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融合通信(中移動)----微信的強力競争者來了----阿冬專欄!!!

融合通信(中移動)----微信的強力競争者來了

----興趣了解内容

       面對微信的壟斷地位,三家營運商對于微信等OTT服務的态度有着明顯的差別。中國聯通是主動合作,2013年8月,中國聯通廣東公司與微信合作推出“微信沃”定制 SIM 電話卡,使用者将享有多項獨家的微信特權。中國電信則是聯合網易共同作戰,中國電信宣布合資成立浙江翼信科技有限公司,并釋出新一代移動即時通訊社交産品“易信”。而規模最大的中國移動選擇了另辟蹊徑地融合通信。個人認為,不同的态度與政策并沒有高下之分,這與三家營運商各自所處的發展階段及競争地位是息息相關的。

     營運商們面對網際網路公司OTT業務的兇猛攻擊,終于要反擊了。中國移動将從營運商的層面直接整合手機終端的通信能力和移動網際網路的體驗,直接支援類似微信的OTT業務,進行自我革命。當然,自我革命的目的是要革微信的命。

  在移動網際網路時代,所有的科技産品都一樣,火爆的周期一般不會超過三年,随着新技術新創新的出現,都會被替代,而且,移動網際網路使用者的見異思遷超過以往任何時候,所有客戶都是留不住的。疊代是網際網路業務的特長,但在移動網際網路時代也不一定好使,企業需要的是徹底變革。我們終于看到了營運商的自我革命,不管行動會面臨多大阻力,至少是已經有戰略意識。

  兩年來,微信如日中天,看似勢不可擋,在各個産業上四面出擊,但也面臨着嚴峻的挑戰。應該不帶任何成見的說,所有需要讓移動終端使用者安裝到一個平台上,并需要二次打開才能使用的APP都不具備必須品的特性,也很難長期生存,不管你有多少粉絲。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隻要營運商掌握着這張皮,就随時可以将毛拔出來。之是以看着毛瘋漲而不管或不敢管,那是因為他的新毛還沒儲備好。一旦到了換毛的季節,他會毫不猶豫的拔毛換毛。如果沒有智能手機作業系統,營運商的控制力100%,現在移動網際網路業務的流行也得意于作業系統站在營運商之上提供了舞台,營運商一時不知所措,隻能等到技術變革和新技術的成熟。

  微信建立起的強大的圈子,也四處擴張其使用價值,增強使用者粘性,但始終沒有任何辦法解決底層的問題,在營運商的網上運作,在谷歌的作業系統上安裝,無論如何是寄生蟲,對于使用者是麻煩的,對于使用是彈性的。

  4G來了,營運商終于有了新的武器,以前那些語音業務都可以通過VOLTE來統一實作,使用者不需要單獨安裝其他任何應用,就可以直接像whatsApp、iMessage、微信等一樣發送文字、圖檔、位置等等富通信功能,這就是融合通信。

  所謂“融合通信”,就是把手機中原有的“通話”、“消息”、“聯系人”這三個主要入口從營運商的層面直接與手機整合,變為新通話、新消息、新聯系。具體來說,“新通話”将基于未來VoLTE的優勢,為使用者提供更新更好的通話體驗。比如有高清音視訊通話,還可以在通話過程中進行文字圖檔等其他内容的分享,以及一鍵發起多方通話等。“新消息”,則是在手機中直接提供融合的消息界面,在手機原有的消息界面中,就能支援多種媒體格式的消息互動和群組通信,同時還能相容傳統短彩信功能。滿足使用者不同的使用情況。“新聯系”,則是營運商直接為使用者提供更便捷的聯系人管理,包括群組、個人名片、網絡位址本等功能。

  有人認為,微信的功能強大,那麼多能力不是營運商的這個融合通信就能做到,這是微信不可能被擊敗的原因。但是,别忘記了,微信活着的基礎不是朋友圈,不是移動支付,不是公衆号,而是消息傳遞、資訊溝通。

  大家往往把微信歸為社交應用,但實際上微信們在本質上都是通信應用,最多隻能算建立在通信基礎上的社交功能,否則也不會對營運商的語音業務構成毀滅性沖擊。微信的火,實際上是正好填補了營運商由語音業務向流量業務徹底轉型的空白期。微信的根是通信,甚至是語音通信,如果根基應用不再被使用者需要了,那些豐富多彩的枝桠還能活躍多久?

  當然,技術的革新是無法阻擋的,業務的生命周期也是宿命,微信要麼就自己也進行革命,把自己幹掉,做出一個新的建立在VOLTE基礎上的新産品,要麼就在VOLTE還沒緻命的時候提前最大限度擴大應用範圍提高使用粘性,争取新活法。

   營運商的融合通信能否成功,主要取決于以下幾個因素:

  1、多少使用者會用?這個對于本營運商的使用者不成問題,因為隻要營運商有這個技術,一定會讓手機具備這個功能,隻要你用這個手機,自然而然就用了這個,而且是平滑更新,不存在任何使用轉換,電話照打,資訊照發,而且,結果和裝了微信的效果一樣。

  2、營運商們之間是否合作?如果營運商合作起來,大家都這樣做,而且标準統一,互聯互通,發送無礙,接收無礙,那肯定會打擊向微信這樣的應用,否則,一旦營運商之間互相拆台,微信會漁翁得利。

  3、産業鍊的支撐力度有多大?營運商什麼時候會大規模在4G上使用VOLTE,而網絡的覆寫、速度和終端的支撐是否會有好的客戶體驗,如果終端稀少、網絡覆寫小、客戶體驗差,會葬送了好局。

  随着4G網絡的大規模建設,LTE以其高帶寬、低延遲時間等特性為移動通信提供了更好的網絡基礎,營運商自己也要推動使用者有語音短信消費,向流量消費遷移,這是在革自己的命,也是在革競争者的命。誰能活的更好,就看誰能讓使用者喜歡了。

日前,中移動在其合作夥伴大會上,釋出了以“新通話、新聯系、新消息”為特點的融合通信産品以及星星2号等有此功能的手機。此舉一出,立即在業内引起了強烈反響,看好者有之,看衰者也大有人在。那麼此次中移動推出的融合通信究竟有幾分勝算呢?

