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這個病給鮰魚養殖造成極大損失,“中國鮰魚之父”教你如何防治

作者:中國水産養殖網

編者按:目前,斑點叉尾的養殖水溫基本在17°C以上,這是鲱魚進食生長的高峰期。每年春末夏初,水溫在20°C~25°C之間,經常爆發鲱魚腸道敗血症,更嚴重的大規模死亡,給鲱魚養殖業造成了巨大的損失。為了預防和治療該病,中國水産公司對"中國鲭魚之父"蔡燕價值研究員進行了獨家專訪。

斑點叉尾

腸道敗血症預防方法及生産情況預測

Q 《中國水産品》:斑點叉尾腸敗血症的典型症狀是什麼?發病機制?

蔡岩價值觀研究者:該病分為急性和慢性兩種表現形式。

急性型:高發病率和死亡率,典型症狀是病魚頭朝下,懸垂在水中,有時痙攣性旋轉遊泳,行動不便并很快死亡。腹部腫脹,眼球突出,眼睑、絲、腹部、下颌和鳍基部充血,發紅,解剖學上可見腹腔内有大量腹水,腸發紅,含有大量黃色粘液。

慢性型:病魚單獨出群,無反應停止進食。鲱魚的頭部眼睛之間是紅色的,嚴重的會腐爛成一個洞,疾病是由病魚體内長期由糞便細菌傳播,病原體通過神經系統感染而形成腸道敗血症的爆發。從魚類到商業魚類都可以感染該病,該病很可能直接在魚和水之間傳播,因為細菌可以通過上下水對流或外部水源在池底的淤泥中存活。

病原體感染後通過消化道侵入血液,随血液循環轉移到内髒器官,引起各種組織中的充血、出血、發炎、退行性壞死和潰瘍。

這個病給鮰魚養殖造成極大損失,“中國鮰魚之父”教你如何防治

腸道充滿膿液,發生發炎

這個病給鮰魚養殖造成極大損失,“中國鮰魚之父”教你如何防治

皮下出血點,鳍基充血

這個病給鮰魚養殖造成極大損失,“中國鮰魚之父”教你如何防治

下颌為針狀,鳍基部充滿血液

Q 《中國水産品》:該病在什麼情況下發生?什麼是病原體?

蔡燕價值觀研究者:養殖水域環境水質惡化,放養密度超過養殖水體負荷,餌料營養标準差不适合鲭魚消化系統,魚類養殖生産操作技術不規範等因素導緻病害的發生。它是由斑點叉尾愛德華茲細菌的感染引起的。

重點!重點!

Q 《中國水産品》:如何有效防範和處理?

蔡燕某價值研究者:前魚種下塘

1)用生石灰徹底消毒池塘。每畝100~120公斤生石灰(保水15~20厘米),将2~3%的鹽水溶液體外浸泡消毒;

日常預防性管理

2)要改善水質,增加池塘新水源的交換,将水體水的溶解氧量保持在5mg/L以上,實作50cm以上的透明度;

3)鲱魚的投飼密度應适當,冬季魚類應及時劃分為池塘,以減輕池塘水體鲱魚的負荷;

4)春夏節,鲱魚開始吃得很多,一定要保證餌料營養,蛋白質含量高達34%,植物蛋白比例1:1,以适應鲱魚的消化系統;

5)春夏之交,定期對池塘水體進行消毒,用0.3ppm二氧化氯,12-15天一次;

治療建議

6)發病前或發病之初用氟苯和鹽酸聚環素各50%混合均勻,每公斤餌料用混合抗菌系統1.2-1.3克水溶解混合餌料,投飼30分鐘後,連續投餌3-5天進行一個療程;

Q 《中國水産》:請您預測一下今年中國鲱魚的生産情況?

蔡燕價值研究員:今年的産量情況好于2019年,2020年養殖面積增加了約10%,由于國内焙燒市場對商品魚的需求規格較大,約為2-3斤/尾,養殖戶需要改變過去養殖的商業魚規格。總體而言,2020年商品魚的總産量将超過2019年的産量,不是由于養殖魚數量的增加,而是由于上市商業魚的規模增加。

目前,全球疫情防控面臨諸多不确定性,疫情在改變生産方式的同時,也重構了商業模式。目前,我國鲱魚出口基本停止,幾乎沒有訂單。作為淡水魚加工和出口的重要品種之一,鲱魚加工企業需要快速調整,轉變目前業務,應對變化,找出自己的發展道路。(摘自:中國水産品)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