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識别喜歡開發的程式員别人自己說喜歡算不算産出物的品質工具選擇當他聊起開發時是什麼樣子會否主動提升自己是否願意分享不是總結送書活動

識别喜歡開發的程式員别人自己說喜歡算不算産出物的品質工具選擇當他聊起開發時是什麼樣子會否主動提升自己是否願意分享不是總結送書活動

識别一個程式員是否喜歡開發,在你遇到下面的情境時特别重要:

  • 你要招募小夥伴
  • 你要選擇結對的開發人員
  • 你想變得更好更強大(與優秀的人在一起事半功倍)
  • 研發新産品,你要從公司内部抽調人手組建團隊
  • 你想判斷目前的團隊(公司)值不值得繼續待下去
  • 公司裁員,你要從幾個候選人中挑一個

我在如何快速定位自己熱愛的工作、做自己想做的工作等文章中介紹過一些判斷自己是否喜歡一份工作的方法,也談了一些尋找喜歡的工作的政策。那些文章多數是從“自我分析”的角度來談,而這次我們的角度變了,要來判斷别人了,得掌握一些新的方法。

别人自己說喜歡算不算

當事人自己的說法極具參考價值,當你要判斷别人是否喜歡他的工作時,聽聽他自己怎麼說很重要。

你可以直接問他“你喜歡自己的工作嗎?喜歡哪些方面?”,也可以在和他聊天的過程中收集他随意說出的話。

在說“不喜歡”會帶來不良後果時,一個人被問及“是否喜歡”,可能會言不由衷。比如張三應聘Android開發崗位,你問他是否喜歡程式設計,他多半會說自己喜歡。那到底是真喜歡還是為了面試通過而迎合你的提問和想法,就較難判斷了。是以面試時這麼直接的問應聘者這種問題,得到的答案很難說具有多強的參考意義。當然如果你的眼睛很毒,能抓住應聘者聽到問題、回答問題時的反應(表情、語氣、語調、肢體)并探查到其内心真實想法,那這種問題作為試探也是極好的。

相比直接詢問,在聊天時通過聆聽捕捉一個人對自己工作的态度可能更為可靠。一個人不假思索沖口而出的話,要麼是其内心想法的流露,要麼是淤積已有的情緒宣洩。無論哪種,都有很強的參考意義。

産出物的品質

對程式員來講,傳遞的代碼的品質可以從以下幾方面來判斷:

  • 與需求的比對度,是部分實作了需求、完整實作了需求還是超越了需求
  • 代碼本身,比如邏輯是否清晰,比如風格是否良好而一緻,比如是否簡潔,比如是否在恰當之處運用了恰當的算法,比如是否合理運用了設計模式
  • 運作情況,比如測試期Bug率,比如傳遞給使用者後的Bug情況

對于喜歡軟體開發的程式員來講,他會自覺地讓自己的代碼看起來更美好,因為他覺得這是他的臉面,是其個人價值的展現。而對于另外一些人來講,好與壞都是無所謂的事兒,能Run能交差就行了,想那麼多幹嘛!

喜歡與不喜歡,一定會導緻結果上的差異。如果想讓一個團隊出成績,就要找一批喜歡開發有追求的程式員來。妄圖通過完(gao)善(ya)的管理制度,借助限制和強迫讓貌合神離軍心渙散的隊伍生産出優秀的軟體來是不可能的——因為制度隻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下限,不設限的驚喜與美好,永遠來自熱愛這份職業的人的自覺追求。

工具選擇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對軟體開發來講,很多語言和架構都存在多種IDE及周邊工具,這些工具裡,有一些效率高,另一些效率低,有一些公認很好,有些不那麼好。好的工具會提升某些基礎工作的效率(如架構代碼自動生成、代碼補全、代碼片自動生成、文法錯誤提示等),讓程式員有更多時間來做那些緩慢的工作(如設計、創新、性能優化等)。喜歡軟體開發的朋友會主動嘗試新的工具集,追求好的工具集,因為他自發地想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

是以,看一個程式員都了解什麼與工作相關的工具以及都使用什麼軟體,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判斷他是否喜歡開發工作。