業内知道,作為中國乃至全球最大的電信營運商,中移動在其發展和轉型的過程中曾走過不少彎路,當然也有過不少成功的經驗。所謂前車之鑒(失敗的教訓和成功的經驗),是以此次發力融合通信,我們不妨從過往的經驗與教訓等來簡單對比和分析中移動融合通信要想成功或者說獲得一定的市場佔有率(相對于對手的OTT業務)具備的有利及不利因素。

其實所謂融合通信并非是一個新的概念,早在若幹年前就已經出現。例如2012年,歐洲五大電信巨頭聯合就推出了joyn(即增強版豐富通信套件)業務,提供消息、語音、圖文和視訊等具備富媒體功能的即時通信。2012年年底,西班牙三家電信營運商面向當地使用者推出了joyn,随後三家南韓電信公司迅速跟進。然而,盡管有多家電信營運商、系統裝置商和終端廠商加入融合通信的陣營,最終的結果還是雷聲大雨點小,主要原因就是沒有解決好互通問題。而從中移動此次推出的融合通信至少在未來一段時間仍不會與聯通和電信互通看,中移動似乎未能汲取之前其他國外營運商類似業務失敗的教訓。是以未來中移動的融合通信采取何種市場政策(開放還是封閉)對于其融合通信的成敗至關重要。

另外,作為融合通信的主要載體,終端廠商的支援也相當關鍵。3G時代,中移動TD-SCDMA源于終端合作夥伴,尤其是重量級終端合作夥伴支援的乏力,導緻其在與電信和聯通的競争中失利,至少其在2G時代的霸主地位被撼動至今仍被業内作為反面教材,而到了4G時代,得益于終端廠商的大力支援,其在4G初期發展迅猛,在彌補3G時代與對手電信和聯通差距的同時,4G更是逐漸拉開與對手的距離。這一正一反的事實,都證明了移動網際網路時代,對于電信營運商的業務而言,終端廠商的鼎力支援是何等重要。

具體到移動的融合通信,據稱,“三新”手機将于2015年年中正式上市,2015年實作全面商用。除了移動自家的産品外,中興、三星、HTC、華為、酷派、索尼、聯想廠商明年第一季度也會支援相關融合通信功能的手機。其實就在中移動釋出融合通信之時,國内主流手機廠商之一的中興就已率先釋出了支援其融合通信功能的手機星星2号。而作為首批支援中國移動融合通信服務的手機,星星2号支援“新通話、新聯系、新消息”,包括VoLTE高清語音通話以及富媒體消息等。尤其需要指出,星星2号主打系統級智慧語音,與移動推進的融合通信及語音業務方向一緻。兩個不同時代,終端廠商截然不同的态度及做法,導緻了兩個完全不同的競争态勢和格局。中移動在這之間得失的經驗和教訓盡顯。

除上述之外,最終決定中移動融合通信産品及服務勝負或者最關鍵的還是其推出的融合産品本身。提及中移動所謂的融合通信産品,業内馬上想到的就是如飛聊、Jego等,無奈的是,這些産品都因産品理念及本身缺乏創新及差異化而幾近夭折。充其量是中移動挑戰對手OTT業務的一種存在感而已。那麼此次融合通信又當如何呢?

按照中移動的介紹,其融合通信通過更新終端上原有的通話、短/彩信和通訊錄三大通信入口,在保護使用者原有通信習慣、繼承營運商基礎通信業務全球可達性和電信級服務品質的前提下,形成以“新通話”、“新消息”和“新聯系”為核心的功能完善、體驗優良的基礎通信服務。這裡,中移動在手機通話、消息、聯系人等功能底層采用融合通信技術,而不需要另外安裝App就能使用,這除了與微信等網際網路企業的即時通信産品形成重要差異化的同時,較之前自己的融合通信産品(例如飛聊、Jego)從理念到産品也發生了質的變化。

綜上所述,我們不難發現,此次中移動釋出融合通信确實在市場政策和産品層面汲取了前車之鑒,但在心态上(例如開放)上卻依然守舊,至少與其在市場政策及産品上相比仍顯保守和落後,而這似乎為其融合通信未來的勝算又增添的幾分不确定性。

    中原標準時間12月11日消息,中移動早前提出的“融合通信”技術,在業内立刻讓人聯想到固網與移動網絡的融合,以及像固話與手機融合在一起的套餐。不過知情人士卻表示,“融合通信”其實是一款APP,功能與騰訊的微信類似。

融合通信實為中移動開發的“APP

    知情人士透露,中國移動将上線的“融合通信”實際上就是一個APP定制軟體,它将把通話、短消息、通信錄等集合在一起,與微信的表現形式差不多。未來使用者不需要單獨安裝微信,就可以像whatsApp、iMessage、微信等一樣發送文字、圖檔、位置等通信功能。在沒有資料網絡的情況下,也可以通過短信發送。

  早在今年2月的巴塞羅那世界移動通信展上,中國移動就釋出《下一代融合通信技術白皮書》,稱要有對抗微信的戰略産品推出。6月11日,中國移動總裁李躍在亞洲移動通信展上再次透露了“融合通信”的新進展:已經釋出第二版白皮書,并号召産業鍊以及全球的營運商都來支援。

  而中國移動早期的解釋是,融合通信是指,将手機中原有的“通話”、“消息”、“聯系人”,更新為新通話、新消息、新聯系。

如果你要問當下的中國人,“你最離不開的手機應用是什麼?”,我估計90%以上的智能機使用者會毫不猶豫地告訴你:“微信!”。這款2011年1月推出的即時通訊應用僅用了4年時間變發展了超過6.6億使用者,成為當之無愧的“移動社交之王”。除了使用者發展速度,微信還曾創下了若幹個“前必無古人,後更有難者”的記錄。

