良好。這标志着中國研究人員首次實作了世界最高海拔分布關鍵物種的大規模人工繁殖。

世界海拔分布最高關鍵魚種首次實作規模化人工繁殖

這是一群在自然條件下用水下相機在長江源頭拍攝的小頭裸魚的繁殖群。

小頭裸裂鲭魚大規模人工養殖試驗由長江水利委員會下屬的長江科學院組織實施,并與青海省漁業技術推廣中心合作實施。小頭裸頭裂是我國獨有的大中型魚類,也是青海省魚類保護的重點,是長江源水生态系統中的關鍵物種,對于研究長江源水生态系統來說,水生物保護具有較高的指向性價值。

世界海拔分布最高關鍵魚種首次實作規模化人工繁殖

長江科學院進階工程師李偉從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知多縣的Kojiko采集魚類樣本。(新華社記者吳剛)

記者在青海省漁業技術推廣中心魚苗養殖池看到,經過大規模的人工養殖幼苗,已經養殖了一個多月,魚的長度在2-3厘米。經過水溫調節,餌料配置好,目前幼魚遊動活潑,生長良好。據介紹,小頭裸撕魚屬于冷水魚,生長發育緩慢,長達50厘米的成年魚,一般需要10年以上。

該實驗的首席飛行員,長江科學院水環境研究所的進階工程師李偉說,目前長江有六種已知的魚類。其中,小頭裸切鲭魚體型較大,成魚冬季覓食高原鲱魚等魚類,處于食物鍊頂端,是長江源頭的關鍵品種。作為世界上已知海拔分布最高的重點物種,小頭裸噼啪啦鲱具有明顯的"三高"特征:與青藏高原演化程度最高,海拔分布高,生活史晝夜溫差大。

世界海拔分布最高關鍵魚種首次實作規模化人工繁殖

李偉正在孵化中檢視長江源頭關鍵魚類的受精卵(照片拍攝于6月23日)。

科學考察發現,在青藏高原長期生存的裸頭裂紋鲶魚,通過不斷進化,适應高海拔、高寒、低溫的生存環境。例如,觸手數量減少,吞咽牙齒數量減少,魚鱗減少,進而減少肉食捕食,刮生藻為食物,适應高原食物缺乏等環境特征。

在長江源頭冬季河冰出現 ' 冰 ' 的情況下,小頭裸魚是如何越冬又如何繁殖的,過去漫長的時光是一個未解之謎。李偉介紹,在江源多次科研之前,他們探索過小頭裸裂紋魚冬季養殖場、産卵場、研究掌握小頭裸裂紋鲶魚受精卵孵化水溫等。

世界海拔分布最高關鍵魚種首次實作規模化人工繁殖

李偉于2019年8月8日在長江源頭地區采集到魚類樣本。(新華社記者吳剛)

今年6月,研究組利用在長江南源頭采集的成熟親魚,通過人工授精獲得受精卵,在水利部長江科學院江源基地成功進行人工孵化,海拔4000多米。随後,2萬條新魚苗用汽車運過千裡,從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河都縣抵達西甯市,青海省漁業技術推廣中心冷水魚養殖工廠中的房間進行養殖觀察。

青海省漁業技術推進中心進階工程師王振基表示,小頭裸頭首次實作了大規模人工繁殖,将為長江的其他努力提供研究和保護,并為後續人工增殖和釋放積累寶貴經驗。

長江科學院副總工程師徐平表示,小頭裸頭魚實作大規模人工繁殖,幫助研究人員系統掌握長江産卵孵化、生長發育水溫、鹽度條件等,為後續長江源頭重點魚類保護奠定基礎。科研團隊将逐漸将本次人工養殖實驗的結果延伸到長江其他源頭特有魚類的保護和養殖,鞏固長江水源水生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基礎研究。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