當他聊起開發時是什麼樣子

一個人一天要工作8到10個小時,工作成了個人生活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工作中發生的事情、産生的思索、累積的情緒不可避免地會延續到工作之外。是以個人也常常會在非工作時間談論工作内容,而且這時更容易流露出真正的喜好傾向。

聊起技術時,一個程式員眼睛發亮神采飛揚,另一個面露鄙夷冷嘲熱諷,任誰都能看出哪個喜歡開發。

看不起自己所做的工作,就是看不起自己。看不起自己所做的工作,又不能跳出那個環境,還吧啦吧啦起勁的鄙視自己鄙視工作夥伴鄙視公司,這樣的人通常是沒什麼自信又沒什麼追求的,在不滿現狀時往往是期待着外部環境改變帶來機遇,絕難主動尋求突破。

會否主動提升自己

假如一個人喜歡自己的工作,就會自發地提升工作技能,主動去追求自我完善。這樣的人會合理利用自己的時間,主動安排學習計劃,盡量讓自己變得出類拔萃。比如暫時沒有上級安排的開發任務,他就可能會自己學個新架構或者寫個新架構或者總結一下過去這段時間的經驗。比如下了班,别人打遊戲看電影侃大山,他就可能會看書學習參加教育訓練,建構自己的知識圖譜。

是否願意分享

當你喜歡一件東西時,會願意分享你的感受。當你喜歡某項技術時,會願意去安利别人。因為物以類聚人以群分,一個人總是樂意找到志同道合的小夥伴,當身邊沒有時,他就會想用自己的力量去影響他人吸引他人看能不能轉化幾個過來。當然我的說法簡單粗暴,有些人分享時可能不是這麼想的,人家可能想的是我這麼牛逼不讓别人知道一下多虧啊。

願意分享自己的技術而非束之高閣敝帚自珍,往往能說明這個人是喜歡他分享的東西的。(受命分享或直接利益驅動的分享例外。)

那怎麼發現一個人是否願意分享呢?很簡單,觀察他身上是否有下列幾種現象:

  • 别人經常找他問問題
  • 回答别人問題很熱情,别人有技術問題樂意向他請教
  • 技術讨論時常常願意說出自己對某個問題的看法
  • 寫部落格分享技術
  • 參與開源項目
  • 在技術沙龍上進行分享

不是總結

《論語》:“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一份職業要做的事情很多,有些是你喜歡的,有些是你不喜歡的。有的喜歡很強烈,會蓋過别的不喜歡,讓你覺得自己喜歡這個職業。有的喜歡力量很小,會被别的不喜歡淹沒,讓你覺得你無法忍受眼下的工作。

當你喜歡工作時,會有各種各樣的表現;當你不喜歡你的工作時,也會有各種各樣的表現。這就和你喜不喜歡一個姑娘是一樣的。

是以,我們可以通過一個人的外部行為表現來識别他是否喜歡他的工作,具有這麼幾個方面:

  • (自然的)無意識的情感流露
  • 做事的結果
  • 工具的選擇
  • 是否主動學習
  • 樂意分享與傳播

當我們了解了一個人是否喜歡他的工作,就能擷取比較準确的人職比對度,為将來的合作或交往提供參考。

2015年我組建創業團隊時,招募小夥伴,不設筆試,就天馬行空的聊,在聊天中觀察,根據上面提到的點來判斷,後來找到的小夥伴,都是喜歡開發工作本身的,個頂個的能幹。

送書活動

我的訂閱号“程式視界”正在舉行送書活動,本次送價值169元的《編譯系統透視:圖解編譯原理》。活動29日早上結束,趕快掃碼關注吧:

識别喜歡開發的程式員别人自己說喜歡算不算産出物的品質工具選擇當他聊起開發時是什麼樣子會否主動提升自己是否願意分享不是總結送書活動

關注後在公衆号内回複“10181”或“最新”即可檢視本文參與活動。

相關閱讀:

  • 如何快速定位自己熱愛的工作
  • 做自己想做的工作
  • 月薪3萬的程式員都避開了哪些坑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