目前,微信成為了集通訊、社交、電商、遊戲、支付、生活服務為一身的超級APP,覆寫了個人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正如前文所述,微信正在成為一款人們“離不開”的應用。也正是這個原因,讓微信收獲使用者的同時,不斷招緻同行們的“羨慕嫉妒恨”,這其中就有營運商的影子。

2013年8月,中國聯通廣東公司與微信合作推出“微信沃”定制 SIM 電話卡,使用者将享有多項獨家的微信特權。

當年同月,中國電信宣布合資成立浙江翼信科技有限公司,并釋出新一代移動即時通訊社交産品“易信”。

2014年2月,中國移動在世界移動通信大會上發表了關于融合通信的主題演講并釋出了中國移動融合通信的路标:2014年上半年完成VoLTE所有的室外測試、現場測試,年底在全國範圍商用VoLTE,并實作融合通信RCS的試商用,2015年的上半年在全國範圍内實作融合通信RCS的商用。

我們看到,三家營運商對于微信等OTT服務的态度顯然是有明顯差別的。中國聯通是主動合作,中國電信則是聯合網易共同作戰,而規模最大的中國移動選擇了另辟蹊徑地融合通信。個人認為,不同的态度與政策并沒有高下之分,這與三家營運商各自所處的發展階段及競争地位是息息相關的。

從未來發展的角度來看,中國移動選擇了一條最難走、但有可能是唯一有出路的道路。所謂“最難走”指的是,融合通信是對營運商現提供的話音、短彩信等通信服務的一次完整更新,背後是外人難以想象的巨量裝置改造、優化、更新與聯調測試工作,涉及面之廣、工程量之巨、難度之大都将超越曆史水準;所謂“唯一有出路”指的是,中國移動終于正視自身不足,面向移動社交領域進軍了。作為與使用者距離最近的企業,在“怎樣為使用者提供有價值的服務”方面一直鮮有招數,融合通信能否打開移動社交的口子值得期待。

一、融合通信的業務形态:“三新”

所謂“融合通信”,就是把手機中原有的“通話”、“消息”、“聯系人”這三個主要入口從營運商的層面直接與手機整合形成“三個新”。

第一個新就是“新通話”,它将構成基于VoLTE的全新通話體系,徹底改變現有基于軟交換的64K語音系統,把傳統的話音系統建構成為豐富的、高品質的、多媒體的通話系統。第二個新是“新消息”,是在手機中直接提供融合的消息界面,支援多種媒體格式的消息互動和群組通信,同時還能相容傳統短彩信功能,滿足使用者不同的使用情況。第三個新是“新聯系”,把社交關系、個人愛好、個人狀态展現在“新聯系”中,更加豐富地表現每個人的社交需求。用老百姓的話來說就是,更清晰的通話、更好用的消息以及更友善的聯系。

在我看來,融合通信的“三新”事實上是兩個層面的創新。第一個層面是老舊通信服務的更新,主要包含“新通話”與“新消息”,都是在原有的話音和短彩信業務基礎上的産品更新;第二個層面是企圖通過電話号碼建立基于強關系的移動社交入口,即“新聯系”。

二、融合通信的發展方向:社交化

正如上文所述,中國移動推出的“融合通信”中的“新通話”、“新消息”是原有服務的更新,真正吸引人的還是“新聯系”,因為這無疑将打造基于營運商碼号體系的社交入口,而“入口”早就被無數次證明為網際網路界的“風口”,誰先搶到,誰就賺到。

要論述這個觀點,就要引出“人以群分”的論據了。自遠古時期,人類為了生存安全、繁衍進化以及交流協作,就保持了族群而居的生活習性并且延續至今。可以說社群是人類進化發展自然形成的社會現象。在傳統社會中,成員通常根據愛好、生活方式、共同語言、交通友善等因素形成社群。而網際網路尤其是移動網際網路打破了時空限制,人們可以自由交流。是以,社交化是符合人性、符合趨勢的,這也正是微網誌、微信等移動社交媒體繁榮發展的深層次原因。

但網際網路社交有一個“痛點”:缺乏信任機制。曾有某咨詢機構調研,有80%以上的網民對“網友”心存芥蒂。缺乏安全感的社交更多像是在“刺激”、“娛樂”,隻有建立在信任基礎上的社交才會更有品質。

是以,利用好電話通訊錄入口,打造基于熟人體系的社交網絡将顯然更有吸引力。而這其中的關鍵就在于營運商多年來建立起了一套安全可靠、可信賴、可管理的碼号體系——手機号碼。要知道,這可是多少網際網路服務商夢寐以求的資源。不妨回憶一下,微信之是以能夠與微網誌分庭抗禮,不就是依靠微信與手機号捆綁後造成的“熟人社交”嗎?從人性角度出發,比起陌生人,普通使用者也更願意與熟人、半熟人在一起分享、交流。

是以,我斷定基于電話号碼打造熟人社交勢必将成為融合通信的重要切入點。這也将成為營運商差別于一般網際網路公司提供的社交軟體的核心競争力。

三、融合通信的關鍵問題:計費

根據融合通信白皮書介紹,流量将成為各類通信業務的核心,傳統的語音、短信等也将優先使用流量通道。如此一來,中國移動面臨着一個十分現實而又迫切的問題——如何計費?

