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400個真實故事:沒給孩子選更好的學校,結果怎樣了?

擇校這件事,對家長們真的是“痛點難點”。每個家庭完全不同的基礎條件和價值觀,做出的選擇肯定是千差萬别的。

為了讓大家看見更多家庭的選擇,我們發出了征集:該不該夠一夠,讓孩子上一個更好的學校?怎麼的夠才是“值得”的?

一晚上,收到了近400篇洋洋灑灑的擇校心得,大家分享了自己給孩子選學校都想了什麼、做了什麼,現在娃在學校的狀态。

400多份,幾十萬字呢,我自己啃完了,也選了一些跟大家一起分享。希望這些真實的家庭和故事,能給大家一點參考。

家長們最糾結的幾點:距離、教育開支、到底适不适合我家孩子。

每個家庭不一樣,沒有固定的“最好的答案”,但我永遠相信,比答案更珍貴的,是你的思考。

400個真實故事:沒給孩子選更好的學校,結果怎樣了?

1

家門口的 vs “更好、但更遠”的

在投稿的幾百份裡,幾乎90%以上的媽媽提到,如果沒有辦法搬家,距離一定一定一定要第一位考慮。尤其是幼稚園。

@一顆小土星:

至少小班的時候,以門口公立優先選擇,等幼稚園中大班看孩子的想法,如果想去更有趣更好玩的學校我們也會支援。

@小毛驢:

每天接送來回就要單程20分鐘以上,真的會很消耗精力,特别是遇到雨雪,台風等日子,很崩潰的。

至于教學形式,内容,老師,是不是雙語,教不教音樂舞蹈藝術,教不教古詩算數寫字識字,這些很重要。

但是作為爸爸媽媽,我們的精力金錢時間也很重要,請留一點時間和金錢給自己,一個家庭,不是孩子好就大家好,而是要,大家好,孩子才能好。

400個真實故事:沒給孩子選更好的學校,結果怎樣了?

@大米  雙職工:

兩個人的工作比較忙,是以對距離非常看重,就是希望把每天的通勤時間省下來,用來陪伴孩子。畢竟壓力并不是一時的,壓力帶來焦慮,焦慮帶來壞情緒和亞健康,又可能會折射到孩子身上去,不值當。

@Wenzi :

本可以選擇更好的學校,但是距離會遠一些,最終沒有去。

低年級以養成良好學習習慣為主,這方面家庭教育影響會更大一些。

我們認為學習是終身的事,國小階段内容并不多,跟上并不難,低年級并不準備高強度的學習更多的内容。培養好習慣主動性以後,高年級會有助于她迎接更多挑戰。

目前孩子狀态也挺好的,課堂比較積極,作業也認真完成。課外的學的不太多,數學英語拔高一些,學得還不錯。

400個真實故事:沒給孩子選更好的學校,結果怎樣了?

但仍然有小部分的家庭,對于距離的問題,還是選擇了克服一下……

因為:“我最看重的問題,這學校剛好符合預期”

@一茉一芊:

我希望能為孩子創造很好的成長環境,哪怕學費貴一點,公立園除了夥食好,其他的我沒覺得有吸引我的地方。

我希望孩子能最少保證2小時以上的戶外活動時間,是以打算下學期轉入私立園,學費是公立園的3倍左右,但是場地非常大,是一所森林幼稚園,仿照國外進行自然教育,孩子每天有很多戶外活動時間。

@ 長毛の湯圓:

初高中是可以憑成績入學的。國小沒辦法考試入學,就不願意接受他去一所太普通的學校,想努力去夠一下口碑實力中上的學校。

如果是自己努力過後失敗,我認輸得心甘情願。

400個真實故事:沒給孩子選更好的學校,結果怎樣了?

