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知道,老美為了将中國科技崛起的火苗,徹底澆滅,從2020年開始,就已經對中國科技企業出手了,華為就是“靶子”之一。老美利用其晶片技術優勢,修改了晶片規則,聯合日、荷、歐等企業,實施了對中企斷供計劃。
除了華為外,中芯國際、長江存儲、紫光展銳、大疆以及中興等,都被美以所謂的“安全”理由,拉入了“實體清單”,被美限制了海外的發展。明眼人都知道,“安全”本就是一個很主觀的問題,老美要給中企扣上這個帽子,中企是躲不過的。而實際上,德國權威安全檢測機構也對華為等中企的裝置進行了全面檢測,結果是“安全的”,答案已經很明顯了,老美就是“玩針對”。
但有一說一,“國家隊”也沒有慣着老美,在能力範圍内,也是在盡最大的努力,保護中國科技企業的權益。聚焦晶片産業,全球晶片市場已經從“缺芯”向“晶片過剩”轉變了,這也使得不少晶片企業的庫存壓力增大,比如三星、美光等。
而為了搶奪市場,争奪更多的利益,美光則惡意打壓長江存儲以及長鑫科技等中企,自導自演了一出“賊喊捉賊”的戲碼,助力老美将長江存儲等企業拉入了“黑名單”。在其“小動作”被官方洞悉,中國就對美光啟動了安全審查。但可笑的是,老美卻“惱羞成怒”,徹底攤牌了。
盡管目前中國對美光的安全審查還沒有最後的結果,但可以确定的是,美光絕對“不幹淨”。客觀來說,被安全審查是很普遍的事情,而且在結果沒有出爐之前,清者自清,美光完全沒必要慌張。但老美的做法就有點“此地無銀三百兩”了。
據悉,老美已經對韓企發出了“警告”,涉及三星、SK海力士等,要求這些企業,在美光被限制在大陸市場銷售後,也不能填補市場的空白。言外之意,老美已經明确的知道了結果,這也說明了,美光确實不清白,這不是自己“打”臉嗎?
更可笑的是,在美光被審查後,還上演了“翻臉”大戲。近日,美光正式官宣,将會加大對印度市場的投資,預計會投資10億美元在印建立新的封裝測試産線。很顯然,這是對中國市場的叫嚣,如果你要對我審查,我就撤離中國市場。但說實在的,對于這種危害國家利益,侵害中國企業權益的外企,中國也不稀罕。
回頭來看,美光在2022年初就将上海DRAM設計中心關閉,且将核心技術人員轉移到美和印,也是蓄謀已久了。值得強調的是,涉及安全問題,中國是不會有一絲讓步的。更何況,在存儲晶片領域,長江存儲以及長鑫科技進步迅速,已經開始挑大梁了,且其成本效益更高,國産晶片完全能夠扛大旗,不再依賴美芯的存儲晶片。
面對美企的嚣張和跋扈,中企的拳頭夠硬,是以不會有絲毫的退步,這就是“中國芯”的反擊。人民日報也說過,核心技術是買不來的。就算美光的存儲晶片更先進,但能買來的就不是自己的,中企需要牢記于心。長江存儲、長鑫科技等還得繼續努力,争取在核心技術方面再突破,完成技術超越,唯有如此,咱才能把腰闆挺得更直!對此,你怎麼看呢?歡迎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