在2014年中國移動全球合作夥伴大會上,移動高層上司提出了“三條曲線”的概念,第一條曲線是話音和短彩信業務,正在走向衰落;第二條曲線是指流量業務,正在伴随着4G網絡建成而快速增長;第三條曲線則是指數字化服務,蘊藏着巨大的發展潛力。根據2014年10月釋出的中國移動2014年三季度财報顯示,前三季度中國移動語音和短彩信業務繼續下滑,總通話分鐘數比上年同期下降0.3%,短信使用量比上年同期下降20.2%。而移動網絡資料流量比上年同期增長98.6%。

從上面的資料來看,傳統通信業務發展進一步受移動網際網路的沖擊越發明顯,流量業務已經發展成為中國移動業務收入的第一拉動力。是以,如何在流量上做文章顯得更加重要。

另一個不容忽視的現象是,2014年以微信電話本為代表的OTT企業紛紛推出了“免費電話”産品,蠶食營運商話音收入的意圖已經非常明顯。而根據筆者實測,所謂“免費電話”不過是營銷噱頭,通過流量計費算起來也并不一定能讓使用者占到便宜。是以說,與其讓網際網路競争對手推出流量計費的産品,不如自己主動出擊,推出以流量為主的計費政策。這不但符合技術發展的趨勢,也符合商業發展的潮流,更是使用者歡迎的選擇。

四、融合通信還要考慮清楚的幾個問題

除了上文講到的社交化和流量化之外,融合通信還面臨着幾個不容忽視的問題。可以說,這些問題如果不考慮清楚,這款被予以厚望的産品前途堪憂。

1.業務名稱:這樣高大上真的好麼?

不知道你注意過沒有,中國移動推出的産品通常都有種“神秘”、“高大上”、“有逼格”的氣質,比如:IMS、MAS、ADC……包括現在的融合通信。從業務名稱來看,使用者幾乎無法猜到這到底是幹什麼用的。而這,顯然是不符合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的産品規則的。業務名稱是産品給人留下的第一印象,如果無法吸引人,當然也很難獲得使用者親睐。

我鬥膽為中移動融合通信起個有話題性的名稱就叫“任信”,傳播起來更加友善“因為任信,電話随意打”“因為任信,流量随意刷”“因為任信,是以任性”,好聽、好記、好傳播,同時也更接地氣。

2.推廣方式:線上線下?從小到大?邀請内測?

一款産品能否得到市場的認可,除了産品品質和體驗本身,還有一個重要條件就是市場推廣。在移動網際網路時代,如何調動管道資源,如何宣傳推廣,如何積累口碑,如何引發事件都考驗着傳統營運商。

值得重視的是,在産品同質化嚴重的今天,融合通信這款産品想要取得階段性的勝利比如要把握好産品切入市場的時機和節奏,比如在4G網絡快速發展使用者紛紛選擇換機的時候,再比如使用者對微信等網際網路産品産生審美疲勞的時候,或者是某些重大社會事件發生的時候,如果錯過了發展良機,沒跟上發展步調,産品本身又無法帶來更多差異化的價值,結局是可以想象的。

3.維護支撐:誰來做?怎麼做?

按照網際網路世界的玩法,産品的更新疊代是十分必要的。是以,融合通信還應關注維護支撐的問題。當年紅極一時的飛信之是以逐漸淡出,其中一個重要的問題就在于維護支撐能力的薄弱。其中深層次的問題不便讨論,但就産品維護本身,現有的方式顯然并不适合一款産品的快速疊代與更新。

4.産品營運:好産品是營運出來的。

自從融合通信白皮書釋出以來,業界一直認為中國移動正在以微信作為“叫闆”對象,無論是産品功能還是界面都有不少模仿的影子。這就牽扯出另一個問題,産品到底可以解決什麼問題?在這方面,中移動應盡快抛棄“競品思維”,轉向“使用者思維”。多從使用者的角度思考問題,為使用者解決問題,同時把這個資訊以某種恰當的方式傳達給使用者,這恐怕是要營運好融合通信這款産品的關鍵之一。

五、融合通信要處理好的四個關系

除了以上幾個問題外,我還注意到中國移動此次推出的融合通信不單是移動的産品,更希望“三新”能夠成為産業共識、行業共識。是以,除了自身還應當處理好幾個關系。

1.處理好與終端廠商的關系:怎麼原生?

要說融合通信最重要的一個賣點便是終端原生(Native),也就是說在終端中自帶融合通信功能。這與終端預裝還是有很大不同的,原生的方式與終端硬體的配合将更加協調、更加順暢,體驗也會更好。然而,要終端廠商配合原生融合通信其實并不容易,弄不好還會影響終端本身的銷量。是以,如何發揮産業号召力,建立風險分攤利益共享的機制将是此舉關鍵。

2.處理好與競争對手的關系:互聯互通?

行業評論家笨手蛇曾撰文指出,“産品相對封閉的特點是比較明顯的。盡管中國移動擁有龐大的移動使用者群。個人認為這種封閉性帶來的缺陷也将在商用後從實際效果上表現出來。這個和iMssage必須都是iPhone使用者的道理類似,體驗并不夠好。”是以,如何處理好三家營運商的競合關系,建構開放互聯的業務關系也顯得十分重要。

3.處理好與裝置廠商的關系:異廠家互聯是難題

融合通信涉及營運商的網絡改造更新,要保證端到端的業務體驗不出岔子,必須要做好全程全網的網絡測試與保障,是以要在多裝置、多廠家複雜環境下做好異廠家互聯,而這顯然也是需要付出極大努力的。

對于眼下的中國移動,融合通信絕對是個好東西,但要做好是真不容易。就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融合通信:Unified Communication,簡稱UC,也常翻譯為統一通信。融合通信是指,把計算機技術與傳統通信技術融合一體的新通信模式,融合計算機網絡與傳統通信網絡在一個網絡平台上,實作電話、傳真、資料傳輸、音視訊會議、呼叫中心、即時通信等衆多應用服務。