@田田:

目前在一家老牌私立幼稚園,離家4公裡,接送是有挑戰的。去年考慮過要不要就近換公立園,娃堅決不同意換園。現在認為沒有換園是很正确的決定。

“好”是一個多元度的評價,要面面俱到是不現實的。家長可以列個清單,找出自己最在意的方面,標明後先讀一學期,看看孩子反應。如果隻看一條,就是:相信孩子的感受。孩子的感受是最真實的。

最重要的是,孩子喜歡幼稚園,每天都想去幼稚園,每天都贊美幼稚園的食物美味。我認為,孩子的感受是最真實的。

2

教育支出,該不該夠一夠?

學費、因為擇校産生的教育費用,就是沒那麼容易“克服”的又一座大山。

她們認為,可以夠一夠,因為……

@ 噜噜肉:

我是夠一夠讓孩子上更心儀的學校的。

距離靠搬家解決的。

學費方面,也激勵我的打勞工打工魂,具體做法就是跳槽,漲了一點,節流困難就開源。

我們是小月齡男娃,話也說不清楚,尿布問題也是沒那麼爽氣,是以想要師生比好的學校來照顧他,這個是最主要的原因。

國小我考慮的要語言,體育,數學不拔高自然進度的學校。國小輕松一點,國中開始沖一沖,縮短他整體發力的程序。

@淡媽 :

除了學費,孩子的時間也是很寶貴。

綜合了孩子上英語課外班的費用和時間成本,還有上課外英語教育訓練的效果問題,選了一所外教全天跟班的幼稚園。

目前,英語學習成果非常好。學費貴一些,但在能承受範圍。

400個真實故事:沒給孩子選更好的學校,結果怎樣了?

@Ina:

幼稚園來說,在上海,1萬元/月,不算便宜,優秀的師生配比讓小朋友對讀書上學有着非常高的熱忱。

為了好的幼稚園,我提前了一年去籌劃資金,去申請升職加薪或者跳槽,我盡力做到我的份内事,我不強求孩子,自己去盡力,但我心安。

我先生本來也不同意,後來嘗試了托班,确實這個幼稚園是很讓小朋友喜歡,現在也是支援我的決定。

我認為擇校要提前一年規劃,這樣才會不慌,臨時抱佛腳會加劇搖擺和内部紛争。

關于師資力量,盡可能的師生比高。

硬體環境,比如:廁所、要事後可以追溯的實時監控(家長可以不看監控,但監控要和警察局實時聯網,有必要時學校要可以調取監控)

辦學理念,和家庭育兒目标的一緻性。比如,我們希望娃在被尊重的基礎,好好吃飯睡覺,保持對英語的不抵觸,熱愛學習和探索,而幼稚園确實以尊重為前提來進行安排娃的生活,而不是有些幼稚園為了CD光牒行動強迫娃吃完飯菜等行為。

看着娃在托班一周就能适應集體生活,每天都嚷嚷要去幼稚園,覺得很值得,哪怕她學不到太多雞血的知識。

400個真實故事:沒給孩子選更好的學校,結果怎樣了?

什麼樣的情況,不要去“夠一夠”?她們這樣說:

@阿嬌:

家長能否接受花費了高額學費但是孩子不一定成績很好的這種可能,是夠一夠最需要考慮的因素。

我家孩子從小真佛系養大的,是以我沒去夠一夠,對孩子家長來說都太累了,會破壞家庭氛圍,是以放棄了擇校。老大讀了對口的公辦幼稚園和國小,學校老師生源都還不錯,孩子人緣也好,也相對會有自信,成績中等,但我覺得Ok。

我認為要去看到孩子,不要看太多外在條件,大部分的家長都是普通人,孩子也就是普通人,身心健康說說容易,其實真正要做到很難的,有時候不要太為難自己和孩子,适度地努力,合理地接受。

400個真實故事:沒給孩子選更好的學校,結果怎樣了?

