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職言:隻花一進制的顧客比花一百元的顧客,對生意的興隆更具有根本的影響力。
一、支付與支付系統的概念
支付,簡單來說物品交換的過程,以物易物,或者使用一般等價物的金錢進行購買物品的過程,或者将人民币專為外彙等等,都可以泛指支付。
再來了解下支付系統的概念(來源于網絡):支付系統伴随着電子商務的出現而出現,為各類電子商務經營活動實作線上收付款交易,以及管理交易資金等功能,是具有一定獨立性的内部系統子產品。

概念太模糊了,簡答來說就是:買方付款,賣方收到款,中間看不到的手是資金流動和結算管理。支付系統的核心,就是給各類業務場景提供支付能力。
生活裡常見的例子,早上買個早餐,商家擺出一個二維碼,我們用手機掃碼,輸入一個資料,然後确認支付,支付成功後,商家收到錢(也有可能是隔一天收到錢T+1),完成這筆交易的全過程,就是支付系統在其中起作用。
二、支付場景及常見支付方式
在數字貨币的年代,除了常見的實體消費,購買實體物品外(如實體店鋪、電商),現代人逐漸偏向于精神層面的消費。在現有各大應用中,網際網路廠商們也在謀劃着引入不同的支付場景,促進使用者“消耗”數字貨币,以滿足使用者的精神追求。
下面是幾種支付場景,看看你有沒有對号入座:
1)知識付費:常見的有得到、喜馬拉雅、樊登讀書等;
2)娛樂付費:常見的還有抖音、快手、小紅書等;
3)社傳遞費:常見的有微信紅包、邀請碼等;
4)P2P理财:基金、股票等;
在日常生活中,支付場景有很多,如今涉及金融的企業所衍生支付方式呈現多樣化。常用的有支付方式兩種形式:一種是直接對接銀行作為扣款管道的。而另一種也是使用最頻繁的,統稱為第三方支付,例如微信支付、支付寶支付、銀聯雲閃付、快捷支付、網銀支付等。
根據不同的業務場景選擇不同的支付方式,盡量挑選安全性較高的且常用的支付方式,避免在财務結算時産生不必要的糾紛。
值得一提的是,自2018年6月30日起,央行推行網聯後,第三方支付平台都需要先接入網聯,然後由網聯統一對接各銀行金融機構,再完成支付,使得第三方支付平台資金流向更加透明和安全。
三、支付的實作方式,以微信支付為例
在了解了支付和支付系統的概念後,也對現有的常用的支付方式有一定的認識,我們來研究下支付背後的邏輯。
下面以微信支付為例,以下餐飲行業app原型demo均為個人而非商用作品,僅此文章使用。
使用者下單支付的業務流程可以分為6步:
1)挑選商品
2)加入購物車
3)确定訂單
4)立即支付
5)微信支付确認
6)收到支付成功消息
使用者下單的邏輯如下圖所示:使用者操作下單後,業務系統将對該使用者的基礎資訊進行校驗(像使用者登入資訊、會員資訊、訂閱資訊等),通過後,進行基本的前後端的校驗(檢驗建議前後端都需要做,以前發生過隻有前端做了校驗,後端沒做的校驗,導緻某“進階”使用者可以通過修改前端頁面直接完成支付的情況),之後由業務系統生成訂單,發起支付,支付完成回調,更新狀态後下發消息。
其中需要注意的一點是,回調之後需要以訂單的狀态判斷是否下發使用者下單成功消息,避免系統查詢已經下單成功了收到下單支付成功消息,但實際上系統還沒有支付成功,還處于支付過程中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