2014年3月中國移動将放棄短信推融合通信直面微信競争。

融合通信(UC)包含許多種通信系統或模式,其中包含統一訊息,協作,以及互動系統,實時和近實時通信與交易申請等。

從企業機構的通信業務來看,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企業内部人員之間的通信,主要以有效協同工作為目标;二是企業與客戶之間的通信,一般以聯絡中心/呼叫中心的形式存在,并與企業的CRM(客戶關系管理)系統密切配合,以便企業最大限度地提高客戶滿意度和忠誠度,由此為企業帶來更多的商機。不論是企業内部通信,還是企業與客戶之間的通信,都将是融合通信的巨大應用領域。

融合通信業務是指基于能夠提供包括語音、資料、視訊和多媒體業務資訊通信技術開展的全業務服務,目前全球主流電信營運商都紛紛地将融合通信業務定位為業務和技術發展的核心方向。

四大原因:

一方面,随着IP技術的迅猛發展,日益開放的電信業務市場不斷湧入新的競争者,傳統的語音業務特别是固網語音收入增幅減少甚至下滑,這迫使營運商特别是固網營運商不得不通過融合通信尋找新的業務發展空間。另一方面,随着部分營運商進入融合通信業務領域以及一些傳統IT公司、IT服務商不斷地推出大量的基于IP網絡的融合通信業務,電信營運商為了在競争中不落後于擁有融合通信業務提供能力的IT公司和IT服務商,迅速地進入融合通信業務領域,在增強自身融合通信業務提供能力的同時向IT服務能力滲透。其三是,廣大客戶完全不滿足基于單業務提供的上一代電信業務,需要能夠為其提供融合通信和IT以及業務流程系統整體解決方案。其四是,電信營運商具備強大的基礎網和業務網是融合通信最堅實的基礎。"融合通信"在各大電信營運商開展對中心企業資訊化業務和服務中已經得到最大地展現,為了滿足客戶特别是政企和商企客戶這種"全業務"需求,電信營運商率先提升其業務網構架和搭建業務平台為各類客戶提供融合通信業務、IT業務和ICT業務。本文以中國電信在"商務領航"平台提供"融合通信"業務經驗從業務模式和技術模式二方面來闡述下一代"融合通信"技術演進的設想。

事實證明,"融合通信"已經成為目前電信營運商業務轉型的主要方向之一。但是,在進入"融合通信"市場的過程中,認識是否清楚、定位是否準确、能力是否具備、自身有哪些固有的優勢和資源、在産業鍊合作過程中能夠整合什麼樣的資源、依照何種業務模式和技術模式發展等,這些問題都将直接影響到拓展"融合通信"市場的成敗。

開放式的"融合通信"業務模式

在"企業資訊化服務"的實踐中,我們知道必須演進傳統電信營運商的業務模式為開放式的"融合通信"業務模式。

電信營運商一直都提供完整的通信産品。如電話、傳真、寬帶接入等,乃至目前大量的增值服務類産品,如企信通、企業總機、呼叫中心外包、企業郵箱、視訊監控等,無不是電信營運商"構想"好使用者的需求和業務使用"場景"而獨家推出的,使用者隻有電信産品的"使用權",沒有電信産品的"創造權",這樣的環境是十分不利于"融合通信"産品的使用者适配度、豐富度和滿意度的,是以營運商的市場引導的要求也隻能停留在表面。在中國企業的資訊化服務方面,上述服務和産品模式的缺陷更加突出。企業是電信營運商的理性使用者,企業有對電信産品的理性考慮,企業了解資訊化的重要性,同時企業有完整的資訊化思路,有更加強烈的為企業生産服務的資訊化産品創造原動力,在"商務領航"産品的推進中發現需要營運商的整套産品的企業幾乎沒有,企業更需要的是引用電信"融合通信"能力的個性化的二次開發産品,是以改變企業資訊化的程序由電信營運商一家來推動的模式為由電信營運商"築巢",應用提供商AP和企業使用者三家互動,共同推進的模式會大大加快企業資訊化的程序。當然作為主導電信營運商為新的服務和産品模式先行示範是十分必要的。企業資訊化服務和業務模式的演進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

1、積極有效地開放電信已經被市場接受的"融合通信"能力、IT能力和目前已經建設的ICT能力,讓各類AP一起共建以電信營運商為核心的基于"融合通信"的資訊化服務生态村,同時電信營運商還要做好示範。

2、在電信業能力開放的大潮中中國的電信營運商已經站在市場的前列,最成功的案例就是短信業務的迅猛發展。事實同時也證明隻有衆多AP的參加和中國元素的加入,生成的業務才是本地化和有良好的業務體驗的業務。

3、積極有效地降低電信能力的使用門檻,從技術上保障企業使用者、AP的電信能力調用簡單性和有效性。

4、電信"融合通信"能力要和企業的生産流程和管理流程挂鈎,使電信"融合通信"能力的使用能加速生産流程的運轉和管理流程的高效,最終實作資訊化促進營銷能力、生産能力和管理能力的提高。這方面的案例在中國的企業生産過程中已經大量湧現出來了,但目前還處于原生态的狀态。

5、在基于"融合通信"的企業資訊化市場需要支援三大商務模式,AP業務自營模式,适合于業務的哺育期、營運商提供通道合作,業務上為通道占用型。AP業務承載模式,适合于業務的成長期,營運商提供資源合作,業務上為資源出租型。AP業務托管模式,适合于業務的成熟期,營運商提供産品合作,業務上為市場共享型。

6、在企業資訊化業務的盈利方式上營運商從儲存或逐漸減低前向收費,轉向積極發展和拓展後向收費,AP則積極發展業務分成。探索開拓後向收費為目标的商企客戶服務盈利模式不僅是目前電信行業競争中處于劣勢的固網營運商的必需,而且是下一代電信網盈利必需的商業手段。在後向收費模式中則大量開拓推式業務,如廣告、主動營銷、消息提示等。

