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期權的關鍵名額
期權是公司賦予員工的一個權利。員工可以選擇行使這個權利,也可以選擇不行使這個權利。
第一: 估值
實施期權激勵首先要對公司有一個初步的估值。
估值可以考慮公司的固定資産、品牌、現金等,合情合理。
确定總的股份數量。比如100萬股。
期權激勵一般不直接用股份比例,而是使用股份數量。
使用股份數量更容易計算,更直覺。
第二: 期權池:
确定估值之後,要确定期權池。
也就是總共拿出來多少股份和團隊進行分享。
一般會在10% - 25%之間。
這部分期權池一般是在企業的創始人名下代持。
企業股東可以通過合同進行約定,這部分期權池未行權之前是否參與分紅等等。
三:價格
就是員工購買的每股的價格。
不建議直接免費贈送。這樣會讓員工覺得期權沒有價值。
一般會采取比較低的價格。比如我們是采用了每股0.1元。
企業發展到一定階段,對後來加入的員工可以提高價格。
四:數量
根據員工能力和對企業貢獻程度,确定每位員工的期權數量。
這裡面需要考慮的是平衡和公平。
五:行權周期
期權的目的是希望員工可以與企業長期發展。
是以期權激勵一般都需要一定的周期。
業内普遍采用的方式如下:
整體的賦予周期是四年。
工作滿一年後,一次性給予期權數量的1/4
然後後面三年内,每個月給予1/48。
六:行權後的權利
期權不等于股份。
員工隻有行權之後才能獲得相應的權利。
員工行權的股權和公司的股東還是有差別。
我們實踐的方式:擁有一定的知情權、可以提建議,但無投票權。
七:離職如何處理
員工離職,如果他沒有行權購買股份,無任何問題。
如果離職員工手裡面有購買過的股份,則需要慎重處理:
很多網際網路公司的處理是允許離職員工持有股權的。
但對小團隊來講會帶來股權外流的問題。
是以我們的實踐是采取了強制贖回的方式。贖回的是按照員工行權金額的N倍來實行。
比如持有股權1年,按照1倍價格贖回。持有股權2年,按照2倍價格贖回。最高不超過4倍。
八:分紅
員工行權之後,是否可以參與分紅。
我們團隊實行的方式是可以。每年按照員工實際行權所持比例參與分紅。
分紅不在多少,更在于團隊的凝聚力。
九:憑證
員工行權之後要給予員工憑證。
我們是印制了股份證書。
當然也包括完整的合同。
十:并購
當企業發展到一定階段,會有投資入股或者收購等。
員工的期權、股權可以随着股東一起享受溢價帶來的利益。
以上主要觀點為知乎上一個專欄,忘記位址了。
2、期權相關的問題
1.1期權縮水
在美發行有隻儲存ADS,與普通股有對應關系,京東是每一股ADS=2股普通股

如果要期權縮水,隻要不停的增加普通股就可以了,定增、合并其他公司股權合并,發行可轉換債等等。
詳細見:https://xueqiu.com/7813497513/57281273
典型的例子,優酷,參考位址:https://www.huxiu.com/article/13987/1.html
階段1:上市,期權變為18比1,期權兌換股票這個比例大
階段2:在鎖定期間,直接增發,重新将比例方法,等到行權的時候,如果增發一倍,那麼就變為36:1
階段3:合并洋芋,股票稀釋,如果稀釋一倍的話,假設變為72:1
階段4:行權後分散到12也後發放,現在變為一起交,20%又沒了,
簡單計算:7.2萬期權的最後收益,每股20美元
階段4行權:7.2/72 * 20*0.8=1.6萬美金
階段2行權:7.2/36 * 20*0.8=3.2萬美金(假設也是按照一次行傳遞,需要交個人所得稅20%)
實際計算其實要考慮購買期權的價格和稅收,很多情況下縮水比後面二項嚴重
1.2、主要的問題
增發後會導緻股票稀釋,對應的期權也會稀釋
退出機制
退出的價格評估機制
普通合夥企業由普通合夥人組成。其中普通合夥人人數在兩人以上。
有限合夥企業由至少一個普通合夥人和至少一個有限合夥人組成。人數在50人以下
有限責任公司由二個以上五十個以下股東共同出資設立
股份公司股東人數必須在二人以上,二百人以下。
如果一個公司給你的是最終展現你有多少股份,工商注冊可查,比如:0.0001,或者更少,那是真愛,比不成熟的幾十幾百萬的期權更加靠譜。至少你是公司制度中的1/50,1/200,其他的如果沒有好的期權制度,還是老老實實拿工資,公司也沒把你當做股東,權利也義務是一緻的。
不否定期權,隻能說有比沒有強,玩法和套路太深,程式員一般搞不清楚。
如果一定要期權,已經上市的幾年的公司給出的期權更有說服力(畢竟一般不在做大規模的稀釋動作,另外期權合同很多坑前人都經曆過了),也是很多人的選擇。
要不就和《就算老公一毛錢股份都沒拿到,在我心裡,他依然是最牛逼的創業者》一樣,其實連期權的合同都沒有,别說股權了,在利益面前,沒人能都靜心,程式員更容易被忽悠和自我感覺良好所欺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