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傳統電商加碼社交電商體系建設

拼多多在7月底成功登陸美股市場後,随即因被指平台上存在“假貨”“傍名牌”等問題而始終處于風口浪尖。相對于在輿論上面對的一些非議,拼多多賴以制勝的“社交電商”模式顯然得到了同行們的認可。近日,京東、蘇甯相繼表态将加強在社交電商領域的開拓力度。另外,根據最近釋出的《2018中國零售趨勢半年報》,異軍突起的社交電商已成為一股重要零售力量。

有分析認為,低成本的流量擷取優勢,将吸引更多的巨頭和資本入局社交電商體系。而這種營運模式在解決了目前暴露的一些痛點後,将使得商家和使用者更好的實作共赢。

傳統電商加碼社交電商體系建設

社交電商受到傳統巨頭重視

上周,就在依靠社交電商而迅速崛起的拼多多受到一片指責之時,電商巨頭京東進一步向這種模式靠近。京東方面表示,将利用微信、QQ巨大的流量,發力社交電商領域。

據京東微信手Q業務部營運中心總監張靜介紹,社交電商連結多是由親友發出,也就天然具備了信賴感,有助于把甚少在傳統電商平台購物的低頻網際網路使用者拉到網際網路消費大軍中,“電商行業的平均單個使用者擷取成本早已超過200元,但在京東購物的案例中,平台拼購的方式讓商家的獲新成本遠低于市場平均水準。”

“其實社交電商不僅存在于微信場景下,也能出現在抖音等偏社交的産品中。”京東開普勒總經理陸寅宏介紹,京東正在以零售基礎設施服務商的身份參與到社交電商的大生态建設中。

傳統電商加碼社交電商體系建設

“拼購”等形式促使用者增加

事實上,除了拼多多,目前較為活躍的社交電商平台還有小紅書、無憂猴等,資深網際網路觀察員信海光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這幾個平台出現的時間與拼多多相近,隻是因為閱聽人人群、産品品類不一樣,因而受到的關注程度相對較小。

不過,不可否認的是,社交電商已成為一股新勢力。近日,艾瑞咨詢基于國家統計局資料及京東電商消費資料等,釋出了《2018中國零售趨勢半年報》(下稱“報告”)。報告認為,2018年上半年零售發展主要呈現三大趨勢,線上線下融合加速落地,社交電商異軍突起,泛零售品類不斷擴充。其中,以拼購模式為代表的社交電商從2017年開始,進入更多三四線城市,京東陸續将“拼購”六大管道橫向打通,拼多多迅速崛起,無憂猴等,通過“拼購”這種簡單、便捷、突出高成本效益的産品形式,将很多沒有觸網或者沒有通過手機進行過購物的消費者轉化為自己的使用者。

解決品質問題有望實作共赢

有業内人士認為,社交電商的典型代表拼多多在近期陷入“假貨風波”,可以看成是這個快速發展行業的“成長經曆”,在模式獲得消費者認可的情況下,未來可以逐漸解決問題,做到使用者收獲好商品,好商家找到穩定管道。

廣州白領梁女士告訴記者,早前她專門向老家江西景德鎮的親友們打聽使用拼多多的感受,得到的回饋是“确實有些東西品質不好,但價廉物美商品也很多”。梁女士的一些親友還在做起了“攻略”,記下哪些商品容易買到好貨,哪類商品“不靠譜”。

電子商務研究中心主任曹磊認為,社交+電商是當下最熱門的行業發展趨勢,這種擷取流量的新方式将成為主流,低成本的流量将吸引更多的巨頭和資本入局社交電商體系,使用移動端的社交電商服務也将更加普遍。

移動新零售社交電商無憂集團無憂猴商城coo告訴記者,農産品滞銷的根源是供需不平衡,即種植端對需求端的認知存在偏差。而作為新興電商平台,無憂猴以通過前端的多元化布局和平台的大資料分析,總結更有市場前景的産品定位、包裝、規格和營銷方式,同上遊一起探讨種植端、養殖端的優化。資料顯示,無憂猴月銷售額已超500萬元,覆寫會員數十萬人。