7、在企業資訊化業務中使電信營運商的"融合通信"業務從外挂方式向内嵌方式演進,從拉式(PULL)業務向推式業務(PUSH)發展。

開放式的"融合通信"技術模式

擺在電信營運商面前的下一代電信網的發展有二大主流方向:傳承電信網業務和技術模式的NGN和IMS體系和基于NGI的創新型的智能節點重疊網(P2P),但本文是主要以NGN和IMS體系開展"融合通信"業務的技術模式展開的,因為筆者認為NGN和IMS體系更适合中國的電信營運商"融合通信"業務的發展和演進。筆者認為基于NGN和IMS體系更易對客戶提供電信級的"融合通信"業務和服務,也能可靠地實作國家交給大型國企――電信營運商的業務和服務的監管責職。

在基于NGN和IMS網絡體系架構中,IP多媒體業務子系統提供了傳統電信網不可比拟的豐富和全新的多媒體業務。但在上節開放式的"融合通信"業務模式中提及的豐富和全新的多媒體業務已經不可能由電信營運商一家完成,電信營運商可以作為信任域提供電信營運商的多媒體業務,第三方合作者作為非信任域提供更大量的多媒體業務,為此在NGN和IMS體系架構必須SACF(業務綜合接入和管控功能),通過SACF電信營運商友善的實作對信任域和非信任域提供的多媒體業務的開放和業務管控。SACF主要功能可以定義為:多媒體業務接入管控、多媒體業務引擎。本架構和體系已經在中國電信"商務領航"平台進行了試驗性應用。

多媒體業務引擎是電信營運商"融合通信"業務開放的實作實體,它提供三大能力:

1、電信營運商多媒體業務開放的二次封裝接口,以Parlay X 、Parlay API、SIP Servlet、JAIN API 、HTTP XML為主。

2、大網能力不達的業務網關,完成多媒體業務的适配和業務流的儲存等功能。

3、大網能力接口(含信令适配),完成電信基礎網,業務網,VAS平台能力的接入。

"融合通信"業務和服務管控實作實體,它提供五大能力:

1、 接入控制完成綁定關系鑒權和會話鑒權、能力鑒權、負載均衡、路由配置設定 、會話控制(Token生命周期管理)。

2、 配置管理元件完成業務引擎配置(增、删、挂起、恢複)、業務引擎能力配置、訂購關系配置、綁定關系配置。

3、 計費管理完成實時詳單計費、接收并記錄業務引擎上傳的非實時詳單、向支撐系統提供詳單等。

4、 故障管理完成故障級别管理、故障告警方式管理、實時檢測業務引擎的運作狀态、實時檢測服務開放門戶的運作狀态、各業務引擎運作狀态和性能顯示、服務開放門戶運作狀态和性能顯示。

5、統計分析。

目前電信營運商的網絡和支撐系統的構架(俗稱大網能力)已經相當複雜,在基礎網上已經有PSTN網、PHS網、信令網、軟交換網、IP網際網路、CN2骨幹網、IP城域網、傳輸網、服務和支撐網等,在業務網上有綜合業務管理平台、門戶和用戶端、充值和支付平台、互連星空平台、商務領航平台、語音類業務平台、視訊類業務平台和資源類業務平台等。電信營運商在提供"融合通信"業務和服務時往往會構架一個一個業務孤島和資訊孤島,每個業務平台都在重組大網能力形成"融合通信"業務和服務,這種業務網"融合通信"業務和固網生成模式大大增加了"融合通信"複雜度和業務成本,這點在"商務領航"業務提供中已經成為發展的瓶頸。而且衆多的平台的湧現的提升又形成了一個個資訊孤島,使電信營運商對于豐富和全新的多媒體業務管控變得十分困難,是以通過SACF(業務綜合接入和管控功能)為封閉的電信基礎網和業務網構架一個業務開放層既完成了"融合通信"業務的開放和管控更形成"融合通信"業務和服務的資訊化"生态村",大大地豐富和發展了電信營運商"融合通信"業務和服務的能力。

基于"融合通信"NGN IMS通信的業務開放層同時又是電信營運商的業務重組和重構的實作層,電信營運商在統一"融合通信"的能力集後可以解決目前企業需求差異化和個性化散、亂和雜的難題:電信營運商需要的"融合通信"産品的"通用性""普适性"和商企客戶對融合通信"個性化""差異化"實際需求的結合點。

電信能力開放的技術創新點

在企業資訊化服務和業務模式和技術模式目标确定後,技術的創新是關鍵。電信能力的開放要取得市場的認可必須通過技術創新來降低電信能力使用的門檻,是以在電信能力和企業應用之間必須構架一座橋梁,那就是業務引擎。業務引擎是電信能力對于企業AP應用的翻譯器,即異構網絡的中間件。業務引擎一面指向企業的AP應用,另一面指向電信的業務能力,符合嚴格的電信級的要求。在這方面國外的主流技術有Par-lay技術、SIPServletAPI、JAIN等。目前國外異構網絡的中間件隻局限于電信業務網信令管控和企業AP的API翻譯,沒有涉及業務能力增強部分,但對于國内現網的具體情況,業務引擎必須增加電信業務網能力不足時的業務能力填充,以達到業務的現網可用性。

電信"融合通信"能力開放的技術創新點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

1、電信通信能力的開放已經走過了電信業務仿真、電信能力的IP化程式調用、基于事件驅動的通信能力調用三大階段,這裡除了國際主流技術的引進,也有大量中國通信技術人員的創新,電信能力開放技術手段應該跳過仿真和程式調用直接采用以事件驅動的模式,因為該技術手段的應用更貼近企業客戶服務消費習慣。

2、業務引擎内含管控和業務兩大能力,管控能力是主體,業務能力是電信業務網能力不足時的增強,尤其在現網轉型還存在許多不盡如人意的現階段,即便在軟交換完全成熟時也不可能具備海量能力。業務引擎的業務能力增強應基于電信大網能力不足時的填充原則。

