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大公司什麼樣的新項目更可能成功?

大公司财力雄厚,在某些領域有巨大的優勢(這也是成為大公司的必要條件),加之計算機行業瞬息萬變,從業者往往有被颠覆的焦慮,是以大公司往往會開設很多創新項目。尤其網際網路公司,本身行業的特點就包含試錯成本小,成長速度快(如果做對了方向)。對于大公司的局外人,常常會低估大公司的内部創新項目的數量,因為大部分項目其實還沒有來得及被絕大多數使用者知道,就已經死掉了。如果你是業内人,常常會在同學、前同僚的閑聊中發出這樣的感歎:原來XX公司還做過XX項目!

折騰,是網際網路公司的常态。互相博弈之下,大公司也認可了創新是大家都要付出的成本,幾乎每一家計算機行業的大公司都設有諸如新業務部。什麼樣的新項目更可能成功呢?我認為,這個問題可能有一個比較無聊的答案:更貼近大公司核心業務的創新項目,更可能成功。有人提出,這是公司基因決定的。但我覺得,更通俗實在的解釋,就是三個字——起點高。

以阿裡巴巴為例。近年來,如日中天的阿裡巴巴也嘗試過太多的新項目,大都失敗了,但成功的至少有如下四個:雲計算、餘額寶、釘釘、鹹魚。

餘額寶和鹹魚自不必說了。餘額寶依托于支付寶這個阿裡的核心優勢業務。通過網際網路賣基金這件事,相信很多人都想過,但當年隻有阿裡有支付寶這個巨大的支付流量入口(當然,現在至少還有微信支付),餘額寶是站在巨人肩膀上的産品,生來就有優勢。鹹魚則是淘系電商直接孵化的,淘系在全世界電商領域的優勢不用說了。

雲計算看起來和當年貿易起家的阿裡有些調性不搭,但深研究起來,其實也是和阿裡的核心優勢業務有直接關系。雲計算是一個技術項目,技術項目能否最終成功,關鍵看能否找到應用場景。脫離開應用場景的技術項目做不大。當年阿裡的電商項目急速發展,從各方面考慮,已經到了沒有雲計算技術無法支撐的地步。從發展雲計算的角度看,業務“剛需”也就成了一種巨大的優勢。例如,類似每年的雙十一這樣的應用場景,全世界也獨一無二。

釘釘看似和阿裡招牌的産品不相幹,但别忘了,阿裡最大的優勢在于2B,在于服務上千萬商家的能力(包括商務能力、IT能力等),這也是阿裡的核心優勢業務使然。而釘釘,顯而易見,就是一個2B産品。

是以,我認為,大公司内部的新項目,仍然是那些貼近大公司核心業務的項目,成功的可能性更大。當然,這也仍然沒有擺脫公司發展慣性的束縛,更顯颠覆式創新之難。

2019.8.7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