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從“男兒三藝”管窺元朝體育特點和演化

作者:言史君

引言

元朝作為中國曆史上少數民族政權,不僅是因為其自身的民族身份,更是因為在其統治期間表現出來的民族特性。

從“男兒三藝”管窺元朝體育特點和演化

在冷兵器時代,蒙古族能統治中原,甚至把蒙古勢力範圍推進到歐洲、俄羅斯等地區。與其強大的武力值具有很大關系。

元朝統治集團能夠“變弱為強,以寡制衆”,與其民族的尚武特性分不開。

在元朝建立之後,以蒙古民族為首的上層統治階級,延續了注重本部族男子個人能力的傳統,在培養男子的尚武精神和以武為尊的民族習俗方面并沒有根本性改變。

“男兒三藝”是元朝體育活動的重中之重,也是元朝最具少數民族特色的運動項目。

别稱為“好漢三賽”,主要是包括賽馬、射箭和蒙古摔跤。參與對象以蒙古族的男子為主。

從“男兒三藝”管窺元朝體育特點和演化

這些具有代表性的運動項目,可以從中窺探元朝體育的風格和發展特點。

01 元朝體育運動發展與尚武傳統的延續

大陸西北少數民族的傳統具有崇尚武力的特點。這一點也展現在當時人們參加三藝的态度上。

在“男兒三藝”當中,如果有選手在賽馬、射箭或蒙古摔跤三個項目中,任意獲得一項比賽第一名,對家族、部落都是一種榮耀。

這種尚武的精神,也可以從元朝上層階層對中原科舉等文化活動的輕視可以看出。在相當一段時間内,一直存在對科舉考試的“存廢之争”。

從“男兒三藝”管窺元朝體育特點和演化

同時,為了不讓中原人反抗,在政策上也有不準南人習武等規定。

但是所有的部族對于“三藝”此類的賽事,則具有極大的熱情。

若是有人能在三項比賽中都奪得第一名。這樣的人幾乎是每個部落裡人人崇拜的榮耀,甚至可能被部族當中的百姓作為戰神來對待。

同時也可以借此成績得到當朝統治者的重視,進而獲得步入仕途的大好機會。

甚至更有甚者,在某些蒙古部落裡如果要選舉新的部落首領,還會把摔跤、賽馬、射箭等體育賽事,作為部落首領能否合格當選的必要條件,如果能在“三藝”中獲得良好的成績,才能成為部落群眾心中理想的首領。

從“男兒三藝”管窺元朝體育特點和演化

據說太祖鐵木真出生時,“烈祖異之,因以所獲鐵木真名之,志武功也。”可見蒙古部族的崇武的觀念上自統治者,下至群眾無一例外。

追溯元朝少數民族具有如此強烈的尚武色彩,與其獨特的生存環境分不開。

蒙古族建立元朝之後,在其日常的活動開展騎馬、射箭、摔跤等活動,很大的原因就是一直未能擺脫民族的生存習性。

在整個蒙古族,基本上都是“少婦能騎馬,高年未識書。”遊牧民族的生活,大多數的時間裡需要馴養牲畜,在廣袤的大草原上,人的足迹的運動極限是有限的。

若是以步力為主,會加大地消耗人的體力。是以騎馬作為一種友善的交通形式,在日常生活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從“男兒三藝”管窺元朝體育特點和演化

實際上不隻是放養牲畜需要騎馬,包括部族之間的聯系、戰争、遷徙等。

馬作為一種交通工具,都是不可或缺的。“胡兒五六歲時,即教之以乘馬……”幼時即開始學習騎馬,開始稍長則教之以蟠鞍超乘,彎弧鳴鋪,又教之以上馬則追狐逐兔,下馬則控拳擎張。學習各種有關騎馬的技能,是蒙古成員必備的生存技能。“少而習焉,長而精焉,不見異物而遷焉”,一輩子都不會丢下。

從“男兒三藝”管窺元朝體育特點和演化

元朝建立之後,無論是統治集團還是下層群眾重視騎馬是情有可原。即便如此重文輕武的中原民族,在騎馬上也不含糊。

但是把騎馬作為一項如此重要的賽事,來考驗部族子弟,元朝可謂是無出其右。

除了馴養牲畜,狩獵也是遊牧生活的主要内容之一。射箭的技術直接決定了狩獵過程中的獵物數量。

從“男兒三藝”管窺元朝體育特點和演化

射箭作為狩獵的技藝之一,主要還是因為在武器不發達的時代,弓箭的便捷性有利于蒙古等西北民族在遷徙中的便捷性。

“陰山鐵騎角弓張,閑日原頭射白狼。”弓箭在蒙古部族的日常狩獵和作戰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蒙古族幾乎是“唯力是恃,唯力是愛”在部族當中勇力出衆者,部落之間老少皆是敬重與佩服。