3、積極引進消化國際成功的技術,創新國有或營運商的技術标準,以管控信令翻譯為核心形成IMS的SACF的定義是我們研究的一個重要方向。

四.合作共赢推進企業資訊化

通過價值鍊管理,打造互惠共赢的合作模式:中國電信通過聯合多家合作夥伴,開放電信營運商的産品和業務的能力,實作産業鍊各個環節的資源共享和優勢互補,進而成功打造了"商務領航"融合通信産品和服務的互惠共赢合作模式。該模式依托中國電信的品牌、産品、服務、網絡、管道和客戶資源優勢,逐漸形成以電信營運商的"融合通信産品及服務"、軟體公司的"軟體産品及服務"、裝置資源擁有者的"裝置資源及服務"、研究咨詢機構擁有的"技術資源及服務"、中介機構擁有的"客戶資源及服務"的捆綁營銷模式和利潤配置設定模式,以整體服務優勢吸引更多企業選擇公共應用服務平台模式支援其資訊化,促進在多赢目标下的整體盈利,建立合理的利潤配置設定機制,進而使應用服務營運商、軟體商和資源提供方的收益分成和利益共享成為現實。因為"商務領航"的推出,大大降低了企業實施資訊化的門檻,減輕了資金壓力,受到企業的普遍歡迎,也得到各級政府部門的充分肯定。

例如,中國電信推出了"号碼百事通"業務。這一系統将承載涉及全市企業發展整個過程的相關内容,政府部門、公益性機構、商業機構都将納入其中,進而支撐上海企業公共服務平台的運轉,實作企業需求與服務供給的有效銜接。采取"政務加商務"的模式,不斷豐富"号碼百事通"的服務内容,向"一站式、多功能、高效率"的綜合服務方向努力。

五.資訊技術發展的和諧之路

電信網絡、業務、服務轉型的時代賦予了中國資訊産業各類技術人員巨大的機遇,但我們的技術能力不是極大提升而是十分不足,是以非常需要合理調配群組合我們的技術隊伍,在技術的創新階段競争不應該是主流,我們更需要的是合作,我們不應該把我們有限的技術力量堆放在相同或相似的少數課題上。我國3G移動的TD-SCDMA技術和視訊AVS技術為我們帶了個好頭,筆者呼籲,在IMS架構中的"融合通信"SACF部分,我國的技術人員協作奮鬥拿出中國自己的标準,創造我們的裝置,最後造福于商企客戶,為商企客戶提供資訊化全面服務。

全媒體融合通訊終端概述

全媒體融合通訊終端,作為網動A8智慧雲視訊平台的核心元件之一,它能夠自由接通多種軟硬體的多媒體通訊系統,并将各系統的音頻、視訊、資料等進行統一采集、組合和分發推送,成為聯接各多媒體通訊系統的智能排程樞紐,它采用營運級硬體配置,全球首創的全媒體、多協定、跨平台一體融合技術,可通過網絡将不同廠商的會議MCU、視訊監控裝置、H.323/SIP硬體終端、VoIP語音網關互相融合,并經過合屏、混音,重新壓縮後再次釋出到視訊會議、Flash直播、全自動錄播乃至大屏顯示等系統。該産品内置十餘種功能子產品,各功能子產品以插件的形式獨立運作,系統安全、穩定、便于維護、擴充和更新,在豐富使用者業務應用的同時,能大幅降低使用者運維費用,保護現有投資,可廣泛用于各行業。

可應用場景

首長督查、應急指揮:對于公安、交警、人防、城市管理等部門應對突發事件的關聯需求,網動全媒體融合通訊終端能夠有效地将現有的應急指揮排程、軟硬體視訊會議、視訊監控等"孤島"通訊系統融合到一起,該裝置可同時将來自各大系統的多路視訊畫面重新排列後輸出到大屏顯示,并做合屏壓縮後再傳輸回去,此外還支援無線電台、對講機、GSM/CDMA手機、智能手機、平闆電腦等移動終端的接入,進而大大簡化系統內建環節,協助使用者快速反應,有效地實作了應急系統的統一部署、統一指揮、統一排程。

大型視訊會議:企業集團、政府、公檢法、軍隊等大型使用者往往已經部署了從總部到二級機關的硬體視訊會議系統,而二級到三級、三級到四級機關則可能部署了其它廠商的會議系統,或者幹脆因為資金及網絡條件不滿足而沒有部署。這樣造成的問題是,總部無法充分利用三、四級機關已有的視訊會議裝置來組織全網級的會議教育訓練,因而難以迅速傳達各種會議決策,也無法傾聽來自三、四級機關的心聲。現在通過網動全媒體融合通訊終端,可以打通已經部署的各個廠家的視訊會議,将來自各大系統的多路視訊畫面重新排列、合屏壓縮後再傳輸回去;借助網動視訊會議系統,還可将行動電話、智能手機、平闆電腦,或是三、四級機關加入進來;使用者無需重複投資建設,即可快速組建一個全網級的視訊會議系統。

融合通信系統概述 企業級通信交換機,TATA融合通信系列産品,是北京世紀奧通科技有限公司針對滿足企業節約通信成本、建立綜合業務呼叫中心、内部通信網絡的業務需求,所推出的全新一代企業級IP 多媒體通信交換機系統。

該将高端語音和資料應用完美結合在一起,同時提供各種易于使用的工具,完全內建在這個極具成本效益的平台之中,具有使用簡便、成本效益高、相容性強、擴充性好等特點。除支援傳統電話交換機的語音通信功能外,還可提供基于NGN(下一代網絡)的IP語音通訊增值功能;不僅實作異地分支機構之間的免費通話,而且支援移動辦公、無線分機;既能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又可降低客戶的總體擁有成本,使企業輕松擁有最先進的通信服務。 融合通信産品特色 來電彈屏:

全中文來電顯示,電腦自動彈屏,直覺了呼入人員資訊。可結合OfficeOutLook或公司CRM等系

統,讓資訊更加豐富,全面提高服務體驗;

點選撥号:

