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台産品設計的“大中台+小前端”

二十年前,CRM叫九七。

那時,辦業務必須去營業廳。營業員在九七系統裡錄入使用者資訊、業務辦理資訊。然而,随着業務和客戶的增多,幾個人能開發搞定的九七系統,逐漸膨脹、臃腫。

這時,系統開始分成前端、後端。面向客戶的前端叫BS系統,面向網絡、運維的後端叫OS系統。

然而,随着時代的變化,系統平台化逐漸成為标配,基礎設施、人工智能各種領域不斷出現各類平台。同時,平台化對于軟體開發人員、企業都産生了很大的影響。

企業平台化源于以使用者為中心的産品出現,網際網路時代使用者是商業戰場的中心,為了快速響應使用者需求,系統必須走向平台化。通過不斷快速響應、探索、挖掘、引領使用者的需求,使得企業得以生存和持續發展。

  • 海爾早在十年前開始推進平台化組織的轉型,提出了“平台自營體支撐一線自營體”的戰略規劃和轉型目标。建構了“人單合一”、“使用者付薪”的創客文化,将平台化提升到了組織的高度。
  • 華為在幾年前提出了“大平台炮火支撐精兵作戰”的企業戰略,“讓聽得到炮聲的人能呼喚到炮火”形象诠釋了大平台支撐下小前台的作戰政策。
  • 阿裡通過多年不懈的努力,在業務的不斷催化下,将自己的技術和業務能力沉澱出一套綜合能力平台,具備了對于前台業務變化及創新的快速響應能力。

然而,随着網際網路程序的推進,新業務模式不斷湧現:O2O線上線下協同、全管道無縫購物體驗、異業合作能力支撐。大多數企業的背景開始出現問題,要麼前台無法用,要麼不好用,或者變更速度跟不上前台節奏。

大部分企業背景系統,建立之初的目标不是服務于前台系統創新,是為了實作企業業務資源的電子化管理,解決企業效率問題。

這類系統有些花大價錢外購,每年支付大量服務費,但版本舊,定制困難;還有些花大價錢自建,漏洞多變更困難。

最終背景問題集中在慢、貴,響應業務慢,改小功能又花費高。

于是,“數字化平台戰略”出現,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中台”。

初了解“中台”,不清楚與“前台”、“背景”外是什麼樣的差別。随着參與的企業中台項目順利步上了正軌,試回再次回顧中台并梳理成文,與大家交流。

首先我們先明确前台、背景的概念:

  • 前台:企業的最終使用者使用的産品,是企業與使用者的互動的産品。如使用者使用的網站,手機App,微信公衆号等都是前台。
  • 背景:背景通常管理企業的核心資源,如财務系統,産品系統,客戶管理系統,倉庫物流管理系統等,這些系統構成企業背景。

而中台,從企業内部來看,本質上是企業組織架構、技術架構的優化,核心思路是“能力共享”,是企業級的各個業務線和各個管道可以複用的能力。就企業與企業間看,也存在泛複用能力。

如對于電商系統來說,不論是什麼類型的電商,其基本子產品都應包括:商品、訂單、支付等,是以,做為伺服器“中台”可以成為行業解決方案。

中台産品設計的“大中台+小前端”

中台支撐前端需求,并且快速響應。同時,中台的搭建和疊代依賴于前端,包括:

1.中台需求來自前台

這裡也能看出中台、平台的差別:平台側重提供現有能力,而中台要響應前台需求,前台需要什麼我就做什麼

2. 中台的疊代源于新業務、新服務接入

接入前端越多,中台越完善,越豐富和立體,是以中台要積極地引入更豐富的新業務。

中台的核心任務是制定标準、機制,把不确定的業務規則、流程确定下來,減少溝通成本,最大程度地提升協作效率。是以:

  • 中台的目标:減少溝通成本,提升協作效率。
  • 中台的實作手段:制定标準和規範。
  • 原則:集中管控,分布式執行。

中台類型繁多,常見的有:

  • 業務中台
  • 資料中台
  • 營銷中台
  • 技術中台
  • 運維中台

不但如此,聽說滴滴還做了ux中台。從理論上來說,前台業務重複部分都可以做成中台。

例如:登陸頁面

大部分産品的登陸流程差不多,如果某個企業具有整合開發的能力,可以輸出一個技術中台,在新産品做登陸頁時,直接複用做個性化開發。

中台産品設計的“大中台+小前端”

由此,不難發現中台的優勢在于:

減少重複

阿裡開始做中台是發現淘寶、天貓兩個電商系統完全獨立,但都有商品、交易、支付、物流和評價等相同的功能。

嘗試複用的構想下,建構了“共享業務事業部”。之後,融入1688、聚劃算、閑魚等更多獨立系統,沉澱形成了統一的使用者中心、商品中心、交易中心、評價中心等。

打通多管道

傳統平台通常會拓展多個管道,如:線上app、小程式、公衆号、線下門店,但尤于獨立的技術架構,各系統管道資料獨立,無法多管道共享,影響使用者體驗。

另外,對于使用者資料來說,每個使用者在各個管道産生的行為資料都不同,獨立系統下,建構完整使用者畫像并精準營銷基本屬于空想。

中台不但可以存儲原始資料,也能建構事實資料标簽,甚至預測标簽,前端資料都可以調用。而且,系統資料表結構需求發生變化,出現新資料需求時中台也可以快速修改。

加快需求上線

中台對前台需求的快速響應,實質是開發思路到營運思路的轉變。去除所有系統從0到1的開發套路,而是從營運角度思考,從己有的1中拿出可以共用的部分做模式化優化開發。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