@施公子:

父母應該首先想一想,這個夠一夠,是單純經濟上的夠一夠?還是精力、時間、費用全方面的夠一夠。

費用沒有影響到日常生活,我覺得可以夠一夠。但是這個影響生活到什麼程度,不能隻計算單純的學費。

學費隻是教育支出的一個方面,學校還會收取延時費,校車費,餐飲費活動費,乃至校服費、被褥費,都是和學費成正比的,另外,學費越貴的學校,小朋友課外學的東西就更費錢,參加的活動就更多,個人建議将學費*2,計算占穩定淨收入的比重,如果超過一半以上就不太建議了。

我們之前在民辦的雙語托班,月均8000,後來換到了目前的公立示範園,月均1000不到,一點沒有後悔,成本效益超高,至于英文,更是要吐槽之前的民辦托班,一年半學了24個字母,每天25分鐘外教,平攤到每個小朋友頭上2分鐘都沒有,我還得每個月花幾千到外面上課。

我知道之前一個月學費一萬七的學校,帶班外教一年一換,且不說外教是否有資質,還把外面英文課跟月一萬七的娃一起上(對的,他們有的還在外面上英文)。

除了沒有語言環境,沒有延時課服務,沒有遊泳池或者高端運動教育訓練,示範園其他真的哪哪兒都好,老師會觀察會引導,會有PBL的實踐,飯好吃,衛生有公示,每天兩個小時的戶外,下小雨也進行.....

省下錢去參加活動參加各種遊學營不香嘛?小朋友的成長需要一定的時間和空間去思考去試錯,而不是單純地去适應去記憶去為國小做準備。

幼稚園階段我更希望我的孩子stay foolish stay hungry,而公立幼稚園可以提供這樣的空間。

400個真實故事:沒給孩子選更好的學校,結果怎樣了?

@Nancy:

在家1.5公裡的地方有全鎮排名第一的幼稚園,隻比目前的多了500米,學費大概2.5W一學期,不是我出不起,隻是覺得沒必要,爸媽給中等偏上的學校讀那是爸媽的能力,想要好的學校,自己努力,憑本事去好的國小,求學的路可長着,不急于一時。

目前我兒子上一年級,選了家附近的公辦國小,孩子入學沒拿過筆寫字,沒上幼小銜接,開學時和老師說了我們的情況,然後我們就一步一個腳印地這樣一直在進步,我感覺很好。

我家的經驗是,注重幼稚園,幼稚園可以貴一點。國小,家長一定要和孩子一起找到适合自己的節奏,不能不卷,也不能太卷,這點一定是家長和孩子共同努力的。

@雪雪:

我覺得需要扣除掉必須花費項,再留出你的日常生活消費後,還有餘錢才能考慮好的學校。

因為生活是孩子成長很大的一部分,不能顧着學校丢了生活,緊巴巴地生活,父母沒有了歡笑和從容,孩子一樣不會好。

400個真實故事:沒給孩子選更好的學校,結果怎樣了?

3

适合孩子,也要适合家長

選出一家“适合孩子”的學校,這幾乎,是每個家庭的“統一答案”。

那怎麼根據自家孩子的情況去選?她們說:

@淵問 : 

已經就讀普通公立國小一段時間。目前孩子很喜歡學習,每天期待上學見到老師同學。

要說我自己,很後悔當年沒有進尖子班,因為我覺得和更厲害的人在一起更有動力。

但是對孩子,我不會放棄步行5分鐘的公立學校去選擇遠的私立或者更好的公立。

因為孩子本身就不是耐雞的早慧的孩子,也不夠自信,壓力太大加上因為距離導緻的睡眠不足,對她造成的影響遠大于學校的優勢落地到她身上的部分。

是以,一定不要跟風,根據自己孩子的情況和家長能付出的時間精力選合适的就好。沒有十全十美的選擇,也不要覺得一個幼稚園或者國小選錯了,就對孩子人生有多巨大影響。

400個真實故事:沒給孩子選更好的學校,結果怎樣了?

@ 蘑力菇:

我認為要基于自己孩子的特點選擇要不要夠。我的重點考量是,進入這所學校,我/孩子可能會遇到的最不利的是什麼?我的底線是什麼?