是以摔跤等活動才在蒙古族中大行其是。“旌旗蔽空塵漲天,壯士如虹氣千丈。”這種對兵士氣勢的恢宏描寫,表達了蒙古将軍領袖們的胸襟。

蒙古族在青壯年時期多有當兵從戎的經曆,在行伍之間,力氣大者在行軍打仗方面具有很大的優勢。

從“男兒三藝”管窺元朝體育特點和演化

這種當兵打仗,在戰争持續的年代,幾乎要到一個人老死之際。蒙古部族的尚武傳統是蒙古族建立元朝後,還依舊崇尚三藝等體育事項的觀念根源。

這也是元朝“三藝”體育運動中所表現出來的一個重要特點。

02 元朝體育運動當中表現出濃重的民族性

元代的少數民族,包括蒙古族、契丹族、女真族、回鹘、畏兀兒、黨項等衆多民族。具有濃厚的草原文化特征。

草原文化表現出來的陽剛豪放、和諧自然、開拓進取等特征展現了遊牧民族崇尚勇武的審美觀念。

元朝建立後,從部族政治走向封建國家。短期内無法擺脫少數民族自身的社會特點。在思想觀念上還保留有部落民族的色彩。

從“男兒三藝”管窺元朝體育特點和演化

比如摔跤這一項目,就來源于早期的博克摔跤,“搏克,為蒙古最嗜之遊戲,盛行于北蒙古,若逢鄂爾博祭日,則必舉行此技”。

早期的博克競賽,以生死為注,充滿了野蠻暴力。到元代演變為全國流行的競技運動。

是以在體育領域具有極大民族色彩。相關的蒙古部族成員,在和平年代,部族子弟要學習賽馬、射箭和摔跤,堅持蒙古傳統以來的習俗。

主要是,一來這些活動都是建立元朝之前,就已經在部族之間流行,符合元朝蒙古部族的習慣傳統;

二來元朝建立之後,政權具有排外的色彩,在思想、觀念、文字、生活習慣等各方面都在相當大程度上保留了自己的民族特點。

從“男兒三藝”管窺元朝體育特點和演化

“三藝”等體育活動在其民族生活過程中逐漸形成。

在地理環境、氣候、部落戰争、對外戰争等因素,使得射箭、騎馬、摔跤等在戰争中發揮了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馬背上的民族”是對蒙古生活狀态的寫照,蒙古以武力争奪天下,建立元朝後,也笃信武力的作用。孔武有力幾乎是一個合格的蒙古部族成員的象征。

03 “男兒三藝”的等體育項目等的具體内容

蒙古族傳統盛會那達慕上,射箭、摔跤、騎馬等活動都是大會上的必備項目。皇宮之中,每逢喜慶宴會,都有摔跤表演助興。

摔跤:參加比賽的人數不限,少則二、四人,多則幾千人。以偶數為準。女子在每年的那達慕大會上,也會參加摔跤比賽。

從“男兒三藝”管窺元朝體育特點和演化

比賽時,選手站立,不可抱對方抱的腿,也不許互相之間以跪的姿勢進行摔跤。比賽時不限時間,選手之間不會特意比對力量和體型相當的選手進行比賽,對手随機。雙方上場後互相抓住對方的胳膊,倒地之後允許比賽繼續,直到一方認輸。

一般而言,選手身穿銅釘牛皮坎肩,稱為“昭達格”,頭上戴着紅、黃、藍三色頭巾,腳穿花皮靴,腰紮花皮帶,下身穿套褲,脖挂五彩飄帶。

比賽時可以唱歌助威,比賽場地周圍觀衆席的圍坐。裁判釋出比賽訊号之後。選手之間立刻開展比賽。

射箭:主要是比賽箭術,弓箭的材料以牛角、皮筋、木頭制成。射程大概隻有十到二十米遠。

從“男兒三藝”管窺元朝體育特點和演化

分為騎射和靜射,箭靶以五種不同的顔色組成,稱之為“氈片靶”。

其中騎射需要選手騎馬與射箭同時進行,要從大概幾十米遠的地方射擊提前放在地面上的靶子,賽制簡單都以射中目标對象為勝。

靜射,是根據裁判密碼,射箭選手每人射四箭,每個人三輪結束,以中靶次數最多者為勝。因為騎射的難度較大,因而也更受蒙古族人民的喜愛。

從“男兒三藝”管窺元朝體育特點和演化

賽馬:比賽主要分為走馬、跑馬、颠馬幾種賽制最為常見。一般賽程為二十五到三十公裡左右,先過終點者勝。

一般而言,參賽者自願報名,不受年齡、性别等限制,少則幾十人,多則數百人上千。

結語

從元朝蒙古族的情況來看,“男兒三藝”此類的體育事項,是蒙古部族繼承自己文化傳統的一個表現,具有蒙古族的民族特色。

從“男兒三藝”管窺元朝體育特點和演化

“男兒三藝”這些體育事項,随着社會的穩定,其軍事作用逐漸減少,轉變為蒙古族人尚武觀念的象征性運動。元朝建立後,這些體育運動更多起到了一種健身娛樂的功能。

統治集團也有着居安思危的意識,有意地讓國内部族子弟學習,可以說尚武觀念始終展現于其中。

在新的環境下,所謂“男兒三藝”實際上也起到了一個教育功能,把蒙古民族的生活經驗傳給部族子弟,增強當時部族之間的認同感和凝聚力。

參考文獻

《元史》

《蒙古族男兒三藝》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