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52歲的金庸愛上年僅23歲的林樂怡。妻子朱玫發現後,金庸趁勢提出分手。眼見丈夫金庸的冷漠,妻子朱玫并未吵鬧,她隻是冷冷地提道:“分開可以,你得答應我的要求。”
1976年,金庸因瑣事與兒子争吵,心煩意亂下,他來到一間酒吧解憂。坐在角落,金庸連續喝下幾大杯啤酒。
金庸的醉态,正巧被剛到酒吧打暑期工的林樂怡撞見,因擔心客人出事兒,林樂怡做主為金庸點了份扒雞飯。
然而,金庸吃完飯就速速離去,并未結賬。林樂怡隻好自認倒黴,掏出錢給扒雞飯買單。
林樂怡心生怨氣,心道:“這客人有失風度!”誰料,幾天後,金庸和朋友又來到酒吧。這次,金庸先向林樂怡表示歉意。随後,金庸拿出一份禮品送給林樂怡。
意外的相識,讓兩人成為朋友。此後,金庸經常到酒吧,找林樂怡聊天解悶。了解到金庸的真實身份後,林樂怡變成小迷妹,時不時向他打聽寫作的消息。
有次,金庸生病,林樂怡前去探望。臨走時,金庸叫住林樂怡。他深情看向這個年輕姑娘,向她表露愛意。林樂怡聽後,小臉通紅,不知該說啥。
金庸嘗又繼續問道:“是我歲數的問題?”林樂怡搖搖頭:“容我考慮幾天,行嗎?”說完,林樂怡拎起包,逃出病房。
人的心底一旦有了某個人的影子,根本不容易抹去,何況還是一個情窦初開的少女。
幾天後,林樂怡又出現在病房,照顧起金庸的身體。然而,此時的金庸,家中還有深愛他的妻子朱玫。
早年,金庸追求朱玫時,事業處于低谷,還經曆過一段不幸婚姻。而朱玫不僅人長得漂亮,還是才女記者。
在朱玫父母眼中,這個女婿根本不及格,事業無成,還是個二婚。可朱玫堅持己見,誓嫁金庸。父母拗不過女兒,索性就同意他倆的婚事。
婚後,為幫金庸在事業上起步,朱玫賣掉嫁妝,拿出積蓄,支援丈夫創立《明報》。
一段時間後,《明報》因内容貼合生活,讀者反響較好,銷量持續上揚。事業有所起色後,朱玫退居二線,她決定做金庸背後的女人,在家相夫教子。
然而,令朱玫沒想到的是,她傾力守護的家庭卻亮起紅燈。
有天,朱玫來到《明報》,無意聽見編輯閑聊:“老師經常到一間出租屋寫稿。”朱玫頓時皺眉,她瞅了瞅空曠的辦公室,若有所思地離開了。
朱玫私下找到司機求證,司機不敢隐瞞,全部說出。照着司機提供的位址,朱玫來到出租屋。
朱玫站在門前,猶豫再三,還是按響了門鈴。門開後,見到林樂怡,朱玫并未理會,徑直朝屋内走去。
金庸看見妻子朱玫,毫不掩飾與林樂怡的感情事實,他向朱玫提出分手。
孩子們聽說父母感情破裂,紛紛勸說父親回頭,可金庸并不接受。
眼見木已成舟,無法挽回,妻子朱玫隻是冷冷地提道:“分開可以,你得答應我的要求!如果做不到,你們沒法兒在一起!”
妻子朱玫要金庸做出承諾,他與林樂怡不能有孩子。金庸找到林樂怡說明情況,哪料,林樂怡居然點頭答應下來。
此後,朱玫退出,林樂怡站在了金庸身後。她把全部身心都放在照顧好金庸的生活起居上。
每次金庸出席活動,林樂怡始終伴其左右。倆人相處很少争吵,就像金庸筆下的“楊過與小龍女”。
離開金庸後,朱玫重新開始創業。後來生意失敗,朱玫生活陷入落魄。金庸得知後,派人前去幫助。然而,朱玫卻拒絕了。
1998年,朱玫告别人世。一年後,記者采訪金庸時提及朱玫,金庸面帶愧疚:“我作為丈夫,很不成功,我心裡感覺對不起她。”
朱玫是意難平的,奮鬥半生财富拱手讓人;林樂怡看似收獲愛情,卻失去了做母親的機會。
金庸倒是灑脫,也許,他隻是在追求他筆下世界裡的愛情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