如果單純學業上“更好”,可以這樣想:如果父母比較強勢,有自己系統的邏輯和規劃,大可以選擇一家“輕松”的學校,比如“快樂教育”的公立學校,校内課業壓力比較輕,課餘有空間給到家裡“發揮”。

如果家裡沒有把握,還是選擇“嚴格”一些的學校吧,家裡做好配合,按部就班地把學校的任務完成即可。

@ Sylvia:

如果孩子慢熱,那最好選擇跟同小區大部分孩子一起上同一所幼稚園,這一點我也是後來才明白。

400個真實故事:沒給孩子選更好的學校,結果怎樣了?

@娜娜:

如果資金充足,沒什麼猶豫的,要談的是夠一夠,我猜測都是錢有點,但不是很多。

如果幼稚園開始就夠一夠,那你有足夠的精力,金錢幫他夠到18歲嗎?如果有,可以試試,如果沒有,可以讓自己沉靜下來,多看看小孩的未來,15年太長,人會疲倦,從國中開始,6年足以。

我會把符合小孩發展排在第一選學校,學霸可以選競賽路線,國中就要選可以參加競賽的學校,,如果是普通的,我覺得可以發展一個特長,走綜合路線,不過特長也需要精力,金錢,越多走得越遠。

無論怎麼規劃教育,父母的付出都不會少,不要想着偷懶。需要我們不斷學習,如果覺得有必要,可以請專業的機構針對你小孩出一份規劃也很不錯,但是家長還是要參與。

400個真實故事:沒給孩子選更好的學校,結果怎樣了?

@高興:

我們當時也考慮過擇校,是區内比較好的私立,需要搖号,距離5.6公裡,學費是正常私立國小學費。不過在大班的時候很仔細地觀察了孩子的學習狀态,得出結論,

她屬于普通娃,學習了解能力一般,可能适應不了重點學校的學習進度和強度,也許會導緻她很自卑。

本身孩子對周邊人的評價敏感,再考慮家庭兩個孩子在不同學習接送麻煩的原因,放棄了。

@源源:

我家選了示範園,現在非常後悔,以為示範幼稚園能關注孩子方方面面,沒想到,都是面子工程,家長代勞,孩子并未得到鍛煉,老師也缺乏包容心和責任感。

400個真實故事:沒給孩子選更好的學校,結果怎樣了?

@丁香結:

我家娃不是一個特别積極主動的學生,老師稍微嚴厲一點就會比較謹慎、害怕,不敢表現自己,他特别擅長數學思維,但在幼稚園一個班40個娃,也沒有得到老師特别的關注,是以兒子變得比較沒有自信了。

在升一年級時,我和爸爸考察了一所新辦的雙語私立學校,覺得更适合兒子。

費用方面呢,私立學校一年學費是10萬。家裡郊區有一個房子,把它出租出去,這樣學費支出加房租可以負擔得起。

兒子現在讀一年級下,在這個學校每天都過得很開心。學校的課程設定很合理,除了公立課程體系,還有另外一套校本課程體系,勞逸結合。

不管中教還是外教都非常認真負責,孩子有任何情況都和家長及時溝通。每個學期可以選兩門社團課,每門每周2節課,基本免費或收取很低的材料成本費,一個學期1000出頭,有體育類,藝術類,數學思維,程式設計等等,比到外面報班劃算巨多。

選學校心得,就是不要人雲亦雲,不要認為一貫以來的,大衆的選擇就是正常和正确的。

在讀私立學校前,我和老公也頂住了來自公公婆婆很大的壓力,尤其這所學校是開辦的第一年,有點像開盲盒,不過我們相信自己的判斷,結果也很不錯。

400個真實故事:沒給孩子選更好的學校,結果怎樣了?

适合孩子,還要适合家長。

@ 卡卡媽媽:

我和孩子爸爸醫院工作,早上7點出發上班前需要把孩子送學校,下午7點以後接孩子,沒有太多時間和精力去盯孩子學習習慣和其他方面,是以放棄了家門口的公辦。

去民辦可以解決很多實際需要問題,小班制可以讓每個老師了解孩子的行為習慣、更有針對性地去改變,省媽,硬體設施也很滿意,中午有宿舍,每日兩餐,校車接送。

400個真實故事:沒給孩子選更好的學校,結果怎樣了?