将同僚、商務聯系人、家人、朋友的通訊号碼統統導入系統,實作一點即通;

立即回呼:

當使用者用被呼号碼回電時,無需總機轉接,直通到剛才呼叫客戶的分機。避免客戶呼到總機,因

無法尋找到人員而錯失商機;

通信管理:

提供了豐富的通訊管理功能(來電、去電、未接、錄音電話等),還可按照時間段、來電身份、

去電身份來進行查詢所有的通話記錄。可以記錄數十萬條,注意滿足未來幾年的查詢需要;

語音信箱:

可為您的座機設定一個語音信箱,并可通過遠端下載下傳留言,不再漏接任何重要的業務資訊;

離位轉移:

當離開座位時分機可關閉呼入,有來電轉移到指定分機或通過手機短信提醒來顯資訊;

電話會議:

提供了基于PSTN的電話會議系統,通過座機、電腦就可以很容易的召開一個電話會議;

呼叫中心:

含人工坐席、自動呼入配置設定、呼叫控制功能,可以CRM結合應用。采用多網融合技術,使使用者以較小的投資,具有極高的成本效益,符合中小企業的财政預算;

電話錄音:

分時段、分号碼靈活設定電話錄音,儲存在電腦之中無需擔心内容大小

随時查詢;成本管理:

本地列印,無需往返營業廳,可分時段、分座機生成通信費用報表,企業随時了解通訊成本。

折疊編輯本段融合通信前景

融合通信是以IP通信為基礎,以VoIP、視訊通信、多媒體會議、協同辦公、通信錄以及即時通信等為核心業務能力的,無論使用者在哪兒都可以接入到網絡享有統一通信的各種服務;統一通信平台還可以使使用者通過多樣化的終端、以IP為核心的統一控制和承載網以及融合的業務平台實作各類通信的統一和使用者體驗的統一。統一通信能夠适應不同行業甚至不同企業的通信需求,與企業的應用相結合,例如可以與OA/CRM系統、郵件和辦公軟體以及第三方應用的內建等。融合通信有三大特點:(1)業務融合(視訊、話音和資料),(2)電信、網際網路、IT三個領域互動,(3)企業應用特點顯著。

鑒于融合通信的優越性以及融合通信在未來的發展,現在國内已經有中興、華為、網經科技、網動網絡科技等廠家加入到融合通信産品的研發和生産,在國内也占據了一定的市場,打破了思科在國際市場上的壟斷。

折疊編輯本段四大變革和挑戰

随着企業内部、供應商和客戶之間的溝通越來越緊密,通過統一通信實作工作協同的訴求已經越來越強烈。"統一通信"也正朝着提供"任何時間、任何地點、任何裝置"無差别溝通的目标大步邁進,在這個過程中,随着技術的變革和演進,移動性、視訊化、雲協作和社交元素增加将成為統一通信未來發展的四大趨勢。

一、移動性

即時通信軟體以超過80%的裝機量占據智能手機APP的頭把交椅,微信獲得的巨大成功更是讓業界垂涎。

移動性天生就是統一通信的重要特征,統一通信的移動性,不僅僅隻是實作基于企業通信的即時通信、點對點電話等功能,同時需要具備全面的統一消息、音視訊會議管理,提供高安全性(如移動裝置終端丢失後的資訊保護)、極佳的移動操作體驗、與桌面軟硬終端的操作協同等特性。

借助APP,使用者可以通過移動網際網路實作進行高品質的語音通信、基于企業通信錄的會議、與團隊成員進行群組圖文分享等協同作業。

二、視訊化

視訊通信的目标是實作所有的企業員工均能在自己的辦公位置上(可能是辦公室、機場、酒店或者家裡)加入到會議中,而不是必須打開電腦或者到公司的會議室去。其能大幅降低企業會議成本、加速決策速度,可以預見這一特性成為一項殺手級應用。

視訊應用的2種場景:

一是針對組織内的辦公協同,需提供更經濟的、更簡便的視訊/資料會議系統,供一般使用者使用,以PC、Pad和手機上的APP為主,無需高清,其對資料共享的要求強過視訊,典型如佳和通信"企信";

另一應用,向行業化方面演進,目前的高清視訊會議系統、遠端醫療、遠端教育、銀行VTM(遠端櫃員系統)均是具有代表性的行業應用。

三、雲協作

ABI Research的研究報告顯示,在全球統一通信使用者中,基于雲的使用者占比将從2010年的8%,提升到2016年的36.3%。

企業一方面可以利用雲的能力,将統一通信和協作應用(如視訊、Web會議、即時通信等)通過虛拟化技術進行雲化,以降低企業部署成本。另一方面,企業可以根據自身情況選擇公有雲、私有雲或者混合雲的部署模式,提供統一管理和維護,降低企業IT管理開銷。随着雲服務的進一步發展,将會出現提供統一通信和協作的雲解決方案服務商,企業可以将其通信業務(包括通信架構和業務軟體)完全托管于該服務商。

四、社交元素增加

企業的溝通将是全方位的,不僅是企業内部,也包括與所屬集團企業、供應商和管道、客戶等溝通。由此企業2.0核心概念中的企業社交需求也逐漸浮出水面。一種思路是面向可信的企業關系方,通過統一通信和協作平台提供内部管理社交圈業務-内社交能力,另一種思路是希望統一通信平台能夠與公衆社交網絡如Facebook、微信等無縫對接,提供外社交能力。

佳和統一通信行業分析師認為:面向企業的統一通信總體上應是建立在一個有組織,可管控的通信協作平台上;社交也應基于此考慮。企業對于社交圈設計将會同時支援前述兩種思路,對于營銷推廣、服務支援等面向公衆的業務可以通過外社交,其他則通過内社交呈現,并對此進行安全管控。

統一通信在上述四個領域将步入快速發展階段,在改變企業通信方式的同時,也更大的改變着企業營運方式,并推動企業業績穩步增長。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