@ 思思:

很多時候讓家長為難的不是需要夠一夠的學費,而是入學以後和自己家庭差異很大的各項花費等隐形開支。

需要夠一夠的學校,意味着全方位都需要咱去夠一夠,學費咬咬牙交了,那學校裡後續的那些費用呢?當你交了夠一夠的費用以後,我們是不是對孩子的期望也往上夠了一個台階?我們自己節衣縮食的情況下平時的生活狀态是不是還能舒适平和?

我個人觀點是家庭教育永遠大于學校教育。

三年前給孩子選擇幼稚園的時候,我就是把自己需要的選項,按照優先等級一條一條地列出來,最後留下兩個幼稚園,選擇了第二梯隊的。

三年下來,孩子進步很大,非常喜歡自己的學校,和同學們關系都很好,即使打打鬧鬧也是很開心。而我們因為不用負擔太高的學費也沒什麼壓力,省下來的學費就帶着孩子到處遊玩。

真的,适合家長也非常重要。

我是全職媽媽,是以接送距離不在我的必選項裡面。但是對于很多家庭,它真的是一條硬杠杠。在前期認真,詳細,客觀評估孩子和家庭的狀況非常非常重要,一定不要想當然。

400個真實故事:沒給孩子選更好的學校,結果怎樣了?

@ Jean:

不要高估自己的心态,如果付出與收獲相差甚遠,帶來的傷害不隻是上菜小那麼簡單,如果娃成績沒有達到預期,心态可能會崩,何況現在教育均衡的走勢下,菜小還不一定培養不出好學生呢。

娃的學校管理比較嚴格,當初看中是因為晚上7點多放學,雙職工友好,老師負責,學費能力内,娃也适應。

教育趨勢越來越拉平均,是以放平心态,相信自己,相信娃,畢竟擇校後,我們還要生活,孩子後期還有長遠的教育投資。

400個真實故事:沒給孩子選更好的學校,結果怎樣了?

4

如果看完這些,你依舊糾結……

如果,看完了以上故事,你心目中依舊沒有很明确的答案,歡迎來到這一part,“如果隻能看一條”,她們說的是:

@娜娜:

清楚你希望未來的小孩是什麼樣的,在自己能力範圍内盡可能幫助他們,讓他們自信地走進學校,快樂地回家。

@淡媽:

永遠記住孩子的時間也是寶貴的。

@丹 :

不需要太多糾結和自責,在孩子的教育裡,父母平和的心态更重要。

@ 豌豆:

找到和你的孩子,你的願望比對的學校。不要輕信排名,也不要輕信別人的觀點。

@溫馨:

無論選擇什麼樣的學校,孩子好的學習習慣,培養娃閱讀,運動戶外,都是靠家長,老師學校不可能幫你做到這些,總之還是靠父母自己。

@景媽:

怎麼選都有利弊,好的一面也不是100分,不足的問問自己可不可以接受并加以彌補,選了就不糾結。

@半閑堂:

教育是一步一步的陪伴和引導,幼稚園國小階段,原生家庭營造的環境,更勝過大部分家長眼中的名校。

400個真實故事:沒給孩子選更好的學校,結果怎樣了?

@ singsing:

如果一開始夠夠選擇好的,後期如果能力跟不上,就會落到相對差的教育環境,這個落差對孩子和家庭都是比較難的。人生從“差一些”慢慢變好,總是看起來更充滿希望嘛!

@Lesley:

帶孩子去學校看看,一定要先做好鋪墊,讓孩子對國小有憧憬。

@蘇:

擇校可能不需要一步到位,根據孩子學習情況和家長經濟情況量力而行吧。

@想念:

多比較,最重要的是觀察學校裡學生的狀态。可以放學觀察孩子,還有接孩子的家長。了解你要了解的東西。

@莉路修:

選學校很重要,但好的學校也會遇見不合适的老師,壞一點的學校也會遇見負責認真的老師。

家庭和父母永遠是大海中的定海神針,無論外界環境如何,持續穩定的正向輸出是王道。好的學校也要學會對老師進行正向管理,良好溝通。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